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有关夹饼的作文

时间: 12-27 栏目:话题作文

1济宁夹饼

你来过济宁吗?你欣赏过济宁的美食吗?在济宁千千万万的美食中,有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济宁夹饼。

外酥里嫩,经过发酵的面饼营养丰富。价格从5元—10元不等,所以夹得菜也有所不同。比如夹鸡柳的就比较便宜,夹得东西越多价格也越贵。

你看完觉得怎么样,如果好,那就来济宁吃济宁的夹饼吧。

2夹饼

学校门口买的饭和瓦楞纸板没什么区别。做的人没用心,吃的人只顾吃,恐怕把纸板炸一炸端上来,也尝不出什么区别。

就像夹饼,随便把一些什么蔬菜肉之类的下锅炸,再拿火烧夹上。像刚从泔水里爬出来的糟老头摊在棉被里,油乎乎的令人作呕。但每天来买的人络绎不绝,希望他们吃完能活的长久一些。

但作为家乡一个特色小吃,正宗的的传人还是有的。在一中往南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佝偻着腰,戴着一顶回民白帽,骑一辆小三轮车。虽然技艺精湛,生意却没有泔水老头他们好。

她的火烧是自家的火炉烤的,和大白的手掌一样厚,当白色的面饼烤的金黄的时候剌开一道口子,面粉的香味就嘭的一声飘出来了。

火要小,用新油。白菜黄瓜只需要轻轻过一下,像茄子之类喝油比较厉害的,要多炸一会。然后再炸腊肠和鸡柳,还有豆蔻。食材在老太太精心调教下出锅,按照菜在上肉在下的顺序夹起来,再撒上孜然粉,用草纸包起来。而这一切只要五块钱。

我都是带回教室里吃,都怪豆蔻,吃起来像面筋团,却比它香上百倍的东西,前后位的同学每次都要分上几口。他们还委任我做夹饼运输大队长,替他们捎带这种夹饼。

大概过了半年,我们就搬到了新校区。毕了业,再回到那条巷子,老太太她卖起了拉面,再过几年就再也没见过她了。

3我爱家乡的茯苓夹饼

茯苓夹饼,是我家乡的传统食品。一提到它,我就会想起一件事。

一天,奶奶接我回家。一到家,她就拿出了两个袋子。我打开一看,是两块饼夹着一块黄色的东西。我抬头望着奶奶,问:“这是什么?“奶奶笑了,说:“这是茯苓饼,它可有健脾补胃,宁心安神功效呢!以前还是清朝末年的宫廷食品。这两块饼是淀粉加茯苓粉烙的,中间的是果料。”我咬了一口饼,果料甜甜的,可是饼有点怪味。我看了一眼奶奶,觉得奶奶好心给我买吃的,我不但使她失望,还把不好吃的给她,很过意不去。我便马上改口了。我闭上眼,犹豫了一下,便咬了一小口,细细品赏,味道也很好。

我爱家乡的茯苓饼,我不会忘掉那味道!

4我的最爱——茯苓夹饼

茯苓夹饼是我的最爱,当我第一次听到它响当当的大名时,就不禁馋得垂涎欲滴,赶紧拿起一个开袋即食。这么美味的茯苓夹饼,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制作过程吧。

先在盘子里揉出一个淀粉团,和点水,加点饴糖和白砂糖,继续揉。然后混一点食用香料,在它的表面上涂一层厚厚的卡拉胶。接着,把它冷冻、定型。冷冻好了就成了茯苓夹饼的饼馅,再拿出两片事先准备好的茯苓片,将饼馅夹在中间,一个茯苓夹饼就大功告成了。

“噔噔噔噔”,这一次,我有请它上台,我来品尝一下它。我先品尝了茯苓夹饼边上的茯苓的味道,“嗯”,入口即化,细腻柔软,有点像纸,我还真害怕它是纸做的呢。再来尝尝夹的那个饼:“啧啧啧”,汁甜“肉”脆,鲜滑爽口,爽滑鲜嫩,甜甜的,黏黏的,让人感觉回味无穷。再咬一口,“啊”,越往中间的茯苓吃就越硬,一开始咬下去,茯苓纹风不动,使劲一咬一拉一拽一拖,茯苓才滑进你的嘴中,可一到嘴里,茯苓就保持不住原样了,立刻变成许多碎片,当你缓过神来,茯苓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如果你把茯苓和饼馅和在一起咬,那舒服劲儿就别提了,“人间美味,不过如此呀”,古往今来人们都这么赞叹茯苓夹饼。难怪茯苓夹饼从前是宫廷里的美食呀。直到现在,它还是大名鼎鼎的北京特产,由中华老字号北京御食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我风卷残云、狼吞虎咽般“扫”完了剩下的茯苓夹饼,却又拿起另一个开吃了。

有一次,我把两个茯苓夹饼打开,把一个中的馅料放进了另一个。这时我发现这样做后的茯苓夹饼不仅好看,而且好吃,我看见馅上的黑芝麻、白芝麻、杏仁……有序地排列在馅上,黑的是黑芝麻,白的是白芝麻、黄的是杏仁,白的是花生,在馅上多么可爱,再加上黄的馅心与茯苓那么一搭,真是“绝配”。

我最吃茯苓夹饼!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