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关于道德经的作文

时间: 10-04 栏目:话题作文

1道德经

大家盼望已久的道德经课终于开始了,今天一早大家来到教室,拿出自己的道德经书开始提前做好道德经课的准备。

我也不由自主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开始好好的预习。今天天气晴空万里,我的心情如同天气一样的好。到了上课的时候,罗老师组织大家排好队来到了多功能厅开始上课。一进入多功能厅大家开始紧张起来,龙爷爷是一个年仅80岁的老人,他拿着拐杖躬着腰,但他却如此幽默。今天一上课大家以自己最好的状态进入了龙爷爷的课堂。大家的心情也由紧张变成放松、投入。

一开始,我还不怎么听得懂,可是后来我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还回答对了几个呢!龙爷爷教我们词的含义,句子的含义,还叫我们如何隔断读句。龙爷爷上的课生动有趣,能使无精打采的人变得活泼开朗、有精神,我喜欢上龙爷爷的课!

2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不笑天下可笑之人!进入QQ,只为缘而来,为朋友而来,为美好的心情而来,又何必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之事?又何必上纲上线,轻松事要严肃为?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泯千愁!

3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耳边。相信大家对老子的道德经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了。

我可是特别佩服老子,他能领悟到万事万物的规律,并有自身体会,而这些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和人生中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我们学的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详是谓天下王,正言反。”意思是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冲击重物时没有东西能取代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没有一个人去能去实行。所以,圣人说:“受国灾难和耻辱就能为天下王。”是呀!如果你把一颗石头往水里扔,他不会反抗,只会包容你。所以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就是水。

所以,我们学道德经是为了把老子所学到的道理和规律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4《道德经》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后来逐渐地了解到,原来,这是英雄失志、身经多难之人的酸鼻肺腑之言。我起初不过只是望文生义而已,日后时时想起,仍觉其意无穷,但究竟于个中深味,却也难以依托于言辞。

及至读到《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并行其中,才又发现刚柔之论——“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柔弱之水,也可穿山凿洞;无形之风,且能移山填海;轻盈似雪,尚可弯枝折树;而细小如雨滴者,更能涌出滔天巨浪。仁者既能如山,智者也可似水。唯有云雾,才可来去群山峻谷,自由如风;唯有退却,才可消磨强兵,置之死地而后生;唯有柔情,才可化解铁石心肠,饶是万般情愫又如何;唯有静观,才能勘破三春景不长,草木逢春向朝阳;唯有等待,才可果实盈筐。唯有一无所求,才能无所不惧,唯有一无所有,才能无所不有,无所不克方得无所不益,无所不益才可无所不惧。

唯水而已!

可以高贵强大,却宁可雌伏卑微。明知是非曲直,却愿意忍气吞声。明明含冤莫白,却甘愿忍辱负重。这应该就是老子所说的“恒德”吧。而老子认为,水,具备了这样的恒德。

不过,可惜了啊,棱角分明的我,可是当不得他笔下的一团水呵!毕竟,上善若水者,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吧?

即便是有人如水者,不也得落于尘埃,归于尘埃么?回头想想,泰戈尔不是说过么:“人无法在历史中凸显出什么,人只是在历史的洪流中挣扎而已。”大家都一样吧,不过,难道是因为这样,所以有人说众生平等么?

同学说很想去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也心怀向往。很想知道,当我们置身于宏大辽阔之境的时候,我们自身,究竟处于多么渺小的地位,那个时候,人们涂脂抹粉的自私自利之心是不是会化为乌有?人们处心积虑的烦忧争斗之心是不是会戛然而止?骤然回首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发现我们的家园特别美好,而世界竟如此多娇!

但我毕竟不智不勇,但我毕竟有畏有惧。

老子说,得到只是或然,失去才是必然。京芷卉说,我就知道,我得到了一样东西,就必定会失去另一样的。然而,即便如此,那又怎样?不战而胜,不讲能明,不招自来,不求乐应,这样的事情难道是人力可为的么?若然不是,那么,我们还要去勉强谁呢?人能左右的东西,当然有限至极,满足了期待的,当然心怀欢喜,失去了可贵的,自然伤心不已,若无人之常情,则人何之为人?

老子之言,有大慧,有大愚,有大勇,有大怯,有所为,有所不为。圣人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一朝悟道实不足惜;俗人本自活于道中,喜怒哀乐终须有,又何须悟道?

我们毕竟是俗人,俗而又俗之人,只需知道,而不需悟道。

一位智商200的人在毕业典礼上这么说:“我深知我不是个可以给别人幸福的人,那么,我就先让自己开心吧。我自己开心,让他人幸福。”

当时听到了这句话,我竟当场呆住。时时回忆的时候,我竟也不明原因,也许话语太过贴切,太难让人静心弗思若止水了吧,谁知道呢?

最简单而又最深远的道,总是藏匿于生活之中的吧。所以,大家都要好好的,要开开心心,自己开心,也让他人幸福。

5《道德经》——以柔克刚?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读罢此句,我不禁思絮万千,老子作为道德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柔”是否与其清静无为的思想有关呢?“以柔克刚”真的适用于一切场合吗?未必!

说到“柔”,不免让我想到了水,想到海边那圆圆的软石,更让我想到了“圆滑”的场所,充满了尔虞我诈,阿谀奉承,大家为了生存,可以说“柔”到了极致。然而这之外真就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不附权贵,忠心报国,气直刚勇,坚决同社会的阴暗面作着坚决的斗争,在他们身上你找不到一丝“柔”的影子,但非常遗憾,如此行事的人大多没什么好结果,相当一部分人遭奸人谗言而死。这显然是与“明哲保身”的道家思想格格不入。但是我想,当岳飞死于风波亭时,他的心中一定充满着正义感,他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英雄;当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殉志的时候,那一份“举世皆浊我独醒”的豪情又岂是“柔”可能动摇的;当革命烈士江姐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多么刚强,那一点求生的“柔”在这不屈的刚强面前是如此苍白……

当我们现在念起一个个名字时,心中充满着崇敬,这是历史给他们最好的回报。这是“刚”在高层面前的伟大胜力,“以柔克刚”那种保重自己的小胜利就不免有点小家子气了。

再说说“柔”更消极的一面吧!老子是主张“不仕的”,主张“无为的”。这种思想在那句柔定胜刚的话中也暴露无疑。由于“柔”,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们在遭受挫折时有很大一部分走了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路——隐居,这是一种“大柔”,对于社会的黑暗,我干脆置身于世处。这其中是否又反映了他们逃避现实,惧怕斗争的惰性呢?面对黑暗,面对邪恶,有两条路可以选,岳飞走的那条路太坎坷、太危险。于是干脆作一个西湖之畔的林和靖,闲云野鹤,以梅为友,整天写两句诗,也算是怡然自得。可悲呀!十年寒窗,与社会交手几回合便落荒而逃,遁入深山不再出来。知识分子的封闭道德造成了整个中华文化的不道德,这真是中华文化史的悲哀。不要再信奉什么“柔定胜刚了”,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看看那句话对中华民族都做了什么?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子的思想未必就适用于一切场合。要想在国家竞争之间中立于不败之地,强大是必需的。我们不需要隐者,我们呼唤刚强的勇士!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