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的鲁迅作文
1我印象中的鲁迅
他,时常穿着一件中式长衫,浓密的胡须形成一个隶书的“一”字,嘴里时常叼着一支烟。他是谁?他就是我们敬佩的鲁迅先生。
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他做事不磨蹭,总想在更少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他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因为他说过:“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热爱书籍的人。他爱书如命,在他的规矩里,脏手是不翻书的,藏桌子是不放书的。他尤其讨厌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奉献给了中国。他就是中国的民族魂。
2我印象中的鲁迅
回眸20世纪中国的精神文化史,无论你站在什么立场,持有什么观点,甚至怀着什么成见,都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重要的现象:一位文化巨人,身材瘦小,疾病缠身,仅生存了半个多世纪,著作不算浩繁,也没有长篇巨制,却能在生前就以雷霆般的精神力量震撼了中国精神文化界;身后更以其精神之力撼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有的崇拜,有的赞颂,有的利用,有的扭曲,有的攻击,有的讥讽,有的谩骂,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他所遭遇的精神反弹都是无人可以比拟的。他的存在和对他的反响,构成了20世纪中国精神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景观,形成一个不能不正视的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
他,就是鲁迅。
初读鲁迅的大作,是在三年级,那时作业负担较少,有充足的闲暇时光。所以就拼命的读书,当然鲁迅的作品也在其中。首先拜读的是杂文集《二心集》,第一篇就是《“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光看名字头就大了,文章的内容更是晦涩难懂。我也失去了继续读的兴趣,只得做罢。这给我留下了坏的印象,认为其不值一提,虚有其名。
然而,随后一篇课文使我开始改变了偏见。鲁迅小的时候家境日衰,但志气不短的他兼及生活与学习。一次迟到更是使其在课桌刻上了“早”字,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虽然事后知道内容的不真实性,但那时还是开始以赞扬的眼光去认识他。
之后我读的历史书更使我了解到鲁迅的一生,穷困的他怀揣富国强兵的理想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时他已经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这种为国家富强,可以牺牲人个小利的做法给小学毕业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在初中三年我读完了《且介亭杂文》、《三闲集》,小说中的《狂人日记》、《祝福》等名篇。犀利的笔锋是他最有力的武器,善于论辩的他总是将剑指向敌人最痛处。每当看着书封面上的鲁迅头像,我似乎看见了他的坚强不屈与爱憎分明,始终站在抗争的战线上,从不妥协。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点在鲁迅身上很明显。对待青年文艺爱好者,他慷慨大方,热心帮助;对待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恶风俗(如让女人缠脚等),他毫不留情,用词尖刻,为文泼辣。不能不说鲁迅已经在文坛上是神的地位。
可这样的鲁迅真是吗?我不肯定,至少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者。不是板着面孔、头上满是光环的说教者,而是一个浙江绍兴才子周树人。
3我印象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一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便涌现出一个严肃,又不失几分幽默的人。
鲁迅先生在我印象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愿为人民俯下身子的决心。鲁迅先生是善良的,他为了人民中是劳动者,不畏黑暗的社会,百折不回。他是真正的“民魂”!为了劳苦大众,以笔为武器,奋斗一生。他不怕被社会中黑暗的势力所伤害,宁可换上一百七十九个笔名,也要讽刺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不屈不挠!不畏黑暗!却仍然乐观。鲁迅先生是那样和蔼可亲、受人尊重。把困难自己承担,不会让家人担心,是让我万分敬佩的。
面对危险:不屈!
面对家人:乐观!
面对平民:积极!
他就是鲁迅!为人民百姓而呐喊!为劳苦大众而追求光明!他以笔为武器,不需回报的奋斗一生!
他在我的脑海里:无私、乐观、坚强!
4印象中的鲁迅先生
我第一次认识鲁迅先生是妈妈告诉我的。妈妈说:“鲁迅呀,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作家。”“妈妈,作家是什么东西啊?能吃吗?”那时我才四岁,根本就没有生存的概念。“作家就是用笔写出可以看的好文章的人,不是什么吃的东西!小馋猫!”我笑了一下,这才对作家有了一点了解。
去年,妈妈带我去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我才知道鲁迅先生原名叫周树人,是绍兴人。妈妈最喜欢看鲁迅先生写的《呐喊》和《故乡》还有《阿Q正传》。
妈妈在暑假里给我买了六年级上册的语文书,还有鲁迅先生的侄子写鲁迅先生的文章,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评价,作家阿累写他的和蔼,纪念鲁迅先生的《有的人》。
如今,鲁迅先生已经是人人都了解的大人物了,我对鲁迅先生也有了一种深深的崇拜。
5印象中的鲁迅先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这句话,我还是相信的。一个人,即使完整地看完《鲁迅全集》,也未必能够给鲁迅先生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仅仅读了鲁迅的部分作品,或者竟没有看,就滔滔不绝地评说人家短长,诚然不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应该有的态度。我不是什么学者,似乎可以宽容一些,可是我觉得还是慎重一点比较好。这既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因此,我必须在此声明,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不过是笔者的一些印象罢了。
我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除了我不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只要他(她)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会知道鲁迅。鲁迅和老舍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作品,成了学校教学和考试的重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鲁迅等作家尤其是鲁迅,成为“迫害”数以亿计的学生的打手。某些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疾的学生,也不喜欢鲁迅,估计与此不无关系。而我自己却没有这么极端。我认为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而且老是拐弯抹角、指桑骂槐,同时相信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上高中后,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鲁迅的形象,也仿佛更加清晰起来。鲁迅以笔作投枪匕首,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更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现实,而且,他赞同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现下共产党的腐败和过去在“文革”中犯下的过错,是绝无可能出现在鲁迅的文章里面的。鲁迅继续在课本中咒骂黑暗的国民政府,似乎有掩饰现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的嫌疑。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对鲁迅感到反感。
后来,出于一种重新认识鲁迅的渴望,我主动找来了鲁迅的文集,读了他的一些文章。事实表明,我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某些看法。譬如说,我已不觉得他的文章艰深、难以理解——当然,不可否认,这跟我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关系。还有,我明白了一个事实,鲁迅生活的年代跟现在不一样,那时的现实不等于现在的现实,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他的观点来说事。至于他勇于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的精神,却是任何时代都适用的。这也是我最重要的一个发现。
6印象鲁迅
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他在我心里的印象也是朦朦胧胧的。
在我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文人(书生类的),这一生,他写了很多小说、散文诗、散文、杂文等等。小说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有《野草》等;散文有《朝花夕拾》等;杂文有《坟》、《热风》、《华盖集》等。他还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在我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幽默风趣的。在她的侄女周晔笔下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么一段话可以表现:“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伯父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记性好!’”
在我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受群众爱戴的。在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在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异的人都有。”可以体现。
在我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人。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其实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鲁迅先生对敌人绝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我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这样的,随着我的学习,他在我的印象中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