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游曲阜作文1200字

时间: 01-15 栏目:话题作文

1记曲阜之行

耶!明天要去曲阜喽!我老妈明天要去曲阜考试,因为考虑到我和老爸的饮食问题,老妈决定带我和老爸一起去。老妈刚宣布完消息,我激动的不得了!翻箱倒柜的找东西,一会看见这个东西有用,一会又发现那件东西有用,我简直都想把整个家都带走!

“小恒,快点起,要不一会赶不上第一趟车了!”我骨碌爬了起来,迅速穿好衣服,拿好旅行包就想走。老爸一下子把我拽住了,问:“你干啥去?”“去车站啊。”“这才5点,我们6点走都不晚!”“啊,老妈骗我!气死我了,我……我……我接着睡觉去!”虽然这种说,但是我还是睡不着(因为我怕睡过头了错过了车)。在家里我们吃了点东西,我实在是在家里待不住了,便想先去车站,可老爸老妈又不同意,无奈,只好忍着在家坐着。终于老妈说出发了,我窜前窜后,高兴的不得了。到了路边我们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车站。到了车站,老爸去买票,我和老妈就先去车上了。车发动了,我感觉我的心也跟这车一齐向曲阜奔去……在路上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一边听着歌。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当我再次睁开眼时,我们已经到站了。下了车我就拉着老爸疯跑,老妈在后面跟着我们,跑了一段路,我们打了一辆车,老爸问我们先去租旅馆还是去孔府。我和老妈异口同声:“孔府。”就这样我们就朝着第一站孔府奔去!

到了孔府,老爸去买票,我和老妈一起在门口等老爸,忽然一个女人向我们走来,开始我们还不知道她是导游,后来听到了她的自我介绍,我们才知道。我们一边跟她谈价钱,一边向里面走去。后来谈妥了价钱,导游开始向我们介绍孔府,一开始那个导游带我们去了一个大厅。一进入这个大厅,霍!真凉快,而且这里面很大,在这个大厅中间有个舞台,舞台布置的很精致。出来了这个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孔子的雕像,老妈让我和老爸在这尊雕像前摆个POSS,“咔嚓”我和老爸就定格在相机里,接着我让老爸老妈站好,我给他们照张像。

在这里照完相,我们继续向前走,导游给老爸老妈讲关于孔府的事,我就拿着相机,咔嚓咔嚓找个不停。老妈还对我说:“别老是照个不停,一会该没电了!”忽然我看见了个类似于在电视里看见的衙门,我拉着老爸老妈就向里面跑,老妈还担心进不去呢。进去以后,一个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这里面以前呆过谁,后来我看见这里挂这一排衣服,我询问了工作人员一下,才知道这里的衣服可以穿上照相,我主动向老妈要求,要穿件衣服照相,老妈答应了。我便在那一排衣服挑了一件“皇袍”老爸看了,说:“霍,你都要当皇帝了!你要是皇帝那我不就是太上皇了!”在场所有人都老爸逗笑了。我跑到后面穿好衣服,然后站到台上,忽然在桌子上发现了一把“稀世宝剑”我把它拿了起来,摆了好几个POSS,老爸手里的相机咔嚓咔嚓的冲这我不停,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从这里面出来,我们边走边说笑,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一间小房子里,那里有个老爷爷正在挥动着毛笔写东西网,我们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老爷爷正在用别人的名字写诗,我也让老爷爷帮我写了一张。(因为具体我看不懂,只看懂了我的名字,所以就不给大家介绍了)出来以后我已经十分累了,便想走了,因为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看了。

2曲阜游记

20XX年5月1日,姑姑带我我和哥哥一起到曲阜旅游,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曲阜。

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春秋时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庙,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内,有称“阙里至圣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经两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绝,是中国洲源最古、历史最长的建筑物;也是海内外数千座孔庙的先河与范本,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这就是“三孔”其中之一—孔庙。

相邻的孔府在曲阜的东侧,是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府邸。它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公府”。20XX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与孔庙,孔林,合称三孔,1377年始建,1503年重修拓广,1838年扩修,并于20XX年12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孔府明代占地16公顷,清代逐渐缩小,占地约4.5公顷。其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有11进庭院,内宅门以前为衍圣公视事衙署,后面为生活院落。东路为家庙、慕恩堂等祠庙和接待朝廷钦差大臣的九如堂、御书堂等建筑;厨房、酒坊等服务用房也在东路。西路有衍圣公读书和学诗习礼的红萼轩、忠恕堂,以及接待一般宾客的南北花厅等。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经考证,孔林已经延续了2340多年。据记载,孔子死后葬于此地,最初的墓地约有1顷,后经过历代帝王的不断赐田,到清代时已达3000多亩,孔林的围墙周长达7公里,有墓葬1万多座。林内墓冢遍地皆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又有万古长春坊、至圣林坊、享殿、楷亭、驻跸亭等胜迹。孔林神道长达1266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林墙内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孔子墓在东周墓区的西北部,墓前有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所立“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一通。东边是孔子之子孔鲤的墓葬,南为孔子之孙孔伋墓,这种墓地格局在古代称为“携子抱孙”。附近还有“子贡庐墓处”。《史记》记载,孔子殁后,弟子皆建庐守墓,服丧3年,只有子贡思慕情深,又独自守墓3年。明代重建三室,立碑以志纪念。楷亭前还有一株楷树,相传是子贡亲手种植的。此外,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孔尚任墓、历代衍圣公墓、乾隆帝之女于氏墓等,也都是孔林的胜迹。林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四时不凋。根据统计,孔林内有楷、柏、桧、柞、榆等名贵古木数十种、共二万余株。

古老的建筑、马车、“三孔”……

3游曲阜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作为一名山东人,大葱大蒜卷煎饼地吃到了9岁,竟然还没有去曲阜拜过孔圣人,实在是说不过去呀!从汉代起,孔子就被历代皇帝尊为“圣人”,奉为“万世师表”。《论语》我们都看过、学过,这次真想去看看孔子生活、讲学和安葬的地方呀。

10月4日这一天,秋高气爽,人流如织,不!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才对。我们挤啊挤地买了门票,又挤啊挤地来到了孔庙前,到处是导游嘈杂的讲解声,有时,三四个导游碰到一起,同时开讲,就像三四个复读机讲同一篇课文一样,高低错落,游客们只好自行调整好耳朵,伸长脖子,根据声音传出来的内容主动对应到相应的景物上去,再像牛吃草一样反刍一小会儿。记住,是一小会儿,不然的话,导游就领着团队走远喽!

孔老夫子,我,就这样,来拜见你了!孔庙的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棂星门里建了两座牌坊,南面的是“太和元气坊”,建于明朝的嘉靖年间,北面的是“金声玉振坊”,有趣的是那个“玉”字,是当时的山东巡抚写的,这个“玉”我看纯粹是个错别字儿,那一点竟然点到那中间那一横上去了,真有趣,巡抚也写错别字?听了导游讲解,我才知道,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古代男人带玉佩都戴在腰间,所以“玉”那一点儿点到了中间,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这表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有中正、适中、中和的意思,我朱均怡的这个名字就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呢,均,平均,不偏不倚,不会高到极致(枪打出头鸟嘛)永远也不落后。当子贡问道古代的两位贤人谁更贤时,孔子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说:“然则师愈乎?”孔子说:“过犹不及。”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之稳定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达不到这个度就是“不及”,过分和不及都不好。怡,舒适愉快也,这种快乐是怡然自得的,是心旷神怡的,没有大起大落后的大喜大悲,嘿嘿,是不是很有哲理呀?

杏坛,传为孔子讲学处,坛旁一株古树,是孔子亲手种下的;大成殿为孔庙的主殿,殿中供奉孔子塑像,两旁为4配和12哲的塑像。

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别以为孔府是孔子住的地方,孔府其实是孔子的长子、长孙们居住的地方,整体建筑像个大衙门。孔子小时候生活很苦,3岁丧父,孔母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难而忽视对孔子的文化教育,到十七岁时,孔子已学得彬彬有礼,身高1.91米,堂堂伟丈夫,然而,就在这时,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从此,他失去了亲人的庇护。

中午12点的孔府太阳高照,热气腾腾,孔府里的游人像大批大批回流的大马哈鱼一样,会客厅,阁楼,后花园被塞得满满的,连屋梁上的空气也被七七八八的讲解声冲爆。我们终于在夫人小姐们“寂寞”的后花园的池塘边挤下了一小块儿地方掏出了根火腿肠,啃着苹果开始了这著名的“孔府家宴”。孔府家的小姐即使做最奇异的梦,也不会梦到她的“深院锁清秋”的后花园会像火腿肠一样被灌满。

下午,我们是穿行于大大小小的坟墓中的,有20多万个坟头呢!都是孔家的子子孙孙,占地三千多亩,这里有树木十万多株,种类繁多,据说是从四面八方移来的品种。有的树被劈成两段,就剩根那里留着一点点儿,定睛一看,还活着呢!有一棵树是乾隆皇帝走累了靠着的,结果长成了龙形,据说是有了乾隆皇帝的灵气才长成的。

傍晚,夕阳金黄的余晖洒在我们的脸上、身上、手上,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余晖就是孔子的灿烂文化!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