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 09-15
栏目:方案
方案一: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习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柏萍
副组长:杨国诗
成员:单进清、杨泗亮、杜军方、赵峰、刘洪、谢佃春、刘保、张家成、李跃文、杨绪兵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方案二: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可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可请他人评价或听课、实地考察)。
方案三:抚宁四中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方案四:“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区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正由于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七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一、课程开设的需要评估:
1、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丰润区。一方面,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打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和各村新富起来的个体户子女。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校训是“文明、勤奋、活泼、创新”,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5、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他们进行交际礼仪教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二、课程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的实施:
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七、八年级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三个单元交叉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际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的周一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公民”、“我是服务员”“今天我当家”、“我的家乡美”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五、适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4、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王贺印
副组长:王守增.王晓朝.王学军.高海忠.
专家指导:田秀梅(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成员:王友华.甄东亮.韩玉红.马瑞文.王建东.王福利.王艳凤.甄立红.张海峡
5、具体实施本方案的有关人员:
指导老师:王晓朝
实验老师:甄东亮.韩玉红王福利
七、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由于班级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
4、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利用我校国家级课题《学校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成果,全面推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真正突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切实改变目前师生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仪表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提升华杰双语学校师生的文明形象,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现制定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活动意义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文明礼仪教育以满足学校需要为切入点,以服务学生主体健康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作用,遵从德育教育从认知、自觉规范到行为自律的教育过陈,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对于学校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活动内容
在我校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教学生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培养学生具有高雅、得体、大方、文明的涵养,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我们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学习礼仪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自学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二)实践礼仪
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各班级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礼仪学习,评选文明礼仪标兵。
(三)展示礼仪
通过开展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评选班级各项“礼仪之星”活动,展现学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四)宣传礼仪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社会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手拉手、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
四、活动安排:
以校园礼仪为重要内容,以校本课程为线索,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我校要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平台,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一阶段(10月份):学习礼仪知识,向不文明行为告别
1、各班组织开展“学礼仪、讲美德,做文明学生”主题班团会,进行大讨论,有计划开好校本课程。
2、开展“读百家箴言,摘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网上或书报杂志等收集相关资料,各班整理并编写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
3、年级组织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表彰。
4、举行“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展”
5、举行“中华传统美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教育,从文明的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根本性的渗透。
6、全校各班举行“文明承诺一句话”活动,全校师生针对文明行为的某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承诺,写下来在全班公布,师生、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监督。
第二阶段(11月份):体验礼仪内涵
1、举行一次校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2、进行一次“文明礼仪手抄报”大汇展。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礼仪内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践行活动。
①、从最简单的坐立行、语言、体态语言等方面入手开展“文明举止伴我行”活动;
②、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伙伴入手开展“尊长互敬伴我行”活动;
③、从学文明用语、说文明话入手开展“文明用语伴我行”活动;
④、从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上健康网入手开展“文明上网伴我行”活动;
⑤、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习惯的养成入手开展“文明习惯伴我行”活动。
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践行礼仪开始,然后扩大到社交礼仪,在此过程中做到躬行、内省,全面提高文明礼仪素养。
第三阶段(12月份):收获礼仪习惯
1、组织各年级分主题讨论校本课程学习体会。七、八、九年级讨论主题分别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和社交礼仪。
2、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校将评选出学期和学年度的“礼仪之星”,并在学校宣传栏展示“礼仪之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来感化、激励学生。
3、开展“礼仪之星”表彰、联欢会。表彰在本次活动中获奖的班级及个人,并收集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筛选编排成节目,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演出。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组长:柏萍
副组长:杨国诗
成员:单进清、杨泗亮、杜军方、赵峰、刘洪、谢佃春、刘保、张家成、李跃文、杨绪兵
2、充分发挥校文明督导岗的监督作用,各班坚持文明礼仪日查日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资源,编撰出《华杰双语学校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初稿),并在总结礼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指导师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倡议书、广播站、宣传栏、班团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将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文明礼仪教育要长抓不懈,寓礼仪教育于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抓好养成。各年级、各班一定要强化学生礼仪训练,落实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习惯。
3、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学会“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4、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校实施方案,结合班情,拟定出自己班级实施的具体方案,因需而搞,形式多样,凸现特色。要作好记录,每阶段有一份主题活动设计及活动后的感想。要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加强日常文明礼仪行为的监督。
方案二: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是我们上个学年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德育课题,对我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该课题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郑航博士、《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区科研室冯毅、曾秀华主任、容桂教育组胥执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校在前一阶段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循序渐进、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进一步完善,确定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现代文明(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以此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康人格的更好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以期高效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取得更可喜的阶段研究成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礼仪课程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的德育模式,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容桂中心地段,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等等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符合我校校情的需要。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课程是通过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养成学生良好礼仪行为的课程,是一门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实现学生文明礼仪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课程。
四、课程目标
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展示他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的风采,着力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的南环学子形象,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目标:教会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并通过动作行为和言语行为,在对自我,对别人两种对象,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三种场合,在衣、食、住、行四种生活内容的多维领域中习得和运用礼仪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饱满的、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五、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此单元为1—2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此单元为3—4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睦邻礼仪敬亲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享受温馨、美满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此单元为5—6年级学生重点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交通礼仪网讯礼仪外出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通过三个单元的礼仪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生活、交往,以及如何热爱生活、感恩父母、老师、学校、祖国,树立远大目标和增强自信,做文明有礼的南环学子。
六、课程的实施
礼仪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将“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单元交叉进行,各年段分别有重点。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往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
1、专项课程设置。
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上礼仪课。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七、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满足小学生多方面的精神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放性原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吸取百家之长,突破那些束缚学生个性、阻碍学科沟通和开放的程式,解除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毫无意义的“教学规则”,构建灵活、高效、有序的教学规范。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华,培养其能力。
合作性原则;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趣味性原则:通过有趣的情境模拟,教会学生礼仪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做文明人。
灵活性原则: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要灵活掌握。教师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八、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以目标为依据,引进学生评价主体,引发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特别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动态化”这三大主题。
1、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纬度:
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分别对孩子在校、在家、在社区的劳动礼仪、交往礼仪、交通礼仪作出评价;
⑵评价手段多元化——可采用调查、访问、报告、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⑶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知、情、意、行四方面;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创新性、成果展示方式的独到性等方面。
2、注重“过程化”评价
教师用于评价学习过程档案的标准可以包括“量化的分数”(是指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即搜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或数学方法,做出定量结论的方法)与“质性的评论”(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从理想的角度看,应该有与被评价学生对应的参照标准。如:其他同年级的学生、学生过去的表现、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社区人士的期望等。
3、注重“动态化”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激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须注重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应该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肯定、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九、课程管理
(一)组织管理
建立课程管理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
1、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杨锦洪校长、曾素芳副校长
副组长:肖秦湘主任
2、子课题组组长:
1—2年级黄雪华汤肖颜
3—4年级吴瑞仪张秀红
5—6年级罗巨明董青
(二)师资管理
教师配备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德育课堂”的阵地之一。任教礼仪学科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组织具备相关条件的教师担任各年级礼仪教学工作,开展礼仪活动,保证礼仪学科教学质量。
加强培训
加强礼仪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管理的关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念,学习校内外成功教学经验,提升礼仪教师自身文明素养,加强队伍建设。
培训方式包括:理论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等。
加强教科研
课题组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教学特点认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并要求积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当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开展三次大型教研活动,子课题组每月开展两次研讨活动,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参加专题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三)教学管理
任课教师要有完整的备课和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记录成绩,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总课题组、子课题组要有计划地组织好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加强交流和提高。
十、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学研究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3、子课题组负责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礼仪教育成果汇报(可请实验教师或家长介绍经验、可组织学生、家长、教师互动交流、可礼仪行为表演)。
4、子课题组有子课题实验方案、训练措施,有实验过程记录,课题实验组要定期抽查各班实验情况(可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可请他人评价或听课、实地考察)。
方案三:抚宁四中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部份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传民族传统文化灰核心,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问题,使中小学德育直正体现普教性、持久、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特点,减少突击与形式,使德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初中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文明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热爱集体、关心尊重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热心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二.分目标
(一).知识
1.了解礼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实质。
2.懂得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3.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懂得中学生得体的服饰要求和谈吐规范。
4.掌握家庭礼仪中对待长辈、客人及邻里的基本礼节。
5.懂得与教师、同学相互交往和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义。
6.懂得作为社会人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能力
1.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体态语言”习惯,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个人素养。
2.灵活运用不同场合下的礼貌用语,掌握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提高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学会端庄、大方、整洁的仪表修饰,以符合中学生自身特征,展示自我良好形象,培养和提高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懂得自尊、自爱。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做事,培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
5.融洽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培养和锻炼适应能力,培养协作能力。
6.培养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诚心、爱心和热心,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能力。
7.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
(三).情感和态度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从自尊、自重、自律的行为中培养关爱自己、宽容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2.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礼貌的行为,在规范行为中培养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利益,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品质。培养对国家、社会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生活作风,做到真诚讲信用,遵纪守法。
5.树立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与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第二部份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安排、活动形式
教学计划:初中礼仪教育课程的知识部份共24课时,两个学年完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课时比例基本为1:1,或者活动实践课时多于知识传授课时,即礼仪教育总课时数为48节,教师教学时可视实际需要灵活把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注意与学校长德育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另外,学校总体教育计划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如:节日教育、艺术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作为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绪论(共2课时)
1.礼的起源与发展(0.5课时)
2.礼的内涵与实质(0.5课时)
3.做文明礼貌的中学生(1课时)
二.仪容仪表礼仪(5课时)
1.形体姿态(3课时)
2.中学生服饰礼仪(1课时)
3.礼仪修养与个人卫生(1课时)
三.谈吐礼仪(3课时)
1.谈吐礼仪与语言美(1课时)
2.谈吐礼仪与声音美(1课时)
3.谈吐礼仪与普通话(1课时)
四.家庭礼仪(6课时)
1.敬老礼仪(2课时)
2.日常餐饮礼仪(1课时)
3.待客礼仪(1课时)
4.书信礼仪(1课时)
5.电话礼仪(1课时)
五.校园礼仪(4课时)
1.师生之间的礼仪(2课时)
2.同学之间的礼仪(1课时)
3.校园活动礼仪(1课时)
六.公共场所礼仪(4课时)
1.公共礼仪基本原则(1课时)
2.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2课时)
3.社会公德与环保安全(1课时)
二.教学活动形式:
本课程是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常用形式:
1.交流分享:是常用的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交流分享能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2.资料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和水平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按要求或以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3.现场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学生对所关注的总是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以利用这一形式。
5.诵读诗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诵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古今经典赞歌、文章。一方面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欣赏:学生欣赏的对象可以是人文作品、自然景色、音乐,也可以是学生喜欢或佩服的同伴或其他人物。如师生共同搜集某一专题的故事、绘画、照片、录像、电影、多媒体作品等来一起欣赏。
7.练习:这是指针对某一项或几项教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强化练习,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练习中学生形体健美操等。
8.讲授: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为让讲述生动、有效,应在充份了解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故事和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9.主题班会:针对某一主题而召开的班会,可以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形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受到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
10.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还可以与音乐欣赏、体育健美操练习等结合,还可以充份利用校园环境等创设礼仪教育氛围。
方案四:“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区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正由于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七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一、课程开设的需要评估:
1、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丰润区。一方面,社区中各类闲散、外来打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和各村新富起来的个体户子女。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校训是“文明、勤奋、活泼、创新”,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5、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他们进行交际礼仪教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二、课程的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校园礼仪”
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礼仪”
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社会礼仪”
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的实施:
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七、八年级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三个单元交叉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交际礼仪”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的周一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①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公民”、“我是服务员”“今天我当家”、“我的家乡美”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五、适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4、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王贺印
副组长:王守增.王晓朝.王学军.高海忠.
专家指导:田秀梅(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成员:王友华.甄东亮.韩玉红.马瑞文.王建东.王福利.王艳凤.甄立红.张海峡
5、具体实施本方案的有关人员:
指导老师:王晓朝
实验老师:甄东亮.韩玉红王福利
七、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由于班级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
4、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