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芝麻糖的作文
1家乡特产芝麻糖
吃鸭就要吃北京烤鸭,吃糖就要吃常州芝麻糖。芝麻糖的美味令我陶醉,芝麻糖的美味令我回味,芝麻糖的美味令我迷恋…
一天,妈妈端来一盘芝麻糖,我望着芝麻糖,想起了它那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来历:相传,北宋末年康王因战乱逃到常州一带。当地人民为了激起康王搞抗金的斗志,便将麻球制成圆柱状献给康王,从此圆柱形的芝麻糖便流传下来…
想到这里,我又开始打量起眼前的这盘芝麻糖。只见这盘芝麻糖“有用白芝麻做的,有用黑芝麻做的,还有用黑白芝麻混合起来做的。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但是它们个个小巧玲珑约了,4厘米左右只有我大拇指那么大,让人看了就舍不得吃了其中我最喜欢的要属白芝麻糖了。用白芝麻做的糖不仅外面洒了一层圆润发亮的白芝麻,而且里南的馅也是选用上好的花生与杏仁制成。这样一来,白芝麻的油香与花生、杏仁的脆完美结合——成了常州首屈一指的特产。接着,“口水早己流三千尺,”我拿起一个白芝麻糖就往嘴里塞。我“一嚼”,感受到了它的香脆;我“二嚼”,感受到了它的香甜;我“三嚼”,感受到了它的香而不腻,甜而不沾,酥而不散……“三嚼”过后,我的心早己被这香、酥、甜、脆的芝麻糖所“浮虏”,此时的我仿佛也在美好的天堂中邀游。就这样,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并且无法自拔……
在香酥甜脆的芝麻糖里,我看到了常州明媚的春光,看到了常州人民的勤劳和聪慧,所以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常州芝麻糖。最后,我还得跟大家说一句:“没吃烤鸭不算到过北京,没吃芝麻糖不算到过常州!”
2陕西的“芝麻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产。在陕西,有各种各样美味的小吃,有芝麻饼、芝麻球、腊肉干……但是,我最喜欢吃的,那就是过年时必须吃的“芝麻糖”了。
芝麻糖,听名字就知道,需要芝麻才能够做成。我看爷爷做芝麻糖时,先把面和好,然后再往面里面加上红糖水,用红糖水,是为了让芝麻糖的颜色好看,不单调。再往面里面加上大量的芝麻,最好让面和芝麻按2:1.5的比例和在一起。再放上两三盖油,再把面和一下,好让油分布得均匀。然后还可以再往里面放一些喜
欢吃的干果,然后再一次和面。
做完这些工作以后,把面放到案板上,拿干净的长方体木棍,敲打面团,敲成大约1厘米厚的时候,就可以放到锅里面蒸了。蒸约摸半个多小时,芝麻糖就能出锅了。当时,我觉得芝麻糖就算是做好了,正要拿起一大块芝麻糖吃时,爷爷制止了我。拿起刀把一大块芝麻糖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我疑惑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要把芝麻糖切开。”爷爷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这叫岁岁平安,能保佑咱们在这一年里面平平安安。而且这样吃比较方便。”芝麻糖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块,放到嘴里,咬一口,真好吃啊,甜甜的、粘粘的、脆脆的。
这就是陕西的其中一个特产,怎么样,让你垂涎三尺吧。如果你也想吃那么,你赶紧来陕西玩一玩吧。
3我学做芝麻糖
曾几何时,妈妈对我说:“宝贝,你是我心中的太阳,拥有你,我的世界幸福光亮。”哪知,妈妈的过分疼爱,却助长了我的坏脾气。
今天,我想吃芝麻糖,吵着闹着让妈妈做,妈妈对我说:“宝贝,你这个小馋猫又馋嘴了,可妈妈现在忙,顾不上去做,等妈妈忙好了,就给你做。”我听后依然叫嚷着,说:“我就要吃嘛,现在就做。”暗自想,妈妈肯定拿我没办法。妈妈先是一愣,然后沉默了一会儿说:“宝贝,你既然想吃,不妨来学着做吧。”以前妈妈也做过几次芝麻糖,很简单的。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夸口说:“自己做就自己做,看我做得会和你做得一样。”
我来到厨房,系上围裙,俨然一副家庭主妇的样子。这时,妈妈拿来了一袋芝麻和一袋红糖,并准备了菜板,菜板上涂了一点食用油。按照妈妈以前做的方法开始进行了,首先炒熟芝麻,将芝麻倒进铁锅里,开小火,用铲子不停地翻炒,哎呀呀,这才一会儿,我的胳膊就累得抬不起来了,铲子敲打着锅“啪啪”地响,炒好了芝麻起锅放凉待用。接下来,将锅里加入少许水,把红糖倒入,小火慢慢将其溶化,待水分熬干关火,可要把握好火候呦。最后,趁糖热的时候,将炒好的芝麻倒入锅中快速搅拌均匀,并倒到菜板上,摊平,用扞面杖压实,用刀横、竖方向切成想要的薄片,可得趁热切好,要是凉了就难切动了。噢,大功告成了,在妈妈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了,我也累的直不了手臂了。
在我品尝芝麻糖的美味时,妈妈却在收拾厨房、拖地、整理房间,一刻也没停。此刻的我更能体会到干家务的辛苦,妈妈的辛苦。想想我的任性,真是不该啊!
这次学做芝麻糖让我懂得了,父母的爱不是让我们自己娇惯自己,而是要懂得这份爱,再用我们的爱去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