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 08-29
栏目:方案
方案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计划学时为两课时。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 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⑵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 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 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方案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一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八课。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骆、驼、峰、嶙、峋、翡、翠”七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羽”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羽”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能用“骆驼”、“翡翠”、“嶙峋” 在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学生已经认识“马”、“山”、二个偏旁。
5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电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课件、桂林山水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国秀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儿,作者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这个“美”描绘出来的呢?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随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课文
课件播放桂林风光,听2、3自然段录音。
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学习课文2、3段
四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桂林山水相关文章
八、帮助和总结
《桂林山水》这一方案,符合学生学情,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很高,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阅读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查找资料能力、利用网络能力、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为学生们上网学习偏少,对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合作性较差,探究能力不强,今后需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方案三: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3)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5)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交流学习)
五、说话练习: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因为()。我真想()。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课。计划学时为两课时。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先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然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 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⑵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 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 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课的学习者为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简单的写作手法,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对阅读等语文活动很感兴趣。
3、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讲授时主要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通过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时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文后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读。
2、交流
随机板书:
甲天下
水
山
画中游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结
2、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b汇报学习情况。
●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2、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结学法。
(2)、出示学习要求。
(3)、学生自学,教师个别指导。
3、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3)、再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2、说说你对课题中“甲天下”的理解。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六)、总结全文
方案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一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八课。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骆、驼、峰、嶙、峋、翡、翠”七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羽”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羽”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能用“骆驼”、“翡翠”、“嶙峋” 在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学生已经认识“马”、“山”、二个偏旁。
5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电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课件、桂林山水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国秀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儿,作者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这个“美”描绘出来的呢?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随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课文
课件播放桂林风光,听2、3自然段录音。
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学习课文2、3段
四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桂林山水相关文章
八、帮助和总结
《桂林山水》这一方案,符合学生学情,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很高,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阅读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查找资料能力、利用网络能力、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为学生们上网学习偏少,对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合作性较差,探究能力不强,今后需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方案三: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的:
1、运用自制CAI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抓住“静”、“清”、“绿”、“奇”、“秀”、“险”,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
2、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课件(高亮度投影设备或大屏幕彩电一台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课件:播放一些风景胜地的图片,(红叶似火的香山,峰峦雄伟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波澜壮阔的大海,幽深壮美的三峡。)让学生初步感知祖国河山是如此多娇。
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录像,有很多同学又喜欢去旅游,到过很多地方,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壮观。有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大地上。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以山水秀丽闻名的广西桂林去旅游,欣赏那里的秀丽风光。好不好?(好)请同学们边听朗读看画面,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出示课件,配画配乐的课文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欣赏、理解、学文。
(采取变序法教学)
的确,桂林山水非常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景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学生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2)观察,以说代读
运用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静、清、绿画面各一幅,指导学生具体观察漓江水的特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水的特点说具体。
(3)精读,理解重点
勾画书上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反复读,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作者把水比喻成无暇的翡翠,写出了水的颜色,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迷人的绿、醉人的绿,贴切而精妙,这不仅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绿,也是对漓江水“静、清、绿”三大特点的综合描绘,使我们对它的爱幕之心油然而生。
(4)深读,相互交流
讨论: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一改,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具体描写的好处(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自读句子,交流所得。
(5)品读,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们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轻声读、个别读、集体读、闭上眼睛试背)
真美呀!别说作者连我们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当作者从美景中醒过来,才发觉自己的船在前进,作者是从什么地方感觉到船在前进的?
本段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水的特点,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2、总结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第二自然段时是怎么学的?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方法,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怎样写具体的?(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山的奇异、秀丽、险峻。根据课文结合画面,汇报讨论结果。学到这里你想对桂林的山说点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的特点。桂林的山奇异到山山不同,峰峰各异,秀丽得像苍翠壮美的屏风,像新生的竹笋;危险得叫人简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时刻会栽倒下来。(指导学生入情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们合二为一,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范读,生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齐读一二两个分句,想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山围绕水,水倒映山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处就只表现在这些地方吗?出示课件: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现的地方。
作者游览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4、学习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绿树红花,竹筏小舟,更是优美奇绝,无与伦比,天下第一,所以,人们都赞美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们为什么会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结,回归整体
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板书总结:因为作者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览,然后,具体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写出作者的感受,这里确实美,美如画,不愧为甲天下的美称,前后照应,结构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结构来描写的?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迁移训练,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师根据它的特点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现在你们都是小诗人,请把你知道的风景胜地根据它的特点也写一首小诗。(交流学习)
五、说话练习: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欢(),因为()。我真想()。
结束语:同学们,桂林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为桂林的人民保护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爱桂林山水,我们家乡的巴岳山也非常美丽。我们要热爱她,保护她,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