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小学学校宣传片解说词

时间: 02-24 栏目:广播稿

1衡阳市华新小学宣传片解说词

【导语篇】

这是一座洒满阳光的校园,这是一片放飞理想的沃土。这里是学生的乐园,是教师的舞台,是国学经典传承的圣土。

衡阳市华新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级23个,在校学生1170人,教师62人,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42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4人。

在这片充满希冀的土地上,一只只雏雁茁壮成长,一位位教师在这里辛勤耕耘,倾情奉献着一曲曲教育之歌。

【德育篇】

德育为育人之本。华新小学始终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环节,学校以评选“示范班集体”为载体,坚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本期以来,学校在开展每周四主题班会活动以外,还陆续开展了“书香满校园”读书漂流活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华经典国学教育活动、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旭日东升”武术操竞赛活动等等。本期还建立健全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育人。从10月,学校还开展了各年级家长委员参加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延伸家庭,辐射社会的三结合德育网络。

【教学篇】

师生和谐谱新曲,不拘一格育人才。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校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狠抓课堂教学,教学成绩在高新区学校中遥遥领先,各项竞赛捷报频传,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今年以来,张兰老师在衡阳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竞赛一举夺魁,王月娥老师在市语文说课竞赛斩获一等奖,王颖老师在市综合实践课说课竞赛折桂,刘嵌婷、谢丹丹、刘伟鹏、唐春梅、张兰、陈丹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首届优秀习作评选一、二等奖,刘嵌婷、刘玲、张步云、王姣、许晶晶老师在湖南省小学语文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齐少娟校长被评为衡阳市创造力培养先进个人R22;R22;R2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孩子们的表现也让人眼前一亮,刘运来、肖若怡、邓静蕾、仇慧、王昭懿、任明芝、王楚怡获20XX年湖南省首届小学生优秀习作竞赛一、二、三等奖,仇慧、向嘉琪两名同学获衡阳市“四好少年”荣誉称号,我校近几届的毕业生中有许多学生在市八中、一中就读,而且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喜爱。

【特色篇】

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彰显学校特色。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本期还组织开展了语文基本功竞赛、数学口算竞赛等学习技能大比拼活动,李安琪、黄雅欣、周齐俊霖、蒋倩、唐郗唯、欧章涛、邱子芯等孩子荣获“计算小能手”称号;彭博、刘婧娟、蒋昕壹、聂祺沅、王阳、黄麟、王馨遥等孩子荣获语文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立了红领巾校园广播站,组建了跳绳、绘画、舞蹈、篮球、羽毛球、手工制作、围棋、英语、科技等九个“绿色课堂”兴趣小组,组建了少先队礼仪队和器乐队。我校的舞蹈《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也已入选20XX年衡阳市少儿春节联欢晚会。

【荣誉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近几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省、市、区各级领导十分关注学校的发展,经常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学校先后被评为20XX年“湖南省三星级优秀少先队集体”,20XX年“湖南省四星级优秀少先队集体”;20XX年“湖南省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20XX年“衡阳市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

【展望篇】

一路风雨阳光,一路踏歌而行。回首过住,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携手同行、锐意创新,编织七彩的童年梦,遍撒关爱的教育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

2南一小学学校宣传片解说词

巍巍首山,渤海之滨,千年古城,百年学堂。在这依山傍水的海滨小城里,坐落着一所省内重点小学——兴城市南一小学。它始建于1842年,前身是柳城书苑,仰望魁星楼、背依孔子庙,百年的书香传承为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纪名校的赞誉更让它的古朴多了一份蓬勃的朝气。

20XX年9月,南一小学又一次迎来了腾飞的机遇。在兴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下,南一小学喜迁新址,这座百年名校在渤海之滨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活力。

新校址占地2997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5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5400平方米。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为了贯彻“以美育人”的大美育理念,学校依照“环境陶冶人、环境塑造人、环境改造人”的原则,在学校环境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力争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项细小的设计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艺术的熏陶,让学生在审美、立美、创美中成人,浓厚的文化氛围,独特的美育环境让南一小学成为全国校园环境先进校。

两栋现代化的教学楼,音乐、美术、书法教室,科学实验教室,综合实践活动教室,信息技术教室,大小舞蹈厅……各种各样的专业功能教室设施齐备,再加上每个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与感知世界。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多功能厅,一个能容纳上百名师生读书的阅览室和一个电子阅览室,这些可以媲美大都市学校的配备让南一小学被确定为辽宁省百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也标示着南一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教学楼前是三千多平米的绿色操场,塑胶跑道、排球场、篮球场,供学生游戏的体育器械、体育场所都一应俱全,是辽宁省体育2+1示范校。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526人,教职工200人。现有中学高级教师30人,小高75人,176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有101人,专科学历97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国培教师3名,省级骨干教师7名,市级骨干教师23名,县级骨干教师74名,占教师总数的52.22%。兴城市学科标兵8人。有7位教师分别被兴葫两市教研中心吸纳为教学智囊团成员。专任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率100%,全部达到了省一级标准。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决策力、凝聚力、战斗力都达到了市内一流水平。副校级以上领导5人,全部本科学历,均达到了规定标准。校长杨士平是兴城市名校长、辽宁省优秀教师、全国素质教育模范校长。

回顾往昔,几代南一人为这片艺术的净土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刘兴周校长以单个音乐班课实验,从“点”上将学校引向艺术兴校之路;九十年代初,梁宝田校长创建了“艺可启智,艺可辅德,艺可健体”的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经验,从“线”上拓展了艺术强校之路;进入新世纪,李久仁校长提出了“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又从“面”上铺开了学校的“大美育”教育。

走出岁月的痕迹,南一人把艺术的种子培育出盛开的鲜花,现任校长杨士平带领全体师生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依托南一小学厚重的文化底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以“艺润心灵,美育人生”为办学理念;以“畅想多彩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以“礼爱成习,博才多艺”为培养目标;以“立体美育塑艺教特色,多元开放促全面发展”为办学策略;以“突出尚美核心,营造大美校园”为主题文化;弘扬“唯美修身,卓尔不群”的学校精神。

内树旗帜,外树形象,把品味高雅的百年学府打造成和合至美的国内名校。

倾力投入,细心浇灌,南一的艺术教育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如今学校从一个音乐实验班发展到50个特色班,形成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可喜局面,大大浓化了校园的艺术氛围,提升了艺术活动品位。二胡、巴乌、竹笛、小提琴、古筝、等四十多个特色班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激活了学习情趣。校级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绘画组,在辅导教师的引领下,从基本功抓起,强化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各级各类的演出活动,孩子们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南一小学的艺术教育品牌,走出了兴城,走向了全国。校管乐队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管乐节获得二等奖。校合唱队代表葫芦岛远赴沈阳参加辽宁省第十届合唱节,被誉为“小城里出了个金嗓子合唱团”。音乐教师创编的舞蹈代表葫芦岛参加辽宁省舞蹈创编大赛,荣获一等奖。兴葫两市的三队两组比赛连年独占鳌头。辽宁省三队比赛学校已经获得了十四连冠。省教育学院姜副院长说:“南一的素质教育有品位、有特色,值得推广。”前国家基础教育司王文湛司长来校参观,不禁赞叹:“南一艺术之花香满校园.”并欣然题词:辽沈小教一枝花。

扎实的艺术教育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

学校本着“用音乐陶冶灵魂,用体育锻练身体”的宗旨,大力开展特色体育活动。除了开足开齐艺体学科的课程,还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创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健美操、太极操、校操、校园集体舞等。花样轮滑、竹竿舞、滚铁圈、齐心协力、赛龙舟等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健身性、艺术性。让南一校园里龙虎欢腾,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成了南一学生向往的时刻。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被评为国家“体育大课间优秀案例”,国家教育司到学校录制阳光体育专题片,通过媒体向全国展播。学校被评为“辽宁省体育艺术2+1先进学校”。学校美术组、音乐组、体育组都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研组。

美育校园,更是书香校园。学校倡导与经典为友、与名著为伴,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习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让校园充溢人文气息,逐步形成学校文化品牌。

艺术兴校,科研强校,学校本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原则,加大科研力度,科研的领先,是名校的标牌。以科研为先导,让科研促教研,让科研成为课堂教学的引擎。学校承担国家、省、市、县级科研课题16个,开创了《快乐识谱》、《艺术形体》、《陶艺制作》、《绘画书法》、《器乐演奏》等艺术门类校本课程,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20多种。

以美育人,提高德育水平,改进德育方式,南一小学在德育中突出“尚美”文化,实现立德尚美,以美育德。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彰显个性;打造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文明。打造文化宣传阵地,求实创新。打造家校共育工作,共筑和谐,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谋、成果共享。

“材美定于巧匠,玉美赖于良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教师素质,让百年名校更出名师,学校制定了科学系统的校本培训制度,开展了多样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跨年组交流互动、每周二固定教研日,年组互动课、人人一节录播课、大型教学研讨会、送教下乡的校际间协作。采取专业引领、外出学习、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抓“名师工程”,提高骨干教师引领水平,抓“青蓝工程”,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这一切都如同涓涓溪流注入到了教师细微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引领教师在学习与交流、研讨与反思中领略着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快乐与喜悦。

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带动一群优秀的学生,南一小学把教育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课堂,以新课标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着力通过师生关系的重建,积极探索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创设出12学科19种“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各种大型研讨会、现场会、表彰会争相在南一召开,南一师生在学习、锤炼与展示中演绎着美的精髓,希翼着更高更远的目标。

近两年,学校被国家基础教育司命名为“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荣获“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辽宁省模范学校”、“辽宁省美育名校”、“辽宁省绿色学校”、“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校园环境艺术化先进学校”、“东北三省美育先进校”、“辽宁省美育研究基地”。

回眸昨日,枝繁叶茂,笑看今朝,老树新花,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魅力南一,正以辽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蓬勃的生命力,迎接着世人的关注和洗礼。

3绥德县第二小学宣传片解说词

这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校园,这是一方造就梦想的沃土,这是一个承载未来的摇篮。她,就是陕西省“316”工程先进集体、榆林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绥德县第二小学。

绥德县第二小学创建于19XX年,是一所历经百年且富有特色的完全小学,现有师生1200多名,共开设18个教学班。近年来,学校聚焦品牌建设,以“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为办学理念;把“办负责任的教育,做有尊严的教师”作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1234”的发展战略,在艺术体育、校本德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彰显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一”:发展一个优势项目。学校以“健体健美,和谐快乐”为主题,实行大晨练活动。把跳绳、踢毽子、滑旱冰、溜滑板、集体舞、艺术操等作为体育活动项目,使师生的锻炼生活化、艺术化、系列化。20XX年5月,榆林市内涵发展现场会上,学校1000多名师生进行了精彩展示,赢得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赞誉。

“二”:实行“双主题”教育。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坚持以学生为本,推行“有效德育”,实行月主题教育制度;坚持以师德为范,加强师德建设,推行月主题学习制度,积极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

“三”:推行三项教育改革。学校先后推行了“小学语文四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五步尝试教学法”,“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三项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实验成效,延永胜校长就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榆林市首届“校长大讲堂”上进行了专题交流。

“四”:开发四个校本课程。学校服务于学生发展,整合教育资源,量身定做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美德课堂》、《家长讲堂》、《围棋课》、《书法课》,深受师生欢迎,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关注,榆林市教育局长常少明、县委书记李永奇、县长李晓媛、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高怀和、副县长马飞云、教育局长王彪多次在学校调研指导。 “老树绽奇葩,杏坛竞风流”。近年来,学校获得了“陕西省316评估先进集体”、“陕西省依法治校先进集体”、“陕西省优秀少先队”、“陕西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陕西省快乐教学先进集体”、“陕西省体育项目学校”、“榆林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榆林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榆林市巾帼英雄示范岗”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

10月23日,绥德县“双高双普”动员会上,与会领导再次观看了第二小学全体师生的艺术体育展示,目睹了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感受了师生在体育文化熏陶下活力四射的精神面貌。

附:展示活动解说词:

1、开篇语:(迎宾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的绿茵场,鲜花与笑脸齐绽、歌声与乐曲交融,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绥德县第二小学迎来了一场盛事---阳光体育现场展示活动,这是一次展示我校师生精神风貌的体育盛会。

为了把运动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从20XX年开始我校开设了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让同学们在校园课间操和传统游戏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快乐成长。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广大师生校园生活和展示个性的重要舞台 “每天锻炼一小时”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美在经典,美在古诗,美在每一个跃动的生命!在古诗新唱《春晓》、《悯农》歌曲声中,孩子们尽情舞动着手中的彩绸,像朵朵鲜花绽放笑脸,像棵棵小树茁壮成长,像天空雏鹰展翅欲飞。花季少年,激情舞动,欢乐徜徉!一道“绥德县第二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大餐”正呈现在您眼前。

3、体育是跳动的音符,体育是舞动的旋律。在激扬奔放的《印度藏歌》音乐声中,十八位青年教师以潇洒飘逸的舞姿,点燃了运动的热情,奏响了运动的旋律,构筑了一幅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健美健身画面。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逞飒爽英姿,一代天骄。看,现在正意气奋发地在绿茵场向大家作展示的,是学校网球健身操运动队,在歌曲《创造奇迹》音乐声中,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舞动着手中的网球拍,演绎着迷人的网球魅力。张扬个性,展示风采,我们就是未来的栋梁!

5、深沉的海洋因为有浪花的盈起,才显得更加壮美浩大;温暖的春天因为有花儿的绽放,才显得更加五彩缤纷。在这个令人眩目的艺术体育展示台上 舞蹈串串烧溅起了耀眼夺目的火花R22;R22;舞蹈串串烧《明亮的眼睛》、《欢乐童年》、《拨浪鼓》是我校精选的学生艺术舞蹈片段展示,融舞蹈、体操、健美与一体,伴着动感的旋律,机灵可爱的孩子们翩然起舞。用火热的激情、拼搏的勇气,为学校腾飞奏响昂扬的旋律。

6、不能被遗忘的还有站在操场后面的140 名学生组成的花伞队,“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140名英姿飒爽的少先队员就像一道流动的风景,五彩缤纷的花伞就是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红色代表着热情,绿色代表着希望,黄色代表着拼搏,蓝色代表着友谊,紫色代表着梦想。希望我们的学校也像这随时转动的花伞一样五彩斑斓,充满生机。

7、带着太阳的气息藏着火热的能量,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开始了。伴随着《哦,十分钟》这首节奏明快的音乐,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有序地分散到操场的各个指定场地参加年级主题活动,六年级同学转呼啦圈、五年级多人、单人踢毽子,足球队员传递运球;四年级花样跳绳、三年级小朋友念着儿歌跳皮筋R22;R22;一个个镜头洋溢着青春之美、阳刚之美。相信小学阶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一份快乐的回忆,同时也能为他们将来坚持体育锻炼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平凡之中见真功!我们绥德县第二小学面向全体,重在参与,强调体验,打造学校特色,塑造学校品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当全体师生在大自然中快乐的运动时,受益的是整个国家!

结束语:

绥德二小在不懈的拼搏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改革与创新之间,迸发出了蓬勃的竞争活力!在奋斗与拼搏之间,彰显出了独特的个性魅力!在探索与实践之间,凸现出了无穷的发展张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颗镶嵌在陕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4学校宣传片解说词

在物华天宝的浦河东岸,在人杰地灵的辽河平原,有一座美丽和青春相融的学园,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

雨露润泽,阳光披洒,荏苒时光,坚忍不拔。

胸怀宽广,坚毅果敢,自强不息,吐纳英华。

学校始建于19XX年,从初始的老观坨中学沿革至今,已经走过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培养了10000多名优秀的毕业生,为辽中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XX年11月建成合并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来,各项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品牌形象显著增强,管理质量明显提升,师生面貌大幅改善。

学校现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067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6360册,拥有计算机144台,全部宽带接入,拥有投影机、电视等教育设备15台,拥有县内一流现代化教育配套设施。建有阅览室、琴室、画室、舞蹈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科学实验室等15个专用教室,德育活动基地3个。截至20XX年9月,学校共有6个教研组,在岗教职员工108名,其中专任教师68名,初中部教师本科毕业率达到78.95%,小学专任教师专科毕业率83.33%。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1113人。

学校重视彰显教育的人文性,着重塑造和谐统一的直观的校园文化。像悬于教学楼“求知、博学、争先、感恩”的校训、各楼宇的名称,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方向;科普展板、走廊壁画不拘一格的内容,带给学生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吊牌、暖气罩上的格言警句,则成为学生成长的推动力,为形成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整体优化的校园环境,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体会到学校的特色气氛,无论是一树一花、一砖一瓦,都无不装点着学校环境育人的先进情愫,无不渗透着打造优秀品牌的良苦用心。

以规矩定方圆,以改革谋新生,以创新求发展。

为丰富我校新时期的角色内涵,以全新的姿态向名校目标跨越前进。以杨连涛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一直重视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确立了德育为办学之首、教学为教育之本、创新为发展之源,科普为强校之路的新时期学校发展指导思想。为此进一步明确,领导要树立三个观念,即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念、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观念、打造品牌特色的战略观念;教师要树立五种意识,即服务意识、开放意识、整体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以此双线并进,最终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敦学,笃教,再创新风;树德、铸魂,更育新人

学校积极抓好教学工作,力求在新课标改革大潮中占得先机,在教育质量提升精神下摘得桂冠。学校重视建设新型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教育气氛,力争提高教育教学成绩,要求教学工作紧密围绕三个“主体”进行,即备课中以课改精神为主体,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评价以全面发展为主体。要求任课教师注重教学活动中四个基本要素即因材施教、层次清晰、方法多样和师生互动。逐步建立起学生成绩档案和成长记录,实现信息化管理、科学化评价。学校还举办了校长进课堂、教师公开课等教学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经验的舞台。在连续几年的中考和市、县质量检测工作中,我校教学成绩一直优秀,赢得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肯定。

所谓树德以正身,立品而致行。在德育工作中,学校注重德育落脚点和时效性,基于安稳办、德育处、少先队的团结协作,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突出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由此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工作宗旨,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德育新模式。同时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安全教育,实现德育常抓,安全常知的有利态势,注重把安全观念镌刻进师生心灵,从而让德育工作多元化、健康化、和谐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整体提升,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确立了优化师资、净化师风、改造师德的师资建设总体方针。在教师结构的优化方面,学校制定了“以老带新、以优补拙、奖勤惩怠”的人才培养模式,扎扎实实推进教师自主学习,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引进先进的教学育教学理念,观摩支玉恒、魏书生等名家名课,以达到教师整体素质飞跃式发展。学校还通过师德大讨论,师德演讲比赛、家长座谈会等活动,以达到净化教师心灵的目的,提升教师德师风水平,共同确立师道尊严、为人师表的从业准则。

学校重视学生学校特色教育,打造富有个性化、时代化的学生群体,由此突出把科普作为学校主要办学特色来抓。通过举行科普知识竞赛、课外科技小组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确立和创新精神的养成,让学生具有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科学实践精神。我校和市、县科协密切协作,使我校成为全县唯一一所以科普为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在20XX年11月,县科协正式在我校举行科普进校园的启动仪式,县领导和科协主席列席本次会议,对我校的科普工作和科学氛围给予很高的评价,并计划在08年举行科普棚车进校园和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其他特色方面,艺术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创造力,指导他们塑造自己的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和心灵美。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打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树立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成绩来自于孜孜以求,硕果来自于辛勤工作。“十一五”期间,学校教科研工作同样态势喜人,学校现有《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学研究》及《优质教育模式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实践研究》等国家级课题3个,市级科研课题2个,中学部教师拥有研究专题比例为70%;小学部教师拥有研究专题比例为61.2%。。“十一五”期间学校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论文证书28人次,居于各九年一贯制学校前列。

并校一年多来,学校先后获得学校先后获得沈阳市平安校园、沈阳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辽中县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辽中县德育先进单位、辽中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先后接待了数批次市、县级领导的考察、调研活动,接访了上百人次的前来我校参观和学习的兄弟学校领导教师,他们对学校环境、文化氛围、日常管理以及师生面貌给予高度评价。辽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作武同志来我校参观后,说:“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各方面工作是全县同类学校的楷模,希望这所学校再接再厉,成为近海教育皇冠上的明珠。”辽宁省原省委书记林声同志欣然为我校题词:“近海英才的摇篮。”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能把孩子送到我校读书,是他们最正确的选择。

长空一鹤排云去,更引诗情到万家。悠久的历史传承,严格的教育管理,鲜明的学校特色,强烈的质量追求,一流的师资队伍。有以杨连涛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细,有全体教师勇于奉献、改革创新、严肃认真、为人师表,我们有理由相信,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必将拥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5第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宣传片解说词

定边县第二小学位于定边县东正街,始建于19XX年,是一所教育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打造“活力二小、实力二小、魅力二小”为发展目标,全面体现我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办学理念,走出了创新发展、特色办学的教育道路。

学校现设39个教学班,学生两千七百多名,教职工115人。校园内环境幽雅,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鲜活的教育特色。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是像一场清爽的喜雨,荡涤着千年传统教育中的风尘,滋润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灵。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每个教室都安装了高端多媒体电脑、实物展台、电子白板。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和“平安校园”家校通平台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充分地体现了学校“教学为主、安全第一”的工作主导思想。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进,第二小学在定边县教育局及电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中国联通合作,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完成了百兆光纤通楼宇、千兆内网到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总体规划,每个师生都能方便的分享到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课堂的宽度和深度都得到无限的拓展。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关键在应用,应用的关键在教学。为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我校全面树立教育现代化观念,引导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师生处理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关系,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多方位地培养学生选择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在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师资队伍的现代化信息化放在工作的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业务技能。一是任务驱动,要求教师必须用计算机备课,以此促进教师加快信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二是重点培养,骨干引领。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先期培训,培养骨干,再分期分批对所有教师进行计算机能力和网络技能的培训,使所有教师都具备独立备课、制作课件、创作电子作品的能力。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有趣,也更加有效,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不断提高。现如今,步入任何一个课堂,我们都能看到教师们对电教设备操作自如,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是喜闻乐见。

在合作引入优教通教育资源应用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定边二小还自主设计开发了实用、简捷、高效的网络办公管理服务平台。此平台包括职工档案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

通过这些系统,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日常的工作信息上传至数据中心以作归类备档及查询分享。我校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自己的绩效工资明细、校内进行的各项投票调查结果,班主任更是能够及时地了解政教值周情况以便随时对照自查。我校老师同时开通了“定边二小”微信公众平台和班级QQ、微信群,师生和家长的加入关注率达98%以上。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初步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教学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沟通即时化的目标。千秋伟业刚刚起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二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不断走上新台阶,进一步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支撑服务,必将开创二小教育事业辉煌的新局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