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罗池游览作文
1游保山易罗池
时间赶得很紧,从太保山下来都快到下午两点钟了,大舅他们还是让我们去游览了一下易罗池,下山的路刚好经过这里。
车在大门口停下,我们便迅速下车,快步进入景点内,云南真不愧是旅游大省,像易罗池这样美的地方,在内地肯定是要收门票的,而这里却是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真的了不起。
说易罗池美,那蓝色的天,白色的云,银色的塔,金色的亭台,绿色的池水,曾林尽染的树木,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让游人被眼前的景色给迷住,大家尽情的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
我和姐夫忙着用相机拍着照片,很难得的美景,一个都不能丢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带回去,张张都是好作品。
我们沿着池边行走,心情特别舒畅,我笑青山绿水多妩媚,青山绿水应如是!
池中有很多的观赏鱼,你给它些食的东西,它们便成群结队的围过来,有红色的,白色的,灰色的,黑色的,它们一点都不怵人。
在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前,我们肃然起敬,向英勇的爱国将士鞠躬致敬。
我们要去保山汽车站赶大巴车了,所以只得草草结束旅游。
2秋游易罗池
雨后放晴,秋日气爽,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易罗池闲逛,易罗池位于保山城西南角,太保山下,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是保山有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我们慢步走进易罗池大门,首先映入映入眼帘的是,平静的湖面倒映着青山白云,加上雕刻精致的亭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不禁浮想联翩。
易罗池也叫龙泉池,因有涌泉九股,故又名九龙池。池边有铁栏杆,环绕在宽阔的人行道上,一颗颗垂柳守护在池子周围,随着微风吹拂,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池的四周由一块块石头砌成,池内的水清澈见底,池内的松柏长的郁郁葱葱,梅花开的艳丽多姿。耸立的文笔塔与易罗池遥相呼应,倒影入水中,为易罗池增添不少美景。
我靠近湖面,手扶栏杆,欣赏如诗如画的湖面,湖里不同颜色的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追逐嬉戏,时而跃出水面,时而划水荡漾。几只鸭子悠闲地浮在水面,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累了,就躺在水面休息。湖面上有几艘小船,游人们坐在船上,在湖里划来划去,船桨溅起一层层水波,有一道道散去。池子中央有一个亭子,叫湖心亭,湖心亭和西面的石拱桥相连到岸边,更增添了易罗池的美丽的景色,亭顶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的阳光照耀下放出夺目的光彩。真所谓“舟行湖中上,人在画中游”。
穿过这份幽静,缓缓来到保山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我来到碑下仔细阅览记载英雄们的英勇事迹。滇西抗战的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赢来了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
漫步走在河边上,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聆听唧唧喳喳的鸟叫,坐在小亭休息片刻,不知不觉太阳西下,这时游人增添不少,不少男女老少在湖边,伴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一群群小孩在嘻嘻打闹,湖中的鸭子也嘎嘎叫个不停,便来凑这份热闹^
我被这美景深深吸引了,易罗池是个美丽的地方,易罗池的风景是最美的!我爱易罗池,更爱我的家乡—保山。
3易罗池观灯——保山游记
据说有灯展位于易罗池,便和“小秘”相携共赴观看。鸢前些年在昆明过圣诞时看过灯展,“小秘”还是第一次,不同的地方,瞅瞅看看不同的东东,当然也是开门票的,每人十元。
易罗池灯展是以保山文化、旅游景点为创作原型,制作微缩灯景予以展出。晚间各式彩灯装饰下的易罗池流光溢彩、异常美丽,观灯的人很多,还可以在里面猜灯谜,不过题目超难。
小贴士:易罗池位于保山市西南角,也叫龙泉池。因有涌泉九股,故又名九龙池。主要景观为一池、一亭、一塔。池水面积近2000平方米,深三至四米,池畔四周垂柳环绕,红桃成片,素有“绿柳锁烟波,红桃翻锦浪”之誉。
池中建有明代万历年间永昌参将邓子龙修建(后重建)的湖心亭(也叫濯缨亭),邓子龙题联:“百战归来、赢得鬓边白发;于金散尽,只余湖上青山”。地西塔盘山耸立着近年重建的具有唐代建筑风格的文笔塔(又名慈云塔)。塔呈锥形,黑白相间,层次分明。塔高近50米,倒影映入池中,为易罗池增辉不少。池似砚、亭象墨,塔如笔,大地当纸,文房四宝齐备,被古人喻为墨、砚、笔、纸四绝,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滇四战役中阵亡的爱国将士,在易罗池畔建起公墓及“陆军第八军抗战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今为“滇西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
另载:哀牢有蒙氏,传至蒙苴荐,其妻沙壹(有的文献也称沙壶),常至池中捕鱼,触木感孕,生十子,第十子名曰:“九隆(龙)”。此一传说,是云南载人正史文献的最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
图中有棋,为保山人发明于明代的“永子”,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棋子出于云南,以永昌者为上”徐霞客360年前说的这话便是定论。
永子亦称“云子”,椐《永昌府志》、《滇南杂志》等史籍记载,永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铅硝药料“合而 之”,然后用“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其配料之考究,工艺之精妙、复杂、俨然是古代的“高科技产品”,产量极为有限,不仅为达官显贵、文士骚客所珍爱,还一直是奉献皇室的贡品,故数百年来风行天下而十分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