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绍兴兰亭游记作文600字

时间: 03-08 栏目:话题作文

1游绍兴兰亭

上书法班的时候,我就听说了兰亭是“书法圣地”,我很想去兰亭游玩,就是一直没机会去。今年国庆长假,爸爸终于带我去了兰亭,同行的还有爷爷奶奶和妹妹一家。

兰亭位于绍兴兰渚山下,自古便是风景胜地。但是,最让兰亭出名的,是因为一代书法家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一到那儿,我们先看到的是一大片竹林,让我不由得联想到王羲之在竹林中挥毫泼墨的情景。穿过竹林,我一眼看到了著名的鹅池碑。鹅池碑的边上有一个鹅池,里面养着几只大白鹅,据说王羲之最喜欢养鹅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曲水流觞”景点,不由让我想起古人在小溪边饮觞作诗的开怀场景,听见溪水的流淌声,仿佛也在告诉我们那些久远的故事。

穿过一座木桥,我看见在桥中间的亭子里有一群游客都围着一张桌子不知在干什么,好奇心驱使我一探究竟。走近一看,原来这张桌子不是一般吃饭用的八仙桌,桌面是一个放满沙子的盛器,这张桌子是用来练习写字的。我在沙子上用手写字,感觉痒痒的,便随手拾起地上的一根竹竿在沙盘上写起字来。旁边的妹妹也不甘示弱,把我的竹竿拿去写,可妹妹怎么写都写不端正,必竟她还在上学前班。过了会儿我们都没兴趣了,就准备向下一个景点出发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一个亭子,那里有一块碑文,我还以为是王羲之先生写的,后来一打听,原来正面是康熙提写的,反面是乾隆提写的,因此此碑又称“祖孙碑”,是兰亭的“镇亭之宝”呢!

我喜欢兰亭的幽静,更喜欢兰亭的历史和文化。

2游绍兴——兰亭

兰亭是一个书法圣地,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今天,我们也去了这书法圣地——兰亭,领略了书法的风采。

走进大门,一幅青山绿水画在我眼前展开了,两旁绿树成阴,郁郁葱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被小路带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别看这小溪普普通通的,可那是当年中外闻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41位亲朋好友来这里饮酒作诗,把觞放在水里,顺着溪水流,觞在哪位朋友前停下,那位朋友就要作诗,若作不出来,就要罚酒,还听讲解员说,共有12位作了两首诗,15人作了一首诗。随后,王羲之把这27首诗集中在一起,编成《兰亭集》,再添了一个“序”字,就成了有名的《兰亭集序》,这里就是有名的“曲水流觞”。然后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兰亭的第一碑“父子碑”——鹅池。

我们走进池边,一群姿态优美的大白鹅扑入我的眼帘,一些大白鹅伸着脖子,仰着头,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还有一些在水里滑着脚板游泳呢!还有一些在水中拍着洁白的翅膀在戏水,有时还溅起水花,显得格外的漂亮。你知道为什么称为“父子碑”吗?因为当时王羲之在这块石碑上写“鹅池”二字的时候,刚写完“鹅”字,闻皇帝诏至,就去接圣旨,他只好搁下毛笔,去接圣旨。他的小儿子王献之正好八岁,看父亲没写完“鹅池”二字,就拿起毛笔把“池”字补上,所以仔细观察,这两字有明显的差别,“鹅”字又瘦又长,“池”字有点厚,比较宽。

沿着路,我们还穿过了墨华亭、兰亭碑、子孙碑、临池十八缸……,面对十八缸仿佛想起王献之以前练字的情景,我也迫不及待地拿起毛笔,蘸了蘸缸里的水,在王献之练字的石板上写了起来,真精神。

3游绍兴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城区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是绍兴的重要文化古迹和旅游胜地。正月初四,我跟着爸爸妈妈游览了慕名已久的兰亭,颇感不虚此行。

走进古朴的兰亭大院,就见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真是个清静优雅的好去处。

穿过竹林,翻过一座石桥,就到了鹅池。这儿据说是王羲之养鹅的地方,池旁竖立一块石碑,上书“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而成。王羲之爱鹅养鹅成癖,他经常细心观察鹅掌划水的动作,从中学习揣摩,以提高自己的书法用腕技巧。

再朝里走,我们来到了御碑亭。碑的正反面分别有康熙和乾隆的题词,表达了两位清朝皇帝对王羲之超卓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过了著名的“曲水流觞”的小溪,就来到右军祠。这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墨池。它原是王羲之住处附近的一个小池塘,王羲之练完书法,总是在池内洗毛笔。久而久之,池水浸染了很多墨汁,变成墨黑色,据说能直接蘸取,当墨汁用。

参观完兰亭,我一直都在想,王羲之“书圣”的称号,并不是轻易得来的。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清澈见底的池塘,变成了乌黑的墨池,恐怕非二十年之功是做不到的。他从鹅划水的动作中学习书法技艺,可谓独辟蹊径。我觉得,有恒心和肯钻研,是王羲之成功的两大秘诀,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也是我这次游览兰亭的最大收获。

4兰亭游记

“耶,耶!”你知道是谁在叫吗?是我。我为什么要叫呢?因为今天我的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就是去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到了那里,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鹅池,竖立着的一块大大的石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字。“鹅”字是王曦之写的,他把“我”和“鸟”分开来,把“我”写在上面,把“鸟”写在下面,表示我的鸟。因为王曦之非常喜欢鹅,所以把鹅比作我的鸟。王曦之写完“鹅”字后刚好皇帝来了,他去接驾了,后来他的儿子王献之就在下面写了“池”字。

再往前走,就会看见有一个大大的“太”字,是王献之练字的地方。这个“太”字有一个故事:王献之每天都练“大”字,他以为自己的字已经很不错了。有一天,王曦之看见了王献之写好的“大”字,就给他的“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太”字。王献之把“太”字拿给他妈妈看,妈妈表扬他这个字写得非常好,特别是“太”字上的那一点。王献之听了以后很惭愧,因为这一点不是他写的。从此以后,王献之每天练字,练完了三大缸的水,终于练得了一手好字。

后来,我们还去了“兰亭御碑”、“曲水流觞”等景点,还购买了纪念品,满载而归。

这次兰亭一游,让我受益匪浅,增长了许多知识,尤其是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不能骄傲,也不能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放弃了。只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5游兰亭

盼望已久的春节到了,我们一家三人驾着车来到绍兴旅游,我甭提有多高兴了。上午,我们就来到了位于绍兴城西南的兰亭。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因为这里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的地方。走进大门,沿着林荫小道,我们来到了鹅池碑亭,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据说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分别所写,所以也叫“父子碑”。

亭子旁边有鹅池,几只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其中有一只特别有趣,它昂首挺胸地站在一块石头上,一动不动,警惕地看着游客。好像在为同伴们站岗放哨。走过鹅池,我们来到了当年王献之练书法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儿的十八口大水缸。妈妈告诉我这十八口大水缸就是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用的。妈妈还说:“当年王献之向父亲王羲之讨教学书法的秘诀,而王羲之却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只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当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时,自然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于是,王献之遵从父亲的的教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几年下来,不但用完了这十八缸水,他的书法也有了极大的长进,最终王献之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我想我应该向王献之学习,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勤学苦练。尽管下着绵绵细雨,我们一家人还是游兴不减。怀着对大书法家的崇敬之情,我们游完了整个景点。兰亭真不愧是“景幽、事雅、文妙、书绝”的书法圣地。

6我看到了兰亭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绍兴游玩。

经过长达几个小时的客车行驶,我们到了绍兴。我一下子惊呆了。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也是我外婆的故乡。绍兴有三鸟四乡的称号,是名人向往已久的地方。书法胜地“兰亭”就位于这里。我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兰亭。在兰亭门前,远远地久可以看到许多花草树木,不愧是书法胜地,才具有如此美丽的景色。走近些,才看清楚了。

原来这里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香飘四季。而百草树木更是郁郁葱葱。真是一番美景,我看得目不暇接。走进兰亭,这里有许多名人的题词。一块高耸入云、模糊不清的石碑吸引了我。妈妈说,这是康熙、乾隆的祖孙碑。上面的一种字体飘逸潇洒、妩媚秀丽;另一种字体则刚劲雄伟、入木三分。这块碑在“文革”中险遭破坏。一位老人用白粉涂满了整个碑,并将它侧放着,才没引起注意,得以保存。另一块著名的石碑,上面刻着“鹅池”二字。“鹅”是著名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笔墨,“池”则是他儿子王献之的手迹。说起他们父子,还有一个催人奋进的传说。

王献之从小练字,8岁的时候,自以为字写的很好了,可以跟父亲媲美。他写了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在大下加了个点,让他给母亲看去。母亲看了后说:“我儿写尽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可见练字的工力要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绍兴,这个文人骚客的故乡,不仅让我饱览美景,更让我懂得了要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一定要从小勤学苦练,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真所谓“百练才成钢”啊!

7游兰亭

“五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绍兴去玩,我最爱玩的地方就是兰亭了。

我们来到兰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群大白鹅,那群鹅真白呀!很多游客都在用谷子喂它们呢!我也买了一包谷子,其中的一只鹅“嘎嘎嘎”地向我游来,吃光了我手中的谷子以后,它来了一个180度转弯,伸长脖子“嘎嘎”地朝湖中心游去。我不由地想起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兰亭是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主要景观吸引众多游客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养鹅。妈妈告诉我,养鹅是王羲之的一大乐趣。哦,原来,这还是和王羲之有关的呀。

咦?那儿有一块写有“鹅池”的石碑。听导游说,上面的“鹅”字是王羲之写的,下面的“池”字是王献之写的,所以,这块碑又叫“父子碑”。正在我听得入神时,一阵欢笑声和吟诗声传入我耳。前面就是“曲水流觞”的景点了。妈妈说:“这儿曾经是王羲之以诗会友的地方。他先把酒倒入觞中,再把觞放到这条溪中,觞漂到谁面前停下来,那个人就要作诗,否则,就罚喝酒。”嘿,有趣!怪不得有那么多人在那儿模仿呢!跨过一座石桥,我们来到了“太”字景点。说起这个“太”字,还有一段来历呢!话说当年,王献之写了一个“大”字,他觉得写的很好,就拿去给爸爸看。爸爸什么也没说,只在“大”上加了一点,成了“太”字。王献之又拿着这个“太”字给妈妈看,妈妈说:“就这一点像你爸爸写的。”……我也拿起笔,在“太”字前的练字石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太”字。

“咔嚓”!爸爸给我拍下了一张相片。这次兰亭之行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我喜欢兰亭。

8兰亭

浙江绍兴有十景,如大禹陵、东湖、鲁迅故里、沈氏园……今天我首先参观了兰亭。我真想把绍兴十景全部看个够,听听导游小姐讲解,一饱眼福,又饱耳福。

当导游小姐把我们领进兰亭时,首先参观的是鹅池,那个方圆不到十几个平方米的长方形天然石间水池,曾是王羲之百看不厌的鹅池,听导游小姐讲,王羲之最爱鹅,也最爱听鹅叫,看鹅游泳划水,因此他细看鹅伸长脖子向天歌的形象便将左右结构的“鹅”字写成了上下结构。活灵活现地看出他爱鹅的现状。后人在池旁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王羲之写的上下结构的鹅字,特别引人注目。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兰亭,兰亭中有一块青石大碑,上面有康熙乾隆二帝为赞扬王羲之兰亭而题诗。可想而之,王羲之的兰亭得到当时两个皇帝的高度评价,我们还看兰亭王羲之的真迹24个字,那字写得让人赞不绝口,真是叫人看后羡慕不已,称为“书圣”一点不为奇。据说他的字能写到如此好的境界,可想而之他的毕生精力用在研究书法上。儿子王献之问写字的密诀,他说:“写尽七缸水”。坚持勤奋,这就是写字的密诀,他的话不仅教育了王献之,同时也教育了我们。

参观完后,我便想要写得一手好字,要经过多少磨练,才能成功,王羲之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要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到认真,我相信没有什么梦想实现不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