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历史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时间: 09-29 栏目:总结

1历史科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科组会议决定按要求分别于第5周、第7周和第8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现将此次活动简要总结如下:

一、科组定调。根据科组实际情况,科组教师在科组会议上统一意见:同课异构的开展要有较高的研讨价值和教学意义,本次活动围绕两个主题进行:1、在和谐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下探索历史学科的特色教学。2、让年轻教师充分展示教学个性及风格。对此,高一年级以历史微案教学法与五环节教学模式探研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及学科能力的培养。高二年级则研究历史微案教学法与高考一轮复习的结合,侧重于学科能力的提升。高三侧重探讨二轮复习的方法。

二、推荐授课教师。结合三个年级备课小组的人员配置情况,从授课风格、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后,最终确定名单如下:高一年级的王林、马桂菊老师,高二年级的陈洁莉、李岚老师和高三年级的胡燕辉、吴兴星老师。其中,王林老师虽非年轻教师,但也积极主动地承担公开课任务,体现了很强的教学责任心和担当。

三、展示教学风采。三个年级的课各有秋千,同课异构的教师风采各异,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专业素养。

高一年级《雅典民主制》:作为高一的新授课,王林老师和马桂菊老师都通过呈现历史微案——苏格拉底之死,充分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整节课都仅仅围绕“雅典民主制”展开,针对性十分强。其中,王林老师高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研与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马桂菊老师则通过更具逻辑性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思考。综合评价这两节课,两位老师都能去繁就简,抓住高一政治史的授课特点,抓基础,研重点,一课一研,王林老师展示了良好的课堂活动组织能力,马桂菊老师则彰显了良好的微案问题设计能力,两者有机结合,为高一的授课形式和探索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高二年级《文艺复兴》:对于高二新授课来说,既要落实课标,又要结合考纲考点,引导学生调用新旧知识。陈洁莉老师和李岚老师都能很好地把握高二的学情和考情,通过不同角度的教学设计达成了本课的目标。其中,陈洁莉老师通过对比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画作,彰显了文艺复兴所带来的人性解放;李岚老师则通过呈现文艺复兴前期的《十日谈》和文艺复兴后期的《哈姆雷特》等文学作品,凸显了文艺复兴发展过程中的人性光辉。综合评价这两节课,两位老师都能在落实课标的基础上,呈现史料来进一步突破考纲考点,充分体现了高二教学的要求。同时,陈洁莉老师主要从艺术的角度,着眼于文艺复兴对古希腊人性的解放;李岚老师则主要从文学的角度,立足于文艺复兴扩展后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发展。综合两者,为我们共同呈现了文艺复兴的缘起与发展,可谓殊途同归,各具风采。

高三年级《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作为高三的复习课,必须要仅仅围绕考纲,抓准考点,找准考向。胡燕辉老师和吴兴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呈现考纲、考点,通过组织材料,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体现了高三复习课的特点。其中,胡燕辉老师抓住人文主义精神这一主线,通过笔头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达到点线结合、构建知识线索的预期效果。吴兴星老师则通过运用图片、人物言论等多种史料素材,从不同方面构建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多维度地思考历史。综合评价两节课,胡燕辉老师主要以线串点的形式来构建知识线索;吴兴星老师主要以点连线的形式来丰富知识框架。综合两者,实际上是在考纲的大框架下,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复习角度和方式,可谓匠心独运。

六位老师为我们科组呈现了富有研讨价值的教学盛宴,充分展示了个人的教学风采,受到科组教师的极高评价。各位教师在评课过程中都说出自已的看法如:梁黎雯老师肯定王林老师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活动,形成整体认识组织较好;林志老师认为王林老师的课高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研、展活动;赖军佐老师认为马桂菊老师的微案问题题设计方面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王安乐老师认为李岚老师的课条理清晰,线索明确;林贵珠老师认为陈洁莉老师的课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谭瑞娟老师认为两者各有特色,陈洁莉老师从名画微案突破重难点,李岚老师从文学微案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都很出彩。李海波老师认为胡燕辉老师的课很符合学情,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鹿远老师认为吴兴星老师的课有深度,充分挖掘考点……

持续几周的同课异构活动,见证了历史科组全体教师在和谐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下的坚定探索和创新,凸显了科组与备课小组的统与领作用。在科组的协同带领下,各备课小组能结合学情和考情,分别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2历史学科“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总结

“同课异构“指的是同一章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领悟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各自的课堂教学展示。我们高二历史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的主题为《新文化运动》。在为期一个月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大家都很用心,认真精心的准备课,展示了不同的风采。现将此活动的收获做如下总结:

一、同课异构活动体现出的优点: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概念分析,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各位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每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设置都有自己独到的分析,对重难点把握都很到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很明确,思路清晰。注重与教材的前后进行联系,系统把握课文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比如周映老师在讲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民主与科学的时候,对于这两个词语的解释,联系了必修一的代议制民主的内容,也联系了必修三启蒙运动的知识,实现了不同模块之间的整合,对历史概念的解释精准到位。

在分析“打到孔家店“这一内容时候,周老师用“孔家店是谁开的店?““这个店是卖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要打倒呢?“等风趣、幽默的语言,通俗易懂,与学生交流更显得亲切自然。

2、课上得很朴实,注重了课堂实效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注意了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体会,准备得很用心。

比如叶文姬老师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课前进行温故而知新,把课文前后知识进行紧密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补充了大量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了实效性。

金佳鑫老师注重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有效记忆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直接与高考联系,针对性更强,从而最迅速的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创设生活情境,努力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老师们在课上都注意了把历史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生活情境的创设各具特色:比如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丘小芳老师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的体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迫害,联系当今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今昔对比,感恩今天生活的幸福时代,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实现做了比较好的铺垫。

4、课件的使用精彩纷呈。有视频播放、材料展示、课文结构展示、学生快速阅读任务等。依教学目标而定,灵活运用,恰到好处。

二、同课异构活动的启示:

(一)、课前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注重把握历史概念的解读。

我们平时总说老教师经验丰富,老教师的经验体现在课堂掌控和教育教学方法上,更体现在对教材,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熟悉和了解上,这是他们多年在教学实践和学习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所以,年轻老师能做的就是要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关于读懂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准确预设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预设课堂生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1)、学生今天学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2)、你觉得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这节课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3)、这节课上完以后你感觉学生哪个环节学的不理想?

读懂教材第一步:要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部分我们可以做细一点,像周老师那样,把课文中的材料尽量使用,发挥作用,最大力度训练学生论从史出,在理解中形成记忆。我们在解读教材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提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不同模块、不同版本之间的整合。

理解概念知识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却是理解历史本质的关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对相似的历史概念理解起来觉得很困惑。我们年轻老师要在概念教学上多下苦工,做到深入浅出,分析到位。

(二)、多写课后反思的。

其实我们平时的了解只是泛泛的,针对某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做更具体准确的分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准确的预设难点和生成。

(三)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得到提升。大胆一些,大胆取舍,敢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的活动中学习交流、学习思考,感受和别人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感受探究有所收获带来的快乐,并从中学习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探讨要有深度、有广度,思维要有撞击、有提升。不能浅尝辄止,走过场。给学生一个探究活动的机会不是目的,达到语言、思维等方面的提升的目的,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的活动更开放、更自主,预设更细化、更充分。

四、要关注课堂、关注生成、关注全体学生、注意细节。

没有生成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我们除了要精心设计我们的课堂外,还要做到心中有人,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培养。关注全体学生,关注细节,多鼓励孩子,多肯定他们,多给他们信心。

五、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具有明确的引导性。

修炼我们的课堂语言,做到言简意赅,准确,对问题的设置和提出,要有预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关注到。

六、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轻松的历史,学有兴趣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快乐的课堂气氛。

七、老师不能强势,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3同课异构暨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总结

从开学第四周到第九周我校分年级安排了同课异构展示活动,第十周举行了高效课堂研讨活动。其中同课异构展示一线教师参与率达98%,同科老师听课率86%,跨学科听课率达44%,11位老师参加了高效课堂研讨。在这次大规模校内教学教研活动中,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呈现出不同特色。九年级语文、英语、政治等学科注重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理化学科注重了演示实验,数学加强了解题思路与方法的点拨。八年级一批年轻老师进步明显,常丽丽的语文、何秋云、高犇的数学,于海欣的历史课、乔春静的生物、赵学丽的地理、袭春燕的政治课。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打造高效课堂,俗话说的好:“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明时间是无价的。为了让每一节课上都能让学生学到最多的东西,我们应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要充分吸收借鉴同行的优点和长处,把他们的教学方法的精华融入进我们的课堂,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在课堂上不仅要留住学生的身,更要想办法留住学生的心,让学生热爱自己的课堂就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45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出现的问题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为了达到这个朴实的目标,我们要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数学课堂,从而不会出现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把课堂变成肤浅的菜场与超市,也不会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为了动手操作而操作。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具体讲就是要做好以下几点: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教师要把握课堂时间,实行高效教学

为了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必须精练教学过程。一个单元或者一个课时,不可能囊括太多的项目。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练习什么、怎样练,都必须精心设计,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当如行云流水,干净利落。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须当丝丝入扣,无浪费、无累赘。一切面向学生,时间留给学生,活动交给学生,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避免出现机械的重复与无效的环节。一堂课只有45分钟时间,要想有高效教学,就必须恰到好处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除教学环节精炼外,教学语言的简洁也是获得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所谓语言的简洁,也即切中要害、点到为止。事实上,提问重在精而不在多,难度要切合实际而非越深越好,时机要恰当而非随意发问。要想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的教课上,我们还要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的性格,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孩子们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三、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数学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教学生会学数学,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少默认,多引导,互动评价提高效率。

数学课堂是一个灵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的适当的有质量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要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妨引导学生来评价,采用让学生互相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来思考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来批阅学生的扮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和总结能力,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评价时不是面对着老师,而是应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而不能把同学作为学习的旁观者,只对着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有所表示,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应该少一些默认,多起一些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明确,全面的掌握,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体现出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的作用“为了学生的更好的学”。

离开了课堂的高效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谈素质教育,那是空话。人人都想追求课堂的高效,但在现实面前往往会被许多所谓的理论搞得不知所措。真正的高效应该是学生的高效,是学生在老师高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学生学的高效了,老师的课堂引导就要及时,对症,当然这需要老师课下的大量劳动。讲台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只是一个好的导演,引领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得。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