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时间: 10-30
栏目:方案
方案一: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习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平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方案二: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近年来,惠农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和比较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改变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惠农区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结合惠农本地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对惠农区的这一现象加以扭转。基于此,我们选择了该课题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国外不存在,据好孩子育儿网转载的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文章,天津、贵州、哈尔滨、珠海等地均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有人士深入调查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不良后果,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中央民族大学的张云蕾以吉林省地区部分幼儿园为个案做了调查研究,写成论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二)预计的研究突破
本课题尝试采用在探索实践中教师跨单位交流任职、换岗位实地体验等方式加强师资园际间培训与交流,试图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的平台,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范围的限定:本课题的研究范围限定为惠农区有代表性的研究基地幼儿园、学前班。它们是:
公办幼儿园:惠农一幼(自治区示范园)、惠农二幼(自治区一类园);
企业幼儿园:恒荣物业有限公司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
民办幼儿园:春苗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桥西幼儿园(自治区第一所民办园)、七彩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
农村附设学前班的学校:惠农区燕子墩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农村)、惠农区回民学校(地处回族聚居区)。
研究对象:各研究基地的四至七周岁的在园(班)学龄前幼儿、幼儿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和班级教师及部分研究基地附近社区居民,附近部分小学一年级教师。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学前幼儿:系指在课题研究基地中学习的四周岁至七周岁之间的学龄前幼儿。
2.幼儿教育:系指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3.小学化倾向:包括三种现象:一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二是指教师不了解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对幼儿施加教育的行为;三是指并非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方式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而是以所谓的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的教育模式。
4.解决对策:系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途径、方式、策略等的总和。
(三)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1.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常见现象调查分析
2.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调查分析
3.各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基本素质(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4.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主要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文化水平调查分析
5.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现状(成才观、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调查分析
6.各园(校)附近社区居民及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现阶段学前教育游戏化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赞成度调查分析
7.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一日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现状调查分析
8.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室内外玩教具配备及教师教学资料、参考书、教具配备现状(数量、品种、使用功能)情况调查分析
9.各园(校)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约因素探究与反思
10.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与指导策略探究
11.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幼儿发展情况阶段性评价
12.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情况和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情况评价
13.各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提升情况调查分析
14.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教育观念提升情况(成才观、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调查分析
15.各园(校)附近社区居民及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课题研究后学前教育游戏化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赞成度调查分析
16.各园(校)附近小学一年级教师现阶段和研究后分别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游戏化教学方式的赞成度调查和两种教育方式一年级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研究中重点关注教师和幼儿,以人为本,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育过程,关注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及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要处理好教师、幼儿和教育的关系。研究中还需关注教育策略,即教师为实施的教育方案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研究中也要关注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制定出完善的幼儿园评估策略与方案,主要涉及对幼儿的评估和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评估。
(四)研究思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家长、校园长教育观念,树立正确育人观、儿童观;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减轻幼儿学习负担,还幼儿快乐童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五)研究的目标:我们选择该研究课题的意图,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在研究实践中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予以指导、帮助和协调,在研究实践中促使校(园)长教育理念转变,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引导,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从而削弱本地区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逐步使幼儿教育步入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游戏化轨道。
(六)研究的重点: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动脑,快乐有效学习,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变小学化教学模式为游戏化教学模式,使教育情况发生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七)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惠农区实际的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研究基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发展的平台,减轻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扭转惠农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一旦研究成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本地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可以用几个有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给予概括。
1.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
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4.有利于转变校长、教师和家长观念,还幼儿快乐的童年;
5.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八)课题选题的意义
旨在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呼吁社会和家长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研究找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扭转惠农区这一禁而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选择该研究课题,对于找出我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还幼儿教育一片健康发展的蓝天意义重大。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们决定从惠农区学前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方法与策略。
四、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记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观摩交流学习法、经验介绍法等展开对课题的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课题研究成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研究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合作研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
五、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本课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1)
具体工作:
1.选定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表;
2.选定课题研究基地幼儿园和学校学前班;
3.成立“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课题组,选定课题研究人员和指导人员并初步进行任务分工;
4.完成开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c.2——20xx.12)
进入正式研究阶段,课题负责人将定期对基地幼儿园、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监控、指导,基地幼儿园、学校对课题的开展研究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总结的经验及时向课题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汇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基地幼儿园、学校要按照课题负责人的阶段性安排展开课题研究,搜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总结研究的经验、成果。课题研究各基地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作为基地幼儿园、学校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保护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信心。
具体时间段主要安排和人员分工:
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负责设计家长调查问卷、社会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各研究基地课题研究负责人组织本园(校)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通过对本园(校)和附近社区的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寻找出各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各研究基地研究负责人将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呈报课题负责人邓爱军,邓爱军根据各园(校)具体情况,提出研究策略和研究指导意见。
20xx年5月——20xx年7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根据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各基地在实践中实施具体研究。
针对主要是家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开办家长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办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橱窗、发放幼儿教育小报、举办亲子联谊益智游戏、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等方式,对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使家长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对幼儿是有害的,引导家长不要只看短期显性效果,要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和谐发展,要支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针对主要是园(校)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通过教育行政干预和举办园(校)长培训班的方式对园(校)长的教育观念加以引导,必要时为他们提供或推荐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和国家、自治区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正规的幼儿教育?什么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组织园(校)长认真学习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纲领性文件精神,使他们不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传递给教师并影响教师的教育实践,要尽可能通过教育行政干预的方式指导园(校)长采取合适的评价体系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正确的评价,不能把对小学教师的评价方案和体系用于幼儿园和学前班教师身上。
针对主要是教师观念和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小学化倾向,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园本教研力度,加强教师和园际之间的交流学习,必要时可争取教育行政支持,教师实行跨单位交流任职体验学习式培训。幼儿园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和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对教材的分析和灵活驾驭能力,提高对各类游戏的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提高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技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
课题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研究基地,随时了解各基地幼儿园、学校的课题研究情况,根据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基地幼儿园、学校要及时汇总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及时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及时总结研究的经验、成果。基地幼儿园、学校要把课题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课题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反馈和汇报。
各研究基地设本基地课题负责人,王瑞瑛是惠农一幼负责人、赵新春是惠农二幼负责人、郭静是恒荣物业幼儿园负责人,张会萍是七彩幼儿园负责人,宋亚玲是桥西幼儿园负责人,李咏梅是春苗幼儿园负责人、赵瑞芬是燕子墩小学负责人,李秀英是回民学校负责人,各学校幼儿园课题负责人负责按照课题总负责人邓爱军的要求组织指导本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展开课题研究实践,负责汇总本园(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本园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组织本园(校)师生参与问卷调查、撰写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调查分析报告、撰写本园(校)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约因素探究与反思、汇总收集整理本园(校)各课题成员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论文等、撰写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对策的实践研究报告。
周继红、贾丽君、田永红、田惠霞、金红琴、寇志娟、张淑娟、王会玲、张咏梅、李秀玲、白建菲、李桂华、王晓霞、谢菁等按照各自单位课题研究负责人的要求负责课题在各自幼儿园的基层实践和问卷调查,负责及时整理自己在实践中的观察记录、探索策略的分析记录,负责提供研究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每个单位的课题负责人也要参与到基层实践与探究中,及时整理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策略的记录分析,负责提供本单位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成功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
20xx年7月——20xx年12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汇总分析各研究基地的原始研究过程性资料,通过认真分析梳理,提炼整理出各基地有价值有意义有代表性的成功的措施、方法、经验等,指导各基地将研究的成功策略和经验在其他研究基地相互之间进行横向交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研究的效果,然后由邓爱军提升总结理论,撰写出惠农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理论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1——20xx.7)
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专业测查(随机抽样),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测试和教学基本功的评价测试(随机抽样),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规范研究档案,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六、预期成果。
本研究课题的现实性成果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基地园基本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同程度地削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最终将解决惠农地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基地的家长、园(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良性转变;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与提高,理论水平得到检验与提升。
课题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呈现形式以科研论文、实践反思、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研究方案、经验总结报告等形式阐述成果。下面分课题研究各阶段说明预期的各阶段成果。
方案三: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故事也是倍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成员从本校的师资、生源等实际情况出发,对“故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故事教学中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的教学机制,着眼于选取与创编故事、创设故事情境、清除语言障碍、朗读故事;设疑——引导拓展、合作——整合拓展、表演——深化拓展。使学生能享受精彩的英语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陶冶情操,树立自信心,并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以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部颁布了《英语新课程标准》之后,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学习、探讨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分级目标描述,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故事教学的目标概述如下:一级: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对学习英语故事有好奇心;二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对学习英语故事产生持续的兴趣。一级、二级目标中阐述了故事教学中关于掌握听、说方面的语言技能,习得语言知识。据调查,目前在我区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为寻找具有自己特色的、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捷径,在英语词汇、对话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究、实践,同时对这方面的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教学受到时间限制,学生自身条件也比较欠缺,教师就容易忽视学生最喜爱的“Story”,一般对此部分的教学,在课堂上经常是“蜻蜓点水”或以“Homework”的形式自学完成。甚至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故事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教学可以促进“词汇”、“会话”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故事对他们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通过呈现一个简单、有趣的英语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习得语言,满足求知欲,同时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在表演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相应的角色进行表演,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自卑的心理,进一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揣摩故事的内容,推动他们进一步去学习新的英语知识,获得新的成功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鉴于此,本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本课题,试图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这一教学机制,赋予小学英语教学新的生命力,让学生能“Enjoythestory”,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激发求知欲,为今后的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2.在学生层面上,通过“故事拓展”这一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沉浸在浓浓的英语学习氛围之中。既较好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要求与内容,又拓展视野吸收适量课外知识。并鼓励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在教师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能真正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让学生愉快学习、体验成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还能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在学校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之路,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操作性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在全区范围内的竞争力。改进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完善丰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更能体现英语新课标的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故事教学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同时,故事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故事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能满足小学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只有小学低段的孩子适用故事教学,其实不然。无论是低段的孩子还是高段的孩子,听故事、学习故事、讲故事对他们的成长和语言学习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通过听故事和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输入,通过故事这个特有的载体学习英语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再产生信息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故事所提供的世界里尽情享受、随意创造。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不同的故事。小学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一些趣味性强,简单易学的小故事。小学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有趣、语言活泼、又不失深意的故事材料,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故事教学为小学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已经从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讲述故事。从教学手段上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故事本身来讲,从原来的单一的单词、句子转变到了一个个的故事,而且故事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教师自编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用师生共同喜欢的材料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兴趣被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和教师的兴趣将激发双方更大的潜能,给了彼此更广阔的空间。
三、概念的界定:
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喜爱的英语故事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感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清除故事材料中的语言障碍(词汇、句子),使其能朗读故事,能把握故事的大意(悟其意),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悟其情)。——即“传递”的过程。
拓展:新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所有人相同的。对所给英语故事材料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填补材料的“不确定性”。——即“创造”的过程。
四、理论依据:
1、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
当代的列车驶入二十世纪以后,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指导下,针对传统教育的积弊,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做中学。杜威所提倡的活动教育思想是指: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的教育理论。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其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亲身经历而著名,成为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开展英语拓展型教学具有启示作用:教学要确立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
3、课程整合的理论
知识本身都是相关的,都是以事物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人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事物分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描述,把知识分割为各个学科、各种领域。因此,学科间的联系本来就是很紧密的。学科整合,其实是还知识以本来面目,让知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近年来使用故事等文学素材开展英语教学的情形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儿童文学逐渐被视为语言阅读教学的最佳材料。语言专家们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与其文学经验的多寡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词汇的发展和文法概念的建立上。对于儿童,故事本身就有足够的、直接的吸引力。英国儿童英语教育专家JayneMoon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formeaning的天性,而看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包含丰富意义的情景,能使孩子随情境养成阅读意识并对学习产生积极情绪,同时在情境中习得与运用语言。学生对于喜爱的、感兴趣的故事,就会主动去读,会对所读内容积极思考,努力想读懂故事、理解故事。
而国内许多地区的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和学的实践中,对英语故事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学习的动力源泉。若能让儿童从小大量地听或读故事,对其理解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增进、学习动机的提升、想象力的养成,绝对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从学故事的经验中,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良好的阅读示范,并与老师在分享阅读过程中产生良性互动,而老师亦可藉此历程进一步观察、了解及帮助儿童的语言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小学生对英语故事的心理;
小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听、读英语故事,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读时,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故事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
2、培养小学生读英语故事的意识;
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阅读英语故事的主动意识。学生对图文结合的动画故事特别感兴趣,看精彩的动画、听纯正的英语、读丰富的文字,图文结合,动感十足,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熟练程度,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流利程度。同时故事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也使他们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学习动机,
3、拓展小学生对英语故事的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因此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用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多彩的故事形式进行拓展阅读,故事内容活泼、新颖且回味无穷,深受学生的喜爱,简单、有趣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故事材料,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充分地滚动知识并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故事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4、训练小学生创造英语故事的能力;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选择最佳突破口,进行设疑,在引起学生心理、情感共鸣,自愿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创编、扩展。学生在自主创造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创造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培养小学生表演英语故事的能力;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将喜爱的英语故事改编表演。为了表演成功,他们就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借鉴别人的长处,调整思路,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所习得的语言得到了升华,得到了综合地运用,表演成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英语故事的快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再学习再探究的欲望。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主体性,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和谐。
2、趣味性原则:采用多种活动,如以听、说、读、写、唱、画、演、赛等并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灵活性原则:活动形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活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在教学的任何环节。
4、实效性原则: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利有一举多得,讲究实效。
5、情景性原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内容,情境贴近生活,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培养初步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八、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材料搜集法
通过参考资料、文献与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
课题来源于教学,研究成果更将为教学服务,因此认真倾听广大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心声十分重要!正所谓“没有了解便没有发言权”,本着“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我们深入一线教师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掌握小学英语拓展型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让该课题的研究更客观、更准确、也更有价值!
3、行动研究法
源于我们经验不足,本课题将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进行。我们与一线教师进行研究与探讨,搜集拓展型教学中有用、操作性强、效果较好的各种方法与途径,也交流拓展型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获得一线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4、案例分析法
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记录各种对本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教学案例;多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交流,获得他们对拓展型教学的一些看法与意见,并阶段性地做好相关教学评价与反馈工作。
5、经验反思法
我们允许自己失败,在实践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期望能获得成功。
九、保障措施: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小结;
4、结合学科教研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研究,有一定的资源保障。
5、学校给予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的必要经费保障。
十、课题组分工情况:
业务顾问:丁宝森课题开展的业务指导
组长:周丹全面负责、主持研究
成员:董梁设计方案、具体策划、宣传报道
尹蓓课题实践、收集资料
俞静在班级课题研究调查
十一、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5——20xx.9)准备阶段
1、邀请导师讲座,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有关理论。
2、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故事性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xx.10——20xx.11)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20xx.12——20xx.5)总结阶段
1、编印“小学生英语故事创编集”。
2、编印“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教学设计、论文集。
3、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最终完成时间20xx.6最终成果形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英语故事材料进行拓展型教学这一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其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学会体验故事情境,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有定期进行个案分析,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表达。
十二、预计实验成果:
1、研究报告;
2、论文集和典型课例教学设计集;
3、优秀成果展示课例;
4、小学生英语故事创编集;
5、教师的相关课件、录像带等。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学能力,已经是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学会学习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文献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四、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从学校实验新课程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和谐发展是指学生素质整体水平和学生个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从教育论上认识则是把学生作为整体发展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设计,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都能得到整体发展。
3、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中,要体现可操作性,即抓住构建新课程改革实验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环节,抓好英语学科新教材实验改革中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把这些问题置于改革和课题实验研究的突出位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子课题的选择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子课题:初一学年: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初二学年: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和技巧
初三学年: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语音室: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使本校英语组建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组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全面的、较大的提升。
2.通过研究,寻找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课题研究提出阶段(20xx.9。1-20xx9.10)
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当前英语。提出本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9--20xx.10)
进一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储备丰富的理论依据。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成功经验和个案资料。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6)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4、总结阶段:(20xx、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完成结题报告,并在本校进行推广。
方案二: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近年来,惠农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虽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和比较复杂的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如何改变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对策,尚未探索出从根本上控制和扭转这种现象的有效对策。惠农区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结合惠农本地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对惠农区的这一现象加以扭转。基于此,我们选择了该课题进行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国外不存在,据好孩子育儿网转载的人民日报记者调查文章,天津、贵州、哈尔滨、珠海等地均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技能训练受到家长追捧,家长的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要求,驱动一些幼儿园以所谓专项、特长教育,代替幼儿园的全人教育,严重危害幼儿的游戏权、发展权,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这种有悖于学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有人士深入调查分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不良后果,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中央民族大学的张云蕾以吉林省地区部分幼儿园为个案做了调查研究,写成论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二)预计的研究突破
本课题尝试采用在探索实践中教师跨单位交流任职、换岗位实地体验等方式加强师资园际间培训与交流,试图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的平台,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范围的限定:本课题的研究范围限定为惠农区有代表性的研究基地幼儿园、学前班。它们是:
公办幼儿园:惠农一幼(自治区示范园)、惠农二幼(自治区一类园);
企业幼儿园:恒荣物业有限公司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
民办幼儿园:春苗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桥西幼儿园(自治区第一所民办园)、七彩幼儿园(自治区一类园);
农村附设学前班的学校:惠农区燕子墩中心小学(地处偏远农村)、惠农区回民学校(地处回族聚居区)。
研究对象:各研究基地的四至七周岁的在园(班)学龄前幼儿、幼儿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和班级教师及部分研究基地附近社区居民,附近部分小学一年级教师。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学前幼儿:系指在课题研究基地中学习的四周岁至七周岁之间的学龄前幼儿。
2.幼儿教育:系指狭义的幼儿教育,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3.小学化倾向:包括三种现象:一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二是指教师不了解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对幼儿施加教育的行为;三是指并非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方式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而是以所谓的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的教育模式。
4.解决对策:系指为了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途径、方式、策略等的总和。
(三)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1.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常见现象调查分析
2.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调查分析
3.各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基本素质(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4.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主要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文化水平调查分析
5.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现状(成才观、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调查分析
6.各园(校)附近社区居民及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现阶段学前教育游戏化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赞成度调查分析
7.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一日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现状调查分析
8.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室内外玩教具配备及教师教学资料、参考书、教具配备现状(数量、品种、使用功能)情况调查分析
9.各园(校)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约因素探究与反思
10.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实施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与指导策略探究
11.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运用游戏化教学幼儿发展情况阶段性评价
12.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情况和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情况评价
13.各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提升情况调查分析
14.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教育观念提升情况(成才观、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调查分析
15.各园(校)附近社区居民及各园(校)课题研究班级幼儿家长对课题研究后学前教育游戏化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赞成度调查分析
16.各园(校)附近小学一年级教师现阶段和研究后分别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和游戏化教学方式的赞成度调查和两种教育方式一年级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研究中重点关注教师和幼儿,以人为本,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育过程,关注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及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要处理好教师、幼儿和教育的关系。研究中还需关注教育策略,即教师为实施的教育方案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研究中也要关注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制定出完善的幼儿园评估策略与方案,主要涉及对幼儿的评估和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评估。
(四)研究思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家长、校园长教育观念,树立正确育人观、儿童观;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减轻幼儿学习负担,还幼儿快乐童年,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五)研究的目标:我们选择该研究课题的意图,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在研究实践中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予以指导、帮助和协调,在研究实践中促使校(园)长教育理念转变,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引导,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从而削弱本地区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逐步使幼儿教育步入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游戏化轨道。
(六)研究的重点: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动脑,快乐有效学习,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变小学化教学模式为游戏化教学模式,使教育情况发生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七)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惠农区实际的师资培训的新路子,解决各研究基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提升发展的平台,减轻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扭转惠农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社会大环境施以积极有效的影响。一旦研究成功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本地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可以用几个有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给予概括。
1.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
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4.有利于转变校长、教师和家长观念,还幼儿快乐的童年;
5.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八)课题选题的意义
旨在通过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呼吁社会和家长重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研究找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扭转惠农区这一禁而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选择该研究课题,对于找出我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还幼儿教育一片健康发展的蓝天意义重大。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我们决定从惠农区学前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方法与策略。
四、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记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观摩交流学习法、经验介绍法等展开对课题的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课题研究成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研究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合作研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
五、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本课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1)
具体工作:
1.选定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表;
2.选定课题研究基地幼儿园和学校学前班;
3.成立“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课题组,选定课题研究人员和指导人员并初步进行任务分工;
4.完成开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c.2——20xx.12)
进入正式研究阶段,课题负责人将定期对基地幼儿园、学校的课题研究进行监控、指导,基地幼儿园、学校对课题的开展研究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总结的经验及时向课题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汇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基地幼儿园、学校要按照课题负责人的阶段性安排展开课题研究,搜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总结研究的经验、成果。课题研究各基地要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作为基地幼儿园、学校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保护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信心。
具体时间段主要安排和人员分工:
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负责设计家长调查问卷、社会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各研究基地课题研究负责人组织本园(校)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通过对本园(校)和附近社区的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寻找出各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各研究基地研究负责人将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呈报课题负责人邓爱军,邓爱军根据各园(校)具体情况,提出研究策略和研究指导意见。
20xx年5月——20xx年7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根据各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各基地在实践中实施具体研究。
针对主要是家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开办家长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办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橱窗、发放幼儿教育小报、举办亲子联谊益智游戏、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等方式,对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使家长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否则对幼儿是有害的,引导家长不要只看短期显性效果,要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和谐发展,要支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针对主要是园(校)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通过教育行政干预和举办园(校)长培训班的方式对园(校)长的教育观念加以引导,必要时为他们提供或推荐学前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和国家、自治区等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正规的幼儿教育?什么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组织园(校)长认真学习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家纲领性文件精神,使他们不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传递给教师并影响教师的教育实践,要尽可能通过教育行政干预的方式指导园(校)长采取合适的评价体系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正确的评价,不能把对小学教师的评价方案和体系用于幼儿园和学前班教师身上。
针对主要是教师观念和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小学化倾向,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园本教研力度,加强教师和园际之间的交流学习,必要时可争取教育行政支持,教师实行跨单位交流任职体验学习式培训。幼儿园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和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对教材的分析和灵活驾驭能力,提高对各类游戏的设计、组织和指导能力,提高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技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
课题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研究基地,随时了解各基地幼儿园、学校的课题研究情况,根据研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基地幼儿园、学校要及时汇总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及时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的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及时总结研究的经验、成果。基地幼儿园、学校要把课题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课题负责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反馈和汇报。
各研究基地设本基地课题负责人,王瑞瑛是惠农一幼负责人、赵新春是惠农二幼负责人、郭静是恒荣物业幼儿园负责人,张会萍是七彩幼儿园负责人,宋亚玲是桥西幼儿园负责人,李咏梅是春苗幼儿园负责人、赵瑞芬是燕子墩小学负责人,李秀英是回民学校负责人,各学校幼儿园课题负责人负责按照课题总负责人邓爱军的要求组织指导本园(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展开课题研究实践,负责汇总本园(校)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本园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组织本园(校)师生参与问卷调查、撰写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调查分析报告、撰写本园(校)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制约因素探究与反思、汇总收集整理本园(校)各课题成员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论文等、撰写本园(校)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对策的实践研究报告。
周继红、贾丽君、田永红、田惠霞、金红琴、寇志娟、张淑娟、王会玲、张咏梅、李秀玲、白建菲、李桂华、王晓霞、谢菁等按照各自单位课题研究负责人的要求负责课题在各自幼儿园的基层实践和问卷调查,负责及时整理自己在实践中的观察记录、探索策略的分析记录,负责提供研究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每个单位的课题负责人也要参与到基层实践与探究中,及时整理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策略的记录分析,负责提供本单位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成功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
20xx年7月——20xx年12月
课题负责人邓爱军汇总分析各研究基地的原始研究过程性资料,通过认真分析梳理,提炼整理出各基地有价值有意义有代表性的成功的措施、方法、经验等,指导各基地将研究的成功策略和经验在其他研究基地相互之间进行横向交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研究的效果,然后由邓爱军提升总结理论,撰写出惠农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理论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1——20xx.7)
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专业测查(随机抽样),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测试和教学基本功的评价测试(随机抽样),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规范研究档案,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六、预期成果。
本研究课题的现实性成果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基地园基本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同程度地削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最终将解决惠农地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研究基地的家长、园(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良性转变;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发展与提高,理论水平得到检验与提升。
课题研究的理论性成果呈现形式以科研论文、实践反思、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研究方案、经验总结报告等形式阐述成果。下面分课题研究各阶段说明预期的各阶段成果。
方案三: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方案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故事也是倍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成员从本校的师资、生源等实际情况出发,对“故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故事教学中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的教学机制,着眼于选取与创编故事、创设故事情境、清除语言障碍、朗读故事;设疑——引导拓展、合作——整合拓展、表演——深化拓展。使学生能享受精彩的英语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陶冶情操,树立自信心,并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以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部颁布了《英语新课程标准》之后,各级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学习、探讨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的分级目标描述,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故事教学的目标概述如下:一级: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并做出反应,对学习英语故事有好奇心;二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对学习英语故事产生持续的兴趣。一级、二级目标中阐述了故事教学中关于掌握听、说方面的语言技能,习得语言知识。据调查,目前在我区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为寻找具有自己特色的、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捷径,在英语词汇、对话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究、实践,同时对这方面的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教学受到时间限制,学生自身条件也比较欠缺,教师就容易忽视学生最喜爱的“Story”,一般对此部分的教学,在课堂上经常是“蜻蜓点水”或以“Homework”的形式自学完成。甚至有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故事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故事教学可以促进“词汇”、“会话”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故事对他们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通过呈现一个简单、有趣的英语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习得语言,满足求知欲,同时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在表演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相应的角色进行表演,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自卑的心理,进一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揣摩故事的内容,推动他们进一步去学习新的英语知识,获得新的成功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鉴于此,本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本课题,试图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运用“充分感知”、“适当拓展”这一教学机制,赋予小学英语教学新的生命力,让学生能“Enjoythestory”,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激发求知欲,为今后的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2.在学生层面上,通过“故事拓展”这一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沉浸在浓浓的英语学习氛围之中。既较好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要求与内容,又拓展视野吸收适量课外知识。并鼓励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在教师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能真正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让学生愉快学习、体验成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还能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在学校层面上,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之路,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操作性强的课程实践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在全区范围内的竞争力。改进我校的校本课程结构,完善丰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更能体现英语新课标的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故事教学以故事为载体,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故事、阅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会话交际等能力。同时,故事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故事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能满足小学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只有小学低段的孩子适用故事教学,其实不然。无论是低段的孩子还是高段的孩子,听故事、学习故事、讲故事对他们的成长和语言学习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通过听故事和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接受大量的信息输入,通过故事这个特有的载体学习英语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再产生信息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故事所提供的世界里尽情享受、随意创造。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不同的故事。小学低段,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接受能力较差,教师可以选择或自编一些趣味性强,简单易学的小故事。小学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日趋完善,心理逐渐成熟,思维活泼富有表现力,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有趣、语言活泼、又不失深意的故事材料,符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三)故事教学为小学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已经从传统意义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讲述故事。从教学手段上讲,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故事本身来讲,从原来的单一的单词、句子转变到了一个个的故事,而且故事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可以是教师自编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用师生共同喜欢的材料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兴趣被激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和教师的兴趣将激发双方更大的潜能,给了彼此更广阔的空间。
三、概念的界定:
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喜爱的英语故事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感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清除故事材料中的语言障碍(词汇、句子),使其能朗读故事,能把握故事的大意(悟其意),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悟其情)。——即“传递”的过程。
拓展:新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所有人相同的。对所给英语故事材料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对所给材料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填补材料的“不确定性”。——即“创造”的过程。
四、理论依据:
1、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
当代的列车驶入二十世纪以后,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指导下,针对传统教育的积弊,构建了活动教育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他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做中学。杜威所提倡的活动教育思想是指: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的教育理论。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其重视人的自我实现、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亲身经历而著名,成为目前西方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人本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对开展英语拓展型教学具有启示作用:教学要确立发展学生潜能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建立感情型的师生关系。
3、课程整合的理论
知识本身都是相关的,都是以事物整体的形式呈现于人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才人为地把事物分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描述,把知识分割为各个学科、各种领域。因此,学科间的联系本来就是很紧密的。学科整合,其实是还知识以本来面目,让知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近年来使用故事等文学素材开展英语教学的情形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儿童文学逐渐被视为语言阅读教学的最佳材料。语言专家们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与其文学经验的多寡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在词汇的发展和文法概念的建立上。对于儿童,故事本身就有足够的、直接的吸引力。英国儿童英语教育专家JayneMoon的研究表明,儿童具有goformeaning的天性,而看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包含丰富意义的情景,能使孩子随情境养成阅读意识并对学习产生积极情绪,同时在情境中习得与运用语言。学生对于喜爱的、感兴趣的故事,就会主动去读,会对所读内容积极思考,努力想读懂故事、理解故事。
而国内许多地区的研究表明,在英语教和学的实践中,对英语故事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常常是成功学习的动力源泉。若能让儿童从小大量地听或读故事,对其理解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增进、学习动机的提升、想象力的养成,绝对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从学故事的经验中,学生可以看到老师良好的阅读示范,并与老师在分享阅读过程中产生良性互动,而老师亦可藉此历程进一步观察、了解及帮助儿童的语言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了解小学生对英语故事的心理;
小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听、读英语故事,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读时,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故事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
2、培养小学生读英语故事的意识;
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阅读英语故事的主动意识。学生对图文结合的动画故事特别感兴趣,看精彩的动画、听纯正的英语、读丰富的文字,图文结合,动感十足,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熟练程度,加深了对语言文字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又促进了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流利程度。同时故事使他们能跨越时空的界限,为他们的想象提供空间和机会,也使他们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学习动机,
3、拓展小学生对英语故事的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因此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用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多彩的故事形式进行拓展阅读,故事内容活泼、新颖且回味无穷,深受学生的喜爱,简单、有趣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故事材料,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充分地滚动知识并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故事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4、训练小学生创造英语故事的能力;
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选择最佳突破口,进行设疑,在引起学生心理、情感共鸣,自愿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故事的创编、扩展。学生在自主创造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创造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5、培养小学生表演英语故事的能力;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将喜爱的英语故事改编表演。为了表演成功,他们就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借鉴别人的长处,调整思路,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所习得的语言得到了升华,得到了综合地运用,表演成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英语故事的快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再学习再探究的欲望。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主体性,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和谐。
2、趣味性原则:采用多种活动,如以听、说、读、写、唱、画、演、赛等并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灵活性原则:活动形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活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在教学的任何环节。
4、实效性原则: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利有一举多得,讲究实效。
5、情景性原则: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内容,情境贴近生活,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培养初步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八、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材料搜集法
通过参考资料、文献与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
课题来源于教学,研究成果更将为教学服务,因此认真倾听广大来自教学一线教师的心声十分重要!正所谓“没有了解便没有发言权”,本着“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我们深入一线教师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掌握小学英语拓展型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让该课题的研究更客观、更准确、也更有价值!
3、行动研究法
源于我们经验不足,本课题将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进行。我们与一线教师进行研究与探讨,搜集拓展型教学中有用、操作性强、效果较好的各种方法与途径,也交流拓展型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获得一线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4、案例分析法
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记录各种对本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教学案例;多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交流,获得他们对拓展型教学的一些看法与意见,并阶段性地做好相关教学评价与反馈工作。
5、经验反思法
我们允许自己失败,在实践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期望能获得成功。
九、保障措施: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小结;
4、结合学科教研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研究,有一定的资源保障。
5、学校给予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的必要经费保障。
十、课题组分工情况:
业务顾问:丁宝森课题开展的业务指导
组长:周丹全面负责、主持研究
成员:董梁设计方案、具体策划、宣传报道
尹蓓课题实践、收集资料
俞静在班级课题研究调查
十一、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5——20xx.9)准备阶段
1、邀请导师讲座,学习多元智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等有关理论。
2、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故事性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系统的归类,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的思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xx.10——20xx.11)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的实效。
1、开展理论学习和收集,组织教师从网上和刊物上查找有关资料,并附写相关的感想。
2、开展公开课、观摩课、说课、评课等活动。
3、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评价等资料。
4、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20xx.12——20xx.5)总结阶段
1、编印“小学生英语故事创编集”。
2、编印“小学英语故事拓展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教学设计、论文集。
3、邀请专家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提出后一轮研究的思路和方案。
最终完成时间20xx.6最终成果形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英语故事材料进行拓展型教学这一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其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并习得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学会体验故事情境,体会故事的思想感情。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文本、情境扩充、延伸,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有定期进行个案分析,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表达。
十二、预计实验成果:
1、研究报告;
2、论文集和典型课例教学设计集;
3、优秀成果展示课例;
4、小学生英语故事创编集;
5、教师的相关课件、录像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