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作文
1螳螂捕蝉
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国家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与其他国家战斗,战争连续不断的发生。
有一天,吴王下定决心要攻打楚国,告诉大臣们:“我想要攻打楚国,请大家准备兵力,劝我的人就要死!”大臣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吴王要是去攻打楚国,其他国家就会趁虚而入,吴国就会被其他国家所占领,这对吴国来说,极其不利,还会有濒临灭过的危机,可是谁也不敢劝说吴王。
无望的侍从中,有一个年轻人看着吴王的决心那么大,而且劝说吴王的人会死。于是年轻人想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既不会被杀头,又可以阻止吴王攻打楚国。年轻人手拿弹弓和石头,在后园散步,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他这样等了吴王三个早晨。有一天,吴王终于来到后园,看见年轻人把衣服都弄湿了,便问:“为什么你的衣服这么湿呀?”年轻人回答说:“吴王,我在打鸟。”“打鸟”对。您看,那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对,蝉在树上动听的叫着,并喝着露水。可是它不知道有一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把它当成了盘中餐。”“螳螂?”“螳螂把身子弯着,一点点靠近它,可它不知道黄雀在它身后。”“黄雀?”“是啊,您瞧,那只黄雀伸长了脖子,想啄螳螂,可它不知道我已经瞄准了它。”“这是什么意思?”吴王您看,这三只小动物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它后面的隐患。吴王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第二天早朝,吴王对大臣说:“那天是我太冲动了,没有把事情想全面,一心只想着攻打楚国,但没有想到身后的灾祸,实在对不起,我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各位觉得怎么样啊。”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吴王万岁!”我还说一件事,我曾经跟你们说劝我的人要被杀头对不对?有一位侍从冒着死的危险全说我,而且还是用截然不同的办法劝说我,这表明了他是一个机智过人的人,他精神可嘉,所以我封这位年轻人为兵部侍郎,退朝。
后来,这个年轻人为楚国做出卓越的贡献,成为吴国军事上不可缺少的人才。
2螳螂捕蝉
有一天,吴王决定要去攻打楚国,但他不让别人劝他改正错误。
一位年轻的侍从知道后想:虽然可以攻打楚国,但如果一去攻打楚国,吴国人员就少了,这样越国就会趁虚而入,与我们关系好的晋国由于离得远,也帮不上忙。想到这里,他便自言自语道:“真没办法!到底告不告诉吴王呢?告诉吧,可能会杀了我;不告诉吧,国家会有安危。”于是想到了给吴王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侍从等了三天,终于见到了吴王。侍从对吴王讲:“后园中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一只蝉在高高的树上动听的叫着,喝露水,但它不知道它后面有只螳螂在盯着它;螳螂弯着身子想捉蝉,但不知道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长了脖子,想捉螳螂,但不知道它下面有弹丸。”
吴王听了后点了点头,看了看侍从,心想:真是呀!我们几个国家就像故事中一样,楚国是蝉,我们是螳螂,而越国是黄雀,最有利的事其他国家。于是对侍从说:“好啊!是我错了。”说完之后让去攻打的士兵停下了脚步。
3螳螂捕蝉
吴王想攻打楚国,有很多人不同意,可吴王一拍桌,坚决的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有不同意的人,拉出去斩了!”于是,本来很多人反对,一下子大殿里鸦雀无声。
有一个吴王的侍从,很不满意吴王的做法,想劝劝吴王,可吴王的话可不是说着玩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嘛。侍从苦思冥想,茶饭不思,想办法劝吴王。夏天到了,窗外的蝉声吵得侍从心烦意乱,想赶走它。忽然灵光一闪,计上心头……
侍从怀里揣着弹丸,手上拿着弹弓,天天在后花园来回走动。吴王见他连续三天都在后花园里走动,树上的露水都把衣服打湿了,很奇怪,便走上前问道:“你为什么在后花园里来回走动?”侍从一笑,举起弹弓,吴王顺着弹弓,看到一棵树。与此同时,侍从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只蝉。”吴王诧异的说:“那又怎样?”侍从接着说:“它不知道螳螂在身后,盯着它的一举一动,螳螂慢慢靠近,想吃掉蝉,可黄雀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螳螂,想伸长脖子吃掉螳螂,可黄雀不知,在下正想要打它。这三个小动物,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之忧。”吴王一听,大呼:“妙!妙!”转念一想,自己岂不是像那三个小动物一样,便羞愧不已。侍从接着说:“蝉以为它没有灾祸,便尽情饮露,没有防备。螳螂便趁机而入,不知道黄雀在后面,黄雀还想,今天这个小东西要命丧黄泉了……在下恳请吴王三思!”
吴王思考片刻,便撤销了对楚国的进攻。
4螳螂捕蝉
大家都听说过《螳螂捕蝉》这个经典的故事吧!
这个故事主要描述了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但是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大臣认为攻打楚国时,其他小国会乘虚而入,可吴王不听劝!后来,一个侍俸吴王的少年去劝说吴王,他对吴王说:“您看,树上有只蝉,蝉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有只螳螂在它身后要吃它。螳螂正要去捕捉蝉,却不知一只黄雀在自己身后。”吴王听了恍然大悟,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在这个故事中,更让我敬佩的是那位少年的机智和勇敢。
故事中的这个孩子,他没有选择直接劝说吴王,只用了一则小小故事,就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且没被杀头,也没被吴王训斥。所以,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有时候,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我们可以开动脑筋,从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去寻找突破口,这样会起到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里,我不仅学到了做事要顾全大局的道理,还要学习那位少年的机智。
5螳螂捕蝉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看到楚国十分昌盛,便心生嫉妒,想要攻打楚国。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正襟危坐,神色严肃地说:“我想要攻打楚国,扩大吴国领土。”一位大臣说话了:“吴王,您不应攻打楚国,如果这样做,越国就会乘虚而入。”“吴王,您确实不应攻楚啊!”吴王听着大臣们议论纷纷,都对他有意见,不禁恼羞成怒,大吼着:“谁敢提意见,一律处死!”大臣们一听,连忙闭上嘴,不再说什么。“下朝!”吴王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大殿。
吴王的侍从中有一个年轻人想劝说吴王却不敢,日思夜想也没想出个好办法。
一天,他为解愁上街闲逛,突然看到一个小孩正拿着弹弓打空中的麻雀,他一下子来了灵感。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子、弹弓来到了后园,四处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等了一个早晨也不见吴王出现,第二天年轻人再次来到后园,连续三个早晨都是如此。第四天,吴王终于带着宫女出现在了后园。年轻人赶紧两眼紧盯着树枝,装出要射什么的样子。吴王看到这个少年,十分奇怪他在干什么,把衣服都弄湿了,便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问道:“你怎么把衣服弄得这么湿?”
他回头一看是吴王,赶紧跪下:“吴王,小的有罪,没看见您。”“没关系,起来吧,告诉我原因。”吴王说。年轻人说:“后园有一棵树,上面有一只蝉,蝉无忧无虑地叫着,喝着露水,没发觉身后螳啷正弯着身子靠近;螳啷紧盯着蝉,想吃却不知身边的黄雀伸长了脖子要啄它;黄雀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螳啷身上,没看到我正举着弹弓要射它。它们都急于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吴王沉思起来:他说的不无道理,而且是为国家着想。接着说:“好啊!说的好!”收回了攻打楚国的命令
6螳螂捕蝉
话说那吴国国君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吴王竟然大怒道:“谁反对,我就处死谁!还有谁要说吗?”此语一出,大臣们当然惊慌起来:再劝说会遭到杀身之祸;不阻止国家又会遭殃。这可怎么办呀?
这时,有个侍卫小官想了个办法,天天拿着弹弓在国君的花园里来去,就这样三个早上,终于引起了吴王的注意。吴王问他:“你干什么呢?露水把衣服打湿了还在。”侍卫回答道:“你看花园中有个蝉,它爬在树梢上,一边吃着露水一边高歌,叫得很欢却没发现有只螳螂正向它靠近。螳螂只顾捕食鸣蝉美餐一顿,可哪知道旁边逼近的黄雀正要扑向自己。黄雀想吃螳螂之际,怎知我的弹弓已经瞄准了这只黄雀呀!这三个小家伙,都只知道他们眼前的那一点甜头而已,看不到自己身后潜伏的灾难杀机呀!”
吴王听了,自愧自悔只看小利而忽略了大祸,断然停止了攻楚的计划。
7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讲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固执己见地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任何人劝阻。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生活好,挣大钱,就想出了许许多多对人们有害的主意:有的在街上行骗,有的肆意捕杀野生动物,有的甚至不顾一切地乱砍乱伐……最后,社会变得混乱,坏人无处不在,环境也大大受到了破坏,到时候的人类,再也看不到“光明’’了。
还有,大人们人平时很喜欢喝酒,他们自认为这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而不是“自灭”。他们就只顾着眼前的好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终只能后悔了。因为酒是一种害人的“杀手”,人饮多了,胃就会遭到严重的伤害,人也会变得衰弱很多。人们这样喝,不但浪费了金钱,而且日久生长,自己受不住了,也会自食其果。
可是,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我们应该考虑到自己身后的危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要再重踏覆辙!
8螳螂捕蝉
从前,有一个国家,那就是吴国,吴国是当时最弱小的国家,可那里的人民却不在乎弱小,唯有国王很讨厌自己的国家,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直到有一天……
第一天上朝的时侯,吴王对大臣们说:“众大臣,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昨晚睡觉的时候,做梦自己的国家突然富裕起来,有那些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无数的财宝,生活可美好了!所以我要攻打楚国,让我们的国家富裕起来,如果你们阻拦我,那就去死吧!”众大臣听了吴王的话在下面窃窃私语的说:“这怎么行啊,我们想劝,但又不敢呀!嗨,怎么办呢?”
在吴王的侍从中,有一个叫少孺子的人,他听到国王的命令,也很伤心。忽然,他灵机一动想了一个主意,到了第二天,他便让这个主意行动起来。
第二天早上,他到后花园走动,只见他手上拿着弹弓,怀里藏着弹子,让露水把自己的衣服打湿,他这样连着三天都做了,他的所作所为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便说:“吴王,在你的后花园里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树上动听的叫着,想喝露水,可它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着身子,想吃蝉,可它不知道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长了脖子,想吃螳螂,可它不知道我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注意它们身后藏的祸害呀!”吴王听了后,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如果自己去攻打别的国家,那别的国家就不会攻打自己吗?
最后,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