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古诗作文400字
1《牧童》扩写
一天,唐朝的诗人吕岩吃过晚饭,独自出去散步。吕岩走在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拐过一个弯,看到了一片草地。宽阔无垠的原野上,初夏的草长得那么茂盛,那么整齐,像被人铺上去似的。时断时续的牧笛声和鞭子隐隐的轻响被晚风源源不断地送到耳边。远远望见一个牧童正无忧无虑地坐在黄牛背上,吹着牧笛,并不时地挥舞他的鞭子。阵阵悠扬的牧笛声随风飘向远方。
只见牧童赶着牛向不远处的一间茅草屋走去。把牛关好后,牧童跑向了屋内。只见茅草屋里透出了蜡烛昏暗的光亮。不一会儿,牧童就走了出来。这时,月上柳梢,门外的月光是多么迷人啊!望着月亮,牧童不由自主地走到了月下,连蓑衣都忘了脱,就躺在草地上了。牧童望着月亮想了一会儿,便睡着了。
诗人吕岩多么向往牧童这种清风明月相伴的生活啊!他一时兴起,便吟了一首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天早晨,牧童上山放牛了。和煦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柔和的风儿抚摸着大地。漫山遍野都绿油油的,似乎山已被绿浪给吞没了。蓝天、白云、清风、草地,令人神清气爽。
太阳慢慢地沉下山头,晚霞出现在天边,天色已暮,凉风习习,一阵阵悠扬的笛声在晚风中传来,这笛声时断时续,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不久,笛声朝着炊烟的方向淹没了。
没过多久,笛声又再次响起,这回声音更亮,一听这笛声就知道这是一个快乐的孩子,仿佛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大山里。让我们走近他——吃饱晚饭后的牧童,不脱蓑衣就躺在草地上,哦,原来他把这广袤的草地当作了床,这夜空就是牧童的帐篷,月光朦胧,洒下一层薄薄的纱盖在他身上。满天的繁星向他招手了!蛐蛐也来伴奏,和着牧童的笛声奏起了小夜曲。
星空、月夜、笛声、鸣虫,令人意犹未尽。
3牧童
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一片又一片的绿草无边无际。每片绿草都绿茵茵的,夜晚的风吹拂着野草,这一片绿海被风吹起来了,就像风吹起的一条条优美的海浪,翠色欲滴留给人一种缓慢的流动感。远处随风传来牧童优美的笛声,断断续续的笛声回荡在你的声际,仿佛在远处呼唤你,又像给你献上了一首动听的曲子,让你聆听、点评,但极可能是在邀请你一起来场比赛吧,看看谁吹得更好。
突然,笛声中断了,牧童也不见了。在广阔的原野上只有风还在不停的吹,只有小草还在翩翩起舞。
黄昏慢慢的走到了天空中,让天空有些黑暗,这时牧童吃完了饭,又重新回到了无边无际的原野。你瞧,他没有脱下蓑衣就静静地躺在草地上,静静地看着月亮,让广阔的原野少了一些生机,多了几份宁静。
4《牧童》改编
黄昏即将降临,远远望去,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微风拂过小草青涩稚嫩的脸,“沙沙”——“沙沙”——,不知是风姑娘在与小草玩耍,还是隐藏在围成一团的小草下的小虫子在休息。感觉这草地辽阔无垠,全是绿色。
晚风中隐隐约约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那声音,传得很远很远。笛声断断续续,时而响时而低,伴着小虫子清脆的啼叫声,就好像在开一场小型音乐会。
咦?那里怎么有一个小黑点儿?啊!原来是牧童。
牧童放牧归来,由于隔得太远,听不到那位小牧童在嘟囔着什么,不过依着他的口型,应该是在抱怨将近晚上了,却还没吃饭吧。
良久,草坪上才出现了一个身影,你问我他是谁?此人就是牧童。看他那一副酒足饭饱的模样,想必一定吃得特饱,不过,这样子真想让人发笑。为什么呢?因为他连蓑衣都不脱,就径自躺在了草地上,也不怕弄脏了蓑衣,望着天空中的那一轮明月,时不时吹几下笛子。那画面,既想让人发笑,也想留下欣赏这唯美的画面。
5牧童(改写)
这次,我来到乡下,未曾想乡下的景色也这么美。放眼望去,碧绿碧绿的草地,无边无际。像一块巨大的绿毯。草地干净而平整,像是被谁特意铺上去的。
小草长得密密的,每一棵都精神抖擞。清新的空气中,飘着草的芳香,这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傍晚,夕阳的余晖笼罩着大地,一座座农舍升起了袅袅炊烟。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远处的田野开始变得朦胧。乡村在暮色中显得和谐和宁静。一阵暖暖的微风吹来,隐隐约约地,有几声悠扬的笛声,随风飘了过来。顺着笛声找去,原来是牧童放牧回来了,他穿着蓑衣,骑着一头老黄牛,轻轻地吹着竹笛,很是悠然自得。
晚饭过后,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月亮也急不可待地露出了大半张笑脸。牧童连蓑衣都没有脱,就躺在了柔软的草地上,出神的望着天空的明月,不知他在想着什么……可能是太疲倦了吧!没多大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他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似乎梦到了什么让他愉快的事情……
6牧童
无忧无虑的牧童还像平常一样,牵着自己的牛儿们来到辽阔的草原。
青草像是被谁铺在地上一般,草地一眼望不到头,这草地仿佛和天连在了一块儿。真是一碧千里。牛儿悠闲地在草地上吃着草,淘气的牧童穿着蓑衣,跳上了牛背,玩起了倒立。一个倒立还不够,又在牛背上翻了个跟头。这下可好,脚踩空了,一下子从牛背上摔到了草地上。“咦?怎么不疼呢?”牧童想着。原来呀,是这如毡似毯的草地“接住”了他。这调皮的小牧童,还不知足,跳上了牛背,又开始翻跟斗,还下定决心要“征服”牛儿,绝不从牛背上掉下来。
玩着,玩着,已是家家炊烟袅袅的时候了,牧童摸摸肚子“咕噜咕噜”,“好饿呀!”牧童叫着。他又牵着牛儿,回了家。桌上早已摆满了喷香的饭菜,牧童狼吞虎咽地吃着,没过一会儿,一碗饭就吃完了。牧童走出家门口,看见了好圆的月亮!就向草地奔去。
牧童到了草地才发现自己连蓑衣都没有脱。放了一天牛的牧童也累了,他随便找了一块干净的斜坡,躺了下来,在月光的照耀下,慢慢地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
7改写《牧童》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消失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的在草地上跑着,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得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爬上来了,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了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的歌儿,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8改写古诗《牧童》
黄昏十分,草地被太阳照得金黄金黄的,草地上还站着一个人,那就是大诗人吕岩正在那里作诗。
放眼望去全是草地,好像看不到边的沙漠,平平坦坦的,似乎是有人故意将它铺开,又似一块非常大的绿地毯,使人不禁想躺在绿地毯上休息一会儿。这时刮起了一阵凉爽的晚风,晚风中还带着不知是那个牧童吹起的悠扬自在的笛声。
诗人寻着笛声找去,终于找到了这个牧童,原来这个牧童黄昏十分,牵着牛回到家吃完饭后,连身上的蓑衣都没有来的急脱下来,就来到池塘边。躺在池塘边的草地上,观赏着皎洁的月光,倾听着青蛙的鸣叫。
这时诗人想了想,大声地吟道:“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不由得感叹道:“如果我有像牧童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