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 06-27
栏目:反思
反思一: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说小壁虎会“借”尾巴,在常人看来,真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然而这种奇妙的构思恰恰是童话艺术趣味的“酵母”。这篇知识童话,正是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本课三幅插图,六段文字,课文以“借”字贯穿全文,重点是它们的对话。
二、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课上,我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多交流、不时请学生出来讲故事,通过这次授课,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出来。
2.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不足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课上要少一些问题化的语言。课文的3、4、5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3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学第三段。而接下来的4、5段因为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我们是否也采取相同的问题模式?不是不行,而是这种相同的形式欠缺新意,学生也学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无聊,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我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习。
反思二: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用童话的形式,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一、培养读书方法。
这篇课文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文章的3、4、5段是并列段式,并且以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展开。
2、本文虽是一篇文质优美的童话,但也蕴涵着科普知识。针对上述特点,我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由扶到放,授学生以渔。指导第三小节,用 "-""~~"等符号划小壁虎和小鱼的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演读相结合,培养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的阅读能力,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感染力;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第4、5小节。在自学的时候,也让小朋友学着划一划,圈一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边读边划中逐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们的组织能力毕竟有限,未能展开小组的自主学习,所以临时改为老师领学。
二、以读为本,训练语感。
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两者互为促进、补充。因此,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质疑后,带问题读课文: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2、向谁借尾巴?3、结果怎样?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标,随着教学深入,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以读促思,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和"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教师扮演小壁虎分别说出这两句话,叫学生扮演小鱼。问:"小鱼喜欢小壁虎的哪种说话方式,为什么?"学生比较读后,纷纷选择第二句,觉得这句多了文明礼貌用语,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还可以看出壁虎想借尾巴的着急的心情。
三、以演促读 。
表演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和想象能力,也起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以及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教学后,我发现在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课文的3、4、5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3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学第三段。而接下来的4、5段因为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问题模式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了。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反思。就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反思三: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文章生动有趣。回顾自己的课堂,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音形义,扎实识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在本课堂中,识字、写字比较扎实,有效。我首先出示“虎”字,正音后,让孩子找找朋友,随后出示词语“壁虎”,让孩子说说“壁虎”,因为经常在墙壁上爬行,所以叫壁虎,让孩子知道“壁”就是墙壁的壁,所以是土字底;本文的生字总共9个生字,课题中占了三个。第一自然段中占了三个,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采用如文结合,让孩子认识生字,并拓展虫字旁的生字。“逃”生字,则采用形近字比较,同时渗透一种字理识字方法,借助偏旁,猜猜字义。课堂中的儿歌复现了生字,让孩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生字。写字环节:本堂课有6个生字,我让孩子掌握3个有规律的生字。“呀,呢,哪”三个生字都是口字旁,让孩子明白口字旁的生字在书写的时候口应该写小些,占田字格的左上格位置。
二、创设真情境,体验文本角色。
一年级孩子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课堂,一年级的孩子表演欲望特别强烈。为此在本课堂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师生在情境中演一演对话,孩子多次对话情境中能读出自己的感悟,来体验不同的心情及语气。在师生对话中孩子们能体会小壁虎的伤心、难过的心情,也能体会小鱼、牛伯伯、燕子阿姨等很想借尾巴给小壁虎,但又不能借的心情。
三、授之以渔,掌握阅读方法
本篇课文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学会图文结合的方法去朗读课文。先让孩子发现文本的特点,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告诉孩子一种方法,然后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插图,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接着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渗透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看插图是,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在作业中布置孩子看看插图编一编故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本只是孩子学习语文的载体,我们得借助这个载体,好好利用这个载体,让孩子掌握种种方法去学习。
课堂是充满挑战的地方,在本堂课中,由于电脑的小故障,耽误了课堂的时间,这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尤其是上公开课时应随机应变,能对突发情况镇定自若的处理。反思本堂课,由于课件的小插曲耽误时间,在写字指导书写过程上展开不充分,特别是学生作品的展评这一块,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反思四: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 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小组 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学生读通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 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 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 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 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学生表演课文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 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我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 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
一、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说小壁虎会“借”尾巴,在常人看来,真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然而这种奇妙的构思恰恰是童话艺术趣味的“酵母”。这篇知识童话,正是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本课三幅插图,六段文字,课文以“借”字贯穿全文,重点是它们的对话。
二、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课上,我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多交流、不时请学生出来讲故事,通过这次授课,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出来。
2.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三、不足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因为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文内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教学的重点就放在“读”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感悟语言表达方式。
课上要少一些问题化的语言。课文的3、4、5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3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学第三段。而接下来的4、5段因为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我们是否也采取相同的问题模式?不是不行,而是这种相同的形式欠缺新意,学生也学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无聊,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我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习。
反思二: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用童话的形式,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一、培养读书方法。
这篇课文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文章的3、4、5段是并列段式,并且以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展开。
2、本文虽是一篇文质优美的童话,但也蕴涵着科普知识。针对上述特点,我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由扶到放,授学生以渔。指导第三小节,用 "-""~~"等符号划小壁虎和小鱼的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演读相结合,培养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的阅读能力,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感染力;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第4、5小节。在自学的时候,也让小朋友学着划一划,圈一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边读边划中逐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们的组织能力毕竟有限,未能展开小组的自主学习,所以临时改为老师领学。
二、以读为本,训练语感。
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的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两者互为促进、补充。因此,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质疑后,带问题读课文: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2、向谁借尾巴?3、结果怎样?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标,随着教学深入,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以读促思,以读释疑。如出示"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和"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教师扮演小壁虎分别说出这两句话,叫学生扮演小鱼。问:"小鱼喜欢小壁虎的哪种说话方式,为什么?"学生比较读后,纷纷选择第二句,觉得这句多了文明礼貌用语,说明小壁虎是个有礼貌的孩子,还可以看出壁虎想借尾巴的着急的心情。
三、以演促读 。
表演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和想象能力,也起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以及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教学后,我发现在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课文的3、4、5自然段是并列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第3段的教学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壁虎遇见了谁?它有没有借给小壁虎尾巴?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学第三段。而接下来的4、5段因为有和第3段相同的形式,问题模式完全没有重复的必要,因为答案一目了然,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了。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反思。就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反思三: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文章生动有趣。回顾自己的课堂,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音形义,扎实识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在本课堂中,识字、写字比较扎实,有效。我首先出示“虎”字,正音后,让孩子找找朋友,随后出示词语“壁虎”,让孩子说说“壁虎”,因为经常在墙壁上爬行,所以叫壁虎,让孩子知道“壁”就是墙壁的壁,所以是土字底;本文的生字总共9个生字,课题中占了三个。第一自然段中占了三个,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采用如文结合,让孩子认识生字,并拓展虫字旁的生字。“逃”生字,则采用形近字比较,同时渗透一种字理识字方法,借助偏旁,猜猜字义。课堂中的儿歌复现了生字,让孩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生字。写字环节:本堂课有6个生字,我让孩子掌握3个有规律的生字。“呀,呢,哪”三个生字都是口字旁,让孩子明白口字旁的生字在书写的时候口应该写小些,占田字格的左上格位置。
二、创设真情境,体验文本角色。
一年级孩子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课堂,一年级的孩子表演欲望特别强烈。为此在本课堂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师生在情境中演一演对话,孩子多次对话情境中能读出自己的感悟,来体验不同的心情及语气。在师生对话中孩子们能体会小壁虎的伤心、难过的心情,也能体会小鱼、牛伯伯、燕子阿姨等很想借尾巴给小壁虎,但又不能借的心情。
三、授之以渔,掌握阅读方法
本篇课文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孩子学会图文结合的方法去朗读课文。先让孩子发现文本的特点,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告诉孩子一种方法,然后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插图,读读课文,看看插图。接着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渗透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看插图是,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在作业中布置孩子看看插图编一编故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本只是孩子学习语文的载体,我们得借助这个载体,好好利用这个载体,让孩子掌握种种方法去学习。
课堂是充满挑战的地方,在本堂课中,由于电脑的小故障,耽误了课堂的时间,这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尤其是上公开课时应随机应变,能对突发情况镇定自若的处理。反思本堂课,由于课件的小插曲耽误时间,在写字指导书写过程上展开不充分,特别是学生作品的展评这一块,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反思四: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 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小组 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学生读通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 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 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 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 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学生表演课文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 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我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 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