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的声音作文900字
1乡村的声音
田野、山川、河流,透出一种自然而恬静的美。春燕鸣唱,花开有声,小河轻轻地呢喃;夏季风铃,雷鸣电闪,雨滴残荷,大河涨水怒吼;秋虫鸣奏,青蛙高歌,梧桐滴雨;冬雨敲窗,静夜听雪;树林的啸声,原野的回声,透过大雾的牛铃声,风吹草动,萤火虫一闪一闪,麦子拔节,这些乡村的声音,自然亲切,令人心动。
乡村的声音美丽亲切,温暖熟悉。“狗娃——黑蛋——”的阵阵呼唤,是母亲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吭哧吭哧”,是母亲在河边洗衣服搓衣服的声音。牛嘶、狗叫、鸡鸣、羊咩,麻雀、野鸡、喜鹊、斑鸠鸣叫,听老人家春耕时在田里摇鞭催牛前行的声音,听“三夏”大忙时节割麦、扬场麦秆断裂、麦粒落地的声音,听生产队长敲钟上工的声音……这些声音中,蕴含一种特有的艺术情愫,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乡村的声音简单实用。公鸡喔喔叫上三遍,天亮起床,做饭下地。母鸡“咯咯哒”地鸣叫,表明刚刚产下一枚鲜蛋。一有风吹草动,狗会发出“汪汪”的叫声,主人根据狗叫声的高低和频率,判断发生的情况。乌鸦和喜鹊的叫声,传递村里人家的吉凶。人们认为喜鹊叫是报喜,心会因此而亮堂,脸带笑意,开始快乐的一天。乌鸦叫不吉利,遇到的人会拾起土疙瘩赶走它。
流水的声音跟随时光的节奏。三月河水破冰,开河的声音势不可挡,春水哗啦啦地流淌。春雨一落就绿了树,村里多了一种声音,那是小孩吹响柳笛的声音。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喋喋不休地述说,带来了春的声音。夏季下起大雨,河水上涨,大有毁灭一切之势。秋天村外的河滩,青蛙多起来,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呱呱”地叫,秋蝉这时也会落在窗外发出鸣叫。冬天河水结冰,走在冰面,脚下发出嘎巴嘎巴声,这是水对寒冷强硬的回击声。
冥冥之中,总是有风吹来。春天的风丝丝入耳,轻轻柔柔,温温暖暖,迎面不寒杨柳风。夏天的风时轻时重,时而委婉,时而豪放,一股凉意,随风而来,花香扑鼻,惬意凉爽,淘气轻松。秋天的风在树林中飒飒作响,秋风扫落叶,百草花凋谢。冬天的风凛冽咆哮,在村子里乱窜,把缝隙、孔洞当长笛吹,咣当咣当地拍打门板,惹得鸡飞狗跳。
声音告诉人们四季的变换。“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春天,啁啾吟唱的鸟儿,宣告春天的到来;打雷意味夏天的开始;从虫鸣知道秋天蛹动,瑟瑟秋风预示该收获了,酥梨熟了,苹果红了;听到呼呼的北风呼号,知道冬天来了,天要变冷,冬天的储备少不了,为了过冬,准备工作得提早着手,储备粮食,收拾柴火,备足蔬菜,如萝卜、土豆、白菜,以便冬天食用。北风刮起雪花飘来,脚踩厚厚的积雪,嘎吱嘎吱,一步一步,走向季节的深处。
2乡村的声音
在我的记忆里,乡村从来就不是一张黑白照片。它是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你最早听到的是鸡叫。此时你还在被窝儿里,鸡也在笼里。鸡嘴好像被捂着,听起来很遥远,很遥远,仿佛来自于回忆,但那的确不是回忆。因为你听一遍、两遍,甚至三遍之后,你会发现它分别在告诉你天快亮了、天就要亮了、天已经亮了,那么真实而坚定。
等鸡出了笼,站到了墙头上、树上、房顶上,那情形就完全变了。尤其是公鸡。其架势活像生产队长,威风凛凛、趾高气扬、雄性无比。其叫声也能从村西头传到村东头,再从村东头传回来。难怪人们称它为雄鸡。如果知识点儿、文化点儿,说它是高音歌唱家,那它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就是帕瓦罗蒂。
母鸡则温柔多了,不那么大声,尤其是领一群小鸡玩耍、捉虫子、叨石子的时候,更更更地叫,母性极了。但它有个缺点,爱表现。做了好事、贡献,生怕人家不知道,疙瘩疙瘩地叫。那疙瘩,不就是一个鸡蛋嘛!而且,它这个缺点极易被人所利用。因为一听它疙瘩疙瘩地叫,人们就会把鸡蛋拿走,换了空蛋壳,而它自己却不知道。
鸭的叫声好像只有这么几个意义:惊慌、被追赶;兴奋、惬意——此时它们常常在水里,伸着脖子,扇着翅膀。
说老实话,鸭的嘴比我的嘴还笨。我有时憋屈,会吵架、骂人、说风凉话,讽刺挖苦,而它扁扁的嘴只适合吃面条,吐吐碌碌,一盘面条一会儿就没了。
家禽里我就说这两样吧。六畜里,我曾有一篇文章里写过猪。
猪的叫声是由它的性格决定的。平时慢慢腾腾,只会哼哼,让你急得只想照它屁股上跺两脚,但哼哼是哼哼,它也是有脾气的。它的脾气也表现在嘴上。比如,它恼了,拱你一下,你非被它拱翻不可。
下列情形猪的叫声尖利而疼痛,听起来有些吓人:饿的时候、称它的时候、拔它鬃毛的时候、拽它耳朵的时候、骑它的时候、杀它的时候……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生产队的钟声。
一个牛车轮子,铁的或钢的,挂在一棵大树上,生产队长一敲,当当地响。那钟声不算嘹亮,但能家喻户晓;不够高亢,但却能穿透人的骨髓和心灵。因为在那个年代,钟声是一种体制、一种权威、一场革命。
当然,我怀念那钟声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为钟声一响,在大人们劳动、开会、批斗地主、记工分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可以玩捉迷藏、刀鸡之类的游戏了,且想怎么疯就怎么疯。
令我感动和温暖的声音更多。比如春耕时,牛把式手摇鞭子,发出的达达咧咧的声音;比如黄昏,母亲唤自已顽皮的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比如夏天,村边的小河里哗哗流水的声音;比如扬场时,金黄的麦子落地的声音……
有些声音在这里我是无法向你表述的,只有我自己心里最清楚。比如,乡村老去的声音……
3村庄里的那些吆喝声
在乡下的亲戚家呆了一天,竟然听到了三场吆喝的声音。第一场,是到亲戚家不久,就听到有人拖着长长的声音吆喝着:“收鸭毛鹅毛……”此后没多久,又是卖桃子的声音。午餐结束后,则是卖馒头和包子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属于村庄的宁静也便被暂时打破了。还是因为这些吆喝,在提醒着我,无论房子和道路怎么变化,村庄还是村庄。有吆喝的,自然就有市场。
对于村庄里的那些吆喝,我至今还能记住不少。早先频繁出没在村子中的是挑着货郎担子的货郎,手里摇着拨浪鼓,这不算,口中还一边吆喝着:“鸡毛换灯草,鸭毛换胡椒……”吆喝得就跟唱戏一样。幼小的我们,于是也学着货郎怪模怪样的叫着,而后,自个儿兴奋上一阵子。货郎担子就跟一个神奇魔盒一样,玻璃的小匣子里装着平时在商店里难得一见的小孩吃的姑娘家用的玩意,货郎一般不收现金,而是用东西兑换。多半情况下,我们只能看着那些宝贝眼馋。随着我的年龄在不断的长大,货郎的身影也越来越少了,今天,货郎应该不复存在了吧?
另外一种常见的吆喝就是磨剪刀和菜刀,那声音就更奇特了,到现在我还没有弄清到底吆喝了一些什么。这活儿百分百是由威武的汉子来做,工具极其简单,一个凳子,上面绑着一个用来磨剪刀和菜刀的石头。没事的时候,我们也没少仿效那些汉子取乐。
修伞补伞、修鞋补鞋的声音也是经常能听到的。修伞补伞好像能算得上一个技术活,工具也比较繁杂,这让一旁的我们有些敬畏。常常出现在我们村子的修鞋补鞋的,是一个罗锅,样子非常的滑稽,见了谁都是一脸的咪咪笑,自带着凳子,如果谁需要修鞋,他便找一个地方坐下,然后用一口娘娘腔跟人家说话。罗锅的到来会给我们一些快乐,我们的快乐自然来自于对于罗锅的仿效。罗锅的脾气绝对好,几个顽皮的小哥们常常就在他的面前龇牙咧嘴,他除掉笑还是笑。
补脸盆、补锅也算是常见的。这些人一个个都跟黑包公一样,脸差不多都跟锅底一样黑,浑身的污垢。好像上苍专门打造出这样的一些人做这样的特殊的活儿,不生成这样的模样,就不能做这些营生似的。
还有手拿着二胡算命的瞎子,他们自己看不清路,得有一个眼睛能看得见的牵着走路。算命的到来,那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开算之前,先“咿咿呀呀”地拉上一通二胡,而后就跟唱一样说着别人的命运。某年犯某某关,某年走某某运,感觉像在给主宰命运的天帝传话,这样的场合,往往都是不一般的严肃的,没有谁敢造次冒犯神明。
收废品的、收稻子和小麦的、卖葫芦、卖药的,太多了,实在是数不胜数。这些吆喝声无疑是各个不同时期村庄的音符,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像事物有长有消一样,一些吆喝的声音彻底地淡出了,另外一些吆喝声登场了,生活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