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时间: 07-30 栏目:总结

1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20XX年10月8日-27日,我参加了河北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认真聆听了许多教授的独特见解。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语文教师培训手册》,浏览了必修教材和部分选修教材,再读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回到单位后,我认真参加远程网络学习,抄了许多学习笔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础,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师生互动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

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

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

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

学习方法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坚信:新课程改革,一定会让学生接受到鲜活的语文,让他们的大脑积极思维,让他们的情感象涓涓的泉水川流不息,让他们的智慧象天上的星星永放光芒。

五、重视模块学习,夯实各种能力基础,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养。

模块学习做到“教什么,考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怎么教,怎么做”,在新课程下模块学习与考试一定会一直体现“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二十个字的高中语文总目标。所以,我们要研究模块,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总目标为指导。要实现总目标,关键要转变观念。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以前的教育教学相比,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有效知识的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要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只有学生发展了,教师才能更快的提高!模块学习,语文综合素质的较量!要在较量中取胜,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需要我们自己提高综合素质——终身学习。

总之,集中培训学习让我感觉很充实,解决了很多我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更加相信课程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在新课程条件下,学习和成长的学生,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到实践中去寻求最佳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有幸参加了“20XX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在两周的时间内,通过“专家理论引领”、“教学实践课堂”、“理论实践课堂”的三元研修,在教学能力、反思能力、研修能力、综合素养方面进行了学习,有了较多的收获。

一、研修是一面镜子,照出不足,指明方向,我要珍惜,我要努力

1、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吸取集体研修的智慧。

研修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专家高屋建瓴的引导,能让我得到教育教学理论的滋养,能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方向,能为自己的研修反思增加动力。资深同行的经验介绍,能让我汲取全国各地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专家、老师的发言交流让我感受到他们蓬勃的工作热情和研修激情,激励着我在研修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在研修过程中,要注意向同组和同班的老师们学习先进经验。

2、加强反思,自我研修,培养个体研修的习惯。

研修不是一时一地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做一个用心的人,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真心对待事业,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个体研修的习惯,养成反思自己的习惯,借用王倩教授的话说,那就是不要抱怨学生不配合老师,语文课是让学生配合老师吗?窦桂梅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指出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我们更要问问自己是否在平时每一时刻尽到语文老师的责任—是否在每时每刻注意让孩子积累语言,是否在每个细节中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是否将新课标“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论述体现在平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中。这让我警醒,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丢了语文课的本色。

3、学以致用,做好自己,树立落实运用的意识。

温教授说得很有道理,要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解决一寸就解决一寸,不要抱怨解决不了一尺。不要只当批评家,要付出一定的行动。抱着“学以致用,做好自己”的信念,沉下心来,做一个虔诚的学习者,做一个务实的实践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立足学生的成长,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二、兼容批判,取长补短,反思且学习

在研修中有一个环节,是“工作坊”,学员们分组备课、说课、评课。说课评课的过程就是重新学习新课标的过程。通过激烈的碰撞,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我进一步认识到,对新课标的解读不可片面,不可刻板。有很多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下面结合我的听课及评课说说自己的认识。

1、教与学的关系。

王健稳老师指出:说课说什么?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怎么学,三是为什么这么教。这引起我的思考:教与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那我们的教学中到底有没有遵循这一规律?事实上我们在备课时,往往会忽略,会不知不觉地走上老路子。

还是听听王健稳老师的建议: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有哪些不懂的,就从哪里入手。这句知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根本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以往教学中,往往重视老师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需要我们警醒。

2、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有全局意识。李岩主编对《咬文嚼这》的教学设计的做法持肯定态度:它从单元课文的构成出发进行设计,有单元教学的意识。这对我来说,是个刺激,认以往备课的时候,很多情况是将每篇课文作为一个独立的割裂的文本进行教学,而较少地考虑它的单元构成特点及在单元教学中担负的任务。这是对教材的板块设计意图的忽略,需要纠正。

(2)切实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都会这样说,并且认为自己做得不错,但是通过专家的评课,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学生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切实落实下来。这就要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能想当然地去干预学生的学习,不能去灌输知识,不能让学生“被提高”,而是通过学习活动,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3)突破重点,不求面面俱到。一节课,是有时空限制的,所以,不要试图做一个救世主,妄图教给学生一切。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时空的限制,抓住重点,抓住要害,对症下药。如,上写作指导课,要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训练提高。

(4)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没有预设的教学是不负责任的,没有生成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两点并不矛盾,在教学中往往融合。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可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流水线,让学生按自己设计好的路线走,那老师就在了耍猴的了,而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了。

(5)教学设计要有个基本思路。翟小宁老师说:目的是什么,学生的情况是什么,大纲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老师不要把自己当成中心,而是要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中心。教学设计要始终围绕学生,不要偏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出发,把老师定位成一个辅助学生学习的人,而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人。所以教学设计要流畅、简洁。环节不可繁复,不可为活动而活动,不可为形式而形式,要看教学的需要,主线要清晰,目的要明确。

三、收获,落实,提升—国培之思

这次“国培计划”,不只是让我们接受新理念,还让我们进行实践。专家的讲座是先进理念的引领,我们受益匪浅,工作坊的备课说课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阵地,也是重新学习新课标的过程。通过备课说课,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磨课是对教学设计的矫正,是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回归,是自己水平的提升。更有北京市的一线专家教师为我们传经送宝,面授机宜,我们每次课都有大的收获。程翔老师的报告更是实际,高屋建瓴,为我们的教学指出了不足,指明了方向。经过这次培训,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

1、三维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有不同的表述。听了王健稳老师的阐释,我对三维目标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而不是每节课都要体现,更不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分割成三种目标。三维目标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是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割裂的,有些东西不要人为地追求或强加于语文课。不要忘记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为新理念而失去语文课的本真。不能为目标而目标。

2、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文本是根本。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目标的设定、流程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要忽略任何一方。

3、不是一味出新,要守正出新。

教学是要创新,但不要追求形式的新。而要落在一个“实”上。一味出新,可能忽略学生的需要,而只追求形式的完美漂亮,不能固守语文教学的本真,使教学不能深入,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程翔老师和翟小宁老师不避高考,从实际出发,让我们放下自己给自己戴的镣铐,不要把新课标当成新框框,不要把新课标新理念框范化、绝对化,要站得高一点,像乔布斯那样,听从心灵的直觉,放开手脚,从大语文的基本理念出发,守正出新,抓住学生素质提升素养提高这一根本,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站在高处,做在小处,落在实处。

4、抓素养的提升。

高考的压力,往往使老师们和学生们同样急功近利,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不想做好语文素养提升的工作就想收获好的成绩。有一句话叫“功到自然成”,语文的学习应该符合这规律。不想做好平时的积累沉淀,就想收获,好的成绩,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舍本逐末,要循序渐进,重视学生素养的积累提升,不可操之过急。不然,欲速则不达。

5、重视自身的提升。

凡名师,都是自身素质极高。一是注意学习,二是善于总结。在这次国培中,我找到了不少榜样。新的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的进步源于教育的进步,所以我们中学教师担负着国家进步的重任。我们要做对国家、对社会、对家长负责的教师,那就从自身素质的提高开始,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追求的人,做一个不断学习的人,不断进步的人。

国培,是研修的一个加油站,我将植根国培,提升自己,且为语文教学之发展尽一己之力。

3重庆市20XX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20XX年3月3日至20XX年4月2日,我在西南大学参加了“重庆市名师工程(20XX)——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集中培训学习。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学者的报告讲座,有学员、教授的同课异构,有基地学校的跟岗研修,有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磨课、观摩课、汇报课??回首这一个月的学习,使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又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现将这一阶段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聆听讲座,潜心感悟

1、对李源田主任开班仪式上的报告的理解感悟

李主任借周濂《你永远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等著作,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于一种装睡状态(因为那样有很多好处),“正直的生活有代价,不正直的生活代价更沉重”。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教师要关心社会,要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视角和内涵。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热爱生活,要有情怀。“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故事”,“有故事的人生才精彩,有故事的课堂才生动”。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关心爱护学生,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最好的教育是最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里有无数风景,师德是教师是最美丽的风景”,“师德是一条遥远的射线”??这些谆谆教诲萦绕耳边,让我铭记终生。教师要有社会担当,要有职业良心。当前教师的社会信价比还不是很高,因此,我们更应该保持操守,乐于奉献。梁晓声老师的教育情节、崇高师德、奉献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

教师要不断学习,要多读书,要努力经营自己的“第二故乡——精神的故乡”。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要能够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做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教师。

2、对西南大学余立新老师《审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讲座的理解感悟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注重美育。教育部20XX教基【4】号文件有如下表述:“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我国目前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包括文化修养,语言、符号与表达,科学、技术与应用,人文与审美等方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方面。余老师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使我明白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

语文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要贯穿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写作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学习、教学、生活中不断的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它是我们的专业素养之一。

3、对重庆市教科院钱金涛老师《历史的弓,弯成射日的弧——高考语文现状及尝试》讲座的理解感悟

“高考不是教什么考什么,也不是考什么教什么。高考是高校需要什么人才,我们考什么。”中国高考,不仅仅是人才选拔,它还承载着社会阶层划分和晋升通道作用。老实说高考更多承载的是社会晋升公平的底线。人才选抜功能在这里反而不一定充分,因为基教训练让人才底色未必那么真实。

考试和教育的关系——距离是越来越拉大。基础教育质量与高考不必直接联系。学业考试才是衡量基础教育的质量。高考和教育考查功能不同。教育考查是普适性考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重庆教育质量步履沉重。原因有三:

(1)儿子管着老子;

(2)眼睛望着凳子;

(3)一贯想捡桃子。

对全国高考语文命题趋势的总体分析:

(1)六种能力全面铺开,阅读和表达成为设题重点。全国卷高考题考查了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其中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五个能力层主要集中在阅读和表达上设置了题目。

(2)命题设置“三化”趋势明显。即走“生活化”“思维化”“情态化”之路。

4、对重庆一中王海洋老师《中学语文言语3i综合教学及案例分析》讲座的理解感悟

言语3i,即以“言语”为总视点,从知(知识与结构)、思(思维与思想)、诗(诗意与审美)的角度,对语文教材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力求在教学实施层面具化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的各项指标,并通过综合化处理,凸显语文教学的可控性、综合性,进而尝试学科间的跨界通融。因“知”、“思”、“诗”这三个字韵母都是“i”,故简称“3i”。

教学内容选定的依据:新课程标准(目标)、选文的类型(客体)、学情与学需(前提)。

教学内容选定的原则和策略:专科化原则(本质化选择)即“一心思”、系统化原则(系统化考量)即“一锅出”、特色化原则(个性化区分)即“一根筋”。

5、对北京十八中李锦超老师《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与备考》讲座的理解感悟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时时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课展现——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篇篇表达——立德树人;专题教学——拓展探究。

尝试高考改革的启示:改革是必然,积极思考改革、认真研究改革、努力投身改革,是每一位教师必需真实面对的事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关注:即将出台的新的课程标准;即将使用的新的教;即将推出的新的考试内容。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课堂学习: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教是为学服务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备考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认识《考试说明》;语文(学科)能力的构成;语用是备考的重要手段;现代文阅读备考建议;古代诗歌阅读备考建议;作答好天下第一道大题——作文。

6、对重庆八中张泽勇老师《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习与问诊——学习资源开发:阅读教学的起点》讲座的理解感悟

“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使包含在里头的种种东西在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工作方面起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目的,教师要尽责任,就得努力达到这个目的。”从文本中开发学习资源是阅读教学的起点,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

语文教学的关键:帮助学生进行教学性阅读,从而获得语文的原理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教师语文阅读关键: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开发学习资源,而不只是为了读出文本的思想内容。课堂应该是“课程—教程—学程”的综合。

(1)课程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决定学什么和用什么学;

(2)学程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一起教都是为了学。教师应该思考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应该学习的范围小),如何为学习提供支持,以及怎样教会学生进行学习、进行思考;

(3)教程是阅读教学的桥梁:以教师的教学策略,组织实施课程内容,促进学程发展。

开发学习资源的基本程序:

(1)明了学科标准;

(2)解读教材——教材中有什么;

(3)教师的个性把握;

(4)学生特质分析。

7、对西南大学魏小娜老师《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考》讲座的理解感悟

中国特色阅读课的不足:感性有余,理性不足。重视文采远远超于理据,在审美抒情的的同时,忽略通过语文来求知、思考和辩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种不足,重要原因之一:实用类文本在我国语文教学中的误用与缺席。这些不足带来的结果:理性思维的无力;认知思辨的无力?

出路与对策:

(1)重视从学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真实困惑入手,设计教学;

(2)重视从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来设计教学。

8、对西南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荣维东老师《批判性思维与语文教育》讲座的理解感悟

中国教育体系的优势和弱势:在教育体系的竞争中,中国做得很好。学生们表现出勤奋、效率和守纪。教师也颇具敬业精神。不足之处是学习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较好成绩。中国的教育体系展示出明显的薄弱之处:分层教学不足和依赖死记硬背。与西方教育体系下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和实施:批判性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积极倡导批判性(证据性)阅读;切实实施批判性(分析性)写作;修订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评价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内容。批判性思维,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420XX“省培计划”——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我有幸参加了“省培计划——高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参加培训的第一天我写的心得是“做回学生,找回自己”,当中我是这样说的:“蜗居在偏于一隅的乡村重点中学、重复于课本和几本参考书、满足于看似还可观的分数的我,突然发现自己如久旱逢甘霖的庄稼,有着对知识的渴求,老师设计的一个游戏、传达的一个理念、举到的一个案例都能让我兴奋让我思考让我重新燃起对教育的激情。走出来,走进大学,走近大师,走进知识的殿堂,我重获生机,找回自己!”现在九天的集中培训已告一段落,我是否真如自己所想找回了自己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短短的九天,让我走近了大师,开阔了眼界,转换了思维,收获了学识,结识了朋友,这九天是短暂而充实的,不虚此行!

工作十八年了,一直坚守着乡村教育。其实也希望能为乡村教育作出一点贡献,记得当初才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说是激情澎湃,但也应该是激情满怀的。教学上不断钻研,敢于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自己,经常主讲学校的公开课。再到担任班主任及学校团委书记,两项工作我都倾注了无限热情,干得是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回想起来,那时对工作是多么有激情、有热情!现在的我随着年轮的增长,成熟多了、也沉稳多了,但没了激情、缺了热情,只是把教书作为职业,作为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事业去追求、去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这么说,在工作的现实中,我渐渐迷失了自己追寻的方向。

这一次我参加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九天的集中学习,我确实如第一天心得中所说的让自己当回学生,课堂上我非常专注地听着老师讲课,认真地作着笔记,虽然很少参与互动,但我仔细地听着学员们的提问与老师的答疑。同时我一边听课,一边在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教学,也在思考着该怎么做,如黄佑生教授的课,让我懂得了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生命中贵人,让孩子在教育的美丽遇见中开启人生的幸福;张良田教授的课,让我知道了要把语文带入生活,生活化解读语文,让语文活起来;周庆元教授的课,让我明白了语文还得从“实”字上做文章,不能是流于形式的“假教假学”,而要返璞归真;周敏老师的课,让我学会了语文课怎样从“对”、“新”、“细”、“活”入手,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刘伟老师的课,让我感到了做一个语文老师对塑造学生灵魂的重要性,努力做一个对学生有深远影响的人;还有陶妙如老师那种真智慧真性情真学识真知灼见及其气魄度量让我仰望,郑桂华老师从农村走到大城市、从教初中到教高中到教大学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其那种严谨治学、勤奋努力的精神让我叹服。总之这些大师们的讲学深深启发了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找回了自己,再次点燃了我的激情、唤回了我的热情。

现在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我回到了工作岗位,我得回归自己的角色——语文老师。我在提醒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其实在听课中我也发现老师所讲的很多观点都与我平时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是不谋而合的,我在培训前写的一篇文章《语文老师得学会“偷懒”》,我就觉得我的观点与专家们的一些理念是相呼应的。现在想来,自己其实还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只是很多时候不去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而成为空想。培训学习让我找回了自己,现在回归岗位,我一定要看护好曾经的激情与理想,拿出当年的激情与热情做回自己,担当起教育转型发展的责任,把书教出自己的味,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追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