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磨课计划
【专题名称】小学数学简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例】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指导老师】
水城名师 雷玉芳
开发区名师 杨伟 袁晓婷 孟会娟
【群组成员】
黄金勇 戴国强 李晨霞 王坤 韩军伟 王英伟 苏秀娜 崔华 王松 刘梅红 李绪娟 赵金燕
【责任人】开发区教研室 雷玉芳
负责制定磨课计划;认真组织课例打磨的实施全过程;协调专家、名师给予充分指导,群组其他成员及时参与研讨;及时调度打磨进程;收集备课、研讨、观课、上课、议课、反思、总结等过程性材料,并将材料及时上传;撰写磨课总结。
【执教人】开发区北城中心小学 黄金勇
负责提交原始教学设计;根据集体研讨的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上课并整理教学实录;组织观课、议课;根据议课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改;撰写课堂教学总结和磨课总结。
【研究目标】
1、探索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2、探索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分配的有效策略。
【计划探讨的问题】
1、目标——简洁明了
2、内容——简约充实
3、环节——简化自然
4、指导——简要到位
5、媒体——简单实用
6、语言——简练深刻
7、训练——简缩深化。
【工作措施】
1、加强与联校领导、区教研员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2、团结群组成员及周围教师,群策群力,打磨高质量的教案。
3、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丰富自己。
4、保证时间、设备的提供。
【工作条件】 多媒体,电脑,网络
【注意事项】
在这次研修学习中,我们组的老师们人人积极参与,勤奋学习。尤其是黄金勇老师,他勇跃承担了本次磨课的备课、上课、说课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希望每一位成员能克服一切的困难,及时参加各项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相信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会给孩子们呈现一节精品课,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打磨流程及时间安排】
环节---磨课任务---群组成员分工---制定计划
——————————————————————————————————————————————
3月23日
参与计划制定
雷玉芳 杨伟 袁晓婷 孟会娟 黄金勇 戴国强 李晨霞 王坤 韩军伟王英伟 苏秀娜 崔华王松 刘梅红 李绪娟赵金燕
备课1
——————————————————————————————————————————————
4月7日
基于个人经验备课 发布教案
黄金勇
备课研讨
——————————————————————————————————————————————
4月8—12日
参加备课研讨会议
网上修改教案
雷玉芳 杨伟 袁晓婷 孟会娟 黄金勇 戴国强 李晨霞 王坤 韩军伟王英伟 苏秀娜 崔华王松 刘梅红 李绪娟赵金燕
备课2
————————————————————————————————————————————————————————
4月14日
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 发布教案
黄金勇
上课
——————————————————————————————————————————————
4月17日
4月18日
上课
黄金勇
发布课堂实录
雷玉芳
观课
——————————————————————————————————————————————
4月17日
参加观课准备会
分工观课
雷玉芳 杨伟 袁晓婷 孟会娟 黄金勇 戴国强 李晨霞 王坤 韩军伟王英伟 苏秀娜 崔华王松 刘梅红 李绪娟赵金燕
发布观课报告
雷玉芳 杨伟 袁晓婷 孟会娟 黄金勇 戴国强 李晨霞 王坤 韩军伟王英伟 苏秀娜 崔华王松 刘梅红 李绪娟赵金燕
课后评议
——————————————————————————————————————————————
4月17日
参加课后评议会
雷玉芳 杨伟 袁晓婷 孟会娟 黄金勇 戴国强 李晨霞 王坤 韩军伟王英伟 苏秀娜 崔华王松 刘梅红 李绪娟赵金燕
备课3
——————————————————————————————————————————————
4月20日
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 发布教案
黄金勇
总结
——————————————————————————————————————————————
4月23日
参与总结反思
雷玉芳 杨伟 袁晓婷 孟会娟 黄金勇 戴国强 李晨霞 王坤 韩军伟王英伟 苏秀娜 崔华王松 刘梅红 李绪娟赵金燕
撰写并发布总结反思
雷玉芳 杨伟 袁晓婷 孟会娟 黄金勇 戴国强 李晨霞 王坤 韩军伟王英伟 苏秀娜 崔华王松 刘梅红 李绪娟赵金燕
一、磨课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数学磨课组有教师6名,其中高级教师4名,一级教师1名,青年教师1名。磨课组是学校老、中、青最佳组合的研究型、奋斗型团队,每位成员爱岗敬业、乐于接受新理念、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善于反思,是一支相处和谐、团结创新的智慧型团队。
磨课组办公室环境优雅,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组内教师勤学善思,敢于创新,积极探索“三化六环节”研课模式,认真落实“八个精心”,打造“四全”精品课堂,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团结协作、严谨钻研、智慧求真、互动成长,是我们四年级数学教研组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区品牌教研组的优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究“三化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落实“八个精心”,搞好小专题教研,深化校本研究,为学校实现“教师高品位、学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学校高档次”的办学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三、工作目标
1、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深化教研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团结协作、智慧创新的优势,努力实现教研活动高效、实效。
2、继续深化六步骤率先执教研究,积极探索“三化六环节”研课模式,努力打造“四全精品”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搞好小专题研究,提升教师群体科研能力。
四、主要方法与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传到学校网站、教研网站,达到资源共享。
(2)教师个人自学与即时教研有机结合,做好学习笔记,读书心得和教学随笔等。
(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广泛收阅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群体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二)、夯实常规管理,落实“八个精心”,力争教研实效高效。
本学期围绕“三化六环节”磨课系列活动,在常规管理上下功夫,切实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具体做法:
(1)认真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努力做到: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注重教学反思和培优辅差。
(2)落实教学常规,组织集体备课、研课、磨课,以“三化六环节”磨课活动为契机,定向学习,定向研讨、率先执教、教后反思、及时评议、定时修改,二次备课执教,注重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实效性。
(3)确立“探究学议的有效性”小专题研究,做到专题研究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互动、有反思、有成果,深化“三化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厚重的数学教研之风。
(4)将常态课、率先课研究与磨课活动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基于课例”校本教研活动的研课模式,即: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率先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二次研课制定个案—形成特色,资源共享。
(5)落实“八个精心”,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情况,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反思教学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开展网络教研,建立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积极浏览省、市、区、校教研中心网站内容,充分利用教研组博客、教师博客、论坛,开展网上教研,和专家、家长在线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充分发挥我组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名师带徒活动,结合本学期率先执教课、“三化六环节”磨课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区教研室抽课比赛等活动,开展“师徒同上一节课”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其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科研能力上进一步提升,争取在各类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五:磨课活动安排表
磨课活动安排表
一、专题名称:动起来,想出来—聚焦公式教学,打造“行动学习法”
二、课题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
三、研究成员:于振华 崔素琴 王伟 陈延光 王永娟
孙玉红 张玲 郑秀霞 马瑞芹 郎萍
刘永美 李苗苗 王晓宁 范江玲 张军
四、责任人:齐丽峰 于振华
五、执教人:李苗苗
六、本专题研究目标
1. 进一步明确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 透过行动实践学习,即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达成学习目的。
3. 加强课堂合作交流,少走弯路。使学生的行动与反思合二为一,是本专题的追求目标。
七、工作措施:
1.在专家指导下,深刻挖掘核心研讨内容的内涵,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
2.加强与本校老师、各级名师和各级专家的沟通,寻求支持。
3.团结群组成员,及时在网上交流研讨。
4.发动圈子成员,加强互动,及时反馈,打磨高质量的课例。
5.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执行。
八、具体安排:
11.21召开制定计划会,确定研讨主题,明确群组成员分工,并将课例打磨计划上传到网上。
11.22—23执教人李苗苗老师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并上传第一次备课稿。
11.24召开备课研讨会。所有群组成员发表意见、建议并及时整理上传会议记录。群组内的老师上线直接修改教案和发帖。
观课准备会。讨论明确观课要求、观课维度、做好观课分工,准备观课工具、选择观察点、落实观课时间。
11.25—26 李苗苗老师汇总第一次研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第一次备课反思和总结并上传相关资料。
11.27—11.28 在群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李苗苗老师修改教学设计并将第二次备课稿上传到网上。
11.29李苗苗老师根据第二稿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执教。组织观课活动,收集观课数据。李苗苗老师进行教学反思,整理教学实录。
11.30召开观课研讨会,分析观课时收集的数据,进行议课、评课。观课教师写出并上传观课报告。
12.1李苗苗老师汇总第一次观课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反思和总结并上传到网上。
12.2—4李苗苗老师根据第二次备课总结情况,进行第三次备课,上传教学设计的第三稿。
12.5—6根据第三稿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执教。组织观课活动,
观课教师写出并上传观课报告。整理教学实录,进行教学反思,上传第二次上课视频。
12.7—9执教人进行课例打磨总结。群组成员撰写反思文章进行课例打磨总结。负责人进行全面的课例打磨总结,并上传相关资料。完成本组本次磨课的自评。
12.10—11根据平台自动随机生成的互评小组展开研修组间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