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厚爱心得体会800字
1严管厚爱心得体会
中纪委前不久召开的纪检监督工作会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严管就是厚爱。领导干部如何严以用权,履行队伍管理责任,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点。
首先,当领导应有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领导是组织授权任命的,对个人来说,领导岗位的责任大于回报,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要靠实力。领导干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组织选择和培养,组织允许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有小的失误,但不允许不作为和乱作为。不作为说明状态差,没有理想无追求,无视组织目标,把上级要求不当事。乱作为有的是不会干,有的是人品问题。领导干部要少讲“不好搞”“搞不好”“不搞了”的牢骚话,要把组织目标放在心上,把组织责任放在肩上,把业绩能力摆在台面上。
其次,领导干部必须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唯有勤学习,掌握管理规律,使用管理手段,才能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科学地领导下级,凝心聚力,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否则,个人能力再强的领导,也会在工作中处处受制。
最后,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识人管人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孙子兵法》有云:“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一名将领只知道厚待士兵却指挥不动他们,士兵们违法乱纪舍不得惩罚他们,这样的士兵就像被宠坏的孩子,是不能打硬仗的。慈、义、情、善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好素质,但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欲念,不能在职场上理性地按纪律、按规律行事,就不能当一个称职的领导。
基层领导要严以用权,手脚“干净”是基本要求,敢管善抓是职位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严管就是厚爱”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把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把方方面面的关系矛盾协调处理好,保持敢担当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把基层群众带领好、组织好、培养好。
2严管厚爱心得体会
前不久,中央纪委通报了5起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被追责的典型案件。被追责的领导干部有一个共性,就是管党治党不严、责任缺失,搞一团和气,不愿得罪人,放任错误的发生。
一团和气搞不得。过去,有些领导干部奉行“同流不合污”,只管自己行得正、走得直,哪管别人是与非。这种明哲保身的观念,今天却“保不了身”。如果对身边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不抵制、不纠正,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哪怕自己再干净,也一样要被追责。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喜欢搞一团和气?根子还在于缺乏党的观念、党的意识,对党的纪律、党的规矩认识不清。作为党委班子成员尤其是党委正副书记,对管党治党担负着主体责任,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如果因害怕丢选票,就搞一团和气;害怕引火烧身,就搞明哲保身,放任党内错误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导致组织涣散,纪律松散。如此,就会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而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受到应有的处分。
袒护不是爱护,严管才是厚爱。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对党员干部严格管理,对错误思想敢于斗争,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其实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爱护、一种保护。党内生活只要敢于斗争、敢于批评,及时做好提领扯袖的工作,就能很好地抓早抓小、落细落小,“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党员干部从破纪到破法,走上不归路。“脸红一阵子,受益一辈子。”
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呼唤敢于担当的“啄木鸟”,不要明哲保身的“老好人”。领导干部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坚持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带头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党组织负责、对整个政治生态负责。
3学习严管与厚爱心得体会
不讳疾忌医,才能祛除病患;不回避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承认纪委存在“灯下黑”,相比于某些部门机构回避问题、掩盖问题的做法,这种直面问题或许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纪委也不是净土——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3日在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因此,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谁来监督纪委?中纪委并不回避,并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正如王岐山书记所言,在系统机关内设立干部监督机构,回答了“谁来监督纪委”的问题。
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对纪检监察干部充分信任、寄予厚望。越是肩负重要使命,越要强化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我个人认为,对党员干部来说,把“严管就是厚爱”作为的座右铭,时刻敲响“警钟”,这样才能守住廉洁的“红线”。从严管理,关键还得靠制度,靠自省、自觉、自律,靠关爱。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是管,关键在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制度约束,才能让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有规可循、有距可蹈。
严管的关键是党员干部胸怀敬畏之心,筑牢思想防线,自觉主动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断提高廉洁自律能力。
严加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怀,实施干部关爱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力所能及的关心干部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