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2)

时间: 06-24 栏目:反思
——“华表”是什么东西?看看书本插图,大体知道即可。结合课文后面的习题,我在黑板上画起了“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北端”是“天 安门”,“中央”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何谓“遥遥相 对”?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示意图就一目了然了。

画好示意图后请学生思考:这两段文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方向”这 个词语。我板书“方位顺序”,解释“方位”就是“方向与位置”。对于“方位顺序”这样的词汇,学生可能是首次接触。可是他们应该明白:“顺序”是语言表达 的要领,说话写文章都该“有条不紊”,否则就是“杂乱无章”。举例:写文章介绍我们的教室,就可以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顺 序”来写作。——用“写作”的视野看“阅读”,这也是“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对写作知识的渗透只是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缺少“实战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口述”,也可以“随堂练笔”。


反思五: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天安门广场》一课主要是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和照片的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判断照片拍摄的前后顺序。

在教学时,我是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照片,看动图中各个拍摄位置的不同,拍摄到的物体会有哪些不同,相对位置关系怎样(哪些可以看到,哪些看不到,哪些比较近,哪些比较远)。经过学生的讨论后,基本上能解决第1种问题,在这里我把它称做静态问题。

对 于第2种问题,因为涉及到动态拍摄,对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想像实际的动态情况,在教学上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教的,课 堂上也尝试让学生说一说,全班再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动态问题,效果并不理想。也阅读了教师用书,里面的建议是可以利用事物模型,让学生摆一摆,来帮助学生认 清图中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再进行想像与推理,课后我也找来一些学生试着摆实物观察,可是实物与题目有一定的差距,效果并不佳。 不知同行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