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慢是一种人生态度作文

时间: 05-12 栏目:话题作文

1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现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环境快节奏的变化,快速读物、快速食品应运而生。而在我看来,这些没有任何营养的精神和物质食品,只能满足我们内心的求快心理,却并不能带给我们所需要的营养和健康。所以,笔者认为,真正适应大多数人的是慢生活,而不是快生活。而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总是找借口说自己太忙,忙得不能好好吃一餐有营养的饭菜,忙得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有人过劳而死的新闻也已经不再新鲜。其实,生活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等到我们一路追赶,满足了自己一个个欲望时,会发现我们都是在失去,失去了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本该美好的记忆,已然一片苍白。

生活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时时学会减压。古人在这方面的观念就比我们健康多了。比如陶渊明因不满乌烟瘴气的官场,便辞官归隐。在田园中,他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丰富,获得了一份快乐与超脱。这种境界在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官场是无法达到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做隐士,而是要学习古人那种淡泊宁静、怡然自得的生活追求。

如今,“慢”的理念已经渗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时间研究员、时间经理、抗紧张培训班等闻所未闻的名词已经不再少见。据报道,在美国,甚至出现了一个“放慢时间协会”,在全球拥有700多个“盟友”。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手拿码表、观察路人,如果发现有人不到半分钟就走了50米以上,他们就会上前给予“劝导”。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是健康的,是有营养的;慢生活又是一种丰富的精神体验,这种体验是有助于内心需求的,是易于满足的。而只有当我们慢下来的时候,我们才更容易看清楚自己的方向,才看得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2慢,也是一种态度

20XX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大动车事故,致使经济损失,亲人痛哭,为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事故之后,铁道部门采取措施,设施降速,从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300公里开行;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200公里开行。

“降速”的背景是我们对“快生活”时代的反思。“快生活”的时代里,我们都在赶时间,需要快节奏;电话在催,手机在叫,寄信都要特快专递,坐车选择高速公路,拍照要立等可取……现代人一味地加快生活节奏,许多事物的发展过程便被不断的删减,被省略,被模糊,行色匆匆,甚至与刚刚和你擦肩而过的人都未必记得他们的面孔。

在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汽车公路,路上有一个标示牌告诉游客们:慢慢走,欣赏啊!有许多的游客们,生活在这车水马龙的都市生活中,乘着汽车兜风,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多么令人惋惜啊!

于是,我们看到了“楼歪歪”星易碎的生命,看到了甬温线上那血淋淋的惨剧,看到更多“聪明”的人类不遵守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而急于求成的结果。这一切,真的值得吗?快节奏的生活能提高生活质量吗?能带来更高的人生吗?我们不得不静下来反思。

的确,发展的这么快,也并没有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天空变得越来越暗,河水变得越来越黑,空气变得越来越臭,河里的鱼虾变得很少甚至死亡……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发展的太快,急于求成,甚至快到以至于我们没有来得及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会受到什么样的危害。人们在享受快到来的好处时,却忽略了慢的重要性。

本来,我们有安步当车,可现在,开车时路上稍有堵塞,就会有人不停地按喇叭以示威;本来,电视频道就那么几个就够用了,可现在,几百的频道换来换去,嘴里还在不停埋怨;本来,用电话线拨号上网,网速如蜗牛在爬,但还是忙的不亦乐乎,可现在,人们天天挂在网上,网页打开稍慢一些,就会不停地狂点鼠标,以表示不满。

我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慢了。

真的,我们应该静下来想一想,去等待社会秩序的慢慢改善,等待人类文明素质的慢慢提高。正如那块标牌上写的

——慢慢走,欣赏啊!

3“慢”是一种生活态度

慢节奏享受食物

意大利人吃饭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分冷盘(头盘)、第一道、第二道、配菜、甜点、水果、咖啡和餐后消化酒。米面主食放在第一道,肉类在第二道。如果在高档一些的餐馆就餐或是参加宴请、婚礼等重要场合聚会,餐前还要有正式的开胃酒。人们边吃边聊,一顿饭能从早上11点一直吃到晚上8点才收场。

意大利人把通过“吃”来建构的社交生活看得极为重要,几乎不惜一切时间和金钱借聚众吃饭的机会推销自我,笼络人际关系。上到国家政要下到平民百姓,家事国事天下事轮番登场,没有中场休息。估计说话既费口舌又损耗脑细胞,食物补充也就不能间断了。意大利还有专门的慢餐馆,餐馆的墙上画了一只蜗牛,蜗牛的两只触角变成了一刀一叉,告诉人们吃饭要慢下来,慢慢品味。

意大利人甚至还将慢慢吃饭的理念提升到国际标准,创立了国际慢餐协会,倡导人们从慢慢吃饭开始,逐渐学会在慢节奏中享受食物,品味生活。

凡事讲究“慢工出细活”

我刚到意大利时,还不太习惯这里的慢生活,以在中国的正常速度走路,但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显得“行色匆匆”,这时有个年轻人拿着秒表向我走过来,询问我有什么急事,为什么走得这么匆忙。原来这个人是“慢生活艺术组织”的成员,他们的工作就是手拿秒表、观察路人,对走路“过快”的人开“超速罚单”。

意大利的慢生活不光体现在慢餐、慢行上,就连工作上也慢慢悠悠。我所在的办公楼搞装修,厕所也在被装修区域。我对意大利人装修“慢工出细活”的准则早有耳闻。一般中国人用一天时间就能干完的活儿,意大利人则要用一个星期。我想也许是意大利人更注重工程质量和美观程度吧,难怪意大利在文化古迹遗产保护和复原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办公楼数月没厕所用,倒是乐坏了楼里的员工。借方便之机,大家纷纷跑出办公楼到附近的酒吧喝咖啡,就算老板打来电话也有了理由。酒吧老板也高兴,甚至还多次请装修的小伙子喝免费咖啡,叫他再慢点儿装修。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

意大利式的“慢”说白了是一种处世态度,无论处理工作还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像度假一样,没有时间和事情紧急程度的约束,随遇而安跟着感觉走。一次我同一位意大利同事被上级安排外出买东西。我们刚出了公司,同事先伸了个懒腰,眯着眼睛看了看暖暖的太阳,开始大赞天气多么好、太阳照在身上多么舒服等等,脚步也就自然地慢了下来。之后这位同事居然提议先去喝咖啡。慢慢地品完一杯咖啡,我们才向超市走去。买了东西付款时,没想到这位同事又跟收银员攀谈起来。正当我担心回去太迟要被责怪时,却发现身后等待付款的人因对同事和收银员之间的话题感兴趣,非但没有催促,反倒兴致勃勃地加入了攀谈。本来5分钟就能够办完的事情,我们却用了半个多小时。

4慢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十几年前,当我读到《慢》这部书时尚不能理解米兰。昆德拉的哀叹,现在,作家的寓言终于在我们周遭一一兑现了:我们最缺的不是速度,而是“慢”的传统。如果稍加改动,这句话就成了我们的另一种现实——慢读书的乐趣也在失传。

曾经,读书作为一种“慢”的传统迤逦千年,而今,却被“快”所取代,出得快,印得快,看得快,阅读俨然变成一种追求粗浅的竞赛。书籍曾是一种高贵的珍稀品,现在已沦为了大路货市场,书越出越多,但读者越来越无所适从。那时我们将读书视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眼下,我们的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们正在丧失阅读的能力。

慢读书的传统怎么失传了呢?

要是东坡先生一觉醒来,一定难以相信读书竟能跟“速度”捆绑一起。他老人家甚至古董到反对读雕版书而选择读抄本,习惯读完一遍又一遍,每次都能发现新意。但现在,“浅阅读”,“快出版”已成一种潮流。这很可怕。伴随这些商业概念一同出炉的并发症则是:粗制滥造、功利阅读,心态浮躁。只是,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想一想,当自己的生活本就已很紧张、压抑,急迫,如果还要被大量的伪书、烂书挤压,岂不成了另一种精神的奴役?

当然,“快”并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病征。我们也并不反对一目十行,甚至不反对出版的跟风和追尾,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自己回归真正的阅读,让少数人回归慢阅读的传统。很难想象读书不是一种“慢”。书籍就是一种慢的艺术,阅读的愉悦也只有在缓慢中才能挨近心灵。而这不可能是“快餐阅读”所可以提供的。

我想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些关于读书的记忆,不管它是忧伤,还是喜悦的,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慢。二十年前,一位当兵的朋友收到一套名著,花三年才读完。问其原由,他说,“舍不得读完。”那时,书籍于我们是珍贵的。也是二十年前,另一位朋友在西安读大学,进城看中一套周伦佑编的外国现代文学选集,因钱没带够,回去借了钱,凌晨五点骑自行车数小时,赶在书店开张前就候在门口。他是怕那套书被人抢走。这套书他读了近二十年,一遍又一遍,书中到处是批注。此刻,它们就放在我的书架上。我在借阅书的同时,也阅读了他的故事。

我们推崇慢阅读,并不一味强调“慢”,而是追求那种阅读的纯粹和愉悦。我们倡导慢阅读,而非只求片面、实用、功利,根本不会触及心灵的快读行为。就像加拿大学者约翰•米德马说的,慢阅读,并不是主张一切东西都应该慢慢读,而是提倡一种观念,慢阅读的目标是拉近读者和所读信息之间的距离。

柯尔律治说:“一本好书就是药房,且药效持久。”但叔本华也说,“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无暇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所以连作者也仅停滞在流行思想的小范围中,我们的时代就这样在自己所设的泥泞中越陷越深。”

所以我们倡导读者“少读书”——不滥读,不跟风,对任何形式的畅销书都报以一定程度的警惕;“读好书”——选择经过时光淘洗的经典著作,选择值得反复读的书,甚至是那些所谓“枯燥”的书。

我们认为的“好书”标准很简单:文字好;故事好;气度好;睿智;启智;有新意;有诚意;有真情;或有一二,即可。我们认为的坏书:伪善、跟风、包装过度、粗制滥造,误导或是败坏读者的趣味,读了之后令你有不舒适之感。

读书不是为了读书本身。就像某个艺术家说的,我们不停地吃着他们给的包子,但并不是想最后成为那个包子。我们阅读别人的著作,是为了最终成为自己。这才是阅读最大的馈赠。所以,我们倡导——让慢阅读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回归到追求效率和速度的都市节奏之中,让慢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回到我们的生命和日常之中,让本该有的愉悦回到那无限大的少数人之中。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