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时间: 06-18
栏目:反思
反思一: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绿叶的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的是作家葛翠琳美好的童年生活,文章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大自然浓郁、清新的气息,从题目到内容都会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作家童年生活真实而美好,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随着作家的娓娓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画卷,揭示了人类置身于大自然的愉悦和欢欣。
城市中的孩子接触到的都是公园、游乐园等一些地方,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特别少,所以他们渴望走进大自然、更多地了解大自然。读了《绿叶的梦》,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美好的向往之中。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生活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首先我拿出一张照片,给他们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这是我童年时,和我的老师、同学春游时的一张照片,我们在树林里捡树叶,捉迷藏,爬土山……玩的特别开心,直到现在,我还十分怀念大自然给我带来的乐趣。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接着我让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通过读课文,觉得作者的生活生动有趣,和自己的生活一比较,孩子对作家的生活产生了羡慕之情。当学生谈到: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壮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我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关绿叶的知识。
双休日,我在大街上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拣树叶。周一我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制作精美的标本,我惊叹了,真没想到他们竟然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树叶,有些细心的孩子还在每一片叶子下面写着详细的介绍。于是我决定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一次“树叶展示”会,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的有关知识。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反思二: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这是我成为正式教师的第一节课。我人生中的第一节语文课。第一次应该都是印象深刻的吧,的确如此,我的第一节课也让我难以忘怀,因为这节课可以说“一塌糊涂”。
一、导语的有效性
导语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丰子恺先生的《梦痕》中的一段话开头,引导学生们将目光转向童年。开学之初,班里的多媒体不好用,打不开课件,就临时将内容打印出来,每个学生一个小条去读去看。又耽误了不少宝贵的课上时间。现在反思看来,这样一个导入虽然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但却耽误太多的时间而没有解决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还是没有把文章的标题解开,不是一种高效的导入方法,而且有些摆花架子的嫌疑,这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是非常不必要的。
二、教师不必泛读
导语过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为学生泛读。四年级的课文稍长,因此耽误了很长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学生已经四年级了,教师泛读课文是非常不必要的了,况且这是一篇很好理解的现代文,学生读起来借助工具书,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在这里教师的泛读就显得多余而又浪费时间。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熟读中逐渐领悟文中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的安排
整个课堂的失败还在于一节课除了读课文之外,该解决的字词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四年级以读带讲是必要的,但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了解课文,解决字词。课文学生自己读1、2遍就可了解,字词需要教师的讲解,才能抓住重点,否则字词都不认识,第二课时的课文如何深入理解?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学生的每一分钟都是不容浪费的。以后上课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反复推敲时间的安排,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人生中第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完败。对于以上情况原因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学生情况了解不足。
教师的备课不但要备课的内容,学生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对象。毕竟学生时课堂的受众,学生时课堂的主体,如果对学生了解不足,课堂就没有针对性,课堂上的很多东西就都是无效的。所以,今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年段、学习情况、学习习惯……方方面面都要纳入到备课的范围,这样才会有的放矢,课堂内容才是为学生所真正接受的。
二、课堂认识不足
上课自己的课堂目标不是很明确。这就导致课堂上既有泛读,又有学生齐读,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而教学目标——字词的讲授没有完成。一堂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因为我上课时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上课时思路随着学生的表现而走,完全去读课文了,就使得课堂的效率非常低。
这第一堂课,就这样狼狈地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教训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认识到,作为新教师,要准备好自己,准备好心态、准备好课、准备好教具,准备好,不光时准备,一定要准备好。学生的每一堂课都是无法重来的,对得起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
反思三: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绿叶的梦》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大自然的浓郁、清新的气息,都散发着童年生活的真实、美好。贴近自然,贴近儿童生活。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关爱生活,关爱自然。我采用以“读”为主,“读”“议”“想”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并围绕“在童年的记忆中,绿叶为什么最使我着迷?”“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开展自主学习。首先孩子们进入学校的主题网站生命与绿,了解绿色之美的这篇课文。
从整堂课的教学情况看,我所采用教学策略并没有大的问题,学生在体会大自然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段落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作者的生活,还介绍一下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走进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想,去体会。让孩子们成为文中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跑遍可以去的每一个角落,体会作者的快乐。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有关植物的玩法时进行了补充,如:你还有那些玩法?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呢?赋予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即理解了课文的表达方式,又调动了自己生活的积累。这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个中心话题。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学完课文后的收获和感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绿叶的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的是作家葛翠琳美好的童年生活,文章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大自然浓郁、清新的气息,从题目到内容都会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作家童年生活真实而美好,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随着作家的娓娓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画卷,揭示了人类置身于大自然的愉悦和欢欣。
城市中的孩子接触到的都是公园、游乐园等一些地方,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特别少,所以他们渴望走进大自然、更多地了解大自然。读了《绿叶的梦》,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美好的向往之中。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调动生活体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阅读,细细的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感受作家的情感,抒发自己对自然的情怀,乐于像作家一样关爱生活,关爱大自然。
首先我拿出一张照片,给他们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这是我童年时,和我的老师、同学春游时的一张照片,我们在树林里捡树叶,捉迷藏,爬土山……玩的特别开心,直到现在,我还十分怀念大自然给我带来的乐趣。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接着我让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通过读课文,觉得作者的生活生动有趣,和自己的生活一比较,孩子对作家的生活产生了羡慕之情。当学生谈到: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壮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我鼓励学生去探索,搜集,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有关绿叶的知识。
双休日,我在大街上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拣树叶。周一我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制作精美的标本,我惊叹了,真没想到他们竟然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树叶,有些细心的孩子还在每一片叶子下面写着详细的介绍。于是我决定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一次“树叶展示”会,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树叶的有关知识。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反思二: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这是我成为正式教师的第一节课。我人生中的第一节语文课。第一次应该都是印象深刻的吧,的确如此,我的第一节课也让我难以忘怀,因为这节课可以说“一塌糊涂”。
一、导语的有效性
导语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丰子恺先生的《梦痕》中的一段话开头,引导学生们将目光转向童年。开学之初,班里的多媒体不好用,打不开课件,就临时将内容打印出来,每个学生一个小条去读去看。又耽误了不少宝贵的课上时间。现在反思看来,这样一个导入虽然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但却耽误太多的时间而没有解决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还是没有把文章的标题解开,不是一种高效的导入方法,而且有些摆花架子的嫌疑,这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是非常不必要的。
二、教师不必泛读
导语过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为学生泛读。四年级的课文稍长,因此耽误了很长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学生已经四年级了,教师泛读课文是非常不必要的了,况且这是一篇很好理解的现代文,学生读起来借助工具书,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在这里教师的泛读就显得多余而又浪费时间。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熟读中逐渐领悟文中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的安排
整个课堂的失败还在于一节课除了读课文之外,该解决的字词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四年级以读带讲是必要的,但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了解课文,解决字词。课文学生自己读1、2遍就可了解,字词需要教师的讲解,才能抓住重点,否则字词都不认识,第二课时的课文如何深入理解?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学生的每一分钟都是不容浪费的。以后上课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反复推敲时间的安排,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人生中第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完败。对于以上情况原因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学生情况了解不足。
教师的备课不但要备课的内容,学生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对象。毕竟学生时课堂的受众,学生时课堂的主体,如果对学生了解不足,课堂就没有针对性,课堂上的很多东西就都是无效的。所以,今后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年段、学习情况、学习习惯……方方面面都要纳入到备课的范围,这样才会有的放矢,课堂内容才是为学生所真正接受的。
二、课堂认识不足
上课自己的课堂目标不是很明确。这就导致课堂上既有泛读,又有学生齐读,耽误了很多的时间,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而教学目标——字词的讲授没有完成。一堂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因为我上课时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上课时思路随着学生的表现而走,完全去读课文了,就使得课堂的效率非常低。
这第一堂课,就这样狼狈地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教训却远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认识到,作为新教师,要准备好自己,准备好心态、准备好课、准备好教具,准备好,不光时准备,一定要准备好。学生的每一堂课都是无法重来的,对得起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
反思三:绿叶的梦教学反思
《绿叶的梦》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爱之心、美之眼、情之笔抒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用诗意的题目、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都散发出大自然的浓郁、清新的气息,都散发着童年生活的真实、美好。贴近自然,贴近儿童生活。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关爱生活,关爱自然。我采用以“读”为主,“读”“议”“想”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并围绕“在童年的记忆中,绿叶为什么最使我着迷?”“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开展自主学习。首先孩子们进入学校的主题网站生命与绿,了解绿色之美的这篇课文。
从整堂课的教学情况看,我所采用教学策略并没有大的问题,学生在体会大自然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段落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作者的生活,还介绍一下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走进作者,从作者的角度去想,去体会。让孩子们成为文中的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跑遍可以去的每一个角落,体会作者的快乐。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有关植物的玩法时进行了补充,如:你还有那些玩法?绿叶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呢?赋予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即理解了课文的表达方式,又调动了自己生活的积累。这也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一个中心话题。
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学完课文后的收获和感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