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教育心得体会
1教育教学要且行且思——研修心得
全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充实而有意义。两年前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主任、江西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小学特高级教师刘小兵为我们学员带来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课》具有实际操作价值。他的讲座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员。我边听边想,“如何上好一堂课”,虽然随着教学体制的历史变更,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提法。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不管在什么时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不过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这一要求越来越明朗,越来越完善。我国早期教育家陶行知就主张“求真”。他在“晓庄师范”时期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后来又有“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提法。这些提法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确定了教师教学的服务意识。其实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且行且思的过程中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脱胎换骨。
其实,在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冲击下,自己也有过许多困惑和矛盾。比如,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课要淡化教的过程,突出学的过程,课堂上势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交流了、合作了,但有时效果硬是没有直接告诉结论再依照结论反复演练习题来的学习效果强。这是为什么?有时,我在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短期内你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没有喜人的收获,但我长此下去,每一位教师都致力于这种研究实践,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未必会是上面那种局面。如果允许,给我一个班,从小学一直教至高中,又会怎样呢?
信念能支撑我们从困境中走出,坚定信念,不为不如意牢骚满腹,把阳光般的心情带进教室,影响学生的不只是我们的学识还有写在脸上的表情。让学生有自信心,先得自己有自信心。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自然好上了。“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的这句话又一次让我领悟了幸福的真谛。
课堂教学是教师最真实的原生态生活,教学天天在进行,教学中的问题也时时在发生。但是我不为了追求浮华的教学效果而泯灭学生的天性,“实事”中“求是”,去追问和解决问题,达到“为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研究”的目的。
写教育叙事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反思和修正,当自己的博文得到专家的推荐,同仁的引用,那种莫大的幸福和快乐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
且行且思,让我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让我的教学生涯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2且行且思做教育(潍坊教育考察之心得体会)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让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亲眼目睹了山东教育改革之轰轰烈烈,亲耳聆听了韩兴娥老师质朴而又充满教育谋略与思考的真知灼见。“潍坊之行”,收获颇丰,现择其重点,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改革呼唤个性
韩兴娥老师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海量阅读”,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一个老师,可以自己朗读水平不高,但却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一个老师,可以自己不善言辞,常纳于言,但却可以让自己的学生才思敏捷、妙语连珠;一个老师,可以自己读书不多,但却可以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你一定要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我突然明白,劣势有时也是优势,就看你去怎样看待,你去怎样改变。
我们有许多年轻教师,可能比韩兴娥老师朗读水平要高,表达能力要强,甚至底蕴更丰厚,可为什么没有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或做出哪怕一点点尝试?就是我们总觉得自己年轻,没有经验。其实,只要结合教学实际,发挥自身特点,有自己的教学思考,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做出尝试,甚至收获令人惊喜的硕果。
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根本在于张扬教学个性。学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教学个性”的张扬提供空间和平台。
二、有时,我们需要打破常规
我们都是常规教育下的产品,是被“制度化”了的人。所以有时,我们很难克服定势,突破常规。
潍坊之行,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有时,我们需要打破常规。潍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韩兴娥老师用两周时间讲完手中的语文教材,剩余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海量阅读”,孩子们的语文能力超越正常水平;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双语学校20XX年3月破土动工,9月份即招生开课,180天的“超深圳”速度令人咋舌;更不用说这样一所新校竟然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创立了“教师民乐团”,并在09年新年来临之际组织了一场“迎新音乐会”,从对乐器一无所知到具有专业化水平的专场演出,速度令人瞠目。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有一些“常规”在脑中,常规也许是最安全可靠的,但未必就一定是最科学有效的。这值得我们深思。
想一想和孩子们相处的朝朝暮暮中,有哪些常规值得重新审视?值得尝试一下去改变?有时思维方式的转变才能引起我们行为的变革。
常规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常规的学生,超常规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超常规的学生。
但如何“超越常规又不偏离方向”,是我们语文教育改革值得思考的话题。
三、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作为一名老师,无论你信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无论在教育学生上你有什么这样那样的好的办法,重要的是马上行动并持之以恒。
不能让你的想法永远停留在思考的层面,认准了就要马上付诸行动。也许不够精致,也许不够完美,但“在过程中完善”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
有时,我们缺少的不是目标,不是勇气,不是行动,而是持之以恒做下去的毅力。持续地做下去,我们就会收获无限;半途而废,会让我们在浅尝辄止中丢掉深入实践带来的惊喜与变化。
所以,在和学生们同成长的日子里,要行动,更要持之以恒。要么不做,要做就坚持下去。
“持之以恒”,赢得周围的支持很关键。所以,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也是我们要关注的。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上路,无论前方是阳光明媚,还是激流险滩,重要的是胸怀理想,即刻启程,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3四有教师心得体会:且行且思,争做“四有”好教师
习xx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很好地诠释了一名好教师的标准,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明晰了奋斗的方向。
惟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里谈到的“志”,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果人得了“软骨病”,精神支柱就会瘫痪,生活也就没有了目标,失去了信心,那种为了目标而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也就不复存在。所以说,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保持人生正确的方向,我们才能收获成功。正如著名作家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要有自己的发展定位,要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迷失自自我,才能积蓄正能量成为一个好教师。
惟有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但丁也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由此可见,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多么的重要。无德无以为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有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大历史使命,更应注重自己的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的道德情操主要体现在师德上,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它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在师德方面,只要做到法律红线不能碰触,道德底线不能逾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那么你就是一名好教师了。
惟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高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上高人一筹。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有长流水。甚至有时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手段,全面的教育心理储备,灵活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娴熟地驾驭课堂,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时就会卡壳断电,不能游刃有余、行云流水的讲解,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导,甚至还会误人子弟,贻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业。
惟有怀揣博大的仁爱之心,才能塑造学生的心灵。亚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灵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心灵呢?爱是教育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名言),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中不难看出,爱是洞悉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教师的仁爱之心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赏识学生等方面。在对待后进生上,教师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要给丑小鸭以雨露,甚至要把爱的天平倾向于等待华丽转身的丑小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