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华夏之祖的教学反思(2)

时间: 08-26 栏目:反思
《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主要是通过近代以来的考古成就来窥见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而第3课《华夏之祖》,主要是从传说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印证原始农 耕文化的成就与特点,同时通过中华人文始祖、禅让和大禹治水的传说,激发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关于这一课,我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新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认真组织教学。从上课的效果看,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以为和过去上的课比较而言较为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一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形式和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这 一点,印证于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就本课而言,“情”主要凝结于“中国情”和“民族情”。通过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祖先的传说,激发 了学生探索中华文明之根的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形成的,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同根同族 同源。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反思五:华夏之祖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有较好的效果。之所以有比较好的效果是与我课前学习历史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分不开的。根据历史课程标 准和新教材的特点,我把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华夏族的形成,“禅让”的含义和实质,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作为学生识记与理解的目标;引导学生 收集资料,同时,将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 “华夏族的形成”作为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华夏族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将“禅让制”的含义和特征作为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政治文明的起源。为了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准备上课的时候讲述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分享。同时,各历史学习小组准备关于尧舜 禅让的历史情景剧。  

本节课仍有困惑  (1)本课的图片、资料很多,如何在设计上使各个环节衔接更加流畅,还有待改进。(2)各种媒体资源的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3)导入应该先提出问题在进行播放视频。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