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借给我一双慧眼作文

时间: 05-20 栏目:话题作文

1给我一双慧眼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对历史的探索也逐步加深,正所谓“以古鉴今”。可如何分辨真史假史呢?有人说,二十四史是正史,它们是真史,可以借之鉴今。我相信,大多数人会这样说,可我却想给自己一双慧眼,用这双慧眼去鉴别历史的真假。

给我一双慧眼,我用慧眼看《史记》。相信略懂楚汉历史的人,大都知道历史给我们的西楚霸王戴上了一个“残暴”罪名。这罪名的由来,多半是司马迁所说的,项王钜鹿击败章邯后,俘虏秦军二十余万。因怕秦军不服,当夜坑杀了二十万秦军。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项羽战前只有三到五万楚军,战后想必不到三万,可秦军降卒有二十万,仅用三万楚军,如何坑杀这二十万手足健全的人?有人说,二十多万秦军都是在骊山给秦始皇修墓的囚徒,没有什么战斗力。笑话!即使战斗力不强,临死之前也会竭力反抗,困兽犹斗。更大的困惑是,如何在一夜坑杀二十万降卒?在一夜中,如何挖那么大的坑?即使有那么大的坑,如何把二十万人丢下去活埋?古代可不像现在有推土机,有机枪火炮等先进武器啊!我的慧眼看到了《史记》这举世公认的正史上,也有令我怀疑,值得商榷的地方。

给我一双慧眼吧,有了慧眼,才有能力去自主分辨历史的真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历史典故演化而来的成语,更是寓意精深,脍炙人口。不过,我用我的慧眼发现有些成语中的典故,令人难以信服。比如“囊萤映雪”。

古时候有个读书人,家里很穷,点不起油灯。夜晚想读书,夏天就到野外抓来一些萤火虫,在萤火虫所发出的光下读书。这个典故不知被用了多少年,甚至演化为成语,以勉励大家刻苦读书。可有一次我在乡下做客时,特地抓了二十多只荧光闪闪的萤火虫,用一只薄薄的塑料袋装着,把它拿到黑暗的房中,根本无法用此照亮书页。如果换上古代的布袋、纱袋,它们所发出的光只会更暗淡。回来查找科学资料,我知道了:萤火虫尾部的亮光只有靠近尾部才有点亮,稍远就暗淡无光了。我真不明白,那古人是如何看书的?

龙应台说过:“历史没有绝对的真实,但我们不会停下探寻真实的脚步。”给自己一双慧眼,不人云亦云,用自己的慧眼去鉴别历史的真假吧!

2借我一双慧眼

“假如有再生,上帝,如果可以,您能借我一双慧眼吗?”

--题记

我静静坐在房间里,窗外传来几个孩子的声音:“天真蓝,花儿也很美。”我的心抽动了一下,痛痛的。我摸索着走到窗前,“叭”的关紧窗户,我不要听,不要。我不知道什么是天,蓝色又是什么颜色。至于花,我只用手摸过,很柔很柔,一定很美。但我看不见,是的,我看不见,从出生到现在,我的世界便只有黑色,无穷无尽的黑蔓延着,蔓延着。

母亲进来了,她轻轻对我说:“今天天气很好,我带你出去走走吧。”她的语气满是小心,生怕让我再受刺激,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恨她。我几乎歇斯底里地冲她吼:“你滚,当初你为何生下我,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我生不如死,你为什么不让我去死,求求你,让我死,我不要再活在黑暗中了,不要!”母亲扑过来紧紧搂住我:“孩子,我可怜的孩子,天啊!”她哭了,虽然我看不见她的脸,但她的眼泪却一滴一滴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的,苦的。

母亲就这样搂着我,在房间里呆了整整一个下午,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反正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再次醒来时,母亲已经出去了。

也许我错了,这十几年来,母亲一直为我的眼睛奔波着。儿时的我,每天总是喝一碗一碗的中药,后来,母亲听信偏方在眼睛上擦药,结果刚一上药我的眼睛便又痛又痒,就这样,我度过了我的童年。也许是没有什么希望,我停止了治疗,直到现在。听邻居说,我刚出世时,初为人母的母亲一下子晕过去了,父亲坚持将我抛弃,母亲抱着我,死活不肯,说便是拼上她的命,也绝不会放弃我,因为我的病,母亲可以再要一个孩子,母亲拒绝了,她怕我受气,父亲的家族怕断了香火逼着父母离了婚,我记得那时我还小,那夜,母亲抱着我哭了整整一夜。

我摊开桌上的一本书,摸索着,上面写着,儿女的痛苦在母亲那儿总是翻倍的,母亲,可怜的女人,原谅你不孝的女儿吧!为什么我到今天才发现生活中最美的便是母爱。

听说过两天会有一场流星雨,流星划过天际,会将你的愿望带给上帝,上帝便会帮你实现。我闭上眼许愿:“如果有来生,上帝,如果可以,您能借我一双慧眼吗?让我好好看看这生活中的美,好好看看我的母亲。”

3借我一双慧眼吧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大厦,越来越迷乱的步伐,越来越沉重的心灵,我们常常觉得迷茫和怅然。古罗马哲学家说:“人是一个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背着躯壳的我们如何才能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辨清孰是孰非,孰好孰恶。雾里看花,水里观月,请借我一双慧眼吧。

千年的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吟哦着的感动,更是不朽的智慧和哲思,《论语》中子贡问孔子乡里人都说这个人好,那这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未必是好的。孔子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未若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在孔子眼中“善”是道德标准,礼乐规范。几千年前的孔子穿越历史的长风,即便是众人的流言评价也不是全对的,真正的标准是“善”,是我们内心的良知,是道德,是我们内心的力量。而这不正是我们孜孜追寻的“慧眼”吗?

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当我们真正用内心的良知,用自己的正确的道德尺度、价值标准去看待事物,去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才有力量超越纷乱的世间,穿越重重叠叠的迷雾,挣扎尘世间的虚伪腐朽假象,抵达生命的本质,回归生命之初的宁静。

看过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战争故事:二战时期德军的战俘营里有一个法国人,他为德国人工作,他每日负责搬运尸体。他甚至把没死的人也拉上焚尸场。法国人都用最恶毒的语言诅骂他,骂他是叛国贼。然后当二战结束,人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其实在路上把许多没死的人放走,让他们逃离纳粹魔掌,重获自由。法国人为他们先前的不明事理而愧疚,那个不知名的人成了他们心目中永恒的英雄。

借我一双慧眼吧,生命也许会有太多尘埃蒙住我们清澈的双眸,此时我们更需要用心去看世界,就像法国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后又心怀愧疚,心怀感动。用良知、用道德、用心去感知世界,我们才能无愧于英雄壮举,才能抵达真理。

生命中有太多的假象和虚伪需要我们去辨清。就像那个因误判而蹲了几十年监狱的农夫,就像台上光鲜亮丽、台下道貌岸然的贪官。群众的眼睛未必是雪亮的,但只要我们的心、我们的道德力量、我们的良知是对的,那么我们的眼便是雪亮的。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但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他本来的样子。而我们的心亦将如生命之初那般宁静和超脱!

借我一双慧眼吧!

4请给我一双慧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往往被事物那美好的外表而诱惑,那极其普通的事物,也值得一赏,值得观察。

一件小事,却让我别有一番心得。

乡下的表妹来我家玩耍,休息之余,我决定带她到街上逛逛,好让她饱饱眼福。

来到十字路口一带,我给她详细介绍了“红绿灯”,然而我说了半天都是白废力气,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红绿灯,一动也不动,像个木头似的。

唉,这乡下人就是不一样,不就是一个灯嘛,有啥好欣赏的!It’sboring!

“表姐,这个路灯怎么变了呀?”表妹那天真的脸充满疑惑地问着我。

“哪有呀!不就是红灯、绿灯、黄灯嘛!”

“可黄灯停隔的时间不一样呀!”

“有什么不一样?”我开始显得不耐烦了,一个路灯值得“欣赏”吗?

“可是,我记得上次来得时候,也路过了这个十字路口,我看到黄灯只停隔了两秒钟,可现在停隔了三秒钟。”

三秒钟?难不成……这真有变化?

5,4,3,2,1——3,2,1三秒钟!真的有变化呀!

“走呀!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不好意思的我急忙把表妹拖走了。

好惭愧呀!

这看似是个普通的事情,但她却能发现出不平常来。

家就在这附近的小区,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几乎要走上四五回,但我却一直没有发现它。

“美”的事物并不罕见,罕见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束敢于停留的目光。

每天都要去学校,但又有谁留意过花坛两边的名言警句呢?每天都要去休息,但又有谁为自己算过生物钟的规律呢?……

这一切都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也是我最容易忽略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我不善于观察事物,致使我在这次语文测试中跌了个大跟头,在生字词这一关,我失去了较多的分数。这都是我因为平时没有留心过它们,没有观察过它们。

错得好不应该呀!错得好痛心呀!

眼睛是心灵的天国,那天国的目光是没有权利选择对象的。一切事物都值得观察、留意。

天国的目光,智慧的眼神。

5借我一双慧眼

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题记

是与非,往往要到那一刻才得以体现。

因为看不破,一时的冲动战胜理智,失意考生在高考前毅然地断送了自己,掐灭了生命的火光。

因为看得破,真相即使再虚假表象遮蔽下依旧昭然若揭,缺憾的史铁生终在性灵的世界重新站起。

“重生”或是凋谢,事情的真相就在那里,不是由于不会抉择,重要的是如何看待。

看远看近

眼光可远可近,现实总是现实的,偶尔遮住了双眼,影响了对未来的判断。眼光局限于眼前,则往往失去更多美好的未来。范进中举,一个从年轻考到年老,从点点髭须考到冉冉白胡,“苦心孤诣”几十年,一朝中举便“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交口便仰面而倒”,落得个欢喜成疯,传成了千古笑柄。范进的可笑,可笑在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屡次的落第,郁积成疾,一朝成名,欢喜冲昏了头脑,也就疯癫了应对的选择。相反的,同是考了几十年,直至71岁才考中岁贡生的蒲松林就比范进要高明得多,即使有重重名落孙山的打击,对他而言,只不过是次次敲响的不断鞭策自己前行的警钟。不拘于眼前,看得才更加辽阔,于是他以写人写妖,刺贪刺虐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聊斋志异》,将评判留给后人。在困难面前不会分析地对待,只会被困难所引发的恐惧无情地摧毁。看得远,才能不过分计较眼前的得与失,才不会被困难打倒,勇敢地往前走。

看重看轻

生命可轻可重,生命很奇妙。文天祥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很重,珍视它的人说。他们虔诚的对待生命,纵然身体上不完整,但他们依旧坚定,因为信念在,希望就在。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惨被下狱而且遭受腐刑,但他看中生命的价值胜过肉体的伤痛,于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生命微不足道,轻视它的人说。面对生命,他们漠然了,他们执着的相信自己是生命的主宰,自己心灵上所遭受的打击将由肉体来承担,于是,自虐倾向便如同无形的魔爪肆意游荡,轻则自残,重则**。抛弃生命,确实可以获得短暂的解脱,但是抛弃了生命,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人生最重要的戏码——人生的精彩,只看重情绪,而看轻理智;只看重解脱,而看清理想。生命便只如片片鸿毛,化作丝丝悲哀。

看大看小

万物可大可小。居里夫人的奖牌成了孩子们的玩具,而“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也成了唐俊等人装点门面的前文凭。眼前之物,居里夫人将名利荣誉看的很小,小到不足挂齿给孩子们玩耍,因为他将事业看得很大,大到忘却名利,一心一意地投入。唐骏把名誉头衔看得太大,身为一个成功的人士,却还要为了这虚名,捏造那莫须有的学位,最终为人所取笑。

陈寅恪先生是一位真正有学力的人,但他的学历却如此不起眼。他学贯中西,精通多门语言,但它可以为学术潜心研究,而不愿为某个学位花费心思。他的学生不解,其中之一便小心翼翼地询问,陈寅恪说,若是我去谋的一个学位,必定要花费几年时间去做课题,与其这样,倒不如把时间花在我认为有意义的事业上。

也许这就是他对学术的情有独钟,因为深深的喜欢,金钱名利有何等重要,在事业面前,浮华是何等的渺小。

高考对于我们每个来讲都十分重要,但重要的高考并不意味着一切,也不等同于一切。谁说挤过高考独木桥的人以后都事业有成?谁又能讲高考失利的人注定一辈子碌碌无闻?毛泽东说过:“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高考并不可怕,怕的是看不清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怕的是把它看得太大,大到压得自己喘不过气,压得自己乱了分寸......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高考可以算是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但人生路途上的转折点还有很多,有事业,还有家庭,人生途上的挫折也有很多很多,它们需要的是面对,而不是逃避,倘若不能理智分辨与看待,区区世俗之心,怎禁得起重重考验?

擦亮眼睛,借自己一双慧眼,去看那细雨后的岸芷汀兰。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