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诸葛亮作文600字
1我最敬佩的人——诸葛亮
我佩服忠义勇敢的关羽,我佩服仁义贤明刘备,但我我最佩服的是千古智圣——诸葛亮。
我敬佩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是机智勇敢的化身。就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草船借箭吧。当时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和周瑜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周瑜为了让诸葛亮造不出箭,借此除掉诸葛亮,对诸葛亮进行了严密的监控,不让诸葛亮从住处出去。
尽管这样,诸葛亮也没有被打倒。这一天,诸葛亮悄悄地找来一个手下,把自己的衣服和草帽给了他,让他扮成自己的样子,大模大样地往东走。之后,诸葛亮沉着地挥了挥羽扇,自己同鲁肃一起从西面的小道一起上了船。果断地对兵丁说:“把船开到曹操水营下。”
月光下,在去往曹营的的船舱里,一个身穿肥皂袍,手拿羽扇,头戴冠帽,的白面书生诸葛亮与鲁肃喝酒吟诗作对,真是休闲快乐地不亦悦乎。不多时,船已行至曹军水营前,诸葛亮胸有成竹,摇了摇羽扇,对手下兵丁说:“时机已到,擂鼓呐喊。”兵丁擂鼓,再加上大雾茫茫,曹军恐有埋伏不敢出动,只得放箭射之,霎时间矢如余下,万箭齐发。诸葛亮望着那茫茫箭雨,得意洋洋的对鲁肃说:“周瑜让我造箭十万,别说三天,就是十天也造不完啊!不过,我已算定今日必有大雾,可以借箭,所以才敢答应。”
鲁肃看着船上那射满乱箭的草人更是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听后,又惊又喜,自愧不如。而那周愈,闻有此事,气愤不已,真是小肚鸡肠啊!
诸葛亮,一代智圣,聪明过人。他能稍动口舌就化干戈为玉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为英雄。在这群星闪耀的星空里诸葛亮是那颗最亮的星。我敬佩关羽那样的忠义之士,我更敬佩诸葛亮这样的贤明智者。
2我最敬佩诸葛亮
寒假中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这样的名篇,印象特别的深刻,尤其是诸葛亮这个人物,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敬仰之情。
我佩服他的足智多谋,知己知彼。拿《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来说吧,诸葛亮真是个奇才,真是上知天文地理,居然能算到三天之后必有东风。不费吹灰之力就“造”了十万支箭,让我不禁暗暗称赞。再拿《火烧赤壁》的故事来说吧。当曹操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来到通往南部的两条路前时,他犹豫了,因为他发现大路非常平静,而小路上却有几处烟火。曹操是个多疑的人,他猜想诸葛亮是故意在小路上放火,好让他走大路,上当受骗,于是他坚持走小路,却偏偏又上了诸葛亮的“当”,被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对曹操的多疑了如指掌,诸葛亮怎能让对手中下全套,来个瓮中捉鳖呢?看来真是应验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呀!
我还佩服诸葛亮的忠心耿耿。自从刘备请他出山后,诸葛亮不知为刘备出了多少谋,划了多少策,化了多少险,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在刘备死后,他还帮助他整理国事,照顾刘禅,却从不曾有过篡位之想,真可谓是个忠臣呀!
读完书,我在想,我虽然没有诸葛亮般神机妙算,但是我应该学习他爱动脑筋、博览群书的习惯。我虽然不能像诸葛亮一样忠臣于一国之君,但是我可以从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朋友、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做起,做一个忠诚的小公民呀。
3我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
有人敬佩周杰伦,敬佩他有天籁的歌喉;有人敬佩科比,敬佩他有高超的扣篮技术;而我最敬佩的人却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我敬佩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功绩。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他被刘备三股毛庐请出山,帮助刘备夺天下,运用了他的机智才能,为打下刘备蜀国基业,完成三分的目标。才华横溢的他,神一般地用石头布成八门阵,阻挡吴国名帅陆逊大军,掩护刘备伐吴大军撤回。他火烧赤壁的神机妙算,他草船借箭的足智多谋,让人不得不佩服,难道你能不承认他是智慧的化身吗?
我敬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为报刘备之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他出师之前,写《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能亲贤臣,远小人。他可以说是一个千古忠臣。诸葛亮对蜀汉忠心不二的精神就是令人敬佩的。
我敬佩他艺术造诣中的成就。诸葛亮是个喜欢书法的人,草书写的很出色。另外,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侯侯武父子皆长于画。“而他作画并非闲情逸致,他的绘画艺术总是为他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服务的。诸葛亮还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白居易说:“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你也会被他的智慧所征服,我想,这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也是大多数后人敬佩他的原因。
4我敬佩的《三国》人物——诸葛亮
我最敬佩的《三国》人物就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初出茅庐就散发出军事家的风彩,他面对危险镇定自若!
我曾经读过许多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其中令我最敬佩的就是他在平阳时开门退敌的故事。
诸葛亮在平阳时,派遣魏延整合大军向东进发,自己只留万余人守住平阳。此时,司马懿带领20万大军要和诸葛亮作战。派出的军探回报司马懿说:“诸葛亮城里面的兵力很少,火力量很小,我们大军进攻肯定可以取胜。”
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大军即将来到,怕他逼自己一战。因此想要赶往与魏延的部队会合。但由于距离遥远,看来一定赶不到,将师士兵都非常惊恐,一时间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才好。
一天,诸葛亮的神色态度完全如平常一般从容自在,命令军中将军旗战鼓收拾一边,不可随便出城,又命令将城门大开,四处打扫干净。然后自己坐在城门之上,面带微笑,悠然抚琴,没有丝毫的慌乱,身边只有两个小童陪伴。
司马懿已经率领大军到达城下,看到此番情形,一时间竟然不敢攻打,他一向认为诸葛亮为谨慎,现在突然展现兵力弱小,疑心有伏兵,于是率部众往北到山间去。
第二天吃饭时刻,诸葛亮与参谋佐使拍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素来胆小,此次大开城门,可能城里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沿山路而去了。”
军探回报,情况果然如诸葛亮所说的。后来魏延率领部队与诸葛亮会合,情况好转。司马懿后来知道了,但已经失去了这大好时机,懊悔不已。
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但我更明白了诸葛亮是个有才华,有勇有谋的人。“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等一个个传奇故事,让他更具有传奇色彩。我不得不说,我敬佩诸葛亮!
5敬佩的人——诸葛亮
历史上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如魏征、李白、雍正、林徽因……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奉献给了蜀国。他足智多谋,是蜀国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用他的才华引领蜀国更加壮大,历史上留下来他不少的丰功伟绩,比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在三国时期,街亭一战失败,影响了后方西城县,当时西城县仅仅只有2000多的兵力,一个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率领15万人马向西城县的方向攻来。当时诸葛亮的身边没有一个武将,全都是文官,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人心惶惶。
诸葛亮上西城县城楼,看到不远处尘土飞扬,便叫那些将士们装扮成百姓在每个城门口钱打扫街道。而他自己带上两个童子上城楼,将琴放在桌前,焚香弹琴。
司马懿看到此情形,感到十分的可疑,便叫大军停了下来。司马懿的儿子说:“这城门打开,为何不直接攻上前去?”
司马懿回答:“诸葛孔明一生谨慎,做出这副样子,想必是有重兵埋伏,撤退!”
众官员见到司马懿走后,问诸葛亮,:“丞相,为何司马懿不直接攻打进来?”
诸葛亮说道;“司马懿知道我谨慎小心,不会冒险,如果不是情势所逼,我也不会这样做。”
官员称赞诸葛亮:“丞相果然是神机妙算。”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诸葛亮的智谋,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得不令人敬佩,在历史的长河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6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在历史的银河里,有一颗闪闪发亮的明星,他就是三国时期人称卧龙的诸葛亮。是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诞生在琅琊阳都县。他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一弟。诸葛亮从小就聪明过人,他六岁那年随叔父诸葛玄读书识字,十二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十四岁时喜爱他的叔父诸葛玄收养了他,然而十七岁时叔父又离开人世。诸葛亮没有放弃学习,十九岁的时候他拜水镜先生为师,他学习十分勤奋,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我十分同情诸葛亮少年就失去父亲和喜爱他的叔父,更敬佩他顽强的学习精神。
诸葛亮经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辅助刘备建立蜀国,一生忠心耿耿,刘蝉那么无能,诸葛亮仍然一心一意。我觉得诸葛亮真是个重情重义的大丈夫,值得我们学习。
诸葛亮博学多才,不但写出著名的《出师表》,而且他发明了木牛和水马,还改进一些武器。在‘草船借箭’这一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周渝自叹不如,也令我更加敬佩诸葛亮。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他平时知识积累的结果。我们要想像他一样才华横溢,就必须像他一样爱学习。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开始我不懂,后来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他是让孟获心悦诚服啊!诸葛亮真是太有智慧了!教人怎么能不敬佩他呢
如果刘备没有会不会建不了蜀国如果三国里少了个诸葛亮,三国的故事肯定没有这么精彩!历史可能要改写了!所以,在历史的长河里,诸葛亮这颗明星光彩夺目!
7我敬佩的一个人——诸葛亮
去年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义薄云天的关羽,忠肝义胆的赵云……但最令我敬佩的还是神机妙算的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他提出了著名的“隆中策”,提出了孙刘联盟抗操的策略。他曾经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这些一个个都展现了他的足智多谋。
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七纵……无不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了使南中人心悦诚服,他七擒七纵孟获,终于平定了南中。后人有诗赞曰: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蜀国建立以后,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养蚕种桑,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三国志》上曾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他发明的连弩弓和木牛流马这两样东西,面对木鹿大王那些凶恶的猛兽,竟大胜而回。
相传,孔明灯也是诸葛亮发明的。当年,他被困在阳平,无法出城求教。他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教的信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刘备病重时,托孤于诸葛亮,要他辅佐刘禅。他为了这个承诺,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在第二次北伐的途中病死在五丈原。
杜甫有诗云:“……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这种经天纬地的才能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令我敬佩不已。
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8我最敬佩的三国英雄诸葛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但我最敬佩的却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
诸葛亮严肃、谨慎而又注意礼节,有勇有谋,颇有抱负,给我的印象是手摇一把羽毛扇的智者形象。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十分感动,决心辅佐刘备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出山后,建议刘备在依附刘表的同时,设法扩大自己的实力,把荆州一带的无籍游民造册入籍,依户口选拔壮丁,使刘备的军队由几千人猛增至几万人。孙、刘双方共同努力,于公元208年在赤壁火烧了曹操的军队,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辅佐刘备取得了荆、益二州和汉中等地,并于公元221年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宰相。后来荆州失守,刘备伐吴大败,次年病危,在白帝城临死前托诸葛亮辅佐其子刘禅,实现未竟之业。刘备死后,十七岁的刘禅继位,将军国大权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加强了内部整顿,并派使者到东吴恢复两国联盟。因诸葛亮重视人才,又严明执法,蜀国很快稳定下来。
《草船借箭》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更是诸葛亮智慧的再现,它不仅巧妙地应对了周瑜出的难题,而且巧“借”东风,更使事情在他的掌控之下,使其得以顺利发展。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感叹:诸葛亮真是料事如神,令人钦佩!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自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由于诸葛亮有淡泊之志,所以才具有“士为知己而死”的高尚情操,也才能不辞危难辅佐刘备,把知遇之恩和匡救天下的抱负统一起来,选择了一条前途多艰的政治道路。这也正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