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永定土楼解说词

时间: 03-09 栏目:广播稿

1福建土楼(永定下洋)导游解说词

各位嘉宾、上午好!(致欢迎辞)

首先,让我代表XX旅游社,欢迎诸位前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观光旅游。

我叫XXX,很荣幸为各位嘉宾导游。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水平不高,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原谅,祝各位身体健康,旅途愉快,谢谢!(发宣传册)。

永定土楼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福建土楼(永定下洋)旅游风景区,途经红坊镇、高陂镇、坎市镇、抚市镇、陈东乡、岐岭乡、下洋镇等七个乡镇,全程约80公里。现在我用客家方言说一句“欢迎各位嘉宾光临永定客家土楼”。

据不完全统计,永定县境内共有23018座土楼,其中圆土楼有362座。永定土楼最先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说起土楼旅游,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某超级大国的卫星发现中国福建的西部布满了无数个大小不一、或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他们怀疑可能是核反应堆,也可能是导弹发射井,而且规模庞大,数量惊人,引起该国当局的高度重视,于是派谴特工人员以记者的身份前来探个究竟,结果探明是一座座土楼民居建筑。虽然虚惊了一场,但是却为土楼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到目前为止,永定土楼已接待了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万中外游客。

应该说永定的圆土楼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永定最大的圆土楼共四层,有400多个房间,可住六七十户人家约五、六百人。圆土楼内有水井,浴室、厕所、磨房、猪舍、花园、学校等设施,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说她象个小城市,一点都不夸张。传说有两个同楼的新媳妇某日娘家相遇,为“自已住的楼是最大的土楼”这一话题争得面红耳赤,结果结伴回家才知道,她们住的是同一座土圆楼。有人统计,倘若你到土楼借宿做客,在每家用膳一天,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每个房间住一个晚上,要用一年多的时间;每天认识楼里的一个人,要用近两年的时间,其时新的媳妇又娶了进来,新的小生命又诞生了,因此你永远也无法认识全楼的人。

如果遇到外来势力的侵袭和攻击,只要关上大门,守住要口,全楼安然无恙。因为土楼的大门是用二、三十厘米厚的不易着火的杂木制成的,有些门还钉了铁板,楼门上装有防火水槽。圆楼外圈的一、二层不开窗,所以敌人攻到楼下也无可奈何,甚至围困一年半载,楼内柴米仍不断绝,生活依旧正常。有专家总结,圆土楼具有六种功能:1、聚族而居;2、教化娱乐;3、防风抗震;4、防火防潮;5、安全防卫;6、冬暖夏凉。

现在,我荣幸的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福建土楼,已被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受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五个中国近期申报地之一,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福建土楼将成为全世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届时,请在座的各位嘉宾再次光临,您一定可以观赏到一个全新的永定土楼景观和客家文化内涵。

福建作家许怀中先生说:“永定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问号和感叹号”。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朗说:“永定土楼象地下冒出的巨大的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师克劳得说:“永定土楼是客家人大胆、别具一格的力作,它闪烁着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动不已”。

客家人

我唱一首客家山歌给大家听(或朗诵一首客家民谣)。我们一再称在土楼内居住的人为“客家人”,那么什么是“客家人”,我来为大家解开这个谜。

很多人误认为“客家”是一个民族,其实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的民系。两千多年以来,中原地区的汉人因为宫廷内哄、逃避战乱、自然灾害及政府南迁等种种原因而出现六次较大规模的向南方迁徒。“第一次是秦始皇时派兵50万驻扎在广东南岭;第二次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三国两晋时期;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第四次是南宋时期金兵南下导致汉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败而迁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间的“移湖广”、“填四川”政策(相当于现在的三峡移民政策),大量客家人向广西、四川等地迁移。

根据专家统计,两千多年来,中原地区大量的汉人南迁,目前主要定居在福建、广东和江西地区,然后又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那么,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原居民而言,他们应该是客人,所以统称“客家人”。

我们所说的“客家文化”,就是中原汉族与当时南方的百越族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既保留了中原汉族文化的主要特征,又容纳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这种文化就是在民俗风情和文化语言等方面有显著汉族特征,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的“客家文化”。在我们即将参观的土楼大型客家民俗博物馆里面,大家就可以直观地了解这种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现象”,典型的“客家文化”。

2000年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福建龙岩市召开,这次大会公布全世界有1.2亿左右的客家人。客家人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毛泽东、邓小平、叶剑英、李光耀等政治伟人都是客家人。但是台独分子、前台湾总统李登辉也是永定湖坑楼下村人,包括台湾现任副总统吕秀莲祖籍就在福建南靖土楼的吕氏家族。还有台湾国民党的重要人物吴伯雄先生2000年回到祖籍地永定下洋镇,受到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热情接待。

客家人的“土楼建筑、宗教礼仪、婚丧嫁娶、衣食住行、节日喜庆、山歌汉剧……”等都将出乎您的意料之外。福建土楼之旅将向您展示土楼建筑的智慧和艺术,以及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过程。让游人在短时间内得以初步了解土楼的历史渊源,零距离地感受客家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观游览土楼景点前,各位如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将尽力解答。现在我跟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或猜一个谜语)。

2福建土楼(永定下洋)导游解说词(二)

下洋古镇解说词

永定县是福建省八大侨县和重点对台县之一。目前,永定有在外侨胞22万人,台胞有10万人,其中亿万富翁有9人,分布在印尼等五个国家和地区。在华侨中最有影响的是“锡矿大王”胡子春、“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他们都是下洋人。胡文虎的女儿胡仙博士19XX年在北京分别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接见。前方到达的下洋古镇是永定县的重点侨乡。

现在大家看到的下洋古镇已经名不符实,那是因为一九九六年八月八日的一次特大洪水将下洋古镇冲毁得一干二净,荡然无存,损失相当惨重。在政府和华侨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兴建了现代气息较浓的城镇。

众所周知,下洋镇有三宝“初溪土楼群、牛系列小吃和温泉浴”。

初溪土楼群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其巍峨壮观的图景将给您的视觉带来惊心动魄的冲击。特别是不用一枚铁钉的“集庆楼”,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霜雪雨,如今依然仰视苍穹,傲然挺立,其研究和观赏价值令无数专家叹为观止。

下洋镇的牛系列小吃远近闻名,在我省的厦门市就有几十家连锁店。从牛脑、牛心、牛肝到牛肠、牛肚、牛排……,几乎牛的任何一个部位都能做出一道美味佳肴来。有人夸张地形容下洋牛肉丸的货真价实,说它的弹跳能力可以当做乒乓球来使用。下洋人为了保证牛系列佳肴的美味度,至今仍然传承早、晚各宰杀一次牛的习惯。

下洋还是一个温泉之乡,19XX年经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队探明,下洋的温泉都是从一百多米的地层深处冒出来的,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水温达到摄氏70度,流量达到7升/秒。优质的温泉汤有消除疲劳和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作用,洗温泉澡已成为下洋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现在下洋镇已有18家对外营业的温泉场馆,待会儿大家观看了初溪土楼群,品尝了下洋的风味小吃后,我们将免费安排各位沐浴温泉澡,给您的土楼之行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霞村永康楼解说词

我们已经到达福建土楼(永定下洋)旅游风景区的霞村永康楼。永康楼位于永定下洋镇霞村,距镇政府4公里。这是一座建筑极其精巧华丽的圆土楼,建于19XX年,由新加坡华侨胡来兴先生所建,其家族遵循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理念,堪称书香门第。族中有一女在联合国工作,为该家族带来无限荣光。

永康楼外圆内方,直径36米,高3层,每层26间,含1个大门、1口水井、1个后厅、4架楼梯。外环底层大墙厚96厘米(约1米),顶层厚75厘米,分隔房间的子墙36厘米。在使用上,第一层设厨房,第二层设粮仓,第三层设住房。

永康楼的大门宽1.5米,高2.45米,双层的石门框,内拱外方;门板厚10厘米,外加6毫米厚的铁皮,门后设两根门闩,十分牢固。加上楼房一、二层不开窗,起到了良好的防火、防盗作用。

进入永康楼,游人无不为其豪华装饰而惊叹。最让人惊叹的是楼中的40扇窗雕及装饰屏风。图案中有人物、动物、花瓶、花卉,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特别是中厅的6扇和后厅两边的6扇工艺最为精美。镂空木雕的双面图案全部镶金,色彩至今仍金光灿烂。据说木雕师傅方进荣是福建上杭人,胸前飘着长长的白胡子,他只是画出图纸,活由他的儿子福庆、何庆和儿媳们干,他们一家人在永康楼整整干了三年才完工。后来方师傅一家定居在坎市镇。

大多数土楼或楼内或楼侧都建有学堂,“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永开异域飘移亦福,康守家园耕读为根”等土楼楹联,就是客家人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的传统风尚的最好见证。

为了直观地向游人展示客家人秉承中原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的社会观、道德观、文化观、家庭民系意识等客家精神,是客家先民富有文化素养遗风的流传,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美德的继承和延伸。景区在永康楼内设置了土楼皇家文化展,通过大量精美的融艺术性与历史性为一体的古代皇家文物,宣扬土楼人传承“学而优则仕”的儒家学说,使游人在欣赏土楼建筑文化的氛围里了解历史,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得到启迪。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在规定时间我们在停车场集中。

3福建土楼(永定下洋)导游解说词

初溪村集庆楼解说词

各位嘉宾,我们的下一站就是福建土楼(永定下洋)旅游风景区的主景区——永定初溪土楼群。距下洋镇政府15公里,是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最为重要的申报地之一。

初溪土楼群有36座土楼,由五座圆楼和三十一座方楼组合而成。徐氏一世祖自14世纪末叶,也就是明代初期在此开基,即建造土楼。层层叠叠的土楼群与青山、绿水、梯田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雄奇壮丽的乡村图景。在20世纪80年代经《人民画报》公之于世,引起了众多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20XX年经永定方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精心整合,初溪土楼群方正式向游人开放。

初溪村的形成颇有传奇色彩,全村20XX多人都姓徐,徐姓是伯益的后代,伯益帮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受封于徐。徐姓第130世能文,因经商在福建的福州开基。能文的儿子天瑞在1302年从福州迁到永定县城。天瑞的第八代中有一位叫常萼的生有两个儿子,一子以打铁谋生,一子是打猎的能手。有一回,常萼的子孙们上山打猎,发现三只野鹿,便放犬追踪,追到现在的初溪村,三只野鹿逃进了一簇竹林中,猎人们守候了一天也不见野鹿和猎犬出来。古人将野鹿视为神异之物,他们认为一定是神灵把他们引到这里来,一定有所指示。仔细一看,这里群山环抱,满山的翠竹郁郁葱葱,一涧溪水绕山潺潺流过,真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于是常萼的儿子便迁到此处开基创业,成了初溪姓徐的一世祖(可让游客猜初溪村的由来),并将该地取名“初溪”,繁体字的“初”字是由三个“鹿”字重叠起来,意思是有三只野鹿出现在山涧的地方。后因繁体字难写便简写成“初”字,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初溪村”。

那么,初溪徐姓人靠什么发财建造了如此庞大的土楼群呢?原来初溪的山上有无边无际的竹林,竹子是最好的造纸原料,他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大量生产土纸销往福建漳州和广东潮州等地。在造纸业最旺盛的时期,村中有40多家纸厂,虽然一个纸厂才4个工人,一天不过生产2个纸,但一个纸当时能卖到40斤大米的价钱,一年到头造纸生产不间断,收入是十分可观的。

现在我要向各位隆重推出集庆楼,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即公元1419年,距今已585年(最好能请游客去计算多少年),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最久远,结构最特殊的一座圆楼。该楼坐南朝北,占地2826平方米。由两个环圆形楼组成。外圈共有四层,底层有53间房,二层以上每层约54间,共计206间,顶层外墙还设置了9个瞭望台。

一般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四处公共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唯独集庆楼,按底层每户人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整座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8乘以9等于72。“8”意味着发,“9”意味着长久,“72”意味着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也就是说,楼内居住的人,无论做哪一行都能发达)。也有人称其为“忤逆楼”,意思是每家每户都装楼梯这在当时是很不近情理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那么,为什么要建这么多楼梯呢?据当地老人说,完全是为了生活的方便和防御的需要(目前有楼梯55架,一楼17架、二楼19架、三楼19架)。

集庆楼在最鼎盛时期住过50多户300多人,因为人多,楼梯多,上下楼也就方便多了。另一方面,由于初溪村地处偏僻山区,那时常有土匪出没,烧杀抢劫,无恶不作。集庆楼的设计者出于增强大楼防御功能的考虑,除了设单门、厚墙(近2米)、一二层不开窗等消极性防御设施外,还设计了9个瞭望台以及多楼梯等较为积极的防御设施。土匪来时,只要关起大门,便可迅速上楼攻击来犯之敌。楼梯多,要送水、送石块、送木头等物品就方便快捷多了。

19XX年,共产党在初溪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国民党派广东西河的民团前来攻打集庆楼,久攻不下,民团便放火烧大门,又被楼上泼水浇灭,结果无功而返。但是,大门的石门框被火烧断,如今,被重修换下的断门框仍置放在楼前的门坪上。有心的嘉宾可能注意到了,初溪村所有较大规模的土楼,其楼名中间都带一个“庆”字,从已经毁坏的祖楼“和庆楼”起,代代相传,以示人丁兴旺,万事如意。

集庆楼的房间,楼梯、隔墙全部用杉木材料构建,相邻均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与厚达约二米的生土墙一道经历了近60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完整地保留下来供游人观赏,许多外国游客发自内心地赞叹,称“集庆楼是隐藏在深山里的人间奇迹”。

各位嘉宾,福建土楼的建筑艺术让世人景仰,但是客家人的民俗风情更加令人陶醉。景区在集庆楼内设置了大型客家民俗文化展,共展出10000余件具有文物价值的珍稀实物,请您跨越时空,近距离领略客家人“团结友爱、和睦共居、勤奋节俭、热情好客”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客家人有别于中原汉人的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请大家根据各自的需求参观和拍照,在规定时间前到停车场集中。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