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小学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时间: 08-02 栏目:总结

1小学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面对课程改革,我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取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本期的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推行的必要性,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

一、本期课改收获

1、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我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2、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注重评价方法的转变。

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①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兴趣、情感是否得到培养,课堂气氛的和谐程度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②关注学生是否从自己实际出发,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从不同角度去灵活解决问题。④在掌握双基的方式时是否省时高效扎实。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发展。甚至有些学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如:王鹏、刘翰阳、瞿思颖、刘一丁、周为、刘黄铸等,正确使用评价会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4、注重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内容—让学生讲解;新知—让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归纳;学法—让学生总结。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2小学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以践行洋思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突破,以落实“三清”为重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我班学生实行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使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我给学生分成6人一个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绳子,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在操作中,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

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享受。

二、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说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对问题以好朋友和引导者。当每个单元学完之后,我总是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复习,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小结。如:在学完中分数乘、除、百分数之后让学生们总结复习,学生就能用自己表现方式来整理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关键的环节举例说明。特别是有一个小组设计了一棵彩色的树图,用根、茎、叶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主题在知识和解决问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基本规律,把握各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给大家。真正实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①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兴趣、情感是否得到培养,课堂气氛的和谐程度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②关注学生是否从自己实际出发,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从不同角度去灵活解决问题。④在掌握双基的方式时是否省时高效扎实。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发展。甚至有些学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如:王阳、王丽萍、赵世荣、刘贺斌、王娇月等。正确使用评价会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我将不断探索,不断与时俱进,再攀新的高峰。

3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五(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认真学习领会教育教学思想,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方面。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找出重难点及突破方法。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认真组织填写教研活动,并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积极实施教研专题并作好教研专题的月安排总结。积极参与二期课堂质量工程。将民主化的学习从小贯穿在课堂之中。让学生在猜、想、说、讲、讨的气氛中学习,做学习的小主人。注重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能动性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命脉,更是学生创新的灵魂,只有敢于猜想,才能促使寻找方法,尝试验证、解决问题。为此在本学期,我设法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单纯的数学知识比较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和激情,对此在新课程中,我总是把数学材料变得真实些。联系实际创造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动起来,把他们引入到所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来,让他们猜一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猜想能力也强了,还真有不少的创新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时搜集每课书

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本学期我总是每天早上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请他们到黑板上练习,发现错误的地方单独指导,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上每一节课,我总是精心精意地准备,从熟悉教材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备学生、备教法、备重点、备难点到寻找突破的方法。认真准备教学用具,上每一节数学课我总是习惯提前到教室内,该画的提前画好,该写的提前写好。保证节省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六、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力争取得较好成绩。回顾这一学期,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儒子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下面结合自身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第四册在《折纸》一节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教学活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个图形来动手操作。(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交流反馈。

我把新授课的讲解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但不出意料,探索中出现了学生常见的错误。然后,我也不急于进行拨乱反正,又请学生自己开展争论,是谁对谁错?而争论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仍不出面澄又一次组织学生用所折纸的图像去进行验证。对这个重要环节的处理,则引出了学生最后的发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每一项新的事物,学生都存在着一种好奇心,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动力。而我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还给学生,就让他们进行尝试,从学生的内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满足。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520XX学年度数学课改工作总结

我们五年级数学组组积极开展课改实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就对我们主要做的工作以及成效作一小结:

一、制订方案课程改革的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其范围广、政策性、业务性强。因此,学期初,制订了五年级组课改方案,并认真学习,了解实施课改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以指导自身教学实践。

二、定出计划当前,实施课改实验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努力让自己适应课改发展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其他活动认真学习,确定新课程理念,制定教学常规底线要求和教学流程,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保障课改的顺利实施。

三、边教边改,收获甚大启动课改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边教学边反思、边培训边提高的做法。,我们组的四位教师通过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对新课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教师撰写的心得体会中,无不反映出自己转变教育观念的思想,并在心理上和观念上做好投身课程改革的准备。为了学习和借鉴课改成功经验和做法,更好地推动课改实验活动的开展,我们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参加区级课堂大赛的听评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平时,注意结合教研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典型的事例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要求老师通过自学加深对新课标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理解。

四、课改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我们经过培训、研讨和实验的砺练,已基本接受课改的理念,愿意投身课改实践,积极实践课改,努力体现课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我们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在课改工作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是伙伴及朋友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是问题的探究者,是解决问题的构建者和实施者。

(三)教学方法有所改进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步更新,各学科相互观摩、借鉴,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广泛的研讨、评比,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校园的热门话题。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充分开发教育资源,以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引入课堂拓展教学,注重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学生乐学愿学,发展势头良好通过问卷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愿上课改学科的课,在学习中兴趣高,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的信心增强。课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存在的问题新课程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新课程正悄悄地改变着老师,改变着学生,在收获着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初步的思考。

1、新课程涉及许多综合性的知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而我们的教师大都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其它相关知识明显不足,难以适应课改要求。

2、学科之间教学时间不平衡,课时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让学生尽兴探究问题的要求。

3、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和利用的问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