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2000字

时间: 01-17 栏目:心得体会

1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央视一套连续播放了警示片《永远在路上》,该片共分八集:《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片中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党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下面谈谈我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后的心得体会:

一是震撼在看这部专题片时,我的心情不能平静。片中以大量的事实展现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问题。兴建楼堂会所,公款吃喝,消极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如一些领导干部风光作秀,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不解决实际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歪风盛行;干部下基层调研中走马观花;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享乐主义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为了追求“舒适”目标,有的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奢靡之风盛行,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已经关乎我党的生死存亡。

二是鼓舞习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特别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也难逃法网。徐才厚、周永康、令计划之流曾经高高在上,挥霍着百姓的民脂民膏,其奢靡腐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每天打开电脑,就会看到那些高官要员纷纷触电落马,“表哥”,“房姐”,“不雅视频”等让那些腐败分子浮出水面,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法律的严惩。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反思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四是决心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今后工作中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场硬仗,以好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为加强队伍教育管理,转变纪律作风,杜绝民警违法违纪发生。我所落实分局要求,组织全所民警观看了《永远在路上》。此记录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正风肃纪,将作风建设坚持到底的决心,给人耳目一新的涤荡灵魂之感。党中央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而且有强大的自信心可以把它暴露在阳光下,实事求是,不藏不捂,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民警,我更是受到了一次思想和精神上的双重洗礼,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警察职责的重要性,明白了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要切实树立起良好的作风,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振奋的精神。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对得起身上的警服、头顶上的警徽。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今社会,时局复杂,各种不良思潮和腐败思想考验着我们。面对意识形态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始终以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把坚定理想信念当作青年民警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

从学习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实片,发现违纪违规现象就经常发生在自己身边,我们不能对“四风”抱有侥幸心理,公安机关的作风如何,事关党风政风,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作风建设稍有松懈,不仅会影响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而且还会削弱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抵制“四风”侵蚀,才能担当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要加强自身学习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公安队伍是一支纪律部队,对每一个民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民警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严格的纪律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来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一名新入职民警如果对各项纪律规定不熟悉不掌握,何谈遵守警纪、警规。公安民警不仅要学法律、公安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五条禁令”、“三项纪律”。按照各项警纪警规严格要求自己。

三、要增强责任意识

增强责任意识,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自尊、自强、自重、自爱。青年民警在敬业精神方面应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不为外面精彩的世界所诱惑,力戒浮躁的人生状态,扎扎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奉献创造。增强责任意识;其次要有乐业意识。要通过工作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乐趣。而能否树立乐业意识,又取决于人的职业目标理想,“爱岗乐业”的实质就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我们应该以新的思想、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激情工作、高效工作、享受工作。此外,我们还要有勤业精业意识。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勤奋勤恳、认真负责、坚持不懈、执行规则。精业表现为业务纯熟、精益求精。勤业精业既可创造社会价值,也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近年来,公安机关涌现出的优秀楷模,都是勤业精业的榜样。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

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特别是来自基层群众的监督。基层工作无小事,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的基础,更是基层民警日常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基层工作每天都要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基层民警工作不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时,要始终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评判权、监督权真正交给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发现自身在作风上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条路上有党的承诺,也有群众的期望,是压力更是动力。定目标,提要求,抓执行,成习惯的四段循环,形成了作风建设之路不断改善提高的有效方法。我们新入职民警要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将作风建设之路不断地走下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意识,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战斗力,努力为公安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以下是小编提供的关于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以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强无畏的政治勇气、坚韧不拔的政治定力,强化正风肃纪,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管党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每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当晚21:30及次日13:00在央视新闻频道重播。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专题还特别提到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从严治党鸣锣开道,为中共领导层设立「政治规矩」的基调做出铺垫。

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白恩培:给党带来损失太大

白恩培悔恨地说:“我鬼迷心窍,昏了头……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我悔恨,共产党多年培养的省委书记,怎么变成这样子,我给党组织带来的损失太大了。”

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也现身节目,这是他去年7月落马后首次公开“亮相”。专题片报道,周本顺曾直接向一些老板以“借钱”的名义索要巨额资金,给儿子做生意。其中,他向湖南的一位老板一笔就“借”了一千多万元。他说,自己从小吃过很多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则在镜头前哭诉说:“我干的这些事情,这算什么?你知道,按照通常的退休年龄,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我应该接受组织和法律的处罚,因为,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

万庆良:沉迷奢侈享乐之风

昨日播出的第二集《以上率下》则以习近平总书记出京调研轻车简行,不封路、不清场为例,讲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勇于担当。随后,吉林省原副省长谷春立,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等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沉迷奢侈享乐之风进行自我剖析。万庆良在全党严抓作风的高压态势下,仍然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达到70次左右。

万庆良为请客的老板们做了什么?据中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包括项目工程,调整容积率,土地审批,有些公职人员被万庆良直接叫到吃饭的场合,直接交办任务,告诉帮这些老板做哪些事情。这些官员跟这些老板关系也都很好,互相帮着办事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小团体。为什么说吃吃喝喝会带坏党风,带坏作风,就是如此。”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

如果说,中央严惩周永康、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