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家乡的馓子作文

时间: 05-19 栏目:话题作文

1家乡的馓子

走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风婆婆高兴地舒了长长的一口气,路两旁的柳树爷爷向我们挥了挥手,小草儿们轻轻地点了点头,花儿在向我们微笑,一路有美丽的风景陪伴,感觉真快,到家乡了!到家乡的小集镇了!老远就看见在街头有一条长龙似的队伍,这不是大家在排着队伍等待看什么杂技表演,而是等着买一个伯伯的馓子。

我好奇地问那个老大爷:“大爷,你们为啥就只买他家的馓子呢?”老大爷用手指着馓子夸赞着说:“他家的馓子香酥脆美,口感特别好,好吃得很,每天不仅有十里八村的人来买,还有其它乡镇的人们也都老远地赶来买,不光自己吃,还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好礼品。”我听了他的介绍,都馋的垂涎三尺了。忙点点头,便迫不及待地走到买馓子伯伯这儿打听打听。我崇拜地对伯伯说:“伯伯,您贵姓?为什么您家的馓子很受人喜爱?”伯伯笑着对我说:“小伙子,我姓胡,我家的馓子是传统的手工做法,吃得就是人情味儿”。现在,每天早上和一百斤的面来炸馓子,一上午的工夫就能全部卖完。现在是夏天,当天和的面当天炸,可以使馓子更脆更酥。为了让馓子更好吃,我只从做法上下功夫。”听了胡伯伯的话,我明白了他家的馓子都是用真功夫来做的。尽管如此,但我还是怀疑地对胡伯伯说:“现在很多人对油炸食品是否健康都怀有芥蒂,是吗?”听了我的话,胡伯伯摆摆手说:“我家的馓子从面到佐料再到油都很健康:面粉都是最天然无污染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油一天一换,绝不重复使用。”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把粗粗的馓子递给我说:“小伙子,来,尝一尝”。我已抵制不住诱惑,拿起一根,细细观察了一下:它身体瘦长,整个身体线条非常匀称,颜色呈金黄色,放进嘴里,嚼上一嚼,嘎嘣,这么粗的馓子顿时融化在舌下,哇!可真香,好吃好吃,果然名不虚传。我又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把细细的馓子,这些小家伙,细如金黄的铜丝,整齐地排列着,它太酥脆了,稍不小心就会粉碎。我小心翼翼地挑起一撮,放进嘴里,呀,味儿同粗的一样香„„胡伯伯家的馓子,真是既好吃又有健康保障,怎能不受到村民的欢迎呢?

家乡的馓子令我回味无穷,希望家乡淮滨的馓子越做越好,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品尝到它的美味儿。教师评语:从容飘逸的开头,从容飘逸的结尾,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你在用心写作。用你独特的经历和感受,诠释了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情。从自己对馓子的不信任开始,慢慢的通过胡自己的耳闻,亲品,最后馓子在口中的感觉让人沉醉。向大家展示了馓子,宣传了家乡。通过平淡的叙述,让我感受到未来大师的风骨。

2家乡馓子

馓子是家乡人的待客之物,小时候在外婆家也经常吃到,于是馓子便留存在我对故乡的记忆中。成人后,走南闯北,见到很多地方都有得卖,并不是新疆地区或回民们的专利。我现居住的城市,小街小巷和菜场,也有卖馓子的摊位。

加工工具很简单,只需一锅、一盆、一炉,临时支一摊子即可,难在其手上的工夫,我见到一位约四十的摊主,捞起盆中一油浸条状的面团,然后指如穿梭,顷刻间便将一团面抽成了一团丝,放入热油锅,紧翻数次,旋即出锅,锅里氽出来宛如金丝缠绕,色泽嫩黄,香味扑鼻而酥脆。有梳子、篦子、扇子、蝴蝶、如意等形状,便成了馓子。正如宋代诗人苏东坡诗云: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玉人缠臂金。”从诗中可以形象地看出,当年制作馓子也是在手臂上缠绕的。

馓子古时又名”寒具” 。所谓”寒具”?清明节的前一天是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寒食节只能吃干粮,用作”寒食”的食品,就称为”寒具” 。现在上海苏州人叫”油馓子”。《本草纲目》中介绍:馓性甘味咸、湿、无毒,有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之功用”,我们家乡妇女怀孕生孩子,就有必吃馓子的习俗,据考,孕妇产前吃馓子有舒筋活血、松骨、催生之妙用;产后吃馓子,可强身、助健康。

很早以前,我光听说,不知其理。馓子是孕妇坐月子时的珍品,坐月子的人煮一碗红糖馓子汤,再放入二个鸡蛋,是个大补。我们家乡的近邻们探望月婆子也往往送馓子,我也是这样做的,鸡蛋煮馓子是我爱人生孩子时的主要营养食品,儿子小时候膀子骨折 , 住在淮安席桥乡医院里时,最可口的中飯菜就是丝瓜焼馓子,馓子吸饱了汤汁,变的松软,美味可口,经济又实惠。

淮安馓子叫“茶馓”,是淮安历史悠久的土特产,制作茶馓始于唐朝,出洋过海,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1910年,在两江总督创办的南洋劝业会上,拿到铜质奖章,1923年在江苏物品展览会上,又获铜质奖章;1930年国际巴拿马赛会获三等奖,并得银质奖章一枚。还传说慈禧太后曾患过乳瘤,就是吃了茶馓后乳瘤竟不翼而飞了。周总理以前要求淮安帮助外交部请两名淮扬菜厨师时,附加了一个条件,一定要会制作茶馓,就冲着这些,您说说有哪一样好与茶馓相比。

现在馓子不光作为零食吃,爱人烧饭做汤时,在老鸭汤,三鲜肉皮汤烧好后,将馓子剪成2寸长,撒在汤上,再稍微煮一会,端上桌,一掀盖,顿时一股香气扑鼻,泡软的馓子汤已经吸饱了汤汁,但无论如何不断不烂,更加好吃。这虽是一道普通的家乡汤,我们用心去品味汤中的细节,用真诚去感恩做汤的奉献者,才能重温岀昔日家乡馓子的温情。

3故乡的馓子

故乡河北省衡水市景县,自古以来就能生产一种美味可口的方便食品,那就是久负盛名的景县馓子。

馓子是景县的传统食品之一。它是油炸的面食,细条相连扭成花样。其特点是酥脆甘美,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对产妇、老人、幼儿、病弱者最为适宜,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馓子很早以前就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所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把馓子称为“寒具”,又叫“环饼”。据有关史书记载,它始于南北朝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他地方也曾有过类似的食品,据说回民的馓子也很有名。

景县馓子历史悠久,声名遐迩,素以股条细匀,金黄亮润,轻巧美观而著称。据1932年该县张如歧先生编篡的《景县新志》记载:“景县馓子最出名”。又云:“此艺由业点心者兼之,无单独制造者”。据载,旧时,北平所售馓子大都是由景县人制作的。相传该特产还曾一度作为贡品,供宫内享用。如今,景县农村探望产妇、病人时,还习惯于提上两包馓子。

景县馓子历来都是糕点铺制作,也称炸馓子。其制作工艺相当讲究。原料以精粉和卫生油为主,每公斤面粉加0.1公斤食盐。馓子的制作环节分和面、泡条、搓条、盘条、缠条、铺条。先将面和好醒着,每隔30分钟揉一次,共揉三遍。再切成几大块,醒一个小时后,用手搓成如小拇指粗细的面条,盘入有油的面盆醒着。炸馓子的锅也是专用的平底锅。等锅中的卫生油熬沸后,便将醒好的面条在手上一边抻一边缠成馓子坯,然后另一个人套在筷子上,放入油锅中铺条,扭成花样,待炸到脆黄时,一盘馓子就做成了。制作馓子的重点是铺条。如同绣花一样,全靠经验,那做法正如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诗云:“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景县馓子解放前大多出自恒盛公点心铺,全县所有炸馓子的师傅都出自恒盛公。现在,景县大王庄聚馨堂的师傅李明德的父亲是从那里学的。改革开放后,李明德看到别人开始做生意,就回忆起父亲一些做馓子的手艺,再加上自己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磨练,成了远近闻名的师傅。如今,李明德已经70多岁了,但他仍然和儿子儿媳一起到景州大集上买馓子。李明德既把馓子发扬光大,又靠馓子发了财。许多出远门跑业务,走亲串友的都到这里买馓子。还有的送到了香港、澳门。1988年著名相声大师马季来景县演出时,在大街上看到了买馓子的李明德,晚上演出时,就把景县馓子用到了相声里。景县馓子的美名也越传越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