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秋作文400字
1古诗中的“秋”
奶奶的歌谣里牙牙学语,唐诗、宋词、元曲萦绕耳畔;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马致远、杜甫、白朴的脚步因我向前……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是一首写秋景的小令。作者是白朴。幼时的我,天真地问奶奶“残霞”是什么意思?奶奶指着纱窗外的“月饼”告诉我:“月饼”回家了,当它落到“棉花糖”上时,那令人陶醉的画面就是残霞。我不禁拍手叫好,奶奶却只是嘴角微微翘起……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何如此呆板整齐呢?纸剪出来似的,只是写了花梗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作者远在他乡对家人的思念。张籍的《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我体会到了诗人的忧愁及享年亲人的情谊。以至于“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有无数珍宝,我们在诗海中遨游。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文理,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2诗中的秋天
秋,萧萧黄叶的家园:秋,伤离惜别的痛感:秋,洒脱豪情的状阔。
秋是有色的。它的色彩不拘于山山寒色,不拘于怀旧思故,不拘于万物的寂寥。
秋是有声的。秋风吹,叶落了;秋雨滴花谢了。秋天的声音让人感到空灵与寂寥。
秋是有形的。秋山,秋风,秋水,秋野,秋雁。无一处不在寂寞的秋日中磅礴。
走在初秋的略带寒意的风中,一任细细的雨丝轻拂面颊。在这恻恻轻寒剪剪冷风的初秋中多了几分凄凉,多了几分禅意。
秋中,我们感受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气息,“多少绿荷相倚恨”的伤秋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美景’………”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
让我们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还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中,解读秋的寂寞,读懂秋日私语的情愫与魅力。那魅力是林间轻轻拂过的微风,是岩隙悄悄流淌的小溪。
秋是伤感的,是寂寥的。
让我们带着秋的伤感与寂寥一起去感悟……
3诗里的秋天
杜甫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低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怗。刘舜锡却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对待同一个季节,却又如此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一个悲秋,一个颂秋,且不说诗中所表达的内涵孰深孰浅,但就心情的状态来讲,刘舜锡倒要高出杜工部几许。
在宇宙中,秋天都是一样的,叶子慢慢变黄摇落,霜露飘零,人们看到了秋天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暮年。但在内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秋天,不尽相同。在心中,有的人会为叶子的黄落而悲凉,而有的人却欣喜,因为落叶归根又要孕育明春的萌发。心境不同,眼中的色彩就会有差异。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渐染了内心的色彩,把内心描绘得亮亮堂堂的,世界才是光明的,要不然人生只有暗淡,没有了丝毫的希望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