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红旗渠作文1000字

时间: 01-06 栏目:话题作文

1难忘红旗渠

今天,我和我的妈妈、姐姐和妹妹去安阳林县红旗渠玩,一路上我们在车里又唱又笑的,很开心。

到了那里,叔叔把我们安排到了宾馆里休息,我们休息够了,就在饭店里吃饭,吃完晚饭,我们去了“红旗渠”,那里的空气特别新鲜,我们在那里玩里一会,我们便下山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去了红旗渠展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展馆,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的模型,那个模型上有字,是“旱魔喋血”还有一个人捧着手,向上天求救,“下点雨吧!”看到这我明白了,当时这里十年九旱,老百姓生活很苦。当地的人们为了解决干旱,所以才建红旗渠的,决定引漳入林,漳是山西的漳河,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

当时没有先进的建造工具,要想建造红旗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导游讲:为了彻底改变林县干旱缺水的面貌,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林县人民于1960年2月11日,正直元宵佳节的黎明,从全县15个公社的山庄窝镜出发,自带干粮、行李,赶着马车、推着小推车、拉着粮食、炊具、工具,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胸怀愚公移山志,迎着朝阳,高举红旗,浩浩荡荡地赶向红旗渠建设工地。

我们又进了另一个展厅,那个展厅有一个个模型,是当时建红旗渠的情形。我看到:那个时候,没有吊车,修渠民工奋战在悬崖峭壁上,他们腰上系着绳子,手里拿着凿子,在峭壁上施工,非常危险和艰苦,看到这里,我真替他们担心,为他们捏一把汗。修渠民工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住山崖,宿席棚,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抬筐自己编,工具坏了自己修,粮食不够吃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水草充饥,他们摄取最少的热量,释放出的是最大的能量。就是这样,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渠民工苦战十年,在太行山上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高4。3米、宽8米、引水25个流量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削平山头——1250座,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总投工——3470.20万个,挖砌土石——1515.82万立米,挖砌土石方——1516万立方米。从这一组数字中,可以想象出,建渠的民工是多么辛苦,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心中的升起了敬佩之情,更觉得震撼。

离开了红旗渠展馆,但是我忘不了人们建红旗渠的情形,更忘不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传万代,太行山明珠耀神州。这是们河南的骄傲!

2红旗渠一日游

前几天,我和爸爸来到了河南安阳的林州市,在这里我亲眼见到了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红旗渠,它让我感触很深。

那天一大早,我们就乘车来到了“红旗渠分水苑”,进入大门,我一眼就看见了红旗渠的一干渠和二干渠从总干渠上分流开来。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踏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泽民总书记为红旗渠题的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听导游讲: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时近十年,至1969年7月所有干渠支渠工程全面完成。它以漳河水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当时,每人每天只能吃到3两粮食是家常便饭,而且施工设备并不十分先进,人们就用镐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施工,劈开太行山,让漳河水穿山而来。林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愣是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看完这些,我真真正正地了解到了红旗渠工程的宏伟,了解了红旗渠闻名天下的原因,我也被红旗渠精神所深深地感染了,在我看来红旗渠是中国的又一个“长城”。

吃完午饭,我们又出发到第二个旅游景点---青年洞,望着刻着“青年洞”背后的山壁,显然经过了岁月的冲涮,林县人便是靠这个洞的开凿而吃上水的,想到这儿心中不禁酸酸的。坐上游艇,穿上救生衣,开始进入青年洞。里面灯光很广,全是钟乳石,加上灯光之美,可谓美轮美奂的洞景,让我陶醉其中。里面很潮湿,很阴冷。让人感到苍苍凉凉的美,清爽而至的美。

我们又穿过一个黑洞,就是一线天了,这里台阶很陡,没有栏杆,但两面有山壁。宽窄只容得下一人。途中,我时不时抬头向上看,在狭窄中有一条蓝蓝的缝隙,那便是天。啊!书中常说一线天,今日才领略其壮观,这是在书本中体会不到的。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到顶了,站在顶上放眼远眺,哇!好美啊!远处的山峦一起一伏,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随后我们渡过了一座桥,在桥中间,我往下看,好像站在天堂看人间。

接着来到虎口崖、龙头山……这些是河南工人打造的世界奇迹。我不禁又一次对他们肃然起敬。没有他们的付出,这里的人民便吃不到水,看不到这样的美景,我内心由衷的感谢他们。

坐着索道,重新回到山脚,望着背后的崇山峻岭,不禁有些舍不得,我轻轻的说:再见了……

3红旗渠游记

前几天我和爸爸慕名到红色旅游景区——林县红旗渠参观游览了一番。亲眼目睹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亲身感受了林县红旗渠精神的魅力。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仿佛使我走进了当年撼天地,泣鬼神的宏大场面,那锤声、那钎声、那炮声、那呐喊声仿佛在我耳畔回响,一曲曲动人的故事感人至深,一幕幕生动的画面震撼着我的心。林州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代表,他们凭着一把大锤、一根钢钎、一双大手,与大自然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就连当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参观红旗渠后也感叹地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的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是呀,林县人民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走出红旗渠纪念馆,我们踏上了前往红旗渠青年洞的路程。

到了红旗渠最著名的景区青年洞,我站在青年洞口,看脚下云雾缠绕,听涛涛漳河水涌进洞中,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造物主——30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他们腰系大绳下到山间,在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渠线,并在坚硬的石英岩组成的悬崖峭壁上抡锤打钎,劈山凿石,用自己的血汗筑就了长616米、高5米、宽6.2米的红旗渠青年洞。青年洞是修建于风景如画的太行山腰峭壁之上,飘荡于云雾之间,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最为精妙的地段,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悬挂于腰际的红旗渠,宛如一部回荡于太行山谷之中的交响乐,场面宏大,气势恢宏。

走过青年洞,我们神不知鬼不觉的上了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走了200多里,走过下面是万丈深渊的铁梯,走过了n个80度的楼梯,可算到了山顶。从山上往下看,山山相连,红旗渠盘旋在山上。

步青云,胸臆中顿生感慨万千。站在吊桥上远眺: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红旗渠像一条银色巨龙,弯弯曲曲盘绕在太行山腰间。过了桥,从“迷路口”下到了山腰,从旋梯下去了。

忽然,我看到了一个从没见的景点,便上去了,在这里,我看到了“神工铺”:无畏的突击队员们睡突出的山体,起来又悬在山体上把不平的石头拔下来,这真是“虎口拔牙”呀!

往前走着,又到了聚仙洞,传说八仙在此相聚呢!我们攀扶着云梯走进了堪称“人体标准测量仪”的一线天,嗬!真是名不虚传,宽大概只有0.4米,仅容正常人行走,遇到身宽体胖的人,必须深深吸肚侧着身才能勉强通过,从一线天底部仰望崖尽处,真是一线天光;唔,山体好凉!回头望望来路,外部成了线条世界。走出一线天,前面又到了云步吊桥,又上了山,呵,故地重游啰!

旅游结束了。我们怀着对林县人民深深的敬意离开红旗渠,走至山脚,抬眼望去,红旗渠如若矫龙,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相信这条矫龙,一定会带着勤劳智慧的林县人民奔向更加富饶美好的新世纪!

4我是红旗渠里一滴水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是奶奶经常哼唱的歌。很小的时候,我就从奶奶的哼唱中知道了家乡有条幸福之渠——红旗渠。慢慢长大后,我才更深地了解到幸福之渠的背后还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桑林茂一家的悲惨遭遇让我心酸,任羊成不畏艰难除险的壮举让我敬佩,吴祖泰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

在红旗渠故事中长大的我,从小学会了坚韧、独立、自强。走进校园的第一天,我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练成一手漂亮的字,书法展览、作文竞赛、更换板报……样样都离不开我,我成了班里的佼佼者。暑假的一天,我发起了高烧,脸颊通红,痛苦不堪,眼看着学英语的时间快到了,妈妈劝我不要去了,但我一再要求妈妈把我送到学校。上课时,我浑身直打哆嗦,但还是咬紧牙关,认真听讲,生怕漏掉一点知识。正因为我在学习上有一股韧劲儿、钻劲儿,才会每次成绩都遥遥领先,还被评为“英语小明星”。

学习上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生活中我更是事事要强,从不轻言放弃。那次我和爸爸他们一起去爬山,同行的人中我年龄最小,开始蹦蹦跳跳的我总是轻快地走在最前方。刚爬一半,我已累得气喘吁吁,汗珠止不住地从额头往下滴。爸爸劝我放弃登山原路返回,倔强的我一声不吭地摇摇头,迈着坚定的步子,勇敢地向前走去。走在布满乱石和荆棘的羊肠小路上,我很累,但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没有哪个人生来就站在最高的台阶上,一步一个台阶才是最重要的。最终,我登上了山顶。我战胜了高高的太行山,战胜了自己……从此,我更加认识到,不管做什么事,只有坚持到最后,才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回头往下看,爸爸指着绕山蜿蜒盘旋的红旗渠说:“想想当年修渠的人是怎样靠着一副肩膀两只手一锤一钎改天换地的,真了不起,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我默默点点头,暗下决心:我会用优异的成绩、点滴的进步、不懈的坚持来证明,我是红旗渠精神的传人。我愿是红旗渠的一滴水,流进田间地头,滋润一棵棵嫩绿的禾苗;我愿是红旗渠的一滴水,流进千家万户,供他们洗衣做饭;我愿是红旗渠的一滴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帮他们驱走生活中的烦恼……

我知道,我还小,但我更知道自己是喝着红旗渠水、聆听着红旗渠的故事、感受着红旗渠精神长大的新一代,会秉承“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努力学习,长大为家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