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考察心得体会
1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参观考察情况与感受谈一谈。在3月28日,为推进向阳乡“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为向阳景区建设积累经验,向阳乡党政班子、各村村主干、两个林场场长及五台管委会主任一行近30人在蔡书记、黄乡长的带领下冒雨前往洛江区马甲镇梅岭村及眉山乡实地参观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以及考察以展示宣传向阳窗口的慢山庄清源会所建设情况。
一、考察印象
参观考察过程中,大家一路看、一路议,充分利用空隙时间加强互动交流,一天的时间虽短,但兄弟乡镇周到的安排、热情的接待,使整个考察活动行程紧凑,重点突出,收获很大。这次的参观考察,可以说每走一处都有亮点,每看一处都有震动,每听一句都有触动,对我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作用。
二、兄弟乡镇的作法与亮点
一到洛江区马甲镇梅岭村视觉感很强:一是在进村道路彩化,在原有的绿化基础上简易的几种植物,如桃花、三角梅等颜色鲜艳的花卉,与青山绿树构成一幅颜色分明艳丽的风景图;二是村民也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如农民把自己的房前屋后卫生搞得很清楚,还利用有限的空间种花草树木,珍贵树种等。三是村主干带头创业精神。
眉山乡以建设“三美”(视觉美、实用美、自然美)乡村为目标,善于运作政策,整合项目包装,积极筹集资金等措施,以项目为抓手,丛一把扫帚抓起,从自家门口的美做起,创建观山村典型,挖掘观山古大厝群历史渊源,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感悟和思考
通过实地参观和经验介绍,大家亲耳听、亲眼看、亲身体会,美丽乡村建设有共同点,各有优势也存在不足,但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生态旅游建设,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强,特别是村主干思想上高度重视、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善拼敢闯,真抓实干,公平正派,有一股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带领群众积极行动,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村庄环境清洁,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基础工作作起,就象泉州市委黄书记说的从“一把扫帚”开始,推进村庄的净化、绿化美化,我们去参观的两个兄弟乡镇所到之处都无垃圾乱放、杂物乱堆,让人第一感观就很好。这也是我们比较不足的。因此环境整治是当务之急,开展家园清洁活动,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三是群众积极参与,广泛种植珍贵树种。无论是在环境卫生方面,还是在绿化、美化、香化上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四旁四地”见缝插绿,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真正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
四是善于运用政策,创新村集体收入。资金保障是搞好“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十分注重用好政策配套措施,如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政策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村财和农民收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产业支撑,灵活统筹整盘资金,推进整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注重公益事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持续性的工程,不是做表面化的建设“新村庄”,而是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让生态资源成为经济优势、让“美丽乡村”变成“生产力”!
因此,只要咱们大家共同努力,按照党委政府确立的“一路、二业、三地、四团、五客”工作思路,继续发扬“后窟修路精神”和“山夫残疾人合作社的自力更生创业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主体精神,科学谋划,合力运作,相信咱向阳的“美丽乡村”会建设得更好更美,率先成为东溪流域“绿色崛起”的示范区指日可待。
2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在这里谈一下上周外出考察泉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3月28日在乡党政领导的带领下,我跟随考察团一行前往洛江区马甲镇梅岭村及眉山乡观山村实地探访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虽然整个考察过程一路伴随着风雨,但是我觉得不虚此行:
刚进梅岭村,就看到村道两侧都种上了桃树、三角梅等植物,在村委会周边一点点空地都被利用了起来种上了黄花槐、茶花、茉莉花、炮仗花等,村民的房前屋后都实现了绿化美化。身在其中,让人觉得很舒服。在梅岭村第一个印象就是整个村庄的绿化规划井然有序。第二个印象是,村庄干净整洁,没有看到任何鸡鸭放养、畜禽粪便遍地的景象。
再来到观山村,眉山乡党委吴书记在给我们介绍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时,一再强调眉山乡以建设“三美”(视觉美、实用美、自然美)乡村为目标,从一把扫帚抓起,从自家门口的美做起,创建观山村典型,挖掘观山古大厝群历史渊源,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考察中,对比差距,寻找不足。今年虽然和环卫公司签订了村主干道的保洁合同。但是角落村的环境卫生问题仍然有待加强和提高。和眉山乡同为山区乡镇,关心和关爱留守老人一直是我们在做的事情,现在已经基本实现老有所养。在眉山乡的老少乐园,看到留守老人老有乐,棋牌室和南音室座无虚席。我们做得还不够,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卓厝村部的空闲办公场所建设老年人娱乐活动中心,真正让老人老有所乐。蔡书记在春节时提出了对美丽乡村建设三个层次的追求。环境卫生整洁和老有所乐,只能算是一般追求,而我们还没有达到要求。梅岭村的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草药致富的实事摆在了眼前,梅岭村已经进入了更高级的追求,启动投资项目,实现本村村民增收丶村财增收,实现的追求是发展指数的提升。
我们已经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掉队了。在清源山的慢山庄考察时,慢山庄负责人吴志超说:他们相信用心并实实在在做事就能成功。向阳乡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怕从零开始,就怕从不开始;让我们从一花、一树、一把扫帚开始,为向阳乡的美丽乡村建设共同努力。谢谢!
3学习考察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组织下,去桐庐县学习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实地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看精品,使我受益非浅,拓宽了视野。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创新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明的挖掘和提升,尤其是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深深的触动了我。
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美丽乡村建设的心得与经验,实地感受桐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切实了解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不论是自绘、自建、自管的君山村,富有才文化的狄浦村,莲文化的环溪村,还是发展农家乐旅游文化的芦茨村,桃文化的阳山畈村,这些村庄都有它们共同点。
一是因地制宜,挖掘村庄自的古文化内涵,非常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尊重民俗、民风,结合村庄的特色文化脉络,打造出符合本土文化的农村景观。
二是以美丽乡村为有力抓手,为发展特色经济及文化旅游搭建平台,如阳山畈村桃产业,芦茨村山水旅游带动农家乐的发展,使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能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建管并举,一方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维护,如环溪村,他们的理念是以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的做法,实行对农户月检查,季通报制度,并开展“大手牵小手”等活动,这些做法都是对居住环境提升的有效手段。
这些精品村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整改、提升,在青山秀水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令人流连忘返,让人直观感受到一是发展速度快,农民的收入水平,均是在继续保持高速度的增长,表明发展的潜能巨大;二是城乡无差别,所到之处,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直观感受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无差别;三是建设水平高,感觉到都是高标准,又风景如画;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五是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当地之所以能够取得大发展、快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找准发展定位,以超前的思维、崭新的理念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
以上是我这次去桐庐学习考察后所汲取的精髓所在,既有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更深认识,也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具体总结如下:
一、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要求
对我们乡镇干部而言,要发挥好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纽带作用,作好美好乡村建设宣传工作,以村民理事会为推手,扎扎实实做好推动工作,并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心实意帮助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学习群众的创新精神,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按规划要求改善提升居住环境,做到实实在在做工作,持之以恒抓落实。
二、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既要强调为民办事,更要把握节奏力度,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不仅是做好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着重于提高群众发展致富能力,扎实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做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要有创新。
要用新的眼光和思路来开展新形势下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要善思考,需要我们用科学理论、理性智慧来认真思考二作大局,尤其是要学习吸收新理论新观点,学习吸收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办法,以服务的观点来调整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直面问题,不怕失败,脚踏实地去探索。善于把实践中的好方法、好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并不断改进完善,才能形成工作特色,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既开阔了视野,又学习了经验。郎溪县几年间飞跃的发展己为美好乡村建设垫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百倍的信心能迎头赶超,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情的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之路。
4参观考察永春县仙夹镇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上周二蔡书记带领我乡机关党员及部分党代表参观了永春县仙夹镇,下面我就仙夹镇与坑头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对比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参观心得体会。
一、仙夹镇概况
仙夹镇位于永春县西南隅,距县城16公里。东、北与岵山镇接壤;西邻达埔镇;西南与南安蓬华镇交界,地处海拔较高,属山间谷地,辖龙美、夹际、东里、德田、美寨、龙水、龙湖、山后8个村委会,旅居海外华侨、华裔、港澳同胞近2万人,为永春主要侨区之一。所辖山后村为永春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泉州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所辖东里村是个为永春县级文明村、泉州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和省级卫生村。
二、仙夹镇与坑头村的情况比照
就相似点来说,首先在沈海高速复线通车后,我乡距离高速互通口14公里,仙夹镇距离高速互通口9公里,都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业。其次,我乡与仙夹镇的乡村两级财政收入相差无几,都属于落后山区乡镇。再次,坑头村与仙夹镇山后村、东里村人口数差距不大,耕地面积同样缺乏,流出人口比常住人口多。
就不同之处而言,仙夹镇的优势在于,一是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良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起步早、起点高,早在08年全镇就结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基本拆除了农村旱厕、猪栏,实现家禽圈养,部分村并配备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系统。二是乡贤经济实力较强,特别是侨资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永春县每年华侨捐资仙夹镇就占到20%,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三是注重对自身历史文化的挖掘,东里村漆画作品引人注目。四是仙夹镇与蓬华镇相邻,可以通过策划,形成与蓬华香草世界、永春牛姆林等形成一系列的旅游组团。
坑头村的优势在于,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坂美组团的建设,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后续政策经济支持力度,坑头村将比仙夹镇东里村、山后村有优势;二是通过我乡“3+1”宣传模式的推动,坑头村“五花一园”的知名度高于仙夹各村。三是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台湾、晋江两个树葡萄项目以及慢山庄的生态蔬菜配送等项目,将旅游产业与我乡原生态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壮大旅游产业链,让美丽乡村建设更具内涵。
三、坑头村今年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坑头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一是逐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创建了向阳第一家农家乐向阳驿站,解决了我们乡发展旅游业中“住”的问题,为游客们呈上了深具向阳风味的各式农家土特野味和优质服务。同时五花一园景区、路灯、门楼、栈道等都在不断完善中,旅游价值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上旅游的主题宣传策划,今年油菜花、格桑花、向阳花等花季就有万人以上到坑头村来。二是稳步推进家园清洁工程。坑头村一直积极实施“家园清洁”行动,特别是4月1日“环境整治月”活动开展以来,坑头村全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切实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纳入南安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之一。三是全村路网建设前进有力。坑头村在2年来共拓宽改造道路6860米、硬化村道5456平方米的基础上,启动了道路亮化工程,新装路灯165盏,实现全村亮化工程,同时实施“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村主干道硬化至5米宽,成为全乡最宽村道,坑头至坂美的水泥路硬化工程、“五花一园”停车场硬化工程也在建设之中。四是香化彩化工程效益显现。坑头村今年在1.5公里的进村主干道两旁种植了桂花树,红花继木、罗汉松等名贵树种,开辟了特色“闻香路”,实现了道路的“香化”,并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抛荒林等发动村民在庭前屋后种植珍贵树种及佛手果、油菜花、向阳花,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四、坑头村今后努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博鳌论坛上曾说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通过此次参观考察,发现了坑头村的不足之处,今后坑头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着力增强班子战斗力建设。实行民主决策,做到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统一思想、统一步伐、统一干劲。做到了村级班子成员职责清晰、任务具体、定位准确,形成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队伍。对已初步改造完成的新村部结合相关的使用功能配套相应的办公设施完善阵地建设,对村务、党务公开阵地进一步规范建设。组织村干部到各地学习取经,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将坑头村基本情况、工作思路、措施成效整理制成宣传图册,并结合实际对“五花一园”名片介绍进行更新,向来客、游客发放。
二是着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以项目为抓手,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对全村牛栏猪圈逐步拆除,鸡鸭严格圈养,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宣传,逐步形成长效管理的机制,努力营造一个整洁、有序、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二是持续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为树葡萄和生态有机蔬菜项目提供后续服务保障。三是做好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项目工作,由集体统一提供苗木,在土地增减挂钩工作中完成复垦的土地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村道两旁种植名贵树木、花草。加强对抛荒梯田利用改造力度,将抛荒梯田种上香花香草。四是优化村庄规划布局,打造乡村景观,建设内容包括:村道排水沟的彻筑、“五花一园”栈道、部分乡间小道铺设鹅卵石路、健身路径等项目。
三是着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一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召开大会研究制定坑头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组织村干部、老人协会深入各户宣传并签定承诺书。倡议群众“婚庆事宜倡新办、丧葬礼俗倡简办、其他喜庆倡不办、佛诞世习倡精办”。二是开展“环境卫生随手拍”活动。组织村干部、党员对村民门前屋后等地方进行拍照,并在公开栏予以张贴,通过“脏、乱、差”与干净整齐的村居对比,切实提高群众环境意识,推动群众自觉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三是建设人口文化阵地。利用原村部和礼堂建设集图书室、棋牌室、老人活动室、农家生活展览馆、警务室等一体的人口文化阵地,使之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学习、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
以上是本人通过参观对照自己对坑头村的了解提出的几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5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4月19日-21日,非常荣幸,在宜春市政府副市长凌卫的带领下,按照“诚心学、用心看、潜心思”的要求,来到了湖北省江夏市、鄂州市和黄石市进行了实地学习调研。此行之学,拓展了眼界,廓清了思维,领略了实践,我们深深被湖北省江夏市、鄂州市和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革新举措所敬佩,被湖北省江夏市、鄂州市和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机制所吸引,被湖北省江夏市、鄂州市和黄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效益所感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湖北省的大举措,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江夏市、鄂州市和黄石市的巨变,让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使农村建设和环卫管理大加强、村容村貌大变化,乡风文明大提升,干部作风大转变。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发展现状和工作方法有了更新、更深入和更加广泛的认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际,谈一谈这次学习考察的体会和认识。
一、湖北印象
近年来,湖北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为方向,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总体规划起点高。湖北省按照“全域统筹、多规协调、规划项目化”的要求,根据“重点建设中心村、科学保护特色村、全面整治培育村、搬迁撤并偏远村”的思路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编制,分别委托中国地质大学设计院、武汉大学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设计院、黄石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如黄石市全市应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共544个,已经完成414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完成率76%。示范试点乡镇聘请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按照城乡统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要求,注重保持地理和文化特色,切实做到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紧密衔接。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改动。
2、资金筹措多元化。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黄石市投资1.6多亿元,开展“八园六带”建设,建设山地生态公园8个、生态景观带6个、栽植各类苗木69463株。20XX年,大冶市承办黄石市首届园林博览会,该市整合涉农专项资金累计投入约3.8亿元,以发展乡村旅游的高标准,按照“沿线、连片、规范、特色”的思路,对沿线58个村庄进行系统的美化、绿化、亮化,把1万多亩荒山荒地打造成具有观赏性的园博会景点,硬化刷黑村级道路20公里,清淤护砌港渠5公里,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鄂州市通过“五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较好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一点。从20l3年开始,对每个乡镇每年垃圾清运补贴20万元。市、区两级财政每年给予每个村1O万元的资金扶持,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和公益事业建设。二是部门扶持一点。全市统一开展“三万”活动和“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市直139个、区乡街181个单位和部门与全市320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一定三年不变,按市直部门5万、区直部门3万的标准提供资金支持。三是项目整合一点。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的要求,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宜居村庄”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改水改厕、农村能源、动物血防、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打捆使用,集中投向清洁乡村工程。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三年投入就达1.35亿元。四是资源置换一点。各村采取塘堰、山林、水面、水利设施等资源换资金的办法,弥补保洁运转经费不足。五是社会筹集一点。采取社会捐资、群众自愿出资、“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1亿多元参与清洁乡村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清洁乡村工程顺利开展。
3、因地布点科学化。20XX年,鄂州市按照“四化同步”发展要求,推进市、县、镇三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试点。阳新县筹资1亿元,以5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为重点开展办点示范。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几种典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即以企带村的“东角山模式”、通过合作社带动的“八角亭模式”、突出农民自治的“姜福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共建的“上冯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堰畈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沼山模式”、整合涉农资金发展产业的“汪家垅模式”等。目前,全市被命名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0个、省级宜居村庄20个,省级生态村17个。
4、打造建设力度大。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黄石市农村共有3000多家祠堂,20XX年将新建200家以上农村文化礼堂,计划到20XX年实现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所有未列入村改居计划的建制村都建成l处文化礼堂。按照“三个结合”的要求,以有一个礼堂、一个阅览室、一套文化展版、一支广场舞队伍、一套文化牌匾、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套体育器材为基本建设标准,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XX年,全市成功创办农村文化礼堂60多家,实现了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鄂州市做到了“村组收集、乡镇清运、区级转运、市级处理”的运作机制。农户负责自家垃圾收集后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房(垃圾桶),各行政村负责将垃圾房(垃圾桶)内的垃圾及时清运至垃圾收集(转运)点,乡镇(街道)负责把垃圾收集点的垃圾转运至垃圾中转站压缩,再由各区(开发区)运往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各区(开发区)明确分管领导,乡镇(街道)、村明确具体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做到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保证日产日清。
二、学以致用
湖北省的这些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
一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认真搞好县域中心村布点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我们按照中心村建设点、一般建设点、自建点层次推进打造的思路,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入手,大力开展以“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化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使各建设点基本达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治房、用清洁能源、居优美村庄”的目标。注重规划引领,促进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使奉新县呈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
二是严格选好中心村点。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认真发挥部门联动合作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工作。依据布点规划,与有关乡镇和部门,按1:2的比例筛选候选中心村,对拟定的澡溪九仙村、仰山大源村、赤岸下付村3个中心村调查摸底工作已完成,拆旧房、改水、改厕已启动。按照尊重农民意愿、保留乡村风貌、体现地域特点、融入现代生活的要求,采取“一村一对策、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标准”的办法,科学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促使“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实现长效管理制度。为做好《中心村建设规划》县委农工部、国土局、城建局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加强沟通协调,强化责任落实,形成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定期召开高规格的流动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建立健全统计报表、情况通报、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定期督查等工作制度,强化全程管控,确保工作高效。指导村民理事会按“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人干事”的要求,通过“上级补助、集体支持、群众自筹、社会捐赠”的办法,建立长效管护基金,组织制定《村民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规则》、《村庄卫生管理办法》等制度,落实责任人员,抓好卫生保洁、绿化修剪、公共设施管护等日常工作,实现长效管理。
三、几点建议
1、拓宽渠道,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难题。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是注重财政引领。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省、市财政要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奖补。二是激发部门活力。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挂点部门要积极参与联系村的建设工作,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环境整治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特色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能人志士捐赠一点,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
2、加大宣传,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农民。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考虑当地农民的意见,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一是要建立机制,发挥作用。要建立农民作用发挥机制,通过拓展渠道和搭建平台,全力做好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的宣传引导工作,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变成农民自己的事。二是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自愿、自主、自律、自管的原则,以农民所愿、所想、所盼为第一出发点,摸准农民心思,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大包大揽。每作出一项决策、每启动一项工程、每采取一项措施之前,都首先听取群众意见,让农民拿主意,办农民想办的事,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充分体现农民在村庄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农民共建家园的热情。
3、统筹兼顾,注重和谐秀美乡村的内涵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只是改善村容村貌,而是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主管理等发展水平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特色规划,发挥比较优势,彰显地方特色,着力构建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形成“一村一景”、“一点一色”的多“彩”布局。二是挖掘文化底蕴。注重对历史遗迹、风土人情、自然景观、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的挖掘,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三是要坚持保护优先。要尊重村庄原有风格,不大拆大建,尽可能保持村庄原有特色。针对经济收入差异,村民房屋格调都不一样的情况,可灵活采取“一户一样”的方法实施整治,既体现了地方特色,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节约大量资金和土地。四是要坚持“内外兼修”。在注重乡村外在美丽的同时,更要注重新农村的内涵建设。要整合农林水、环保、医疗、教育、卫生等各种优质资源,逐步向农村倾斜,打造内外兼美、表里如一、和谐统一的美丽乡村。
以上是我们这次湖北考察的初步认识,只是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初步的、浅显的、粗线条的考虑,我们会把学到的外地先进经验不断消化吸收融会贯穿到今后的工作中,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