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作文
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20XX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对于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这一说法,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1月18日晚上,这条消息一出来,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无数网友在微博上表示了对馆长褚树青的敬意,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州图书馆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网友“南国玫瑰”微博:“有一扇门为乞丐而开,才有资格叫“天堂””……尊重众生平等,才是真的进入成熟社会。这位馆长值得尊敬;做得好,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太阳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
公共图书馆是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的产物。太阳不会因为其乞丐的身份就吝啬光辉与温暖,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社会各阶层的权利才算得上是文明社会。我清楚某些人厌恶乞丐进入的心理,这些人有知识却无文化,孰不知漠视他人权利的终点是自己的权利也将被损害。今天你拒绝乞丐进入图书馆,焉知你明天不在别的场合被身份更高者拒绝?万科老总王石说得一针见血:“时下的社会,人们尊重的往往不是人本身而是背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待人接物,惟成功、财富和身份是从,却把尊严、人格和关爱当作遮羞布而已。
让社会充满公平,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当某些自视甚高的读者拒绝乞丐入内时,这实际上是封建时代的旧传统旧意识的现实反映。而杭州图书馆的善举是对封建意识的巨大挑战。杭州图书馆用善举填平文化和信息的鸿沟。
2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在知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无论是自学者还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知识分子,都应是谦虚的学生。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更看重的是人的学识能力,而不会因为别人是自学成才而忽视他的学识水平。四川有位青年农民,中学毕业后回乡与粪坑打交道,搞沼气研究,自学了多门高等学科专业知识,经过严格考核成为一级沼气技术员。他被国家沼办指派为“专家组长”,一些工程师、大学生都谦逊地听他的讲授和指教。北京市一个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在组织的培养和技术人员帮助下,结合科研实际,刻苦攻读了几十本大学教材和专门书籍,技术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他被请到全国集成电路应用技术讲座上讲授“CMOS集成电路原理”,受到来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部门的中高级科技人员的热烈欢迎。知识给人的殊誉,一再证明自学成才者的社会价值。
自学成才,这是当代青年喊出的响亮口号,但并不只是今天社会的特定现象。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自学的优秀传统。人受教育的经厉总会有个限度,知识的海洋却是深广无际。即使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教育事业会较快地发展,但也还会有不同的就学层次。有的青年将接受中学职业训练后直接走上劳动岗位,有的青年将经过中等专业教育踏上技术工作部门,当然还有的青年将在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还要进行自学,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自学成才这个奋斗目标,将长久地树立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
靠艰苦自学成为伟大文豪的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都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列宁曾经这样指出:“劳动者渴求知识,因为知识是他们获得胜利所必需的。十分之九的劳动群众已经懂得:知识是他们争取解放的武器”。(《列宁全集》第28卷第70页)尊重知识、渴求知识吧,它将使我们成长为一代全新的劳动者,勇敢地认识新世界、创造新世界。
航道已经开通,成才全靠苦学。在通往知识之宫的道路上,坚定我们的信念,加快我们的步伐。前进吧,目标—正前方!
3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篇第五》)
饱学之士古代称曰“学富五车”,现在称之为专家学者。但一个人无论他的知识修养有多高,总有许多领域他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因此,那种想在各个领域全知全能者,在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即使在你所从事的领域,也有许多知识是空白。而人生于世,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芸芸众生,都不可避免地要向一些人请教。因此,向别人请教,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更是不可避免的。此其一。
其二,人在社会上尽管分工不同、职位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每个人都有你自己的兴趣、专业,在你感兴趣的事情或专业上,你知道的可能较常人多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高人一等。因此,如果说,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会地位还可以区分出人的“等级”的话,那么,在知识面前,则是人人平等的。即你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并不能使你高人一等或低人一等,因而向你请教的人都是出于一种对知识的渴盼、尊重和对你的敬仰来向你求教的,理应得到你的尊重;而你向别人请教也同样如此,决不应因此而看轻自己或不好意思;相反,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
所以,“不耻下问”虽然还残留着一定等级社会的烙印,但这个观点的提出,本身就在印证着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真理,因而在当今人人平等的社会中,我们更应抛弃任何顾虑,大胆发问,向自己的疑惑宣战。
4知识面前没有贵贱
76岁的章楷靠退休金和拾荒为生,每周都会去两三次图书馆。尽管浑身污渍,但每次看书前都会洗手,“不要把书弄花了”。腿摔伤了,为省医药费,他在查阅医书给自己治病。在杭州图书馆,有一群每晚闭馆才肯离场的流浪汉。
因为不拒绝流浪者,杭图的温暖直入人心,令人感动。图书馆作为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其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公共”的标签,言下之意就是面向所有的公众开放,乞丐和拾荒者作为大众的一分子,当然也包括在内。不论身份和地位,谁都可以享受到公共服务的阳光雨露。杭州市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开放,体现的正是公共事业的公益性质,也是对乞丐和拾荒者合法权益的尊重。“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杭州图书馆能几年如一日坚持这么做,是一种理念的回归,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公共图书馆应有的姿态。“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这也为它赢得了“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赞誉。
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默里说过:“图书馆应该像一座发电厂,发射出真与美的光芒。”这个温暖的图书馆,用十年的坚持和执著,以实际行动传递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正能量,体现了“人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的生命理念。
让乞丐进图书馆,体现了杭州图书馆的文化胸怀。正确对待别人,宽容不以衣衫来看人,反映了文化建设中应当全力提倡的文化包容性。在贫富悬殊越来越明显,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的今天,给我们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