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豆腐作文
1家乡的豆腐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说:豆腐嘛,谁没吃过。是我打赌,我家乡的豆腐一定有你没吃过的那一种。
对了。忘了给你介绍我的家乡—中国土家族山歌之乡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这里的人善良开朗,这里的人能歌善舞,这里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
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沿河的豆腐。
土家人的菜肴中,豆腐制品多种多样,不仅有大家常见的白豆腐,水豆腐,豆腐干,豆腐脑之外,还有极具沿河特色的米豆腐,苞谷豆腐,魔芋豆腐,豆腐果,豆腐丸子,霉豆腐,血豆腐等。
我最喜欢,最爱吃一种叫“斑鸠窝”的豆腐。它的原料是一种高1~1。5米的左右的野生木本植物,叶圆,色绿,叶与嫩枝淀粉含量极高。加工时,将叶与嫩枝洗净加水,置于簸箕中反复揉搓,用凉水冲滤,将汁水放置于容器中,加入石灰水或柴灰水。加入后,清水上浮,下面的沉淀物嫩如豆腐,吃时加入糖或香料,既解暑,又充饥,是夏天的消热去暑的佳品。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唇唇”欲动了呢?来吧,来到沿河土家吧!这里有你没见过的风景,有你没吃过的美食,有你没听过的故事,总之,沿河有你不了解,不知道的许许多多。沿河,就是一颗璀璨,天然的明珠!
2我爱家乡的豆腐
我的家乡在淮南,那儿盛产豆腐,我可爱吃家乡的豆腐了!
传说,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故事是这样的:淮南王刘安天天和一群道士炼长生不老之丹药。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有一天,突然道士们说:“大王,这灵丹已炼成了。”刘安听了大喜,忙命jie开锅,锅里装的不是丹药而是豆腐,于是豆腐最好的产地在八公山,因为那儿的豆腐是作珍珠泉的泉水精制而成的。
豆腐看上去嫩嫩的,摸起来光滑、柔软而且还带有一丝凉。吃上去那可真是爽口。俗话说得好豆腐掉进灰堆里拍不得,打不得。因为豆腐实在太软太嫩了。
豆腐的吃法很多:可以炒着吃,可以煮着吃,还可以凉拌着吃呢!春天的时候,妈妈经常去菜市场买些香chun,把香chun洗干净,择掉吃叶梗,再放进锅里煮熟,切碎,跟豆腐拌在一起,那可是一道爽口菜。有时候妈妈也会买一两鸭血和豆腐一起切成小方块,再切些葱,将它们统统倒进锅里,煮熟后,跟醋搅拌那也绝对好吃。
每年九月十五日,我的家乡都会举行“豆腐文化节”,让全世界的朋友都来品尝淮南的豆腐,让世界了解淮南,让淮南走向世界。
3家乡的豆腐,我的最爱
哪儿的豆腐最好吃呢?那当然是宁溪豆腐了!你也许会半信半疑地问:“宁溪豆腐真有那么可口吗?”别急别急,听了我对宁溪豆腐的介绍,保你会翘起大拇指,对这宁溪豆腐啧啧称赞:“啊,果然名不虚传呀!”
做宁溪豆腐的主料呢就是大豆,大豆曾在欧美等地方被称为“东方神豆”。大豆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其它成分,十分有益人体健康。你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一块豆腐,颜色是乳白色的,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在豆腐的表面轻轻抚摸,柔柔的,嫩嫩的,滑滑的,这种舒服的感觉好似摸着满月小宝宝的皮肤一样,让你摸了还想摸。那你会问:“那宁溪豆腐的味道怎样呢?”
这豆腐可以烧成很多种:麻辣豆腐、花生豆腐、芝麻豆腐、鸡蛋豆腐、清蒸豆腐,还有皮蛋凉拌豆腐,真是五花八门呀!在锅里倒上油,把豆腐切成一块一块放入锅中,然后弄一根红肠或香肠切成丁放入锅,接着拿来几根碧绿的葱切成一小段撒在豆腐上点缀一番,再放上一根根嫩黄色的姜丝和倒入几粒亮晶晶的味精,盖上锅盖再焖煮几分钟,这时把锅盖揭开,哇,太香了!一股香味直钻进你的鼻孔,让你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那就来吧,用筷子夹上一块放入嘴里,慢慢嚼着,又鲜又嫩,可谓极品呀!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了?那就快来尝尝吧!
4家乡的酿豆腐
我的家乡不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这里食物不及城市丰富,而我却钟爱家乡的风味食品——酿豆腐。酿豆腐的制作材料很简单,只是炸豆腐皮、青菜、炸肉和一些调味料。制作酿豆腐的第一步是制作馅料。首先把洗净的青菜和炸肉一起放到一个大盆里,剁成七分碎,之后撒上适量的玉米粉,加上水,把三者揉成团,再配上一些你喜欢的调味料,馅料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步是把馅料装进豆腐皮里,使其成型。我们通常先把豆腐皮的一边用小刀划开一个口子,把豆腐皮弄得跟个口袋似的,再把馅料装进“口袋”里,这样一个挺着“大肚子”,头长翠绿的“胖将军”就诞生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馅料太多,把口袋撑破或划口子的时候把豆腐皮划破就会影响它的美观。
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蒸。蒸酿豆腐的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刚开始的时候用较大的火,然后用适中的火,最后用小火,直到出锅。当酿豆腐出锅时,一口咬上豆腐里面的馅和汁,热乎乎的,从喉咙流到你的胃里那叫一个暖呀!再告诉你一个蒸的小秘密,蒸的时候削几块苹果放在豆腐里,削几片放在水里。这样蒸出来的酿豆腐还有一股淡淡的苹果香和甜味儿呢!
酿豆腐还有几种吃法,一般时候会有三种,第一种是醮着辣椒酱吃。第二种是醮着酱油吃,第三种是伴着蒜蓉吃,逢年过节时还会有番茄酱,酸辣青瓜一起吃,很合人的口味,更令人喜欢的是,我们吃着豆腐时还能听酿豆腐的来历呢!
清代时期,客家人还是居住在北京,华北一带的。后来成吉思汗入侵中原,将客家人逐出北京,客家人只好移居南方。因为客家人还带着吃饺的习惯,而当时南方还不生产小麦,客家人弄不到麦粉。于是有人根据包饺子的方法变通一下,以豆腐做面皮,把馅料塞进豆腐皮里,做成形似饺子的酿豆腐,后来便在民间传开。家乡酿豆腐和北方的饺子一样是节日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过年过节全家围着桌子吃豆腐,一片欢声笑语,它变成了南方团圆的象征。
我爱家乡的酿豆腐!
5木莲豆腐
前几天,我、妈妈、爷爷和弟弟一起去书城看书,因为看完书后我和弟弟都有点口渴了,所以妈妈就想在门口的小摊买两杯木莲豆腐给我和弟弟喝。
“木莲豆腐”顾名思义就是木莲做出来的豆腐,看上去水水嫩嫩,晶莹剔透。卖木莲豆腐的小摊主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的木莲豆腐是装在一个塑料水桶里的,原来是满满的一桶,当我们去买的时候,差不多已经见底了,看来生意还不错。她先用勺子手脚麻利地从桶里舀了几勺木莲豆腐,装到一个一次性塑料杯里,然后往里面倒一丁点薄荷,再从一个罐头里舀几勺白砂糖,放进那杯木莲豆腐里,最后用一根长长的吸管搅拌几下,一杯色、香、味俱佳的木莲豆腐就ok了。
摊主递给我和弟弟各一杯。弟弟从来没有吃过木莲豆腐,他好奇地问:“姐姐,这个是不是果冻啊?”“这个是木莲豆腐。”我回答道,“快尝尝看味道怎么样?你喜不喜欢吃?”弟弟使劲吸了一口,说:“甜甜的,这明明就是果冻啊,我喜欢吃的。”“那你就赶快吃吧!不然可要化掉了哦。”“知道了,姐姐!”
一路上,弟弟一边欣赏两旁的风景,一边慢慢悠悠地品尝“木莲豆腐”。我一个劲地催促,“快点吃,马上就会不甜的!”“知道了,知道了……”弟弟随口应着,不过他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实际上仍然我行我素。过好一会儿才吸那么一小口,我都吃完了,他还只吃了那么一点点。
好不容易,弟弟的那杯木莲豆腐终于快见底了,他却皱着眉头不肯再吃了。“姐姐,果冻不甜了,一点都不好吃!我不要了!”我心想:“吃前不拌匀,吃时又那么慢,会甜才怪呢!下次不用给他吃了,简直就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