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学讲座心得体会
1听讲座心得
总有太多的无奈缠绕心绪,生活如此不能改变吗?原来一直以为的无奈,其实不是生活给的,而是自己选择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心态决定你的生活。
今天天下午有幸去听了刘纳教授的讲座,她说是聊天,确实也像聊天,她和蔼可亲,说话很谦虚又幽默,是一个十分可爱的老太太,她自己也说自己是个老太太,呵呵!虽说是聊天但聊天中却给我们很多启示,引导我们去思考很多的问题。人生得失并不是一时一事决定的,我们要重视过程,而现在过程却不受重视了,只看结果的人生,缺少人生气度。为了学位读书,那就没味了。
中国现代文学的时间概念这一问题刘教授有重点提到。1917--1949,30年的时间,她说她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感触。也许这是大多数老一辈人的感触了。
她说现在的有些人兴起有字有号,但这些人写的东西却能看出不是“五四”时期的东西,“五四”那一代人,那一代事是仿效不来的。刘教授也是无字无号的一代,而现在的一些作者却煞有其事的为自己定了号安了字。我想她话里的意思是感觉有点滑稽吧。用<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雅人怎么那么俗”。
刘教授认为就文学成就来说当代文学要比现代文学高,她从好几个方面来阐释,如题材,内容宽泛,文学观念,读者接受能力……现在的作者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敢写,不像现代的作家,他们有些事是不能写的,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这应该说是受那个时代的限制。鲁迅写文章就有范围的限定,他说:“苍蝇不能写,大便不能写”。而现在的作者什么没有写过,现在的读者也比那个时代的读者宽容得多,你写什么都有人接受。还有是怎么写,当代文学也有更多的叙述策略……刘教授虽说当代文学要比现代文学成就高,但我总觉得她还是比较喜欢现代文学。
“时间不是线行的,是可以相对的……”霍金的<时间简史>提出的时间的终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20世纪的新物理学推动哲学,用哲学推动文学。把时间比喻成魔方,时间不是永恒的,没有永远,当中国人听到这种言论时,是相信人的肉体也会永生的,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信神信上帝,而是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人不信神,但信儿子”。“愚公移山”就是一个例子。
“为什么现在的作品形象不像现代作家的作品形象那么清晰?现代(现在的)的作家是不是‘死’了”?是因为现代作家具有传奇性的人生并赋予了他们的作品人物也有相似之处?法国的马尔克斯认为文本是阐释核心,但是现代文学与文学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现象,作品与作者隔裂开。但认为文如其人被看作是陈旧的文学观点,这是有问题的,我们还是不能把人(作者)与作品分开的。而分析当代的作家作品时我们是可以不联系作者的生平的,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吃了好吃的鸡蛋还要看母鸡是长啥样的吗?”这代表了后现代的阐释观点。
萧红和张爱玲这两位女性作家很特别,她们的作品看不出写作年代,因为她们的作品时代痕迹不明显。现在的人看当代作品是吃了鸡蛋想看母鸡,对于现代作品来说却相反,是知道母鸡想吃鸡蛋。那是因为作品成了他们生命的投射,现代作家他们的生命投入大多,较少保留,不达观。徐志摩傻就是生命的投入。浪漫是要付出的,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的就是浪漫。这又不同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更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浪漫,在当今的中国高尚,道德与货币联在一起了,中国没有贵族,只的爆发户和破落户。是生命态度的投入,鲁迅也是一个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的人,所以鲁迅会引起那么多人感兴趣,并不是“鲁迅也是人“而是因为他提出了很多其他人提不出来的问题,他的人格,他的性格,他的性格……鲁迅是刻毒能刻毒到极致,慈悲能慈悲到极致的人。他是有“坏脾气“的,他常拒人于门外,不像胡适,来者不拒。因此有人把胡适比喻成玻璃缸里的金鱼,谁都可以观赏。拿他们来比较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不能从人的出生,经历来研究他们的人生,因为相同的境遇可以产生不同的人生,也不赞成从作家的童年来研究作者的人生及他们的作品。因为人生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了就要承担。对人生看得透彻,行为方式才那么简单。我觉得这特值得我们思考的,对于自己的人生,我们也因这样作出承担不是吗?
作品需要有人生的介入,现在的作家作品并不都是没有生命的投入,但得不到读者的肯定,,因为这个时代太多的策略性与商业性了,可以化解一切追求精神努力,这是十分可怕的。生在什么时代才幸福不好说。因为时间观念变了,二元对立解体,一切都没有标准了,如黑白相间的斑马。“三十年”是大时代,战乱,风云动荡,但也有容忍他们人生的土壤。现在相对来说是一个大平盛世,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恰好我们生活在这一时代,众观以往,其实90年代才是一个变动更大的时代。
由于愚笨不能很好的理解并记录下刘纳教授说的精华,以致有很多观点和问题都没能很好的明白。以上是我以自己的理解把零碎笔记整理出来,不知有没有歪曲了刘教授的真正思想和义意,这算是我再一次的学习。
这是上学期听完刘纳教授来我们学院开讲座的后我的理解、记录,大学四年了,听的讲座也不算少,但这是第一次自觉的想写点东西,谈点体会,只希望没有太过幼稚才好,呵呵!
2文学讲座听后感、体会
在听这个讲座的开始,教授就告诉我们一句话:^感兴趣就能写好^。是呀,什么事情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写作也不例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协作的爱好,相信我们能写出最完美的文章。
提到文章,教授给我们谈了谈他写小说的感受,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小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写一种距离,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一定要是一种折线,跌荡起伏,这样的小说才有活力。而且小说本事就是测量过程,把一件事及相关内容叙述出来,距离的难度障碍越多,小说的情节越生动,最重要的是要有个创造性的故事,超乎他人想像。
小说靠语言测量^由此可见优美细致的语言对文章的重要性。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抓细节^,可以说小说的成分的关键是细节,它就同一个小数点看似无关紧要,但如果把它放在数字中,它可以改变一个是数字的命运。小说的人物带着故事走,主要刻画的是一个人的品质,然后为着人写事,细节就是人和事连结,通过一个人的细节引出事例或由一个事例的某个细节推出人的品质。再说语言,它是文学的血液,作家的武器。。小说是由汉字构成的,但汉字有它的排列顺序,按某种顺序排列的不同,也许效果会截然不同,这就需要优美的语言,一个好的修辞在句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写一个小孩,我们可以说^一个小孩^,但如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写成^一个天时般善良的男孩^,这样人物就更显生动,形象更加丰满。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话一点也不假。小说是一种艺术,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符合生活逻辑,这就得使我们在写时一定要对事物了解,再加上一定创造,只要这样,写作才会事半功倍,那么还需要写什么才会成功呢?我们写人的品质不要直接用词夸赞,要写事例,由事实证实以后才会有深度,有厚度,多疑,通过幕后的东西引出表面,才光辉不显空洞。除了上述,还要把握一个原则:有意义。任何事情都是因为有意义才值得去做,试问一个没有意义的事例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吗?
写作要新颖,深刻,要让别人感动,我想这应该就是写作成功吧。文学靠阅读,学习。生活及方方面面的积累,所以我们要留心观察,处处体会。还是那句话:兴趣+积累+创造=写作秘诀。
3文学与人生讲座心得体会
前几天有兴听到一次讲座,讲座的题目是“文学与人生”。
先简单介绍一下讲座的人,这个貌似一个农民样子的人,走进会场给我的感觉是朴实和敦厚,年龄在50岁左右,他叫刘刚,中国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大连市文联主席,好多好多的职务让我不得不产生很大的敬畏。
刘刚出生在一个环境凄惨的家庭,父亲被打成造反派,所童年的生活是在灰色中度过,13岁到工厂做工,那时的他虚报了自己的年龄,没有其他的目的,因为那个时候只有超过16岁的人才可以去做工挣钱,童年没有父亲的照顾,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还有5个弟弟妹妹需要吃饭,可以想象这样的环境给了他很多常人无法接受的压力。
13岁他热爱文学,每天除了工作睡觉就是在不停的写东西,但是他的稿子却篇篇被退了回来,不是因为写的不好而是因为他有个造反派的父亲。
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对老一辈人的生活了解的很少,要不是听到他讲述,真的不敢相信他们的童年居然是那个样子的。试想我们如果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能有几个坚强的生活下来。
我很羡慕刘刚和他老婆的爱情,我更佩服刘夫人在那个年代不顾家庭的反对毅然的嫁给了一个造反派的儿子,正式因为这样两个人能为对方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样的爱情不得不让我们当今的年轻人学习。不知道是我不现实还是现代的人太现实,好几个哥们的高中女同学都嫁给了30多岁的男人。哎,也就是sina的博客不让骂人,要不真想大骂一通。
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有理想,但是很难实现,没有太多的条件去让我们实现,但是大家都始终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而你们这个年代的人有了很多的条件,确缺少了实际的理想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是啊,我们当今的青年几乎人人都有理想,但是我们的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段的变化,我们很善变,我们受到很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诱惑,我们可以因为一点小小的东西去改变自己的理想,我们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这代人少了很多东西,我们口口声声的说要实现理想,但是有个人能站出来说自己为了自己的理想愿意牺牲一切,真正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很多。
现在我真的是有点激动。最近加的爱国群让我受到了很多爱国人士的教育,他们大多是军人,一个个满腔热血的男儿现在确过着清贫的生活,这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强大,可是我们现代的人总是在钱和权不休的争夺。我们忘记了很多,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淡逝。我们的本性暴露的太多了。
4文学与人生(讲座)心得体会
我是一个随意随性的人不愿意受到什么束缚。所以当我在自己的“后厨”忙得有点找不到东南西北的时候,就想不到要上博客来划拉几笔了。隔了月余,突然想起时,登陆名又差点记不起来了。看到居然有人贴起了寻人启事,还不惜使用一些肉麻的过誉之辞,妄图引诱我这个懒虫出来。实在惭愧得很。看来想偷懒还不成,唉。
为了弥补有限的几位热心看官的失望之情,暂且先贴一篇听课笔记吧。是文学院散文室主任陈建晖于4月27日周五晚在华师的一次讲座。
一、文学与人生
·生活中没有文学,人生会苍白、乏味和平庸。
·文学是一个把戏,是河流,是梦想。文学使人生腾飞,让人生变得可爱。
·文学与生活更接近,是人学。文学是中国人的宗教。它渗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当中,与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如取名,如望月思亲。
·我很愤怒,我很痛苦:这是散文化表达;火在燃烧,心在流血:这是诗歌表达。
1.钱穆在《读诗》:不懂文学,不通文学,那总是人生一大缺憾,似乎比不懂历史,不懂哲学还要大。
2.朱光潜:文学是人生的变形与升华。完美的人生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
3.林语堂(30年代著名的三大散文家之一:周作人,梁实秋,林之作幽默风趣,读之可增知开拓胸怀):
a.现实-梦想=禽兽
b.现实+梦想=心痛
c.现实-幽默=狂热
d.现实+幽默+梦想=智慧
4.冯友兰:人生有四种境界,由低向高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利己),道德理想境界(利他),天地人合一,物我合一之境。
二、如何欣赏文学
(一)文学欣赏分四个层次:
第1层次:给人以感官刺激(·美女作家,下半身写作;·国产大片,如十面埋伏,无极等,过于追求感官效果;口水文学,废话文学
第2层次:给人以休闲(三毛,琼瑶,金庸,这些模式化作品;刘墉,罗兰小感悟散文)
第3层次:给人以知识与信息: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张中行等人的学者散文
第4层次:给人以思想与美感:王小波,史铁生,张承志,周涛,张炜等作品
(二)文学欣赏五个层面:
1.文学情感层面:感情投入,感同身受,感情共鸣。①同感②同情(以悲悯心投入到作品人物身上)③认同(即同意。内容要合乎情理、逻辑。正例如贺知章《咏柳》,反例如余华《兄弟》张艺谋《十面埋伏》)
如陈子昂诗,苏轼诗文,写出了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千古绝唱。杜甫《登高》“千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了人生6种悲。
--人性需要柔软、温暖的东西。是当今物质时代的救赎途径之一。
2.文学形象层面
3.文学意蕴层面(潜在、显在结构)
4.文学主体创造层面
5.文学语言层面(如梁实秋,贾平凹)
三、文学魅力源自何处?
1.是感性、形象的,易生亲切感。
·张爱玲作品真实,精致,属于优秀作家,但不是伟大作家,因文学格局小,思想不博大、深刻。一如钱钟书,乏人性的敦厚、温暖,太过于尖酸刻薄。由笔墨思及作者的胸襟。
2.在文学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个更高的人生,一个超越的人生,接触到更真的性情。
“读诗是我们人生中一种无穷的安慰”。(钱穆语)
“文学不在于你活得更好,而在于你活得更多。”(加缪语)
3.文学使我们爱人、自爱和自强,还能使我们自审与自省
·日本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体现人性的美好和高贵。
·史铁生《我与地坛》顾城诗歌《弧线》《一代人》等
中国人这些年的情感变得粗糙,麻木,不易受感动。应珍惜人生中美好、高贵的感情。
5听苏州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讲座心得体会
小路考完后第一天就是同一年进校的同事聚会,其实这个聚会已推迟两次了,一帮女人又吃火锅又去老树咖啡开包厢喝茶聊天,里面居然还有个自动麻将桌,四人玩玩麻将,四人聊天喝茶,挺惬意的,整整一个中午加一个下午,感受到了聚会的热闹和开心!
接到吴江日报小记者工作室王主任的短信,第二天让我前往吴江鲈乡小学参加小记者夏令营的活动,听苏州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给小记者讲座,下午还有报社的其他记者给小记者上的课。
自去年自己学校请的杨红樱,还有上次报社的沈石溪后,这是我第三次接触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给人的感觉是很干练、爽快的那种,讲座也是比较精彩的,深受小记者的喜爱,小记者们认为这是他们这次夏令营活动中最好的一堂课。为什么认为好呢?我觉得首先王老师很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她也向孩子提问,也鼓励表扬孩子;其次,他的作文讲座还做了幻灯片,幻灯片上有很多图片,她采用的手段是让孩子们作比较,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事物的不同,抓住事物的特点大胆地说出来;再次,她本人也是比较亲切的,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表扬和鼓励,所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跟孩子的互动,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是相当重要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教师的带动和鼓舞。
王一梅老师的讲座首先提出了什么是作文?她认为作文一是观察,二是想象,三是情感。观察要观察事、物、人、景,不仅是用眼睛看,还可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感受等,有点像我们科学中的观察,得用上自己所有的感官去观察。说到想象,她说想象可以让作文变得很轻逸,作文要写得轻,不要死板。她引用了埃米莉·狄金生的一句话:“想象应该轻得像鸟,而不是羽毛。”很经典的一句话,鸟能够飞翔,而羽毛不能,没有风它就飘不起,想象也应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想。当然作文也必须有情感的,没有情感的作文,是一潭死水,没有生命迹象,更不能深入读者的心。
她还讲到了作文的速度,关于时间的问题,她说插叙可以使得时间延长,文章延长;语言简练可以使得阅读时间缩短。写作时短句多点,阅读时就比较简单,我想这是她写书给孩子看总结的经验吧。一本书很快就读完了,说明书好看,读了几天都没读完,读不下去的,说明这本书肯定是不受欢迎的。最后她还讲了构思,构思她讲的还是比较抽象的:构思首先需要时间去思考,然后脑中需要有一个形象,它代表着某种意义,但不能把这种意义直接写出来。当这个想象在我的头脑中变得清晰时,开始扩展成为一个故事。对了,她是写故事的,也就是整个讲座是在教孩子写故事啦!但确实不管写故事也好,作文也好,这个观察、想象、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少了这些文章就没有形、没有神、没有魂!那哪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