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结婚三大件的变化作文

时间: 01-22 栏目:话题作文

1结婚三大件的巨大变化

人生有三大喜事,洞房花烛夜是其中一大喜事。说到洞房花烛夜,说到结婚,使笔者想起了建国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男女结婚“三大件”的巨大变化。

在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大件:手表、缝刃机和自行车。那时候,这三大件是殷实富裕人家的标志和象征。那时候,女方找婆家,媒婆往往会应女方的要求,向男方提出要求购买这三大件。条件好的人家,往往不需要女方提出,自然会备齐这三大件。一些条件差的男方,往往会因此犯愁。但也有为了“骗娶”媳妇向别人家“借”三大件的,这种无奈的“骗局”,遇到通情达理的,则相安无事;遇到胡搅蛮缠的,往往闹得很不开心。因此,笔者认为,这其实反映了经济落后的无奈。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三大件发生了大的变化,手表、缝刃机和自行车这三大件已经成了老黄历了,这时候的三大件是,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化。那时候,这三大件是奢侈品,谁家拥有这三大件,那是幸福生活的标志。因此,男女青年谈婚论嫁,往往要考虑能否买得起这三大件,否则,免谈。

到上世纪9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三大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三大件已经变成了五大件:家庭影院、全自动洗衣机、摩托车、照相机和“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因为这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对结婚嫁妆的要求比80年代的品质高多了,一律要高档和名牌,否则,没门儿。

到本世纪,男女青年结婚的三大件(其实是四大件以上,出于习惯,笼统这样说)已经今非昔比了。通常来说,除了全部电器化——数码家庭影院、全自动洗衣机、电炒锅、微波炉、抽油烟机等以外,必须具备房子、小汽车、摄像机和钻石戒指、耳环、项链及金手镯等。因为这些东西是富有生活的象征和标志。当然,这也是奢侈品,是高档消费。但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

从男女青年结婚三大件的发展变化来看,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祖国的发展一个年代一个脚印,人们的生活水平一个年代有一个不同的标志。笔者认为,不往回想,或许不以为然,往回仔细想一想,才真正感觉到社会发展之快,也才真正感觉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笔者认为,用一句话来形容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发展变化,五个字:“非常了不起!”

2三大件的变迁及思考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三大件,表达人们对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概括。印象中最早的组合是上海永久牌自行车,那漆水,造型,商标让男人引以为傲;蝴蝶牌缝纫机是女主人的最爱,可缝补,可成衣;(那时布店供应各种花式的成衣裁片,买回家用缝纫机加工就行了。当然,心灵手巧赶时髦的女士也可摸索缝制一件个性化的裙衫。)三五牌台钟,上一次发条能管三个五也就是15天,走时很准,在那三班倒的劳作年代,听着滴答滴答钟摆声,不嫌烦,是一种幸福;这三大件属实用型物件。

慢慢又滚动发展为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为三转,收音机为一响,这一响体现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有进步!后来电视冰箱洗衣机又进了一步,不但要满足视听享受,还希望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腾出时间学习,娱乐,发展第二职业。那已经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故事啦。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社会财富爆炸式增长,三大件演变令人眼花缭乱,现在似乎由房子车子金子(首饰)唱主角,再加上一本存款折子。精神层面的温情面纱被掀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登堂入室,人们有点迷茫:追求什么,喜爱什么?是愉悦的心情,俊朗的男子,还是一堆花花绿绿的票子?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我们?是进步耶还是倒退兮?是应该欢呼呢还是感觉一丝悲哀?

凡事都有来龙去脉。三大件产生的年代,多数百姓的收入被控制在相对狭窄的空间,思想也约束在雷同的区间内,加上商品单调,物资匮乏,追求目标自然集中统一,没有个性,只有共性。从着装看,流行列宁装,中山装,军装,青年装,直至八十年代初的西装热……无一不打上时代的印记。三十年的开放,物质极大丰富,就像打开了阿拉伯魔瓶,财富与妖魔一起冒出来,生活千姿百态,追求五花八门,欲望稀奇古怪,三大件流行的土壤不复存在,这是好事,是进步!可是日益膨胀的需求背后若隐若现的那张百万英镑大钞,告诉人们,那是空虚,是悲哀,是倒退!

历史在经历了螺旋形上升之后,似乎又回到了起点,那是更高层次的困惑和痛苦,需要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依托,百折不挠地跨越这道坎,慢慢来,不着急。这就是三大件的变迁带来的思考。

3三大件的变迁

三大件是指在某个时期家庭所拥有最值钱的三大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三大件的名目也在不断更迭着。如果我们把这些三大件依次从前到后排列出来,就会看出社会的巨大变迁与进步。

从我记事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大件是大立柜、板柜、木箱,一色的木制品。那时生活极其贫乏,加上没电,自然也就谈不上家用电器了,由此,大立柜、板柜、木箱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显现出来。平时除了存放家人的衣服外,放在家里也是一种摆设,看上去美观得体。因当时贫富差别不大,且多数找木匠制作,一般家庭都能拥有。

七十年代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那时自行车比较普遍,是人们外出开会、赶集、串亲戚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家庭不可缺少的物品。缝纫机是大姑娘定婚向男方必要的东西,以备婚后为大人孩子们缝补衣服用。手表则是青年人的专制。大部分条件好的家庭子女都能戴上手表,尽管实用性不大,站在人前还是挺有面子的。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三大件是彩电、冰箱、洗衣机,完全走上了家庭电器化的路子。那时青年人结婚三大件必备,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到市场上买些东西回来放进冰箱里,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拿,来人来客也不必东跑西奔,方便得很。对穿脏的衣服,铺脏的褥单什么的,往洗衣机里一扔,该干啥干啥,一会的工夫就会洗净甩干,省事得多。吃罢饭往电视机前一坐,天南海北的事都知道,想换换口味听听戏曲,看看电视剧,按着摇控搜遍全国,那真是神仙般的生活。

新世纪的三大件是手机、电脑、轿车。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人人持有手机,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不脱离地球,一拨手机便可找到,给生活带来了无比的方便。现在电脑也很普及,大部分家庭都能拥有,在上面查个资料,搜个信息,做个生意,包括聊天、游戏等便捷好玩。如今轿车也走进了普通家庭,条件好的买辆高档车,条件差的买辆三五万的车。量力而行,只重视拥有,不在乎贵贱,平时上下班开着,气派,刮风下雨也不怕。礼拜天、节假日拉着家人外出旅游,别有一番风味。不知再过十年二十年又能冒出什么三大件来,可能是飞机、轮船、洋房、机器人,也许是更科技实用的东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到那时定会给出答案。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