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2)
时间: 08-04
栏目:反思
也有利于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情境中引发的其他问题和练习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发现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理解。
二、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发展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大胆迁移、类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学生迁移出了四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列举法,先列举出两个数的一些倍数,从中找出他们的公倍数,并从公倍数中找出最小公倍数;2、筛选法,先写出较大数的一些倍数,从中筛选出较小数的倍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3、分解质因数法,先把两个数分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因为用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以18和12为例重点介绍了这种方法,先让学生分别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接着把18、12的最小公倍数36也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从最小公倍数36所分解的质因数中,找一找包含了18和12两个数中的哪些质因数?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最小公倍数36中既包含了12、18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也包含了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也就是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两数所有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针对每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边说边举例,并进行了适量的练习。
反思五: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公倍数” 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教师能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恰当地指导,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在出示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否铺满边长为6厘米和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的时候,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这种简单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这一环节的尝试也是成功的。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即了解了公倍数,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公倍数的必要性。
2、教学如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时,我只是让学生“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然后再找共有的倍数”,没有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是直接给出了第2种方法,这样的话就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
3、整节课在时间的安排基本合理,后面的提高练习也达到了预设要求
三、存在不足
教学如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时,我只是让学生“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然后再找共有的倍数”,没有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是直接给出了第2种方法,这样的话就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
二、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发展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大胆迁移、类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学生迁移出了四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列举法,先列举出两个数的一些倍数,从中找出他们的公倍数,并从公倍数中找出最小公倍数;2、筛选法,先写出较大数的一些倍数,从中筛选出较小数的倍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3、分解质因数法,先把两个数分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因为用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以18和12为例重点介绍了这种方法,先让学生分别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接着把18、12的最小公倍数36也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从最小公倍数36所分解的质因数中,找一找包含了18和12两个数中的哪些质因数?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最小公倍数36中既包含了12、18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也包含了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也就是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两数所有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针对每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边说边举例,并进行了适量的练习。
反思五: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公倍数” 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意义,教师能够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恰当地指导,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比较、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探索中,学生发现了新知识的特点,又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就这样,在整理、归纳、交流的活动中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堂课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1、在出示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否铺满边长为6厘米和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的时候,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这种简单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这一环节的尝试也是成功的。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即了解了公倍数,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公倍数的必要性。
2、教学如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时,我只是让学生“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然后再找共有的倍数”,没有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是直接给出了第2种方法,这样的话就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
3、整节课在时间的安排基本合理,后面的提高练习也达到了预设要求
三、存在不足
教学如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时,我只是让学生“先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倍数,然后再找共有的倍数”,没有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是直接给出了第2种方法,这样的话就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