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学反思
时间: 06-09
栏目:反思
反思一:锄禾教学反思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劳动成果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在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突出学法,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因为是一年级学生,于是我就把进行学法指导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即让学生如何掌握一般的古诗学习方法。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背诵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兴趣。然后质疑学生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学生都会说只是一行一行地背熟。于是教师揭示新的学习方法:了解诗人—正确朗读—想象意境—感悟诗情—积累背诵。学生在掌握了这样的学法以后,就能自读古诗,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动画,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对农民劳动的情景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如何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这是教学的难点。而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于是我特地设计了农民在烈日下除草的动画,以及粮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辛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农民伯伯在粮食的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会如何克服?既让学生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注重吟诵,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读古诗,一般都是做到读正确就行,在本课教学中,我除了教给学生划分节奏和重音的方法,同时还配上悲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适度拓展,升华情感
根据我校语文教学“四步一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感悟了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出示范淹的《江上渔者》,学生在自读以后基本上都能感受到这也是一首同情劳动人民的古诗,因此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训练,又激发学生在古诗的过程中,养成积累的习惯。
五、不足之处:
《锄禾》古诗的思想教育意义,在于要求学生树立“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的美德。在教学中未能联系学生平常生活中喜欢浪费的表现,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对农民锄禾的辛苦,粮食珍贵铭刻于心。其次,学生写字时间在课堂上没有得到保证。
反思二:锄禾教学反思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让古诗插上歌声的翅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能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
整节课我都是以音乐开始,以音乐结束,始终以音乐为本。让孩子们吟诵古诗更有节奏感;让学唱歌曲变得轻松、生动,歌声变得更甜美;在歌声中潜移默化的将思想教育进行宣泄和升华,从而感悟古诗中所蕴涵的道理。
这节课共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看图听音乐读古诗——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读古诗的乐趣。
我一共安排了三幅图,并根据每幅图的题目和含义配有三段音乐。学生能够跟随字幕的变化有节奏的读出古诗。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体会这三段音乐速度和情绪的不同,并在最后能够归纳出速度与情绪的关系:速度不同,表现的情绪就不同,所以情绪与速度是密切相关的。二是通过音乐的渲染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做到有感情的诵读。这也为后面学唱新歌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学唱古诗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唱古诗的乐趣。
歌曲《锄禾》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节奏比较欢快,衬词“哎咳哎咳呦”的加入更使这段音乐的情绪变得坚实有力;第二部分的节奏比较舒展,情绪也很优美,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歌曲第三部分就是第一段的再现。我采用的是分段学习的方式进行歌曲学唱。
我先是从朗读歌词入手,让学生观察四句节奏的变化,然后先解决第三句的难点部分,然后采取师生接龙的方式进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然后进行导入,我说:有一位作曲家非常喜欢这首《锄禾》,所以他还给这首古诗谱上了曲。(出示歌片)让我们一起听听看。(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次感受歌曲旋律。然后我进行提问:同学们,在这首歌曲中,加入衬词的部分和没有衬词的部分,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一样吗?先不要着急告诉我答案,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遍,这回我来唱给大家听。(师再次范唱)这样学生就再次感受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同时也加深了印象。有了这两遍基础,学生就能够随着琴进行哼唱了,所以我让学生在哼唱中自己找问题,解决唱得不准确的地方。最后仍然采用师生接龙的形式完成第一部分的学唱任务。
学唱第二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我们应该怎样表现?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伴奏。学生很快就会体会深情优美的情绪,所以我要求学生采用轻生演唱的方式,随着伴奏进行演唱。
应该说这首歌曲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于是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演唱形式进行创编,大部分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能够踊跃发言,只是思维创造力没有放开,形式还是有些单一,如果再引导学生加入吟诵、律动等等,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能够在我创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学习情绪比较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踊跃,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这节课。
反思三:锄禾教学反思
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我为学生的古诗学习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情境教学实践中,也早已证明通过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教材的情境,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本课选用的古诗《锄禾》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我为学生制作了反映古诗内容的幻灯片,提供给学生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设计本课教学时,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从这次的古诗教学之后,我充分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相结合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并因次想到是不是可以为学生的古诗的学习和积累创造一个更为丰富的信息库。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检测目标等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并通过程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供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计算机又帮助校正掌握,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反思四:锄禾教学反思
《锄禾》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诗人李绅通过对农民劳作形象的刻画,告诉大家粮食来之不易,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现代孩子,如何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辛,如何从心底和作者共鸣,这是老师特别需要考虑的,并且在行为上进行指导,真正懂得尊重人们的劳动。
在 教学时,首先是看图听乐读古诗。根据古诗内容,ppt逐个出示画面,在音乐声中,教师范读古诗,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的画面感,然后让孩子自读课文,也给他们 配上音乐,体验读古诗的乐趣。随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他们从图和诗句中很快就明白了是写农民伯伯种粮食的劳动场面。有了这些初步 感知,等稍后加上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 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接下来是析字义品古诗。我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段农民劳作的录像资料,让他们目睹农民的劳作,体会诗句的描 绘,也明白我们吃的粮食呀、菜呀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再抓住诗中的“日当午”“汗滴”“辛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然后让学生配上动作演读,学生的兴 趣被激发出来,在不停挥舞锄头的动作中,体验农民的生活,明白了劳作的辛苦,之后我以采访的形式问问这些“农民”:“你感觉怎样啊?你有什么想说的?”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劳动成果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在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突出学法,持续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因为是一年级学生,于是我就把进行学法指导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即让学生如何掌握一般的古诗学习方法。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背诵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兴趣。然后质疑学生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学生都会说只是一行一行地背熟。于是教师揭示新的学习方法:了解诗人—正确朗读—想象意境—感悟诗情—积累背诵。学生在掌握了这样的学法以后,就能自读古诗,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运用动画,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对农民劳动的情景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如何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这是教学的难点。而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于是我特地设计了农民在烈日下除草的动画,以及粮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辛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农民伯伯在粮食的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会如何克服?既让学生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注重吟诵,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一年级学生读古诗,一般都是做到读正确就行,在本课教学中,我除了教给学生划分节奏和重音的方法,同时还配上悲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适度拓展,升华情感
根据我校语文教学“四步一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感悟了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出示范淹的《江上渔者》,学生在自读以后基本上都能感受到这也是一首同情劳动人民的古诗,因此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训练,又激发学生在古诗的过程中,养成积累的习惯。
五、不足之处:
《锄禾》古诗的思想教育意义,在于要求学生树立“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的美德。在教学中未能联系学生平常生活中喜欢浪费的表现,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对农民锄禾的辛苦,粮食珍贵铭刻于心。其次,学生写字时间在课堂上没有得到保证。
反思二:锄禾教学反思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让古诗插上歌声的翅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能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
整节课我都是以音乐开始,以音乐结束,始终以音乐为本。让孩子们吟诵古诗更有节奏感;让学唱歌曲变得轻松、生动,歌声变得更甜美;在歌声中潜移默化的将思想教育进行宣泄和升华,从而感悟古诗中所蕴涵的道理。
这节课共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看图听音乐读古诗——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读古诗的乐趣。
我一共安排了三幅图,并根据每幅图的题目和含义配有三段音乐。学生能够跟随字幕的变化有节奏的读出古诗。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体会这三段音乐速度和情绪的不同,并在最后能够归纳出速度与情绪的关系:速度不同,表现的情绪就不同,所以情绪与速度是密切相关的。二是通过音乐的渲染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做到有感情的诵读。这也为后面学唱新歌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学唱古诗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唱古诗的乐趣。
歌曲《锄禾》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节奏比较欢快,衬词“哎咳哎咳呦”的加入更使这段音乐的情绪变得坚实有力;第二部分的节奏比较舒展,情绪也很优美,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歌曲第三部分就是第一段的再现。我采用的是分段学习的方式进行歌曲学唱。
我先是从朗读歌词入手,让学生观察四句节奏的变化,然后先解决第三句的难点部分,然后采取师生接龙的方式进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然后进行导入,我说:有一位作曲家非常喜欢这首《锄禾》,所以他还给这首古诗谱上了曲。(出示歌片)让我们一起听听看。(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次感受歌曲旋律。然后我进行提问:同学们,在这首歌曲中,加入衬词的部分和没有衬词的部分,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一样吗?先不要着急告诉我答案,我们再来仔细的听一遍,这回我来唱给大家听。(师再次范唱)这样学生就再次感受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同时也加深了印象。有了这两遍基础,学生就能够随着琴进行哼唱了,所以我让学生在哼唱中自己找问题,解决唱得不准确的地方。最后仍然采用师生接龙的形式完成第一部分的学唱任务。
学唱第二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我们应该怎样表现?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伴奏。学生很快就会体会深情优美的情绪,所以我要求学生采用轻生演唱的方式,随着伴奏进行演唱。
应该说这首歌曲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于是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演唱形式进行创编,大部分学生表现的比较积极能够踊跃发言,只是思维创造力没有放开,形式还是有些单一,如果再引导学生加入吟诵、律动等等,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学生能够在我创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学习情绪比较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踊跃,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这节课。
反思三:锄禾教学反思
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我为学生的古诗学习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情境教学实践中,也早已证明通过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教材的情境,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本课选用的古诗《锄禾》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我为学生制作了反映古诗内容的幻灯片,提供给学生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一个很好的感知。
设计本课教学时,最大特点在于师生对话互动,力图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即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展开各自的生命活力。其表征是互动,交应是互惠。在互动中,师生双方重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学生方式;在互惠中,师生双方实现了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与收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上课伊始,教师以对话形式拨动学生的心弦,在读文、识字、书写中激发学生合作参与的热情,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充实、有滋有味。
从这次的古诗教学之后,我充分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相结合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并因次想到是不是可以为学生的古诗的学习和积累创造一个更为丰富的信息库。新大纲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应用的具有多种外部表征的信息库。将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学习任务、检测目标等等,通过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收录,并通过程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计算机所供信息加以选择吸收、加工处理,计算机又帮助校正掌握,从而使学生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学习理解古诗,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反思四:锄禾教学反思
《锄禾》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诗人李绅通过对农民劳作形象的刻画,告诉大家粮食来之不易,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生活在物质生活丰富的现代孩子,如何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辛,如何从心底和作者共鸣,这是老师特别需要考虑的,并且在行为上进行指导,真正懂得尊重人们的劳动。
在 教学时,首先是看图听乐读古诗。根据古诗内容,ppt逐个出示画面,在音乐声中,教师范读古诗,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的画面感,然后让孩子自读课文,也给他们 配上音乐,体验读古诗的乐趣。随后,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他们从图和诗句中很快就明白了是写农民伯伯种粮食的劳动场面。有了这些初步 感知,等稍后加上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 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接下来是析字义品古诗。我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段农民劳作的录像资料,让他们目睹农民的劳作,体会诗句的描 绘,也明白我们吃的粮食呀、菜呀都是农民劳动的成果。再抓住诗中的“日当午”“汗滴”“辛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然后让学生配上动作演读,学生的兴 趣被激发出来,在不停挥舞锄头的动作中,体验农民的生活,明白了劳作的辛苦,之后我以采访的形式问问这些“农民”:“你感觉怎样啊?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