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手擀面作文
1手擀面
今天,爸爸声称自己这个“大厨师”要重出江湖露一手,你们猜他要做什么?是手擀面。大家都吃过手擀面,可你们亲手做过吗?
听见要做手擀面,好奇的我便缠住了爸爸:“好爸爸,让我也做吧!”。爸爸没了办法,只好答应让我帮他一起做。“首先,要把面揉好,揉面需要用劲。”家庭教师在给我布置作业了,用劲就用劲,我吃了那么多饭可不是白吃的,别小看我。可我还是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累得满头大汗,手上全是面粉,连脸上也粘上了面粉。看见我这副模样,爸爸笑得前仰后合,问我是不是去面粉袋里洗了个澡,我站到镜子前,也忍不住笑了。
揉面的事看来我是干不好了,那就转行做擀面吧。其实擀面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等老爸把面揉好,我便把面团抢了过来,拿起我们家的专用擀面杖,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啤酒瓶,我一边唱歌一边擀面:“我擀面团,擀面团,擀面团,哦哦……”(嘻唰唰)。可没一会,我就不耐烦了,“你这个小面团,我擀得这么辛苦,你怎么就不圆呢?”。正当我唉声叹气的时候,爸爸走了过来,“姜还是老的辣,看我的吧!”“哼哼哈嘿,快使用擀面杖!哼哼哈嘿,快使用擀面杖!……”(双节棍),在老爸跑了调的歌声中,面终于擀好了。
水煮开了,面下锅了,香味引得“千里之外”的我用“神话”速度赶到桌边,吃上一碗,那感觉真是美味无穷,无面能比,因为那是我辛勤劳动的作品!
2姐姐做手擀面
我姐姐不会煮菜,所以她就想要试试。
今天,她跑到我家来,我正坐在电脑旁边看《恶作剧之吻》呢!姐姐看我在看电视,不高兴了:“我们不是都看过三四遍了嘛,你还看干嘛啊?”“嘻嘻……这个好看嘛!我是百看不厌喔!”我笑着说。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过一劫”的,不想,姐姐还是习惯性地把我赶了下来。以前姐姐来玩电脑,不是听歌就是看电视,我也是认为姐姐是来玩的,就坐在旁边看着。结果姐姐是要找做菜的方法。
这让我想到不久前,姐姐也是要做菜,做了一道茄子,结果把大舅妈吃吐了。我好害怕姐姐这次让我给她试吃,毕竟大舅妈今天不在家嘛。
姐姐找了半天,没有好做的,她就要做手擀面。姐姐觉得一定非常好做。
她找了个盆子,把面放在里面,然后揉来揉去的。没有鸡蛋,就从我家拿了一个。材料几乎都是从我家拿的,而且我和她家都没有肉,姐姐就从我家拿了虾子做。我很吃惊,怕姐姐打我,我就说:“额……应该差不多吧,把虾子切成丝以后,虾肉丝和肉丝也就只差一个子嘛,应该不会差太多吧……”其实我心里觉得虽然差一个字,但是意义完全不同嘛,怎么可能好吃啊!
姐姐用了一个炒面的锅来烧,最可怕的是,姐姐用的是饭勺来烧,饭勺是塑料的,最后把饭勺弄化了。
面就像长寿面,还黏在一起;甜面酱简直和蒜蓉酱的味道一样;盐还放多了。
等做好了,我们一试吃,赶紧吐了出来:“什么嘛,根本就没有熟啊!”
唉!又是一次失败的经历啊!希望姐姐下次不要再做了,把我们吃吐了我们吃亏啊!
3姥姥的手擀面
这个星期天很快接近尾声了,我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这个星期天没过似的,细细想来,是因为手擀面。
每周一次,固定的,我都要回姥姥家享受一碗手擀面。可这个周因为忙没回去。使我强烈地思念起了手擀面,思念姥姥。
手擀面的初始是个面团,一个被姥姥揉得很光滑的面团。把它放在面板上,拿出一个一米多长的擀面杖,姥姥把它压在面团上,双手略弓,扣在擀面杖上,向下一按,抓紧,胳膊绷直慢慢碾过去,又向后拉拉,手一边向下按着,一边向下拉。这气场颇有些像武术大侠在施展奇功时那副专业的有力量的动作。一轮又一轮地擀,还要时常把面饼摊开,撒些面粉再卷回去。姥姥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熟练地在不能熟练了,那面饼好像有了生命,自己骨碌地摊开,又自己卷成一团。这样要擀好一会儿,姥姥硬是把那硬面团擀成了薄饼。
手擀面的“黄金时期”就是切。刀功的好坏决定了面条的口感。这时候姥姥更像是那武术大师了,她左手按住面饼,右手举起菜刀落下,那刀刃便把面饼切成了面条,姥姥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是不间断的,这更充分说明姥姥的刀工了得!姥姥脸上渗出了汗水,呼吸声略有急促,做手擀面是很消耗体力的,但这疲惫里却有更多的幸福,因为在姥姥心中,为我所做的,都是幸福R26;R26;R26;R26;R26;R26;
那配合了美味独门汤汁的手擀面端上来了,坐在炕上的妹妹眼珠子都要掉进面条里了,“开吃”,一声令下,妹妹一头扎进了面条,空气中顿时传播着“哧溜、哧溜“的吸面声。我还想细细地享受它带给我的愉悦感,一旁的妹妹吃完了她那碗,把我那份抢过去就往肚子里倒。姥姥忙给我再盛一碗,脸上乐得嘴角的皱纹都聚在了一起,还忙说:“有的是,慢慢吃!姥姥身上疲惫仍在,眼皮略略下垂,脖颈两侧还有粒粒汗珠,但这时快乐更是盖过了它,把它挤到了角落,无处可逃。我也很快乐。
几乎每一个周末,都是这样,这似乎成为了我精神上的不可缺的的一部分,拉都拉不开,已经和我融为一体,但这不仅是面条留下的美味,更是亲情,是我对姥姥的爱,是我对姥姥的依赖。
4制作手擀面
有一天,我一个人待在家特别地无聊,于是,我就去了陶陶姐姐家。到了中午,我和陶陶姐姐的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计”。因为陶陶姐姐家的方便面吃完了,阿姨又不在于是我和她决定一起做手擀面来填肚子。
陶陶姐姐先拿来2个空碗,拿出2个鸡蛋,把鸡蛋打进空碗里,使劲搅拌,她打得真均匀!我就依葫芦画瓢按照她的方法来打鸡蛋,搅拌,没想到,我也打得不错呢!然后,她拿出一袋白花花的面粉,把面粉平分,她的碗里倒一点,我的碗里倒一点。结果弄得满手满脸都是,因为我也在帮忙,所以我也和她一样弄得满手满脸都是,变成了2个“面人”在那里哈哈大笑。大笑了一阵后,我和陶陶姐姐洗了手、脸,继续开工。接着,陶陶姐姐就叫我揉面粉,面粉时间揉长了,变成了“鸡蛋面团”。再然后加一点点水,最后再把“鸡蛋面团”切成面条,把面条分开就可以煮了。“耶!云兮!你的面条煮好了哦!”陶陶姐姐兴奋地叫起来。把香喷喷的面条盛进碗里,给我放了点酱油和蔬菜味精,小心翼翼地端给我。一边在一旁闻香味,一边问:“好吃吗?云兮?”我来不及回答,狼吞虎咽地吃这面条。
这次,我体验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总结的结论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如自己动手!
5妈妈的绝活——手擀面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来了许多亲戚,爸爸邀请他们到食堂去吃饭,结果亲戚们都说:“还是陈芳圆的妈妈露一手绝活吧!”,那好啊!于是,妈妈便挽起袖子,带上护裙,往盆子里倒好面。再找了一个碗,在碗里放了一点盐和碱,先加了一点开水,把碱和盐化开,再参点凉水,使水温到30度,便一点一点的往面里加水,一只手不停的把面搅拌,直到把面变成梭子。然后用手掌将面梭子使劲地往一块揉,只听得案板咯吱咯吱发响,等到把面揉成一个疙瘩以后,放在案板上,用湿毛巾盖住回着。
接下来,她找了几个鸡蛋,很快的打成蛋汤,像滩煎饼似得,做了一个薄薄的鸡蛋饼。再找了豆腐、紫菜、绿菜、葱花,把这些做汤地菜,配好,再把鸡蛋饼切成菱形小块,备好各种才菜后,开火爆炒,菜成后,出锅备用。锅里加上凉水,用火烧着。
妈妈擀面可快了,只见她擀几擀仗,转一下面,就这样,反复多次,一个面疙瘩被她擀成一个薄薄的大面皮,把大面皮折叠起来,再一刀一刀地切成细条。
这时候,锅里的水也开了,妈妈一把把面条丢在锅里煮。在另外打着一个火,把电壶里的水倒进锅里,搭在火上,放进准备好的汤菜,汤里面再加上各种调料,这时候,面也熟了,汤也好了,捞面舀汤,端饭上桌。
亲戚们都七嘴八舌的嚷起来,“哇!真是快,四五十分钟面就好啦!”有的先喝了一口汤,“好香的汤!”有的挑起长长地面吃了一口,“真筋道”。
有一个叔叔叫我,“陈芳圆,快叫你妈妈也来吃饭!”妈妈笑着说:“今天的面条不太绝吧!”大家都说:“绝啊!”
6感恩父母——手擀面
每到生日,妈妈都会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手擀面。妈妈说:面条细细长长,象征着长长久久,生日的时候吃上一碗,就喻意着能够长寿健康。说着面,我想,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呢?
一次家里包饺子,我萌生了做手擀面的想法。我告诉妈妈,但妈妈不同意,说做面条要经过和面、揉面、擀面、切面等等程序,我干不了。
我听了很不服气,就软磨硬泡,说尽好话,妈妈终于同意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立即撸起袖子准备做面。
按照妈妈的指导,我舀了一大勺面放在盆里,一点点的加水,同时一边加水一边沿着一个方向搅动面粉,很快面粉就结成大小不等的颗粒,继续搅动,直到面粉成为一个大面团。然后把面团放在面板上,开始揉面。我只会反正地揉,但要把它揉成圆形,我就做不到了,好在有妈妈来帮忙。面揉好了,妈妈说,这时面需要醒醒,让水充分渗透,让面更加均匀。
我着急吃上自己做的手擀面,就先把面切成几小块,然后用我自创的“筋道”功----反复把面抛向上空,让面更有嚼劲。多次之后,面好象变软了,也光滑了,可以擀面了。
还是按照妈妈的指导,我把擀面轴压在面团上,用力向前推动,慢慢地面团就成了面片,面片薄到1毫米左右的时,妈妈说,可以切面了。听到这话,我简直迫不及待,立即拿刀就切,“慢”!我的手悬在半空中,“又怎么了”,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
“你看看就知道了。”妈妈不愠不火的说,只见妈妈在面片上铺上了薄薄一层面,然后对折,洒面,对折,折到面片宽约5厘米左右,妈妈一刀紧挨着一刀切起来,然后将面一抖,一根根长长的面条就做成了,我看得入了迷。
“你来切”,妈妈把刀递给我,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一下一下,但是掌握不好,一会粗,一会细,有时要切两三刀才能切断,但总算切完了,我抖抖面,啊,我终于自己做好面条了。我立刻骄傲起来,“妈妈,我是天才吧,我就说我能行的,您还不让我做。”
烧开水,煮面,这些我已经很熟练了,之后我按照自己的口味,用耗油、香油、酱油等调味料,把面拌好,一碗香气扑鼻的面条就出现在眼前了。
第一次做面条就很成功,我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