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写福州的佛跳墙作文

时间: 01-13 栏目:话题作文

1家乡美食——佛跳墙

是福州人都知道闽菜,而占据闽菜头把交椅的佛跳墙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家乡美食。

关于“佛跳墙”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清朝某寺院旁有一个聚春园酒家,一天大厨用山珍海味秘制的一道菜,做完时香传十里,禅僧闻得其香,竟不顾佛门戒律,放下木鱼,越墙前来觅食。故得其美名。

刚开始,我还不相信这个故事,可亲自品尝后才有所体会。有一次爷爷生日,我们到位于东街口的聚春园吃饭,爸爸特地点了佛跳墙,不一会儿,一个大坛子端了上来,服务员刚打开盖子,浓香四溢,久久没有散去。我不禁产生疑问:“这是用什么时候东西做的?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用鱼翅、海参、鲍鱼、干贝、火腿、鸡鸭、羊等十几种食材做主料,加之花菰、冬笋、绍酒、桂皮、姜片、白萝卜为辅料,经过蒸、炸、泡等几种方法烹制,封贮于坛中,食前用谷糠皮文火煨热,启坛时香传十里。我的天哪!这么多种食材,这么多道程序,我可要好好品尝一下闽菜的头把交椅--佛跳墙。

我连忙用勺子舀了一碗,鱼翅入口滑嫩,海参有嚼头……吃完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难怪寺中和尚越墙觅食。也难怪佛跳墙扬名海内外,来福州的中外游客,无不以品尝“佛跳墙”为乐。

今天的家乡美食,都要归功于家乡的先人,如果没有他们闽菜能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吗?所以,爱家乡的美食,也要爱家乡,多了解家乡!

2佛跳墙的故事传说

寒假的一天,我来到了福建,这里有道名菜,名字叫佛跳墙。

传说在泉州开元寺门口,有许多卖小吃的,其中有一个姓林的老板,他做的罐焖肉非常好吃,每天都有许多人来买。可是,他一天只能做100罐,剩下的100人只好等第二天来买了。

有一天,天下大雨,没有人来庙里烧香,也没有人来买罐焖肉。林老板想:下午4点以后肯定会有一些修庙的工人来,他们吃不起罐焖肉,我把罐里的肉倒出来放到盒子里卖,给他们吃盒饭吧。林老板说到做到,果然把罐里的肉倒了出来,放在盒子里。工人们一吃,都说:“林老板,我们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早上6点就有位客人来吃罐焖肉,吃完后擦擦嘴,放下一块银元就走了。从此以后,天天都这样。到底他是谁呢?林老板去庙里问问和尚。这时,他发现老和尚长的有点儿像每天早上6点来吃罐焖肉的那个客人。

后来,那位客人又来了,林老板说:“客官,我这道菜还没有名字,请您帮我取个名字吧。”客人微微一笑,拿起笔写了三个大字“佛跳墙”。林老板说:“今天我就不收你的钱了。”“呵呵,那怎么行呢,我还是要付你的钱。”老和尚说完,放下一块银元就走了。从此以后,老和尚再也没有来了。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我觉得好吃的东西人人都想要,包括庙里的和尚也不例外。

3佛跳墙

佛跳墙是以十八种主料,十二种辅料制作而成。其中原料有:鸡肉、鸭肉、鲍鱼、鸭掌、鱼翅、海参、干贝、鱼肚、水鱼肉、虾肉、枸杞、桂圆、香菇、笋尖、竹蛏等等。调料有:蚝油、盐、冰塘、加饭酒、姜、葱、老抽、生油、上汤等。三十多种原料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绍兴酒坛中。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合,先以荷叶封口,而后加盖。用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再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佛跳墙的由来:

据说此菜最初由当时福州官钱局一位官员的内眷所做。这位官员设家宴请布政使周莲,菜上桌后香飘四溢,周莲品尝后赞不绝口,命家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十几岁就开始学艺,曾在京、杭、苏、粤从厨深造,手艺极高。他请教了官员的内眷之后,回家对此菜进行了改造,原料多用海鲜,少用肉,并起名为“坛烧八宝”。

后来,郑春发集股开办三友斋菜馆,后又更名为聚春圆。聚春圆主要承办官场宴席,根据一些美食家的建议,郑春发不断改进此菜的配料,并正式起名为“福寿全”,为聚春圆的第一菜。许多美食家、文人墨客都慕名远道而来,品味此菜后,赞叹不已,席间有一秀才以诗助兴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便以“佛跳墙”之名而流传至今。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