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方字歌教学反思

时间: 06-11 栏目:反思
反思一:方字歌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字族识字儿歌。学生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可以认识部分“方子族”的字。儿歌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儿童生活,既渗透浅显的汉字造字的知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儿歌共14行,每两行为1句,共7句话,第1句用一个小学生的名字引出“方”字,以下6句分别以“方”为根,加上不同的部件引出一个又一个新字,使学生在既有音有形,又有语言环境的描述中认识了许多“方字族”的字。要抓住儿童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借助卡片、图片、课件等媒体引出“方字族”的字,使学生感悟汉字造字的规律,了解汉字造字的浅显知识。学生在一年级时曾经用字族法学习过新字,方法是先运用叙述性的语言说字的结构和读音,然后再把这个字运用在一个短语中,以显示字义。本节课我先后两个班上,第一次上的非常不成功,经过教研组教师的多次研究修改,再次上课就进步了很多,下面就将两次上课过程中修改的环节进行对比说明:

(一)本节课我上过两次,第一次新课的设计环节 是以一个情境故事引入,出示一个大人带着六个孩子的图片,告诉学生大人是方妈妈,小孩是方宝宝,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方宝宝,学生不理解这些人和方字族的字有什么关系,到儿歌中不知找什么,就处理这个环节就足足花了15分钟,由于这个环节的失误,造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重点没有体现出来,经过组内教师的研究,改变了该环节的处理,由一年级的《青字歌》引入,复习环节设计给青加不同偏旁组词,当学生说出含有青字的新字后,让学生观察它们和“青”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说出他们都含有青时,告诉学生青就是这些新字的妈妈,这些含有青的字都是青宝宝。这样的处理就是建立字与情境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含知识性。以青字族练习,过渡到 猜方字宝宝们的特点,再到课文中找方字宝宝,以此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将新知识与旧的学习环节相结合带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这个环节下来只用了4分钟,推动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在记字环节,第一次上课我是把儿歌中与方字有关的六个字,带着学生一个一个记 ,说偏旁,说偏旁与什么有关,读书上的句子,整个环节下来15分钟,而且记字的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热情很低。经过教研组研究,首先改变了记字的形式,首先老师带领着记学生记忆这里最难的字“防” ,目的是解决难字的记忆,同时也是在教学生记忆这些字的方法,其余的5个字学生自学,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这样既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学习当中,又体现了教学与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写字环节渗透归类思想。方字族的字共六个,其中“芳”是上下结构,其余都是左右结构,为了使写字落到实处,我先指导学生写“芳”

从整体和关键笔画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再进行范写,范写时把写这个字的方法编成儿歌教给学生“点要写在上空间,上下结构要紧凑”。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左右宽窄的比例,学生观察出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时 ,让学生从中挑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进行重点书写指导,其余的字学生根据重点字的书写方法进行自己描红自己书写。这个环节用了13分钟,这种归类写字既节省了分析字的时间,有训练了学生观察的能力,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归类写字的练习,学生会自己总结出不同结构的生字的书写法则。

经过这两节课使我深深感觉到,教案的每个环节的都如此重要,要备好每一环节一定要研究、思考。


反思二:方字歌教学反思

今天宋老师来我校视导,听了我一节识字课——《方字歌》。对于宋老师来说,只不过听了一节普通老师的课,而对于我来说,宋老师对我讲的课所进行的点评,一直萦绕我的脑际,使我很受启发。

一、要关注学生原有认知,教学设计为解决难点服务

本节课,我在导入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还记得“青”字家族有哪些字吗?

生:“青”字家族有请、请、清……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字族,板书:方

之后,我说:“方字家族有哪些字呢?它们就藏在儿歌里。”齐读课题。

而宋老师说,你看,“方”是我们学过的一个熟字,我们可不可以此为突破口,关注学生原有认知,这样导入:

出示:方

师:有一个好儿童,她的名字叫赵小方,“方”是我们学过的一个熟字,你还记得它的笔顺吗?

(指名说,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强掉第三笔是“横折提”,向下压。)

师:那谁给“方”组个词或说句话呢?

师:如果给“方”加上不同的形旁又能组成什么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方字族”的字,它们就藏在儿歌里。齐读课题。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反思:自己以复习“青”字家族的字引入“方”字家族的字,意义不大。而向宋老师说的这样设计,通过读字、说笔顺、强调重点笔画不仅复习了“方”字的音和形,还为写好“方字族”的字做铺垫。让学生组词意在复习“方”字的义。本环节对“方”的音、形、义、写进行充分的复习,可以后面的教学内容服务,为解决识记、写好“方”字家族的字这个教学难点服务。

二、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为学生发展服务

教学要顺学而导,而自己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案,现在回想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设计思路过于呆板,不够灵活,好像就是为了教“方字族”的这几个字,而把学生引向这几个字,考虑的不是学生的需要,没有很好地做到顺学而导。

宋老师又为我支了招:初读儿歌时,多读几遍,要读得充分些。由儿歌中抽出句子,再从句子里抽出词语,最后由词语中抽出我们要学的字。

反思:我在设计教案时,跳不出自己的圈子,想着怎样把字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却愁于该怎么实施。如果向宋老师说的那样做,就能很好地把字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了,这考虑的才是学生的需求。

总之,听完宋老师的点评,我真的很受启发,一下子就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此外,我还感受到了宋老师的工作风格——实实在在,正向她自己说的那样,要干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拍拍胸脯,问心无愧。有了这些思想的影响,我在工作中追求细节,少了一些牢骚和浮躁,多了一些工作之后的快乐与幸福。


反思三:方字歌教学反思

《方字歌》是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三册识字(一)第四课,主要是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学习与方有关的生字。教学的主要目标有1、认识与方有关的7个生字,能够准确辨析,2、写好“纺”“防”“妨”“芳”“防”5个生字,3、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住字形理解字义。4、初步感受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激发孩子识字、记字的兴趣。

因为识字教学难免有些枯燥,所以新课开始我设计用走进汉王国的方法来增加识字学习的趣味性。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字族识字,对于这种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感知,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过的《客人到家我说请》这首小儿歌回忆青字族的生字进行导入。学生通过读儿歌找出与“青”有关的生字,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与“青”有关,称为“青字族”。而这种借助一首小儿歌认识一个字族的生字的识字方法称为字族识字。整个这个导入的过程都是在唤起学生对于字族识字这种识字方法已有的旧知,为后面自己独立运用这种方法识字做铺垫。

在进入新课后,先出示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猜猜今天学习的《方字歌》和哪个字有关,学生一下子就找到要学习的生字与“方”有关,教师随机把“方”贴在了黑板上。然后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方”不是一个人来的,它带来了它们家族的成员,可是这些成员比较害羞藏在了一首小儿歌中,不肯出来和大家见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读儿歌找生字的愿望。由于是初次读儿歌,在读之前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尽可能把字音读准确,这是朗读的最低层次。学生第一遍读完之后我让学生读第二遍这次边读边圈出与“方”有关的生字,也就是在找出方字族的生字。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些与“方”有关的生字贴在了黑板上,组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花心是“方”花瓣是方字族的字,这样学生一目了然这些字都与“方”称之为方字族的生字。

在第二读准字音的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读,首先是读生字。先由个别学生带读生字,然后教师进行指读,在这过程中我有意识将发音相同的生字“纺”“访”“舫”放在了一起读,读完之后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能够发现它们都是同音字,然后在让学生独立找找还有没有同音字。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关注到每个生字的读音,感受到字族成员的发音都是很相似的。同时也是体会到汉字中存在同音字的现象,要注意进行准确的区分。读过几遍几遍之后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我又利用板书的花朵进行指读,这次再读加大了难度不再有拼音朋友的帮忙了。我深知仅仅读准字音是不够的,第二层次主要是练习读词语,屏幕上又出现了一大朵花,花瓣分别是课文里出现的生词。通过学生带读、教师指读等方式进行练习。有了前两个环节的练习学生对于方字族的这些生字的读音基本掌握了。然后我又安排把这些生字送回家读课文,这次再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正确读流利,同时我让同桌同学进行检查。

第三个环节是写字的指导。孩子已经升入二年级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所以本节课对于所要写的5个生字我并没有逐一的进行指导。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将这5个生字按照结构进行分类。对于左右结构的四个字来说,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然后通过范写“防”让孩子发现写右边的“方”时撇要穿插到左边来。而在书写“芳”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中间的一笔横最为关键,要写的长些。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个最大的不足,课堂节奏把握的不是很好,前面显得有些拖沓后面仓促,另外由于课件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大程度影响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在以后的教学用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
为你推荐