关于金丝小枣作文
1密云的金丝小枣
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出产的金丝小枣,它以皮薄、肉厚、核小、甜脆而著称于世。尤其是北京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密云金丝小枣的。
细雨如丝的春天,熟睡了一冬的枣树苏醒了。它吸吮着春天的甘露,伸展开带刺的枝条,吐露出淡绿的叶芽,开始为秋天的丰收酝酿构思了。
夏初时节,枣树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一簇簇、一丛丛、一串申,密密麻麻地拥挤着,在苍翠欲滴的枝叶衬托下,显得那样鲜美。微风吹过,清香扑鼻,沁人肺腑,也招引来成群的蜜蜂做客,让它们酿造出香甜可口的枣花蜜。
端午节一过,勤劳的主人开始为枣树整枝。
不久,花谢了,满树结出小小的绿色果实。这时的果实还不能吃,像小苹果一样,又硬又涩。于是,人们开始盼望:七月十五,八月十五。
俗话说:“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树落杆。”这话果然不错。七月十五过后,秋娃娃来到枣林间,将一颗颗小枣吻遍,吻得它们青一块、红一块,渐渐成熟了。这时,红艳艳、沉甸甸的小枣把枝条压弯,把树干遮严,有的枝条几乎垂到地面,人一张嘴,便可以吃到枣儿。
中秋过后,小枣由花红变得满红,并且开始收缩躯体,枣皮上出现了条条皱纹,微风吹过,便从枝头落到地面。这就是所谓的树熟枣了,倘若把树熟枣从中间一册两半,两片枣肉之间能拉出四五厘米长的金丝,金丝小枣也因此而得名。
金丝小枣价值高,用途广。枣肉可以生吃,可以熟吃,可以制酸枣,也可以制果脯,枣仁可以人药,能治多种疾病。枣树易栽易活,一棵树能产枣50多公斤。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有人赞扬说:“密云有三宝,核桃鸭梨和小枣,要问宝中宝,当推金丝枣。”
2金丝小枣
朋友,你吃过金丝小枣吗?如果你到我们乐陵来,我们会让你一饱嘴富。小枣虽然不是我们家乡闻名中外的土特产,但也小有名气。
小枣是枣中熟的最早的一种,小枣也有很多品种,因为小枣的个头比较小而得名。小枣清脆而甜美。记得小时候因为淘气,在枣还没熟的时候,我们就摘下很多来,用来打闹。被大人们看见后会追的我们满村子里跑。
小枣是一种很重要的营养品,听人们说枣可以补身,吃枣还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果能吃上一次蒸的乐陵小枣,那也是极大光荣的事。蒸的枣肉实味美,吃起来口感好。
将红红的小枣冲洗干净后。放如锅里。煮着吃,那也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珍品佳肴。如果在煮的过程中再放一些糖那就更好吃了。这种吃法,一般家庭是不会用的,即使做一次煮的枣也特别少,大人舍不得吃上一口,全给了老人和孩子吃。
你瞧,我家园子的东北角上有一棵黑鼓蛋(魄枣的一种),顾名思义,它们长的最大的有鸡蛋那么大。让人看了心里美滋滋的。摘一个放在手里。痒痒的,就像有人在给挠痒痒一样。它的味道也不外乎——甜。
在秋末才熟的枣,也是生长的时间最长的枣——东枣。它的个头不比皤枣大,也不比小枣小。别看它熟的晚。它可是人们的宠儿。就在我们乐陵这种枣也不多。
我们家乡的枣种类很多有:灵枣、酸灵皤、躺枣等等。同样枣的吃法也很多。
每年初秋时,人们总不会忘记买一些坛子和酒。你会说:“买酒是为了庆贺丰收的吧!”“不,不是,这样做是用来醉枣的。我们人可以喝酒,枣也同样可以,人们把刚摘下来的枣擦洗干净,放在坛子里,然后就让它们喝个够,大约要过一个月,就能吃了,这种枣不仅好吃,吃后还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当大量枣熟后,人们会对它们进行加工,有一种成品叫蜜枣,可想而知是用蜜做成的。如果你将它从当中切开,一半拿在左手,一半拿在右手,然后两手分开,你会发现这两半之间连着很多丝,这就是金丝小枣,因为那些丝是黄色的。
在我们枣乡有唐代枣树供你观赏,有热情好客的枣乡人民为你献上美味可口的枣汁,还有乾隆帝的传奇故事让你聆听,还有一片离奇的《枣乡传奇》供你欣赏。
朋友,想试一试躺在树下就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枣的感觉么?想看一看我们枣乡的迷人景色么?请到我的家乡来,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
3故乡的枣
我的故乡河北沧州盛产金丝小枣,但由于从小在异乡长大,能尝到故乡小枣的机会也不多了。
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故乡的远房亲戚种植了大量的金丝小枣,每逢收成,便会寄来一些给我们尝鲜。那时,我对这种甘甜而略带酸味的枣极其喜爱,怎么吃也吃不够,吃完了这次寄来的,我变会扳着手指算什么时候能吃到下次寄来的枣。当时我真希望能回故乡一趟,在小枣收成时能大吃一顿,至今未能如愿,所以,故乡的枣至今仍在诱惑着我。故乡的金丝小枣核小皮薄果肉丰富,肉质细腻,鲜枣呈鲜红色,吃完后只觉得一股美味的感觉萦绕于心。
相比之下,我现在居住地的枣便逊色的多了,市面上很难买到新鲜的小枣,大超市里固然有真空包装的枣,不过多是不新鲜的了。偶尔能买到较新鲜的枣,便没有很甜的,或是枣核大的惊人,枣皮把枣肉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了,真正的枣肉便会很小,吃起来涩极了。
现在的居住地显然与枣没有关系,而故乡金丝小枣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几乎没有一棵枣树,故乡仅千年以上树龄的老枣树就有好几棵;这里没有多少卖枣的,而故乡农村有的人家还在种植枣树。故乡的枣多,故乡的卖枣人更多。他们带的枣的数量各不相同,少则一箩筐,多则一卡车。清晨天才蒙蒙亮,卖枣人便在街头巷尾叫卖,“卖枣啦!”“新鲜的枣,不甜不要钱了!”叫卖声此起彼伏。每到这时,便会有周遭的居民过来买枣。卖枣人信任所有的买枣人,他们总是让所有的买枣人先尝一尝自己的枣。当买枣人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枣甜时,他们总是自豪地说:“这是俺家自己种的!”枣甜,买枣人的心更甜。当大把大把的钱进入他们他们饱经沧桑的手时,他们笑了,这是多么纯朴的笑啊!
时过境迁,现在我已经12岁了,我又怎能不怀念故乡的枣?怎能不怀念故乡的人?怎能不怀念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