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香肠作文
1家乡的麻辣香肠
香肠是我们家乡的特色食品,每年年底妈妈都要做上许多,要吃上大半年呢。妈妈做的香肠,具有四川特点,麻麻的、辣辣的,每次刚做好,妈妈就特意给我这只小馋猫煮了几根自家做的香肠,挺香,我一口就咬下一大截,呵呵,挺满足的。
制作四川香肠是将刚买回来的新鲜猪肉(瘦肉为主),切成小片,再拌上我们四川特有的佐料,有辣椒、盐、白糖、味精,尤其是不能忘记放家乡特有的花椒,搅拌均匀,灌进猪小肠中,然后用棉绳扎成一节一节的。我最喜欢帮妈妈做的事就是拿着一根针到处刺猪肠中的气泡。轻轻一戳,里面的气就迅速溜了出来,而那猪肠就乖乖的贴在肉上了。
有的家怕麻烦,就直接将其灌好的香肠放在太阳下,晾干就完事了。不过为了香肠好吃,我们家都是用烟将其熏透。这烟也挺有讲究的,大概要用特别的柴火,加上小麦、花生果皮壳、锯木灰等来熏制。妈妈制作烟熏的香肠,煮熟后,切开来,瘦肉红通通的,肥肉亮晶晶的,油光可见啊!呵呵,那叫一个美!
做香肠的工序虽然大同小异,但各家作出的味道却是迥异。吃过很多家的香肠,虽同是香肠,却仍有许微的差别:有的会咸些,有的会淡些;有的会肥肉多一点,有的会肥肉少一点;有的会辣,有的会不辣。这就要看各家的爱好了。用我的话说,这是一种妈妈的味道。同是香肠,虽味道不同,却都是妈妈的味道,飘出来的都是浓浓的爱意……
2家乡的腊肠
我的家乡在东莞,那里有各色各样的美食,其中,东莞腊味最有名了。
“秋风起,吃腊味”。秋高气爽的秋天是东莞人在家里制作腊味不可错过的良好时机。家乡的腊肠是用新鲜的猪肠衣来制作的,先用瘦肉和肥肉切粒剁碎,用米酒、白糖、食盐、生抽酱油和味精搅拌,再捆扎,然后,用牙签在猪肠衣上刺小洞,最后自然风干。在家里自己制作的腊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长做短。家乡的腊肠风味独特,并有爽脆、美味的特点,所以成了腊肠中的上品。
烹饪腊肠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蒸和炒:清蒸腊肠可以选择切片,数分钟后,那诱人的腊肠就会香飘一片;炒腊肠主要是和瓜、青菜一起炒。总之只要掌握一定的火候,即可以烹饪出香喷喷的腊肠。除了以上的做法,还可以做腊肠饭,那不是普通的饭,是蕴涵着醇香、蕴涵着鲜美的味道。每当外婆做腊肠饭时,隔几条巷都能闻到香味。
这就是我家乡的腊肠,你们喜欢吃吗?
3我爱家乡的香肠
“香肠长,香肠香。过大年,吃香肠。吃了香肠,寿命长。”这悦耳动听的歌儿,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我的家乡在福建,那里有许多的风味独特的小吃,如:小丸子,、盒子糕、臭豆腐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那香喷喷的香肠。香肠有三种: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还有一种是什么味道都没有的。记得有一次,奶奶在家里做香肠,我就在奶奶的身边静悄悄地看。奶奶先把肉切碎,剁得烂烂的,再把剁烂的肉放进脸盆里,接着放上味精、砂糖、五香粉等。再把香肠洗干净,拿一根塑料丝,把香肠的一头扎起来,然后用漏斗套上肠子口,用筷子夹着剁烂的肉,把它放进香肠里,最后用细丝系起来,就做好一根香肠了。做好的香肠,再拿到竹竿上去晒。我撒娇地对奶奶说:“奶奶,我想吃香肠,这跟可不可以给我吃呀?”奶奶笑着说:“不行,这要等晒上一个月才能吃呢!”时间等得真是漫长,等到香肠完全晒干之后,奶奶就拿着刀切开了香肠,放在锅里煮,一会儿就煮熟了。我拿着筷子夹起香肠,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朋友们,要是你到福建来,一定要来品尝一下我家乡的香肠哦!
4家乡的驴肉香肠
老家冀南,不论是待客还是聚会,只要摆酒席,桌面上就少不了当地著名的美食——驴肉香肠,渐渐形成了“没有驴肉香肠,不成席面”的习俗。
香肠是很古老的地方美食。北魏学者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就专有一篇“灌肠法”,详细记载了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几乎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食香肠。比如,粤地的广式香肠、蜀地的川味香肠、北京的蒜肠等。不过,用驴肉作为主要灌肠原料的,却不能不说是故乡香肠的一大特色。民间有句俗语:“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臆想的一种神物,驴却是活生生的四蹄动物。这种香肠有着栗子色的肠皮,光亮透明,油而不腻,风味清香,看一眼就垂涎欲滴。
最初,驴肉香肠的制作方法,是先把驴肠洗净晾干,随后,用肉汤调好粉芡,再把熟的驴肋肉剁成肉末和粉芡调匀,加上花椒、茴香、砂仁、豆蔻、桂皮、姜丝等,再用香油、作料和老汤调成糊状,灌入肠衣,扎成小捆,经高温蒸煮灭菌,用桃木熏制而成。末了,煮两小时即可。现在,冀南驴肉香肠仍旧保持着传统技艺,配方、灌装、高温蒸煮灭菌,果木熏制,每一道程序都墨守成规。驴肠作为肠衣,可以保持驴肉的原味不变,也是冀南驴肉香肠有别于其他香肠的特征。装肠也是技术活儿,厨师要装得不满不瘦,煮出来才滚瓜溜圆。这个技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述,只能靠在熟练的过程中掌握。在煮肠的过程中,要盯紧锅里的每一盘儿肠子,哪个鼓气了,得赶紧用装了细针尖的长棍捅扎放气。就这一捅,再精良的设备也难以准确完成。另外,火候也很要紧,火候大小,全靠经验和感觉。接下来的熏烤,用的是有淡淡甜味的桃木,炉窑则是用砖块垒砌,和好的黏泥抹衬炉膛。熏烤的过程只有泥土和桃木的香气,煨伴着肉香、芝麻油香,轻轻从肠衣上沁出。肠衣慢慢由淡红色变成了栗子般的红艳,馨香融和着天然的清香,从灶膛里阵阵飘溢开来。
做香肠的人,都会在院子里搭一个能够通风的凉棚,没有雨雪的天气就在里面晾热烫的肠子。香肠在晾的时候万万不能着了露水。只要是露水打过的香肠,人一吃保准闹肚子。做香肠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丝合缝。按老手艺人的话说,干什么都不能钻到钱眼子里,不能砸自己的招牌,更不能坏了良心。
坚守和良心,使冀南的驴肉香肠一直飘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