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藏族舞蹈作文

时间: 07-22 栏目:话题作文

1藏族舞蹈

今天,我们接受藏民邀请参加藏族歌舞晚会。

一到夜晚,藏族家里就跳起了舞蹈欢迎各方游客。我们走进一家藏族大院,热情好客的“扎西、卓玛”为我们献上哈达,敬一杯青稞酒。青稞酒真香,我尝了一小口,心里甜滋滋地。走上楼一看,喔!这里的人可真多。扎西、卓玛在跳舞,游客们在欢唱,好热闹。我赶紧找了座位坐下来,小桌上摆放着许多小吃,有青稞面,酥油茶,炸青稞小米,还有香香的奶酪、青稞酒。美丽的卓玛阿姨为我们倒满酥油茶,教我们做“掌巴”。我把青稞面放入酥油茶中,加点白糖,搅拌均匀,成了一块灰色的面团,然后放在手中揉起来,揉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就是我做的“掌巴”。你想来品尝、品尝吗?歌声越来越欢快,人们都围着柱子跳起了“迎宾舞”。我也加入了舞队和“扎西、卓玛”手拉手跳起了热情的藏族舞蹈。我们开心地跺脚,欢唱“亚雄、亚雄、亚亚雄-扎西得乐”。卓玛阿姨美妙的歌声-“青藏高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歌声、舞蹈、欢笑声,大院里沸腾起来。穿着盛装的扎西端着香喷喷的烤全羊上来了。真香啊!我忍不住都流口水了。烤得金黄、透红的小羊,背上插着一把藏刀,真诱人!我迫不及待地用两手撕着羊肉往嘴里塞,太美味了

!真想留下来做藏族小扎西。院子里燃起了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这美好的时光,久久不愿离去,再见了,好客的扎西、卓玛、再见了,美丽的香格里拉,我还会再来的,带上我的好朋友一起来相会。

2藏族舞蹈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粑斗薮龙蛇动”来概括了。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渲点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3家乡的锅庄舞

对于从小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我来说,锅庄舞已经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物了。也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和锅庄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我第一次接触锅庄舞,还是幼儿园的时候。那时候我看到藏族同胞们在草原围成一个一个的圈,跳着优美的舞蹈。那优雅的舞姿,那动听的音乐,还有洋溢在他们的幸福笑容深深地打动了我。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它,然后融入其中,和他们一起跳着欢快的舞蹈。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那一年的六一,老师教我们跳了锅庄舞,伴着欢快的音乐,和小朋友们围着圈跳着欢快的舞蹈,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也是从那时起,锅庄舞也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考上大学之后,我想我可能不会再那么轻易地接触它了,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可是当我听说兰大有民族体育舞蹈课时,我不由得兴奋起来,毫不犹豫的选了这门课。可是当我上了这门课时,才知道自己对锅庄舞的了解还很浅薄。对锅庄舞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锅庄舞的起源可上溯至公元七世纪之前,有着悠久的历史。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

“天上有多少颗星,果桌就有多少调;山上有颗树,果桌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果桌就有多少舞姿”,这是人们对“果桌舞”的赞誉。它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起源于西藏,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该舞蹈动作有力,舞姿矫健奔放,有模拟禽兽的动作,如模拟山鹰的各种形态。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在迪庆香格里拉,有的地方称锅庄为“擦拉”(意为玩艺),在部分地方称锅庄为“卓”(意为舞蹈)。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