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红旗渠游记作文800字

时间: 01-06 栏目:话题作文

1红旗渠游记

我是一个河南人,是从小吃着红旗渠的水长大的,听着青年洞的故事懂事的。我深深的爱着我的故乡。

这个寒假,我真的来到红旗渠了。在那次旅行中的我与记忆,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我兴奋至极。

爬着一个个台阶,顺着一处处栏杆。望着那碧绿的水,真是感慨万千啊!水之上,则是险峻的,让人望而生畏的绝壁。

走了许久,来到了青年洞。望着刻着青年洞背后的山壁,显然经过了岁月的冲涮,蕴含有古老沧桑之美。我们林县人便是靠这个洞的开凿而吃上水的,想到这儿心中不禁酸酸得。坐上游艇,穿上救生衣,开始进入青年洞。里面灯光很广,全是钟乳石,加上灯光之美,可谓美轮美奂的洞景,让我陶醉其中。

里面很潮湿,很阴冷。让人感到苍苍凉凉的美,清爽而至的美。

玩完水,接着就要游山了。

开始上一线天,台阶很陡,没有栏杆,但两面有山壁。宽窄只容得下一人。途中,我时不时抬头向上看,在狭窄中有一条蓝蓝的缝隙,那便是天。啊!书中常说一线天,今日才领略其壮观,这是在书本中体会不到的。

上到半山腰,看到一处石碑用逮体字刻着山魂二字,有种莫名得雄伟涌上心头,占据我的心灵……

上到顶峰,望着下面一条条冰道与绿绿的田野,让人发抖。顿时我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占据我的心灵,我感到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惟妙惟肖。

接着来到虎口崖、龙头山……这是河南工人打造的世界奇迹。在路上不断看到稻草席,这就是以前工人们睡觉的草席。是他们的出生入死才有了我们今天大饱眼福的机会。我顿时对他们肃然起敬。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便吃不到水,我心内由衷的感谢他们。

最后下山。我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坐索道,这种感觉与等车没什么两样。坐上索道,心里很紧张,总怕掉下去,很快便习惯了。

又重新回到山脚,望着背后的崇山峻岭,不禁有些舍不得,我轻轻的说:再见了……

2第一次参观红旗渠

端午假期里,我和爸爸等很多人参观了林州市的重大建筑物——红旗渠。

红旗渠的来历是这样的:以前的林州市叫林县,那时林县异常干旱,村子里面没有水,大家只好去远离村子十几公里的河里挑水。(从1960年起),他们为了改变喝不上水的情况,开始造起了(修建)红旗渠。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太行山打穿,把山西省和河南省交界的漳河水引到林县来。领头的是县委书记杨贵,他当时只有二十八岁,他却领导全县人民,用了十年时间把太行山凿通了。

我们参观了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由当时的三百多年名青年用一年零五个月才打通得。我们租了一个电动的小船到洞里进行了参观。虎口崖是太行山的悬崖,(修渠的过程中)好多人腰系粗绳,手拿铁钩排除险石,他们在太行半山腰荡来荡去,就像虎口拔牙一样,可吓人了。最能干的是共产党员任羊成,有一次排险石时,一个石头把他的门牙都砸掉了,但他没有停下来,我们看到了他豁牙的照片。最厉害的要数山体爆破了。好多工人都在悬崖上用大铁锤和钢钎打炮眼,那个时候林县炸药严重不足,他们就用一硝二硫三木炭自己制造炸药。所有的自制黑火药用一个个木箱子装好,再装进打好的大洞子里面,最后由老炮手点燃导火索,山体爆破产生的石头像潮水一样飞起来又滚到漳河里面,这些地方既炸出了渠道,又炸出了许多石料。我们在旅游的路上,路过了神工铺。这是当年凿太行山时候,工人们在悬崖下休息的铺位,下面铺的是干草,很薄的被子,真是很艰苦。

我们还爬了一线天,我在爬一线天时吓得只敢爬着走,它最窄的地方只有书包那样宽,估计一些胖子们过不去。我爸爸是侧着身子、吸着肚子,消耗了很多体力才挤过来的。最后我们到了山顶,我看见了吊在二百多米空中的吊桥。山顶上风很大,吹的吊桥有点晃,我爸爸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不放,我只好跟着他往桥上走。走到一半的时候,我不敢往下看,太高了,感觉特别吓人,人和桥都在晃动。万一固定不好,钢索一下子断了,掉下去咋办?我们就赶紧沿原路返回了,下山时我们坐的是索道,一个车厢可以坐八个人。我在红旗渠纪念馆看到的照片全是黑白的,当时的工人们都很瘦,爸爸说是当时吃不饱饭,有时吃野菜和河草,但他们把红旗渠修通了,他们真能干!

3参观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豫冀交界,绵延一千余里,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林州人民为解决山区缺水所兴建的一条引漳入林的灌溉工程,久负盛名,有人工天河之称。九月底的一天下午,公务之余,得以参观红旗渠。

是时细雨蒙蒙,游人稀少。由山下拾阶而上,登上了位于半山腰的红旗渠。渠傍山而建,宽约五米,水流湍急,蜿蜒而行。渠岸由石块砌成,宽约一米,两旁有护栏。沿渠下行约八十米,便是青年洞。据解说员讲,青年洞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300余名男女青年,一天6辆粮食,填不饱肚子,就下河捞水藻充饥,硬是凭着钢钎大锤,凿眼放炮,昼夜挖山不止,终于打通了数百米长的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青年洞,即为纪念300余名青年建设者而命名。“一天6辆粮食”,干那么重的活儿,让今天的青年听来,这可能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的天方夜谭,但这却是事实,笔者当年亲身经历过那样的日子,一般群众一天的口粮是3两。看着汩汩而去的渠水,想象当年英雄们的壮举,怎不让人肃然起敬!在儿时的记忆里,就有许多红旗渠英雄的故事,有一个叫元金堂的青年,抱着丝丝冒烟的炸药冲向远方,牺牲自己,保住了群众的生命安全。红旗渠的另一处景点是络丝潭。

络丝潭,位于青年洞上游约3千米处的漳河河谷内,为一自然形成的峡谷。河谷石壁有丝丝水流如帘如幔,飘飘洒洒落入潭中。潭上有吊桥可度,晃晃悠悠,起起伏伏,且随着脚步移动的共振,晃悠起伏的幅度越来越大,似秋千、似坐轿一般,那滋味真是美妙极了。以河为界,有水泥标牌,南书河南林州,北为河北涉县。过河后上行十数米,回头看到一河隔两省,十分有趣,不由得又折回越过河北涉县的牌子数米,也算到了趟河北。沿河床上行数十米,又有一用浮筒架设的浮桥,两边有护栏可凭。走在桥上又是另一个景象:三个浮筒一节,随着脚步的移动,一上一下的,感觉爽极了。返回南岸,有神龟洞,有旋梯上岸,上有一曲径回廊,内有彩绘神龟救人及西门豹治邺的连环画故事。

参观红旗渠,感慨万千:古有西门豹治邺安澜,今有红旗渠引漳惠民,迷信愚昧害人经,英雄壮举映后人。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