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烛之武的作文

时间: 01-10 栏目:话题作文

1记烛之武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许之。

这是《烛之武退秦师》中,在秦晋围郑之际,在郑国生死存亡之际,在佚之狐看出他这匹千里马的能力而向郑伯鼎力举荐时,在郑伯无奈央求之时,烛之武的言行,简单的两句话,却始终让我印象深刻。

在我正当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我已经老了,无能为力了。

一句话,婉言辞诀。

也许会有人说他太没有爱国情怀了,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拒绝!可是,在那种随时有可能被进攻被夺命的情况下,他又怎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帮助郑伯帮助郑国解决这种生死危机呢?难道单凭狐的一面之词他就能相信自己出面定能退秦?要知道,他的这场任务就是一场豪赌,而赌注并非是他个人的性命,而是整个国家!他当时已经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了,不久就会魂归黄土,这样的一个人,他难道还会怕死吗?尤其是为了国家而死,他更是会感到荣幸。他怕的,是劝秦不成,反惹秦大怒,失去最后和解的希望,招来灭国之灾,他怕的,是亡国!

他输不起,所以他也赌不起。其实,他拒绝,是因为心虚。

况且,若说他烛之武没有爱国之心,那可就是在唱战国时期的《窦娥冤》了,他的语意很清楚的表达了一个怀才不遇的贤士壮志难酬的满腹委屈。

他一身才能,年少时却始终未得郑伯重用,他不满;他重担当头,危难时竟要赌上国人性命,他不敢;这一句话,以自己年迈为借口,抒发着自己的爱国却无法报国的无奈,更是逃避着自己想赌而不敢赌的责任。

而郑伯的道歉,恐怕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吧。曾经那个高高在上总是对自己视而不见的君主,此刻,竟然亲自亲身,向自己道歉。郑伯的一句歉言,如同风过硝烟,打消了武所有的顾忌,武抛下所有毅然决然,“许之”!许、之,这是多么铿锵而沉重的两个字啊!

雄辩退秦师,上天给了他一个应有的结果。

每当我看到有人在期盼中穿梭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个屹立于历史长河中的老者,他的脊背也许早已弯曲,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挺拔,烛之武,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把自己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了历史中,留在了每一位敬佩他的人心中!

2烛之武,你从历史的河川中坚毅地走来

在战争的硝烟中,你毅然如一座伟山处变不惊,如汹涌的黄河喷薄不止,看着你走过的路径,我仿佛看到了那场战争,看到你的处变不惊,你的胸怀。

课本上干练的文字挡不住你散发的光芒,只身入秦营,勇气令人叹服。深明大义,头脑睿智,才华惊如天人。你的勇,你的谋挽救了一个国家,挽救了这大好的江山,挽救了无数的生灵。

你不甘心,在大好的青春时光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直到晚年才被君王委以重任。为你惋惜,也为你欣喜,岁月是给人的最大的磨练,先苦后甘便是你人生的印记。那句句挚语不就是你岁月打磨后的光芒吗?

叹服你的胸怀。临危受命也表现得轻松适然,深知以国家大事为重。在山河破碎的危机前,放下对往事的不满,毅然领命,心中满满都是一份对国家深切的情。

我终无法想象一位年事已高的老者如何健步走向秦营,我想,或许在你心中那并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路,那路上有你的深爱国家的利益,有你的妻儿老小,有你生长的记忆,你用你的坚定的信念,赤诚的心灵支持着你走向民族危亡的转折点。

就是你,一位忠勇睿智的老人,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在这千年的烟云中清晰永存。

3烛之武老师退秦师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商量好合围郑国国都,郑国危在旦夕。

郑国国君十分着急,整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夜间苍老了许多。

一天,郑国国君眉头紧锁,正用手指敲打着桌面,想着有什么办法能退敌。一位大臣进来,说:“陛下,臣认识一位才子,名叫‘烛之武’。此人智慧超群。兴许,他有退敌之策。”郑国国君听了之后,连忙请来了烛之武。

烛之武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郑国国君一看,来者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汉,心顿时凉了半截,心想:烛之武岁数已经这么大了,他能想出办法吗?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烛之武慢吞吞地走了过来。郑国国君立刻满脸微笑:“先生,现在国都被困,郑国万分焦急。不知您有什么退敌之策吗?”烛之武苦笑了一下:“我年轻冒没有机会为国效力。如果都这么大岁数了,恐怕难以胜任。”言外之意就是不想献计。郑国国君笑了一下,走下宝座,拉起烛之武的手,说:“我在您年轻时没有重用您是我不对,大材小用。但是您难道就忍心看到百姓受到战火的磨难吗?”烛之武毕竟还是很爱百姓,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慢慢地说:“好吧,那就让我试试吧。”

深夜时分,借着皎洁的月光和城楼上的烛光,城楼上的士兵按照烛之武的吩咐,把他用篮子从城墙上运到城外。烛之武为了让郑国早一分脱离战火的威胁,他快步地走到军营里,直奔秦国国君的军营。营外站有两名士兵把守。一名士兵拦住了他,问:“你是来干什么的?”烛之武从容镇定地回答:“我有十万火急的事要跟你们国君说。”士兵一听,立刻走进军营向秦国国君汇报。秦国国君想:秦国兵强马壮,国富民安,怎么会有十万火急的事呢?他马上让烛之武进来,问:“什么事?”烛之武手一拱,说:“如果不是为了你们秦国的利益,我也不会来。”秦国国君一听立马来了精神。烛之武说:“您说,是秦国离郑国近,还是晋国离郑国近?如果您在攻打郑国时损失惨重,那么晋国会分一些城池给秦国吗?您别忘了,上次晋国答应分两座城城池给秦国。可是第二天,他们又把士兵驻在了那两座城池里。”秦国国君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答应道:“明天我就退兵。还要留两支部队为你们守城。”

第二天,晋国发现秦国已经退兵,还有部队为郑国守城,于是也退兵了。

烛之武用他的智慧退了敌,从此名声远扬。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