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家乡的特色年糕作文

时间: 05-12 栏目:话题作文

1我的家乡特产——年糕

年糕是我家乡文成县的特产,销售到浙江省各地,颇负盛名。连上海那一带也吃我们家乡的年糕。

在家乡家家户户都自己做年糕,他们拿起装有和好的面粉和盆,放在柜台上,把粘度大的米或米粉弄成长方形,涂上面粉,再放大锅里蒸上好一会儿,蒸熟之后,就在打开锅盖的瞬间。一股糯米的香气散漫了房间,还会随风飘到巷子里。此时,年糕已成形状。立刻用筷子把年糕放在盆子里,再把年糕转放进水桶里,侵泡几个日也可存放在水里几个月。过了几个月,就可以拿出来使用了。味道美极了。

我们传统的吃法是这样的,把年糕从侧面切,切成小片小片,再入锅里,拌上海鲜酱油,白醋,猪油肝和其他自己喜欢的材料一同放进锅里。但是我们是海边长大的,有一种离不开海的感情,所以我们吃的饭都有海的味道。吃的年糕都是放一些海鲜同蒸,味道十分清淡。也可以做成糖酥年糕,非常可口。甜味正好适宜,外里透红,也不太粘牙。我们家乡的人们都非常注意年糕应该什么时候放调料,不应该什么时候放,否则不叫年糕。

清淡口味的年糕我们每天都吃的。但一到重大节日,就会做各种各样的年糕。到时候,摆放年糕,端上海鲜,放着菜肉,可真是满汉全席啊。

因年糕做完后,要放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保存较长的一段时间。人们运年糕不用包装,直接放在盛着干净的水箱里。可真是省了包装一大堆年糕的力气。连超市上卖的年糕也不用包装,就放在可以喝的自来水里。这种储存、运输、销售年糕的方法,不知是不是家乡独有的。

年糕在浙江一带名气很大,也有很多人吃。旅客都会游玩后,带年糕返回给亲人朋友们吃。年糕是我们家乡的特产,我为此名气很大感到骄傲。

2家乡的美食年糕

说到家乡的美食,我首先想到的是年糕。年糕美味爽口,让我不得不提。

年糕是用米做成的,所以一切都要从米开始做起。不用说,首先当然是洗米、淘米了。淘洗过米的水像牛奶一样纯白,它源源不断地流下来。“为什么这水是白色的?“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做过很多次年糕,我想她应该会知道的。奶奶说:“因为米的种子皮被剥掉了,我们看到的只是白色的种肉,它含有很多淀粉,淀粉流进水中,所以水就变白了。“我心想:“真的有淀粉这种东西吗?算了,待会回家问“度娘”吧。“淘洗完了,把米放入一只桶里,用水浸泡。浸泡两天两夜是最佳的时间。还要在米中插一把刀。这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又问奶奶:“为什么要在上面插一把刀啊?“奶奶说,这样做是为了不让一种怪物把米搬走。我只依稀记得这一点,到底是什么怪物,我也忘记了,反正是一种迷信吧。米浸完后,还要再洗一次。

然后,就要把米运到做年糕的工厂里。第一步,把米放进一个漏斗似的机器里,下面的出口绑着一只袋子,这个袋子很大,和麻袋差不多。从这个出口出来的已不再是米了,而是米磨成的粉,也就是米粉。“原来这是磨粉机,我还以为这是什么东西呢。“我恍然大悟。第二步,把磨好的面粉放入一个巨大的木盆里。我想这应该是木盆中的“巨无霸“了吧。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放入一些水(不过这个比例不是很精确,只是看水和面粉混合之后的干湿程度,大概是估计的)。接着,就是把水和面粉混合起来,再搓成小球,大的有鹌鹑蛋那么大,小的跟蚂蚁差不多大(这个同样也没有很标准的要求,不是全部搓成小球,只要一部分就行了)。第三步,把面粉放进蒸笼里蒸。这个蒸笼跟蒸糯米的蒸笼一样,都是用木头做的。据说,蒸好的面粉和没蒸过的面粉颜色是有差异的。第四步,把糕花放入一个和之前差不多大的木盆里,打散。蒸好的面粉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糕花“。糕花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乱取的,它可是有原因的,是因为倒出来的面粉是一个一个小球簇在一起,像朵花似的。之前没有搓成小球的也都变成了小球。第五步,同时这也是最让我好奇的一步。那里的工作人员把糕花放进了木盆里的一个正方形的小孔里,然后就会发出一些声音,像烟火“噼里啪啦“的声音。年糕就从另外一个方孔中钻出来,再用刀把它斩成一段一段的,年糕就做好了。刚做好的年糕,白白的、热热的、软软的。可过了一段时间,它就会变硬。

家乡的美食不仅有年糕,还有小笼包、榨面、陈氏炖鸭等等。好了,好了,不说了,再说我可要流口水了。

3家乡的年糕

过年蒸年糕在我的家乡已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了。民间把蒸年糕称为蒸饽饽,在家乡不论贫穷富裕,人们都会根据家中的的人口制作一定数量的年糕。

每年一到腊月中旬,人们就开始准备蒸年糕了。其实,早在深秋的时候,就要把蒸年糕用的松林柴劈好晾干,还要选用上等的糯米和籼米按比例搭配,再把搭配好的米搅拌均匀放进缺缸里浸泡,还要经常观察缸中的原料。根据天气状况来确定浸泡的时间。浸泡好的米需清洗干净再进行水磨,磨面可是个苦差事,一般的女人是无洗操作那等重的石磨的,就是男人也要轮流上阵,所以家乡有句古语“樱桃好吃树难栽文人,饽饽好吃磨难来”。虽然现在有了电动磨面机,可以省去不少人力,但是家乡人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因为机器不但浪费电,而且用它磨出来的面做的年糕口感粗糙,还有种生硬感,人工磨的就大不一样了,不仅细腻,而且口味极佳……

蒸年糕用的蒸笼罩是用稻草做的,但也有用大毛竹劈佑薄片编制的,有两格蒸笼和多格蒸笼,蒸笼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须是有经验的长者做出来的蒸笼才能确保高温不变形,不走气,蒸出来的年糕才够火候。

如今,在春节期间,年糕一般都要上餐桌的。家乡人都要品尝这带稻草香味的年糕,不仅是对年糕味道的喜爱,还图个吉利,大家渴望着新一年那引起精的美的图案、吉祥的文字,能够带动来好运气……

4家乡的年糕

每年的腊月中旬,家乡的人们就要开始打年糕了。

打年糕的第一步,就是要选米,米要选用上等的圆粒糯米和籼米,以7∶3的比例搭配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瓦陶水缸里,加水浸泡。在浸泡的过程中,要对缸中的米进行观察,根据天气的状况来决定浸泡时间长短,短则一两天,长则三五天。等到缸里的米水开始泛一层白沫了,便要捞出原米沥干,再用大竹筐挑到溪流中淘洗干净,以备磨粉。

磨米粉可是个重活,一般都是由男子上阵,要两个壮实有力的男子,一边一个站在石磨的两旁,一边往石磨上面的口子里不停地加米,一边轮流推动着笨重的石磨,随着石磨的转动,米粉就哗哗流出来了。所以家乡有句俗语说:“樱桃好吃树难栽,粑粑好吃磨难来。”虽然现在有电动磨粉机打磨米粉很方便,但那样做出来的味道没有传统人工做出来的地道好吃。石磨磨出来的米粉虽然粗糙一些,但能够保证做出来的年糕,既细腻又硬中带软的原汁原味的口感。磨好的米粉,再浇以山里一种树叶烧过的草木灰调制的汁水,搅拌均匀,浸泡一两个小时,就准备上笼蒸煮了。

别小看了蒸这一道工序。蒸糕烧火用的柴禾要选用山里的松树劈柴,那样的火才能让蒸出的年糕有独特的清香。然后就是蒸笼了,年糕口感的好坏跟蒸笼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蒸笼也有讲究,必须是竹制的,且蒸笼底部须铺有稻草垫子。

等米粉蒸熟以后,就可以通过揉搓、拍打,做出各种形状的年糕了,放在竹匾上晾,等到表面油光、变滑了,就可以收筐储藏了。保存年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用立春前的溪水,直接浸泡在瓦陶水缸里,随吃随捞。

大年初一孩子们碗里都要放一整条年糕,上面浇上鲜汤,再加上自家腌制的雪里蕻咸菜,可以算是一份不错的早餐了。年饭桌上也会有炒年糕这道菜,将年糕切成块放入玉米一起翻炒,煸至泛黄盛盘,这样白的黄的,搭配颜色鲜艳,吃上一口,香糯滑口,真叫一个好吃。

还有油炸年糕,待油锅嗞嗞起泡时才将年糕放入,这个过程有点长,不能急躁。熟练的炸糕人仿佛手中拿的不是年糕,而是一件艺术品,待年糕表面呈焦黄色时,拿起钳子,轻轻地夹出,拿一根竹签,从年糕底部慢慢穿入,再放在油锅旁的盘子里,刷一层黄豆焖酱,可以选甜的,也可以选辣的,这样就可以品味一道绝佳美味了。

年糕也在家人结婚办喜事时派上用场。这时它代替喜饼,是新郎送给新娘家必不可少的彩礼。喜饼年糕生产工艺较复杂,是将蒸熟的糯米面放入瓦盆中进行二次搅拌,等黏糯抽丝时趁热捏成乒乓球大小的面块,把它按进凹形的模具中,反过来在桌面轻敲几下,这样便做好了。其外形很像月饼,上面有精美的图案及福禄寿禧等吉祥文字,它不仅具有可食性,还兼具艺术造型与观赏性。

糕,高也,预示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如今家乡的除夕和正月初一、十五,年糕一般都要上桌的,人们期望着新的一年那些精美的图案与吉祥的文字能够带来好运。

5家乡的美食——炸年糕

我的家乡是濮阳,美味的食品有很多很多。有老城壮馍、牛肉耗辣椒、香菇酱……但是这些都不是最美味的,色、香、味俱全的非炸年糕莫属的了。

说它色、香、味俱全,得先从外表说。炸好的年糕片摆在盘子里,一个个金灿灿的,油光满面,不断地发出嗞嗞的响声,亮闪闪,切面鼓着大肚皮,散发着袅袅的热气,让人大饱眼福,想迫不及待地吃一口。

走近闻一闻。啊!一股甜香钻进鼻孔,沁人心脾。再仔细闻一闻,黄米香渐渐滋入鼻孔。这更加深了品尝炸年糕的想法,更馋化了味蕾。

轻轻咬一口炸年糕,咔嗞一声,咬破了炸年糕金黄色的脆皮,咬到了香糯可口的年糕,外酥里嫩,甜香无比,轻轻一拉,年糕柔韧的身体拉长了,粘粘软软。炸年糕里面的颜色是淡黄的,虽然年糕不是那么细,那么有颜有味,但是它拥有一种特殊的米面香。咽下一口,好像处于在仙境一样,所有的内脏器官都被泡在这年糕香里。咽下一口,还想再吃一口,就这样,一盘年糕就不知不觉地下了肚。

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如金。”

家乡的炸年糕非常美味,你快来这里尝尝呀。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