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解决奥数题的数学作文

时间: 02-11 栏目:话题作文

1解奥数题

今天,我做了两道奥数题目。第一道题是这样的:125×9×5=?用简便方法计算。我就想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了一会,就想出来了。125×8=1000,9包含了一个8和一个1,所以125×9×5=125×8×5+125×5=5000+625=5625。

另一道题是:有一个天平和一个50克砝码,只准称两次能称出150克糖吗?这道题看上去好象非常难,但细想也不难。

先用50克砝码称出50克糖,再用50克糖和50克砝码作为100克砝码称出100克糖,这样只称两次就可以称出150克糖。

虽然奥数看上去很难,可是有信心就一定能做出来,自己要相信自己呀!

2解奥数题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奥数书,让我做几题。可我一点也不想做,但“父命难为”,我也就只好答应了。

我把题目拿到书桌上,看了看,就开始做了起来。第一题是这样的“把一根长8米长的电线,剪成2米长的小段,要剪几次?”这太简单了,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更何况我是六年级的大姐姐呢? 8米剪成2米,就是8÷2=4段,4-1=3次,要剪3次。

我唰唰在纸上写下了答案。又把后面的题做好,拿给爸爸检查。检查完所有题目后,爸爸对我说:“你看看第一题,我拿根绳子给你试试看。”说完,爸爸拿了一根绳子让我剪。我一刀一刀地将绳子剪成了4段,剪了3次。可爸爸却说:“你再看看我是怎么剪的?”只见爸爸又拿来一根绳子,先折了一折,问我:“这是几米?”我说:“4米。”爸爸又将绳子折了一折,问我:“这是几米?”我说:“2米。”这时,爸爸用剪刀“咔嚓”剪了一下,绳子变成了两段2米长的绳子和一段4米长的绳子,爸爸又将那4米长的绳子从中又剪了一下,问我:“刚才爸爸剪了几次?”我只好说:“2次。”

爸爸又问我:“那么这条题目该怎么回答呢?”我挠挠头,不服气地说:“可书上的答案也是3次啊!”爸爸笑了,说:“书上也会有错误的地方。学数学,就要多动脑筋,敢于怀疑,这样才能学好数学。”听了爸爸的话,我不好意思的笑了。

3巧解奥数题

今天,我在家做数学题,忽然,看到这样一题奥数题。

刘阿姨给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3个苹果,则多出16个苹果,如果每人5个苹果,则正好分完。那么刘阿姨买了多少个苹果,要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我想了很久。突然灵机一动“哎呀!不是这样吗?”说着,我在纸上分析起来:从这两次分的结果可以知道,第二和方法比第一种多出来16个苹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二种方法每人分的比第一种多2个苹果,多少个人才能多16个呢?16除2等于8(个)已经知道有8个小朋友,那么苹果数量为:8×3+16=40(个)

还可以做成:让朋友有:16÷(5-3)=8(人)

苹果有:5×8=40(个)

“啊!我终于做好了!”我很开心,拿着作业本给妈妈检查,妈妈夸我很聪明,还奖励我一本故事书呢!

我这才发觉,原来数学有这么多奥妙!我以后一定好好学数学。

4数学奥数题

在补习班上,我遇到了几道数学奥数题:1、哥哥的钱币数量是弟弟的3倍,哥哥买模型用去20元,弟弟买零食用去10元;现在哥哥的钱币数量数弟弟的4倍。问:哥哥和弟弟原来各有多少元?

我思考了好长时间,仍然毫无头绪。突然,我注意到3倍和4倍。如果要使哥哥的钱币数量仍是弟弟的3倍,那么如果弟弟增加或减少10元,哥哥就要增加或减少30元,因为哥哥的钱币数量是弟弟的3倍,但题目中哥哥仅减少了20元,少减少了10元,所以列出以下算式:(3×10-20)÷(3-2)=10(元),这是弟弟现在的钱币数量,再加上10元,就是弟弟原有的钱了,再将弟弟原有的钱币数量乘3,就是哥哥原有的钱币数量了。

做完了第一题,我又看起了第2题:一个探险队前行,遇晴天可行进35千米,遇雨天仅可行进22千米,13天共行进403千米。问:这13天中,有雨天多少天?

一看到题,我就拿起笔来写,我先想:如果这13天都是晴天,就可行进35×13=455千米,但题中只行进了403千米,那其中肯定有雨天。我又想:晴天可行进的千米数比雨天可行进的千米数多35-22=13千米,多出来的455-403=52千米就是这12千米导致的,52÷13=4天,所以总共有4天是雨天。

其实,这几道题也不难,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题目的关键点,就能找到其中的线索,破解这道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