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泥人张的作文600字

时间: 02-23 栏目:话题作文

1泥人张

在《俗世奇人》中,我知道了一位名叫张明山的工艺大师,传说他所捏出的泥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虽然张明山早已不在人世,但对他所带创出来,并流传至今的“泥人张”工艺品,我始终心驰神往。

这天,妈妈从天津回来,真的为我带来了一个“泥人张”。

只见妈妈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古朴而典雅的盒子,上面工整的写着“泥人张”的字样,盒盖用两只象牙签固定着,我仿佛可以体会到里面那件工艺品的做工精美。当我慢慢的打开盒盖,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张“泥人张”收藏证书,而证书背面竟然有着文学巨匠郭沫若先生对“泥人张”的评价题词,我不禁对“泥人张”的作品增添了一层深深的崇敬。

我小心翼翼的捧出盒子里的泥塑,据妈妈讲这是一个反映天津传统风味小吃制作过程的作品,只见一个伙夫模样的人,身着围裙,衣服的褶皱刻画细致,面带笑容的眼神和蔼可亲,连那一颗暴牙也刻画的那样清晰,他左手拿着一碗叫“茶汤”的小吃,右手费力地托倾起一个硕大的铜壶,正往左手的碗里倾倒滚开的水,这只铜壶是最有特色的,壶嘴是一个做工精致的龙头,龙身蜿蜒连接到壶身,每片龙鳞都塑的清晰可见,壶身足足有半人那么高,妈妈说:这壶的名字就叫“龙嘴大铜壶”。

看着看着,眼前的泥塑仿佛鲜活了,我犹如置身在满是吆喝声的集市里,一个人一边热情招呼着来往的客人,一边熟练的为客人冲出一碗碗美味的茶汤,龙嘴吐纳着缕缕白色的热气,龙头上的两颗艳红的绒球,随着每次的倾倒颤动不已,在这烟雾缭绕的情境里,我感受到由张明山大师开始,穿越流传了百年的泥塑工艺的魅力,我相信“泥人张”的传人们会继续精湛并兴盛这门艺术,并使它永远的传承下去。

2泥人张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后以字行。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抟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早就以重金购买,“置诸博物馆中,供观赏。”在历届展览会上它都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作品。

日本芦屋市的一座中国近代艺术馆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建立了陈列专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3 泥人张彩塑——吃喝拉撒睡

泥塑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天津泥人张彩塑就是其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已经有180年的历史了。

泥人张彩塑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同学们,你们知道泥人张的来历吗?就是在古时候,一个姓张的人看见地上有很多泥和土,所以他就对那些泥土产生了兴趣。就拿了一点在手里捏来捏去,想:我捏一个小孩儿吧!果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真捏成了一个小孩儿。从此,他每天都来这里捏泥人,因为他捏的小泥人很受大家欢迎,所以它就开了一家铺子,就叫泥人张。

在我的小书柜上就摆放着一套泥人张彩塑——《吃喝拉撒睡》。这套彩塑一共有5个小泥人,造型各异,有趣至极。

先看“吃”的,一个戴着手帕帽的胖脸娃娃,盘腿而坐,像个念经的小和尚,一手拿着勺子,一手端着饭碗,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正好奇地看着前方,仿佛在说:“我厉害吧,我会自己吃饭啦!”

再看“喝”的,戴着一顶地主帽的“小地主”,抬着头,竖起眉毛,瞪着斗鸡眼,手捧一个蜡笔型奶瓶,正津津有味地喝着奶呢!

“拉撒”是最有趣的了。一个身穿黄衣服,头戴鸭舌帽的男婴,歪着头,手托下巴,正拉下裤子,光着屁股,蹲在地上解大便呢!另一个露着小肚皮,眯糊着眼睛,站着解小便,似乎刚从睡梦中醒来。

“睡”的呢,最安静。一撮头发的‘小懒虫’正枕在蓝蓝的枕头上甜甜地睡着。

多么栩栩如生的泥塑啊!每当看到他们的滑稽模样,我就会忍俊不禁。

泥人张彩塑——《吃喝拉撒睡》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幼年时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真令人爱不释手!

我希望天津的泥人张彩塑越来越好!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